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慈禧生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奇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记述了慈禧从生到死经历的大事、要事,还收录了中外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慈禧童年研究工作和慈禧本人的评论文章,是迄今惟一全面反映慈禧一生基本经历的著作。它不仅解开了“百年不解”的慈禧童年之谜,而且还反映了当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一些学者对慈禧的新看法。因此,大家说,本书的“观点最新,资料最全”,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从“因祸得福”、“垂帘听政”、“二度垂帘”、“两次训政”、“生死恋人”、“徽号年表”、“世人评说”等篇章,展示了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和生活习惯。

这是一本关于慈禧太后的资料书。其基本内容有三:一是解开慈禧童年之谜,二是记述慈禧一生经历的大事和要事,三是中外各方人士对慈禧的评论。它是迄今惟一全面反映慈禧一生主要经历的著作。

目录

再版说明

前言

一、因祸得福(童年)

童年是谜

两次被卖

解童年谜

附:解开慈禧童年之谜

二、垂帘听政(青年)

智平宫怨

参与国事

铲除逆臣

垂帘听政

独揽皇权

整饬吏治

诛杀胜保

重用汉官

改造陆军

借师助剿

平定“内乱”

裁抑奕新

隐忍不发

支持洋务

创立高校

派生留洋

振兴海运

兴办军工

三、二度垂帘(中年)

撤帘归政

平息风波

确定嗣帝

斥吴尸谏

二度垂帘

收复新疆

开放禁区

受人诬伤

惩治腐败

四、两次训政(老年)

首次训政

归政光绪

管教珍妃

甲午重创

再次训政

庚子蒙辱

立废太子

推行新政

改革行政

改革军制

改革教育

改革法制

预备立宪

策立末帝

临终遗诏

五、生死恋人(综合)

花园幽会

二次拥抱

拼死救驾

情人赐妻

三次立功

抱病上朝

终身遗憾

进献忠言

遗折陈情

六、徽号年表

毕生徽号

大事年表

七、趣闻鞔事

侍官侍女

衣食起居

养颜护肤

品性情趣

待人处事

查办要案

热河怀旧

西逃经过

传闻两则

八、世人评说

中外名人论慈禧

从“慈禧是汉家女”想到的

 ——在《长治人在北京》首发式上的讲话

试论慈禧在晚清变革中的表现

一分为二看慈禧

九、要文选载

禧是山西长治人》序

 ——“慈禧是长治人”的说法十分可信

《慈禧是山西长治人》序二

 ——“慈禧是长治人”的结论是有道理的

可信的

《慈禧是山西长治人》修订版序言

 ——长治慈研工作有抢救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慈禧的出生地在山西长治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

 ——在“慈禧故里旅游景区详细规划评审会”

上的发言

“慈禧生于长治说”并非空穴来风

 ——关于“档案官书没有记载”诸说之我见

我对“慈禧生于长治说”的看法

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关于慈禧童年研究要言辑录

著名作品中有关慈禧身世的记载

长治地区关于慈禧出生地的传说属于

“活形态的历史”

从《慈禧的小脚审美观》看慈禧的家庭出身

选慈禧进宫是咸丰帝事先内定的

关于慈禧致长治宋家的(残)信

一位镶白旗老人说慈禧是汉人

听父亲说慈禧是山西汉人

“慈禧是长治人可定论”

长治县西坡村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

慈禧小时候被卖的实情

我所听到的关于慈禧童年的传说

“慈禧生于长治”无疑

慈禧的真实身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慈禧养父惠征任潞安知府之考证

那先生的三段话不能否定慈禧是山西长治人

慈禧究竟生于何处?

 ——是生于长治,而不是北京

中国电视报“史海钩沉”载文

 ——慈禧身世之谜(节录)

十、“慈谜”解读

凤起何方土?

附录一:刘奇“慈禧长治说”著作、论文获奖情况

登记表

附录二:海内外收录刘奇“慈禧长治说”论文的

大型论文集名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管教珍妃

百余年来,海内外各种书文皆说,光绪帝的珍妃是由于她支持光绪帝变法而引起慈禧太后的憎恨,慈禧于1900年西逃临行前,命总管太监李莲英将其推入后宫水井中致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何虎生先生主编的《铁腕政治家西太后》说,据记载:

清制内廷经费……皇后每年例银一千两,递减至妃每年三百两……珍妃用度不足,而又不能节省,亏空日多,遂不能不想生财的门路,以应付常年的不足,此所以有联合太监,向外卖官的举动。……珍妃由其胞兄志绮主谋,串通奏事处太监拉官纤,将月华门南的奏事处作为机关。奏事处是太监与内外官员的传达处……珍妃住景仁宫,景仁宫首领太监亦在其列。所得的钱,以一部分供珍妃,余由各人分配。珍妃蒙混请求光绪帝,私卖官爵,日渐彰闻。甚至卖到上海道鲁伯阳,更为舆论所指责。又卖至四川盐法道玉铭,于召见奏对时,光绪问以在哪衙门当差,对以在木厂;光绪帝骇然,命将履历写出,久久不能成字。此事在光绪二十年甲午四月间……太后据所闻,切责光绪……将珍妃交皇后严加管束,幽禁于宫内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命太监首领看管,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据此,珍妃于甲午十月幽闭,距戊戌尚有四年。外间传说因赞助新政而被罪的话,证诸史实,毫无其事,不辩自明。(以上引自《铁腕政治家西太后》)

