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黄帝内经(白话全译本皇家御医版)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徐芹庭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医学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它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气候、昼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并详细地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他从医药学、农学、预测学、饮食养生等多方面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文字,详细阐释了中华五千年最伟大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秘宝,是预防、保健、护理、生理、病理、病原、病症、针灸、药治、物洽、医疗方法之开端、是最系统、最完备的古代医学理论,是医学的开始,是医国医民、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要典。

《黄帝内经》18卷,合《素问》、《灵枢》各9卷而成,本书依明崇祯皇帝御医王九达先生之例,将《黄帝内经)分“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珍”“病能”“论治”“针刺”9卷,再细分为208节,每类均先《素问》而后《灵枢》。再加《黄帝内经广解》开宗明义于前,共成10章。

本书对《黄帝内经》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先以按语对书中每节内容进行提示;再标以《黄帝内经》原文;接着对原文中生难字词备以“音注”并释义;后继以“义泽”,即将《黄帝内经》原文详细地翻译成白话文,使学习者易于诵读;并附以图表说明;最后“总结章旨”,对本节主旨进行总结与阐释。

本书以养成直读《黄帝内经》之原文能力为主,有所不明再看“音注”、“义泽”、“图表”,务使心领神会。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良有以也。

本书版本采用王九达本为主,以《王冰注素问》及《史崧音注灵枢经)分别七匕照其篇名次序,而著录于按语中。既本之家法,又不失先儒编列篇目次序之苦心。

目录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黄帝内经广解

 一、释名

 二、四诊

 三、经络

 四、病症

 五、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don)

