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传达你的信息”,说明组织如何运用传播媒体、语言文字、视觉影像等,正确清晰地表达组织的需要;第二章“使你的活动与众不同”,指出组织如何设计满足特殊需要的活动,来吸引支持者的关心与注意;第三章“钱从哪里来”,阐明组织如何募款,包括由谁去募款、向谁募款、何时募款以及为何要募款等;第四章“深入接触你的董事会和支持者”,分析组织如何获得董事会的支持,以及如何使董事会有效地运作;第五章“寻求企业的捐助”,陈述组织如何寻求企业赞助,并且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第六章“用商业模式运作”,提出组织如何削减花费、有效花费,以及如何发展创造收入的活动;第七章“极大化你的基层实力”,阐述组织如何获得社区资源的投入。
本书是探究非营利组织管理最实用的参考书籍之一,对于面临一定经营危机的非营利组织而言,本书可提供具有建设性的经验与做法。本书不但值得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及其成员深入阅读,而且也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关心非营利组织持续发展的大众而言,本书也是非常合适的入门书籍。
本书介绍了非营利组织如何表达组织需要、传达信息,如何使组织的活动与众不同,如何募款,如何使董事会有效运作,如何寻求企业的捐助,如何用商业模式运作非营利组织,如何获得社区对组织的资源投入等内容。
本书的特点在于通过案例引导读者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答,借此提高读者应对挑战的能力。最为可贵之处是本书不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而是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操作策略。
本书图文并茂,形式优美而富有章法,语言生动活泼,适合于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参考之用,同时也非常适合大众阅读,是一本融思想性、原创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于一体的书籍。对于国内非营利组织而言,本书提供的具有建设件的经验甚可借鉴。
媒体的力量
——发动有效的倡议活动
·背景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是由一群环保人士于1971年成立的,这些人认为只用言语上的抗议来表达对环境破坏的关切是无效的方式。这个拥有50多万会员的跨国组织,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虽然有时是用煽动性的方式,来关注许多议题,例如对濒临绝种动物的威胁、有毒废水的倾倒、核子试爆的抗议,以及其他重要领域等,这些议题经常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挑战
在许多被关注的议题中,绿色和平组织注意到农产品基因改造的问题。许多年以前,在某些国家(而美国是从1996年开始),绿色和平组织就试图去验证农产品,因为基因改造的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该组织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使制造商停止生产这些产品。绿色和平组织原先并没有特别地针对食品公司,但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持续发展,在1999年的食品工业,特别是婴儿食品的制造商,应该被全面仔细地检视。在有了充分的证据后,绿色和平组织开始发起并指挥一个全面性的提倡活动,促使政府注意到这个正在蔓延的危险。
·计划
绿色和平组织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哪些公司及哪些产品涉及基因改造。该组织的职员在购买了市面上大部分的婴儿食品产品后,将它们交由一家独立实验室检验。之后,绿色和平组织设计了一些问卷,并寄给八家公司——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厂牌,例如Gerber、Heinz和Beech-Nut等,这些产品均能在市面上买到。绿色和平组织在问卷中询问关于飞:们使用基因改造原料的政策问题。只有一家小公司,回答该问卷。该家公司指出,它的产品从未使用也将永远不会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当这家独立实验室的报告指出,由Gerber制造的一种含有三种谷物的谷类加工食品——Gerber婴儿混合麦片,其中有两种营养补充成分是基因改造的,绿色和平组织决定是采取行动了的时候。该组织于1999年6月18日在纽约召开一场记者招待会,参加的包括Martha Herbert——一个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以及Aisha Ikranmuddin——来自于一个母亲组成的团体。他们在会中讨论独立实验室的研究报告,以及婴儿食品制造商对问卷的回复或缺乏回复的情形。
·结果
虽然记者招待会的参与者并不多,但也足以产生积极的影响。CBS国家新闻网的报道有部分省略,且在报道基因改造时并没有提到Gerber的名字;无论如何,会议当天,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了包括该实验室对Gerber产品和其他产品使用基因改造原料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个议题引起全国民众的注意,并且有来自许多消费者的关切电话,在记者招待会的一个月后,Gerber声称以后在公司的任何产品中将不会再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华尔街周刊》(Wall Street Journal)的封面故事报道了绿色和平组织这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该报道指出Gerber产品成分中的有机玉米、酱油和面粉,比绿色和平组织所建议使用的更好,而另一家健康时代自然食品(Healthy Times Natural Foods)公司,也因为绿色和平组织的努力,而从使用菜籽油改变成为红花油,因为菜籽油在一些情况下经常被基因改造。
·问题讨论
1.在开始一项特殊的倡议活动时,你是否曾做好充分研究并指出事实真相?
2.在诉诸公众讨论之前,你是否给予潜在对手一个机会作回复?
3.你是否已决定好最佳的发动方式,以及是否发现有同盟者愿意加入你的行列,并且协助发展这个案子? ·宝贵的一课
你应该持续地为所提倡目标而努力。如果你的任务中有一个特殊的目标,那么要确保你已搜集到所有需要的信息,并且寻找值得尊敬的同盟,制定出一个计划,使你的案子以你希望达成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结论
公众意见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若能妥善地利用,即使平凡人也能与巨人对抗,并有可能击败他。
P8-P11
审订序
自1987年以来,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入服务工作,从“九二一”大地震到“纳莉”风灾,再到SARS风暴,非营利组织均提供了许多协助与支持,对社会大众贡献很大。然而,全球性经济的低迷,使得政府补助以及社会捐款大量缩减,许多非营利组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困境之中。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通过减少服务活动或人力精简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但此举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非营利组织逐渐体会到,需要改变过去的经营形态,思考新的管理模式,将创新理念引入非营利组织,进行组织再造工程。如此,才能增加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机会。
为了更进一步也了解上述课题,我很高兴邀请到潘若琳及赵家珍二位学术新秀,来参与本书翻译,成果实堪“信雅达”之誉。他们负责翻译章节分述如下:
潘若琳:负责第二、三、七章。
赵家珍:负责第一、四、五、六章。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传达你的信息”,说明组织如何运用传播媒体、语言文字、视觉影像等,正确清晰地表达组织的需要;第二章“使你的活动与众不同”,指出组织如何设计满足特殊需要的活动,来吸引支持者的关心与注意;第三章“钱从哪里来”,阐明组织如何募款,包括由谁去募款、向谁募款、何时募款以及为何要募款等;第四章“深入接触你的董事会和支持者”,分析组织如何获得董事会的支持,以及如何使董事会有效地运作;第五章“寻求企业的捐助”,陈述组织如何寻求企业赞助,并且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第六章“用商业模式运作”,提出组织如何削减花费、有效花费,以及如何发展创造收入的活动;第七章“极大化你的基层实力”,阐述组织如何获得社区资源的投入。
本书是探究非营利组织管理最实用的参考书籍之一,对于面临一定经营危机的非营利组织而言,本书可提供具有建设性的经验与做法。本书不但值得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及其成员深入阅读,而且也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关心非营利组织持续发展的大众而言,本书也是非常合适的入门书籍。
李美萱小姐协助审订工作,郑胜分先生担任本书执行编辑,他们和翻译团队都非常辛苦、任劳任怨,确使本书呈现最高品质,特此敬致最深的感谢。对于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所有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同仁,谨致上最高谢忱。
江明修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