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侃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路三歌
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路三歌的三篇小说佳作:《中国花瓶》、《与鬼交易》和《小鬼胡同》。其中,《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而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三个小说是灵鬼题材的故事:《中国花瓶》、《与鬼交易》和《小鬼胡同》。其中,《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而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

目录

中国花瓶

小鬼胡同

与鬼交易

作者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来到德国以后,先在不来梅市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停车困难,搬到了郊区的一个名叫拉豪森的小村庄,成为住在这里的第一个中国人。没事的时候,就到村头的小酒馆喝啤酒,过了几天,跟常去的老酒鬼们熟悉了,听他们说起村后面小树林闹中国女鬼的传闻。

我笑着说,不可能,根本不会闹鬼,即使闹了,中国鬼也不可能来这里,你们有什么证据说那是中国女鬼?酒鬼维尔纳说他亲眼见过,我问他那女鬼是什么样子,维尔纳找了一杆铅笔在一张纸上画了出来。我一看,还是一个穿旗装的清代女人。维尔纳是个钳工,从来没有去过中国,画出这个样子,真不能不让人相信。但是我想,也许他过去看过中国题材的老电影,说不定记住了电影里面的人穿的衣服。酒鬼们编编故事,逗我这个中国人开心,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我还是抽空去了那片树林,到里面转了转。树林很深,还遇上了两只野鹿,黄色皮毛,大大的眼睛。树阴很浓,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在里面走感觉冷森森的,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现。有的大树身上爬满了地锦藤,别名爬山虎,树干好像披了一层树叶伪装,给我印象很深。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城里的朋友老孟说他搬了新家,在一楼,问我住的村里有没有爬山虎,他想种在窗下,在花店买太贵了。我想起了那片树林,就跟老孟说,我村子后面有片树林,长了数不清的爬山虎,你挖走一棵,不会影响什么。于是老孟星期天来到我家,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树林挖爬山虎。路上我跟老孟说,村里流传着这里闹中国鬼。他听了也哈哈大笑,不相信。

走进树林中,忽然听到有个女人低声哭泣的声音,我和老孟互相看了看,就一起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走过去。走到树林深处,果然发现有个人影,再仔细看,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留着发髻,上身穿桃红色旗袄,下身水蓝色宽脚裤的中国清朝打扮的女人,背对着我们,靠在一棵树下哭泣。我和老孟又对视了一眼,都惊呆了。幸亏是两个人,还不算太害怕,于是就轻轻地走了过去。

我说,大姐,我们是中国人,你在这里哭什么?

女人回过头来,我这才发现她很年轻,就改口说,小姐,你也是中国人吧?

小姐一看我们两个,怀疑地说,你们穿得这样儿,也是中国人?

老孟说,我们真的是中国人,来自北京,皇城根儿。

小姐说,那韩家胡同你们知道吗?

我说,知道知道,在大栅栏,八大胡同其中一条。

我把大栅栏读成“大沙烂儿”,这是纯正的老北京话发音。小姐听了我的话,终于相信了我们是中国人,只见她泪流满面,哭咽地说,我终于等到亲人了!说完就昏了过去。

我急忙抱住她,又使了使劲,感觉不是空的,就跟老孟说,好像是真人,不是鬼。老孟说,奇怪了,这里怎么有穿这么老衣服的女人呢,跑到这里干什么?我说,别罗嗦了,赶快叫救护车吧!

老孟连忙打手机叫救护车。一会儿,救护车吱哇乱叫地来了,下来几个救护人员。老孟指着我怀里说,这个女士昏过去了!

救护人员扶着我上了车,然后一把将老孟也拽进来。在车里,救护人员扔下中国小姐不管,说我们两人需要镇静镇静,就给我和老孟一人打了一针。

第二天,我抱着一根树枝、老孟叫救护车胡闹的事情卜了报纸,我们两个也被罚了款。后来别人把我们当成了笑料,只有村里的几个酒鬼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的。

不久拉豪森村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证明了我们的所见的确是真的。

这个村里住着一个二战的老兵,名叫库泊尔。二战结束前夕,他从东部德累斯顿只身逃回来,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又向奥登堡的盟军军营投降报到,此后他作为盟军基地的电工在军营留了下来,后来去了美国。在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库泊尔死在美国东部的一个小城,死前他坦白了一件事情:当年他从德累斯顿撤退的时候,从一个被炸死的长官家罩带回了一对中国花瓶,回到村里后,埋在了小树林中。

不久后,德国的文物部门在警察的协助下,带着探雷器之类的仪器,在小树林里搜索了一天,终于挖到了那对中国花瓶。很快,这对花瓶的来历被考证了出来:原来是1901年,十八岁的中国贵族醇亲王载沣,奉旨赴柏林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杀一事道歉,随身携带了一些珍贵礼品,准备奉送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克林德被杀,德国阜帝不接受任何礼品,醇亲王便想到了一个折衷方案,将这批礼物转赠给德国的博物馆。于是礼物被分配给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以及斯图加特的几个大博物馆,花瓶就是珍贵礼品其中的一对。

后来一个德国纳粹军官从德累斯顿博物馆把那对花瓶偷了出来,在1945年2月那次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中,军官被炸身亡,库泊尔从此把那对花瓶带在了身边,后来他逃出了德累斯顿,趁乱只身同到了德国西部的家乡拉豪森。

村后树林闹鬼的故事,总算有了一个说法,但是那个女性鬼魂是谁,她有什么故事,她在苦苦地等谁,我仍然挂念在心。

P3-5

后记

本书收录了路三歌的三篇小说佳作。

《中国花瓶》,精神传承于古典文学《聊斋志异》,作者谙熟传统文学中寻求公义的表达方式,以鬼喻人,现实和魔幻交错,历史和现实结合,叙事艺术成熟,有相当高的文艺价值。

《与鬼交易》,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文笔通俗而亲切,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入木三分。这篇小说似乎有当代《浮士德》的味道,作者深得德国文学的意趣。

以上两篇小说,是对中外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益尝试,是作者文学创作中的两朵美丽浪花。

另外一篇,《小鬼胡同》,对当代老北京的生活做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在文中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观和一贯的人道精神。作者通过叙事虚构,实现了人间的公义。在小说中,作者对善恶这一终极命题深入探究,他写道,“悟性来自善心。”

2006年9月1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