第二章 摄生

 一、《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篇

 三、《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篇

 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四篇

 五、《黄帝内经·灵枢经·本神》第一篇

 六、《灵枢经·天年》第二篇

第三章 藏象

 一、《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五篇

 二、《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六篇

 三、《阴阳应象大论》第四篇

 四、《灵兰秘典论》第七篇

 五、《五脏生成论》第八篇

 六、《宣明五气篇》第九篇

 七、《五藏别论》第十篇

 八、《灵枢经·本藏》第三篇

 九、《灵枢经·师传》第四篇

 十、《灵枢经·肠胃》第五篇

 十一、《灵枢经·平人绝谷》第六篇

 十二、《灵枢经·五味》第七篇

 十三、《五味论》第八篇

第四章 经度

 一、《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第十一篇

 二、《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十二篇

 三、《素问·皮部论》第十三篇

 四、《素问·气穴论》第十四篇

 五、《素问·气府论》第十五篇

 六、《素问·骨空论》第十六篇

 七、《灵枢经·经脉》第九篇

 八、王九达附《奇经八脉篇》

 九、《灵枢经·经筋》第十篇

 十、《灵枢经·经别》第十一篇

 十一、《灵枢经·经水》第十二篇

 十二、《灵枢经·海论》第十三篇

 十三、《灵枢经·邪客》第十四篇

 十四、《灵枢经·阴阳系曰月》第十五篇

 十五、《灵枢经·骨度》第十六篇

 十六、《灵枢经·脉度》第十七篇

 十七、《灵枢经·五十营》第十八篇

 十八、《灵枢经·营气》第十九篇

 十九、《灵枢经·卫气》第二十篇

 二十、《灵枢经·卫气行》第二十一篇

 二十一、《灵枢经·营卫生会》第二十二篇

 二十二、《灵枢经·阴阳清浊》第二十三篇

 二十三、《灵枢经·决气》第二十四篇

第五章 运气

 一、《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五篇

 二、《素问·天元纪大论》第十七篇

 三、《素问·五运行大论》第十八篇

 四、《六微首大论》第十九篇

 五、《素问·气交变大论》第二十篇

 六、《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二十一篇

 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二十二篇

 八、《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二十三篇

 九、《灵枢经·九宫八风》第二十五篇

 十、《灵枢经·岁露论》第二十六篇

第六章 脉侯

 一、《素问·脉要精微论》第二十四篇

 二、《素问·平人气象论》第二十五篇

 三、《素问·玉机真藏论》第二十六篇

 四、《素问·决死生论》第二十七篇

 五、《素问·阴阳别论》第二十八篇

 六、《素问·阴阳类论》第二十九篇

 七、《素问·经脉别论》第三十篇

 八、《素问·通评虚实论》第三十一篇

 九、《素问·病能论》第三十二篇

 十、《素问·奇病论》第三十三篇

 十一、《素问·大奇论》第三十四篇

 十二、《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二十三篇

 十三、《素问·六节藏象论》第十七篇

 十四、《灵枢经·禁服》第二十七篇

 十五、《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第二十八篇

 十六、《灵枢经·根结》第二十九篇

 十七、《灵枢经·动输》第三十篇

第七章 色诊

 一、《素问·移精变气论》第三十五篇

 二、《素问·脉要精微论》第二十四篇

 三、《素问·五藏生成论》第八篇

 四、《素问·玉版论要》第三十六篇

 五、《素问·经络论》第三十七篇

 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四篇

 七、《素问·诊要经终论》第三十八篇

 八、《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第二十八篇

 九、《灵枢经·五阅五使》第三十一篇

 十、《灵枢经·五色》第三十二篇

 十一、《灵枢经·论勇》第三十三篇

 十二、《灵枢经·论疾诊尺》第三十四篇

 十三、《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三十五篇

 十四、《灵枢经·寿夭刚柔》第三十六篇

 十五、《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三十七篇

 十六、《灵枢经·五音五味》第三十八篇

 十七、《灵枢经·通天》第三十九篇

第八章 病能

 一、《素问·风论》第三十九篇

 二、《素问·痹论》第四十篇

 三、《素问·痿论》第四十一篇

 四、《素问·厥论》第四十二篇

 五、《素问·热论》第四十三篇

 六、《素问·评热病论》第四十四篇

 七、《素问·逆调论》第四十五篇

 八、《素问·疟论》第四十六篇

 九、《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二十三篇

 十、《素问·气厥论》第四十七篇

 十一、《素问·咳论》第四十八篇

 十二、《素问·卒痛论》第四十九篇

 十三、《素问·腹中论》第五十篇

 十四、《素问·太阴阳明论》第五十一篇

 十五、《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五十二篇

 十六、《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第三十二篇