这段文字“记载”表明:珍妃死亡的时间为1894年(光绪二十年)十月,距1898年戊戌变法尚有4年,距1900年庚子慈禧西逃尚有6年;其死亡的地点是“宫内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而非后宫水井;慈禧惩罚珍妃的主要原因,是珍妃“蒙混请求光绪帝,私卖官爵”,而非“因(其)赞助新政而被罪”;置珍妃于死地者是皇后,而非慈禧和李莲英。(慈禧只是“将珍妃交皇后严加管束。”)

《铁腕》说,此外,珍妃受罚也还有其他原因——她“行事多有所不合宫中规制”:

有一天,珍妃在与光绪帝玩耍时,她忽然对兴致正高的光绪帝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坐一坐8入抬的肩舆。按清代祖制规定,只有皇后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乘坐这种肩舆,所以珍妃的这个要求让光绪帝感到很为难;但他又耐不住珍妃的恳求,最后还是破例赐一顶8人抬肩舆给珍妃玩玩。珍妃坐在里面,珍妃正坐着8人抬的肩舆在宫中尽情玩耍之际,不意慈禧太后突然驾到,被逮了个正着。太后火冒三丈,立命太监将珍妃所乘肩舆砸了个粉碎。从此,珍妃在慈禧心目中的好感全部丧失。

珍妃做的另一件事,更使慈禧不能容忍。珍妃自幼年起,即喜欢照相。一天,她把自己过去的照片拿给光绪帝看,引起了光绪帝的极大兴趣。于是,她便趁机向光绪帝进言,要求弄一台照相机到宫中来。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的堂兄志锐设法给珍妃弄到了一套照相设备,光绪帝与珍妃一有空便照相玩耍。生性好玩的珍妃,经常女扮男装,化装成英俊的小生照相,深受光绪帝的喜爱。有时她还装扮成太监照相,光绪帝觉得非常有趣。有一次,她竟然穿上光绪帝的衣服照起相来。按清朝礼法,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即使是宫闱夫妻之间也是不允许的。皇后把珍妃穿着光绪帝的衣服照的相片送到慈禧面前,慈禧不禁勃然大怒。当天晚上,慈禧即宣召珍妃到南海仪銮殿见她。慈禧一见珍妃,即把手中珍妃穿着光绪帝衣服照的相片扬了扬,厉声谴责珍妃,并喝令:“行家法!”太监们立即捧出夹板,对珍妃打板子。同时,慈禧还责问珍妃有关卖官之事。……

后来,光绪帝闻讯赶来,跪下为珍妃求情;同时,恭亲王奕新的女儿荣寿固伦公主也前来为珍妃说情。慈禧的心情这才渐渐平静下来。她说,她教训珍妃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因为珍妃恃宠而“不遵礼制,潜权越限,违逆皇后,而且还妄加干预朝政,连她慈禧太后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才略施薄罚,以儆效尤”。最后,决定将珍妃由贵妃降为贵人;同时,还处罚了珍妃的娘家人及与珍妃有关联的朝中大臣,并将珍妃的两个哥哥赶出了京城。

《铁腕》还扼要介绍了珍妃的家世、性格及失宠于慈禧的其他原因。《铁腕》说,珍妃出生于1876年2月27日,姓他他拉氏。其祖父裕泰,是道光、咸丰年间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父亲长叙亦为朝廷重臣。《铁腕》说,珍妃刚进宫时年龄尚小,并未受到光绪帝的宠爱。而其姐姐瑾妃则颇受光绪帝青睐,召幸较多。当时,珍妃以其天真烂漫和绝顶聪明,深得慈禧的喜爱。但因珍妃心直口快、年轻敢为,慢慢得罪了慈禧身边的太监,因而太监常在慈禧面前说她的坏话。久而久之,珍妃便失宠于慈禧太后。

当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格的成熟,珍妃逐渐受到光绪帝的宠爱。同时,珍妃也热爱光绪。他们二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谁也离不开谁。光绪帝于是专宠珍妃,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事:光绪帝召幸珍妃,珍妃未按清宫里的规矩于天亮之前离开光绪帝的寝宫,一连数日二人都厮守在一起。这样以来,就引起皇后及其姐姐瑾妃的不满,她们私下里便向慈禧抱怨。慈禧对光绪帝的举止了如指掌。她虽然也觉得光绪帝长期冷落、甚至嘲讽皇后,做得太过分了,但她对光绪帝与珍妃的恩爱缠绵并不以为然,所以没有理皇后与瑾妃的抱怨。而让慈禧恼火的是,珍妃开始在政治上影响光绪帝:她不但向光绪帝推荐用人,而且还干起卖官鬻爵之事。