 十七、《素问·奇病论》第三十三篇

 十八、《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篇

 十九、《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六篇

 二十、《素问·阴阳別论》第二十八篇

 二十一、《素问·五藏生成论》第八篇

 二十二、《素问·脉要精微论》第二十四篇

 二十三、《素问·平人气象论》第二十五篇

 二十四、《素问·玉机真藏论》第二十六篇

 二十五、《素问·标本并传论》第五十三篇

 二十六、《素问·经脉別论》第三十篇

 二十七、《素问·脉解篇》第五十四篇

 二十八、《素问·著至教论》第五十五篇

 二十九、《素问·示从容论》第五十六篇

 三十、《素问·方盛衰论》第五十七篇

 三十一、《素问·解精微论》第五十八篇

 三十二、《灵枢经·百病始生》第四十篇

 三十三、《灵枢经·口问》第四十一篇

 三十四、《灵枢经·五乱》第四十二篇

 三十五、《灵枢经·五变》第四十三篇

 三十六、《灵枢经·胀论》第四十四篇

 三十七、《灵枢经·水胀》第四十五篇

 三十八、《灵枢经·五癃津液別》第四十六篇

 三十九、《灵枢经·贼风》第四十七篇

 四十、《灵枢经·上膈》第四十八篇

 四十一、《灵柜经·忧恚无言》第四十九篇

 四十二、《灵柜经·刺节真邪》第五十篇

 四十三、《灵柜经·痈疽》第五十一篇

 四十四、《灵柜经·寒熟病》第五十二篇

 四十五、《灵枢经·大惑论》第五十三篇

 四十六、《灵枢经·淫邪发梦》第五十四篇

 四十七、《灵柜经·病传》第五十五篇

 四十八、《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五十六篇

第九章 论治

 一、《素问·异法方宜论》第五十九篇

 二、《素问·移情变气论》第三十五篇

 三、《素问·汤液醪醴论》第六十篇

 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四篇

 五、《素问·藏气法时论》第六十一篇

 六、《素问·血气形志篇》第十一篇

 七、《素问·通评虚实论》第三十一篇

 八、《素问·病能论》第三十二篇

 九、《素问·标本病传论》第五十三篇

 十、《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二十一篇

 十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二十二篇

 十二、《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二十三篇

 十三、《素问·疏五过论》第六十二篇

 十四、《素问·徵四失论》第六十三篇

 十五、《灵枢经·师傅》第四篇

 十六、《灵枢经·病传》第五十五篇

 十七、《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三十五篇

 十八、《灵枢经·邪客》第十四篇

第十章 针刺

 一、《宝命全形论》第六十四篇

 二、《素问·八正神明论》第六十五篇

 三、《素问·离合真邪论》第六十六篇

 四、《素问·刺要论》第六十七篇

 五、《素问·刺齐论》第六十八篇

 六、《素问·刺禁论》第六十九篇

 七、《素问·刺志论》第七十篇

 八、《素问·针解篇》第七十一篇

 九、《素问·长刺篇论》第七十二篇

 十、《素问·刺热篇》第七十三篇

 十一、《素问·刺虐论》第七十四篇

 十二、《素问·刺腰痛篇》第七十五篇

 十三、《素问·骨空论》第十六篇

 十四、《素问·水热穴论》第七十六篇

 十五、《素问·调经论》第七十七篇

 十六、《素问·缪刺论》第七十八篇

 十七、《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第七十九篇

 十八、《素问·阴阳应象人论》第四篇

 十九、《通评虚实论》第三十一篇

 二十、《血气形志篇》第十一篇

 二十一、《素问·诊要经络论》第三十八篇

 二十二、《素问·刺法论》第八十篇

 二十三、《素问·本病论》第八十一篇

 二十四、《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五十七篇

 二十五、《灵枢经·九针论》第五十八篇

 二十六、《灵枢经·官针》第五十九篇

 二十七、《灵枢经·行针》第六十篇

 二十八、《灵枢经·本输》第六十一篇

 二十九、《灵枢经·小针解》第六十二篇

 三十、《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第三十一篇

 三十一、《灵枢经·根结》第二十九篇

 三十二、《灵枢经·寿天刚柔》第三十六篇

 三十三、《灵枢经·终始》第六十三篇

 三十四、《灵枢经·经水》第十二篇

 三十五、《灵枢经·四时气》第六十四篇

 三十六、《灵枢经·五邪》第六十五篇

 三十七、《灵枢经·寒热病》第六十六篇

 三十八、《灵枢经·癫狂》第六十七篇

 三十九、《灵枢经·热病》第六十八篇

 四十、《灵枢经·厥病》第六十九篇

 四十一、《灵枢经·杂病》第七十篇

 四十二、《灵枢经·周痹》第七十一篇

 四十三、《灵枢经·逆顺肥瘦》第七十二篇

 四十四、《灵枢经·血络论》第七十三篇

 四十五、《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五十六篇

 四十六、《灵枢经·外揣》第七十四篇

 四十七、《灵枢经·背腧》第七十五篇

 四十八、《灵枢经·论病》第七十六篇

 四十九、《灵枢经·逆顺》第七十六篇

 五十、《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三十五篇

 五十一、《灵枢经·玉版》第七十八篇

 五十二、《灵枢经·五禁》第七十九篇

 五十三、《灵枢经·邪客》第十四篇

 五十四、《灵枢经·官能》第八十篇

 五十五、《灵枢经·刺节真邪》第五十篇

 五十六、《灵枢经·病本》第八十一篇

试读章节

(四)针刺意外(acupuncture accident)

针刺意外有晕针、滞针、弯针、折针、血肿等症。由于医者技术不够熟练,针刺深度方向不当,或病人体位不适、精神紧张,或针具质量不好。以致发生意外。针体在穴内弯曲变形时,将针缓慢退出,或分段退出,切忌急拔猛抽。针体在体内折断时,保持原有体位,露于外者用钳取出,没人者手术处理。

(五)补泻手法(acupuncture reinforcement and reduction)

①十二经脉循行各有不同路线有四种规律,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腹。在针刺得气时,调整针尖方向,顺经而刺的手法叫补法。逆经而刺的手法叫泻法。补法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泻法抑制经脉气血。②卫气行于浅表为阳,营气行于深层,为阴。针刺得气后,针体由深层重提或慢提至浅层,从阴引阳,从深层引持兴盛的阳邪外泄,为泻法;针体由浅层重插或慢插至深层,从阳引阴,从浅层推纳不足的阳气纳入,是补法。气血流注时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由于一天中时间的不同,在某时某刻也有相应的盛衰变化。根据这一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③反射原理,轻刺激以兴奋神经系统,为补法;重刺激以抑制神经系统,为泻法。④阴阳辨症,阴症,用阴经腧穴,采用针刺补法;阳症,选用阳经腧穴,采用针刺泻法。⑤虚症正气不足,慢性病。实症邪气有余,急性病。虚症用针刺补法,实症则用针刺泻法。⑥虚实症不明显者,用平针法以平补平泻法治之。⑦寒症用针刺补法,热症用针刺泻法。⑧捻转补法为左转,右手持针,拇指向前、食指后退,针体呈顺时针方向转动。捻转泻法为右转,右手持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针体呈逆时针方向转动。提插补泻。将针由腧穴浅层下插至深层,用力重;由深层上提至浅层,用力轻为补法。将针由腧穴深层上提至浅层,用力重;由浅层下插至深层,用力轻为泻法。⑨徐疾补泻补法:在腧穴浅层得气后,将针缓慢的向里推进,然后迅速地向外退出。泻法:迅速进针直至腧穴深层,得气后煖慢将针退出。又徐疾补法:先将针刺腧穴浅层得气后,再缓慢下插至腧穴中层和深层,每层停留片刻,最后一次将针退至皮下,称为“三进一退”。徐疾泻法:先将针一次刺到腧穴深层得气后,再慢慢上提至腧穴中层和浅层,每层停留片刻,最后出针,称为“一进三退”。⑩迎随补泻:一是补母泻子法,五行生克选穴,以进行补泻。二是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刻迎随补泻法,补法在经气已衰之时进行针刺,泻法在经气方盛之时针刺。三是针向迎随补泻法,迎随补法: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而刺。迎随泻法:针尖逆经脉循行方向而刺。如合谷穴,针尖向上为顺经脉而刺,是补法;针尖向下为逆经脉而刺,是泻法。■呼吸补泻:补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泻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开阖补泻:开阉补法: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促其闭合。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动针体,开大针孔,出针后不予按摩。

(六)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thesia)

中国大陆发明的麻醉技术,不用或少用麻醉药物,而用针刺穴位,疏通经脉,激发机体的调整功能以达到镇痛目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目前轰动全世界的医学界。

(七)十二经脉刺留时度

(八)针灸配穴(acupuncture prescription)