《铁腕》指出:在慈禧太后与珍妃的关系上,人们始终站在珍妃一边,似乎都是慈禧太后之错,认为她惩罚珍妃一是出于女人之嫉妒,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侄女(皇后)。然而,实际上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P89-92

序言

当初,我们研究慈禧童年——只是研究慈禧太后是何族人氏、生于何地、在哪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当上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时,有关专家、领导和一些读者又建议、要求我们对慈禧一生经历的大事、要事进行研究。

200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资深历史学教授张革非,在《“慈禧生于长治说”并非空穴来风——“档案官书没有记载”诸说之我见》一文之末写道:“从慈禧童年的研究扩大到慈禧生平的研究,其意义就更大了,切望继续坚持探索。”

2001年11月,现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启华同志,在其为《慈禧是山西长治人》(刘奇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所作的《序》中说:“近来,阅读了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编撰的《慈禧童年》、《慈禧童年续编》和《慈禧童年考》三本著作后,觉得此说十分可信。”张主任在该《序》的最后一节中说:“当然,慈研工作并非就此可以止步。希望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使研究向纵深发展。正如本书所载张革非教授的《‘慈禧生于长治说’并非空穴来风》一文提出的:‘从慈禧童年的研究扩大到慈禧生平的研究,其意义就更大了,切望继续坚持探索’。我认为张教授的提议很好。希望长治市的研究者和所有有志于慈禧研究的人们,在这方面继续多下功夫,为中国史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原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王汝丰同志,于2004年元月11日在《山西省长治县慈禧故里旅游景区详细规划评审会》上的发言(注)传开后,更有许多读者建议我编写一本关于慈禧生平的书,以便让大家对慈禧太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他们说,过去关于慈禧的书虽然很多,但从无一本完整记述慈禧一生全部的经历。……慈禧既是长治人,长治就有责任、有义务写一本全面介绍慈禧的书,把一个完整、真实的慈禧太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注:王汝丰教授在其《发言》中说:“从问题提出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对《慈禧》出生于山西长治的认同越来越多。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规划》对慈禧是长治人的历史定位,也就是说慈禧的出生地在山西长治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

鉴于上述情况,我就贸然拿起一支秃笔,编写了这本《慈禧生平》。不是有个“抛砖引玉”的成语嘛,这本书就权作一块碎砖,把它抛将出去,盼望能引来一块宝贵的美玉。

这本《慈禧生平》是一本关于慈禧太后的资料书。其基本内容有三:一是解开慈禧童年之谜,二是记述慈禧一生经历的大事和要事,三是中外各方人士对慈禧的评论。它是迄今惟一全面反映慈禧一生主要经历的著作——以往所有关于慈禧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缺少关于慈禧童年经历的记述。

本书的第二部分,大家比较熟悉。其第一和第三部分内容,虽已流行多年,但对许多读者来说,可能还较为陌生。本书将其代表之作及一些相关资料一并编入,也许会适合一些读者朋友的“胃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三部分关于对慈禧的评论,除个别篇章外,均系中外名家之言。

这本书不是编者的创作。它取材于众多名著,可以说是众多名著的综合体。本人编写这本书,是想借助众多名家的手笔,将我国近代史上这个重要人物——慈禧太后完整、真实的形象描绘出来。其中若有失真之处,诚望读者指出,以便本书再印时改正。

现在,党中央号召国人重视并开展对社会科学(含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研究。这是祖国大地上吹起的又一股强劲春风。希望在这和煦春风吹动下出土的这株小草(本书),能与其他所有花木(大作)一起茁壮成长。

刘 奇

2004年8月18日

后记

编写一本反映著名历史人物一生经历之大事、要事的书,需要占有大量真实可信的相关资料。本书所采用这方面的资料,,大部分取之于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裕容龄姐妹俩和众多著名专家学者们的大作——其中包括裕德龄著《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裕容龄著《清宫琐记》、夏家酸著《清朝史话》、燕北老人著《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信修明著《老太监的回忆》、裕德龄著《清宫二年记》、美国卡尔著《慈禧写照记》、贾熟编著《慈禧太后轶事》、……它们的作者都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人物。不言而喻,上列著作中收录的历史资料应当说都是真实可信的。

本书前六章成稿后,曾呈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启华同志审阅。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长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资助和中国社会出版社的支持。

今天,在这本悠禧生平》即将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是这么几句话:

上列诸书皆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值得一读。

深切感谢张启华主任!

深切感谢上列诸书的作者们!  

深切感谢长治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社会出版社的领导及张承先生。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慈禧童年研究和慈禧生平探索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同事和朋友们!

编 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