在针灸治病时,选择适当的腧穴,组合配伍,以进行针灸治疗。①循经取穴:根据经脉循行、腧穴的分布及其主治作用,选取相应的腧穴,组合应用。由脏腑辨症和经络辨症中,选取经穴和位于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奇穴,以组成针灸处方。常遵循十四经穴主治纲要。②经验取穴: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病症专治的有效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包括对某病症有显效的经穴、奇穴,以及“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如发热用大椎穴,疳积用四缝穴(奇穴)。③按时取穴:根据针灸治疗时间,以经脉气血流注选择相应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其子午流注针法以十二经脉的五输穴和原穴为选取范围;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则以八脉交经八穴为选取范围。三种规律在临床上可以结合应用。

选穴法。三种:①近部选穴:从病变所在,选择其局部或近部的腧穴针灸。如胃痛取中脘、梁门,眼病取睛明、瞳子膠,膝痛取膝阳关、膝眼等。可取一经,也可数经同用,适用于经穴、奇穴和阿是穴。②远部选穴:根据经络循行及其同脏腑的络属关系,选用远端腧穴进行针灸。用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脉气血,以扶正除邪,如咳嗽属肺经病,用手太阴肺经穴太渊、列缺。胃痛属胃经病,用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内庭等。如呕吐属胃病,若由肝气上逆所致者,可选取太冲、内关;若由脾气虚寒所致者,可选取脾俞、公孙等,以治疗。由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等选穴方式,可灵活掌握。③对症选穴:根据临床实践,选取针对主症有效的腧穴治疗。P69-71

序言

《汉书·艺文志》及皇甫谧皆云:“《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刘向《七略》,《帝王世纪》皆同此说;惟五胡乱华,经籍丧亡,直到唐代王冰,捃摭圣道于残余,恢复《素问》九卷八十一篇之目;宋代史崧,博采灵台秘典之奧,阐述《灵枢经》九卷八十一篇之书,而为之音注。于是《黄帝内经》始成医林之至宝。

惟是二书,各自分行。学者不便于研习。徐教授芹庭博士,得其家学渊源,传授明代崇祯皇帝之御医王九达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合类九卷”之学。积数十年之勤,撰成《细说黄帝内经》一书,有音注、有义译,如其《细说易经》之著作,其必有功于杏林也明矣,书成问序于余。

余惟中国医学博大精深,渊源于伏羲神农,光大于黄帝岐伯,在周代已设医院,分科而治。下历秦汉三国两晋,以至于今。世有名医,医国医民。在西医未传中土之前,已使吾国吾民为全世界最多之人口,最优越之种族,皆中医之功也。

研究中医者,昔时相传有“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滋阴派”“温补派”“温病派”及至近代有“中西医汇通派”“衷中参西派”,而吾中国医药学院,则使“学士后中医系”遵循传统中医,“医学系”步武近代西医,而由中医系所统合为中西一元之时代使命。

徐博士芹庭为本校中医系所之教授,专积于医经医史,其巨作《细说黄帝内经》合《素问》与《灵枢》,而一以贯之,会万古之道心,探中医之微旨,分“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九卷。而各以《素问》八十一篇与《灵枢经》八十一篇之相关篇章编入,即成《素问》九卷,《灵枢经》九卷,二九共十八卷,而合成一书,以复古代《黄帝内经》之编目。又以其余力,编成《黄帝内经素问今注今译》与《黄帝内经灵枢今注今译》二书,余观其学问广博,道德深厚。是圣道之楷模,乃儒林之贤哲。故乐而为之序,共成不朽焉耳。

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校长 郭盛助

1999年5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徐博士芹庭为本校中医系所之教授,专积于医经医史,其巨作《细说黄帝内经》合《素问》与《灵枢》,而一以贯之,会万古之道心,探中医之微旨,分“摄生”“藏象”“经度”“运气”“脉候”“色诊”“病能”“论治”“针刺”9卷,而各以《素问》81篇与《灵枢》81篇之相关篇章编入,即成《素问》9卷、《灵枢》9卷,二九共18卷,而合成一书,以复古代《黄帝内经》之编目。

——郭盛助(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校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