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费利尼(口述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夏洛特·钱德勒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比起他的梦,费里尼的现实人生甚至更见精彩。他将梦境寄托于电影胶片之上,为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本书是作者夏洛特·钱德勒花了十四年的时间(1980年至1993年),与费里尼对话的成果,分为三篇上篇记述费利尼年幼时受到马戏、电影及美国漫画的影响,年少时到罗马从事漫画及记者的工作,并进而接触电台、电影编剧的经过:中篇讲述他如成为导演,且逐渐闯出知名度:下篇则着重于费里尼成为大师以后,如何成为一则传奇。费利尼对作者说:“我把我仅有的一生都说给你听了。这些就是我的遗言,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可说了。”本书细节丰富,叙述委婉亲切,对于读者理解费利尼其人其作当有助益。

内容推荐

本书分成三篇:

上篇“费德里科”(Federico):年幼及年少时期的费利尼,受过马戏团的影响,对于小丑、富国戏院(Fulgor Cinema)所放映的好莱坞影片,以及美国漫画都有极深的印象,由是发展出自己的世界观。他带着他的里米尼(Rimini)小镇去到罗马。在那里,他写作及漫画方面的才能引导他朝着电台、电影编剧以及之后电影导演的道路前进。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他电影暨生活中的女主角:他的终身伴侣。

中篇“费德里科·费利尼”(Federico Fellini):影迷成为电影导演,并发现了他的生命目的。

下篇“费利尼”(Fellini):这个名字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变成了传奇,他的人比令他成名的电影作品还要出名。即使没看过费利尼电影的人,对“费利尼式的”(Felliniesque)这个字眼可能也并不陌生。

目录

译序:听费利尼说故事/黄翠华

序/[美]比利·怀德

前言/[美]夏洛特·钱德勒

上篇 费德里科

第一章 梦是唯一的现实

第二章 马戏团在等我

第三章 嘉宝的睫毛

第四章 心的归宿

第五章 完美导演,缺陷丈夫

第六章 从趣味面孔画铺到新写实主义

第七章 导演与鹅

中篇 费德里科·费利尼

第八章 拍片像做爱

第九章 从里米尼小镇闯荡到维内托大街

第十章 把容格当老大哥

第十一章 我的守护天使只可能是女人

第十二章 漫画、小丑与经典

第十三章 不堪一击是生命

下篇 费利尼

第十四章 传奇与小荧屏

第十五章  日魇夜梦

第十六章 最好的旅游方式就是搭个片景

第十七章 青春豆与奥斯卡

第十八章 一去不返的采访者

第十九章 拍电影比看电影刺激

第二十章 那一定是她先生费利尼

第二十一章 魔法与面包

第二十二章 死神如此生气勃勃

第二十三章 富国戏院戴面纱的女士

后记/夏洛特·钱德勒

作品年表及得奖纪录

试读章节

我一天不拍片,就觉得少活了一天。这样说来,拍片又像做爱一样了。

拍片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虽然当时我所有的时间、思绪、精力——里外上下——都被占据了,但那却是我觉得最自由的时刻;即使没睡觉,都觉得自己健康状态比较好。平常我所喜欢的事物,那时我会更喜欢,因为我正处在一个接收力很高的状态里。食物比较可口,性爱也比较愉悦。

导戏的时候,是我最有生气的时刻。你们看到的我,就是最精力旺盛的我。那时,体内会涌出特别的能量,让我可以去扮演所有的角色、参与所有的环节,而从不感到疲倦。不管我们夜里拍到多晚,我都迫不及待希望隔天早点到来。拍电影就是我的生命,我只有在创作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正活着,就跟享受性爱的情况相同。

对一个电影导演而言,精力,旺盛的精力,是不可或缺的。我以前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那种精力旺盛的人。我眼中的自己,活力比一般人低,甚至有点懒惰。我从来不需要太多的睡眠,也从来没办法睡得太多。我夜里一向只睡几个小时,可能是因为脑子一直在动的关系。

晚上的时候,我满脑子事情,不容易入睡。有时睡了几小时,醒来时还在想事情。我脑子在晚上活动力特别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夜里比较安静,所以不会分神,或者是我体内的生物时钟跟别人不同的缘故。

我在睡觉时可以得到最好的灵感,因为那些东西多半是意象,而较少是话语。醒来以后,我会试着赶在记忆模糊、消失之前把它们画下来。有时候,它们会重复出现,不过通常不会用一模一样的方式重来。

睡眠量少这件事,在我导戏的时候成为一项优势了。通常我只需要好好睡几个小时就够了,此外,不管我多晚上床睡觉,隔天都能早起。不过我会试着提醒自己,别的拍片同仁可需要较多的时间休息。

P93-94

序言

比起他的梦,费利尼的现实人生甚至更见精彩。他将梦境寄托于电影胶片之上,为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梦是唯一的现实”——费利尼如此描述他的生命主题。他怀疑:“人的下意识是不是用得完?梦境可有终了的一刻?”

《我,费利尼》(I,Fellini)这本书汇集了我与费利尼相识14年间,他对我说的一些话,时间从1980年春我们y-罗马初识开始,一直到1993年秋,他死讯传出的前几个礼拜。因此,与其说这本书是“被书写出来的”(written),不如说它是“被口述出来的’,(spo-ken)。

他跟我谈话时大都是在餐馆或咖啡厅里吃东西,不然就是在开动的车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他感到高兴,而且都有助y刺激出他天马行空却又思虑清晰的特质。

“你出书的时候,”他对我说,“出版社会提供车和司机给我们吗?”

“希望如此。”我回他。

“我的话,你一定听了有一座山那么多了。要是我哪天想知道我生命中某一刻的感觉,可以来请教你。去查这些资料要比去记它们来得容易得多。人不但无法依照先后顺序去记忆他们的生命经历,也记不得事情发生的过程;人无法记起那些最重要的部分,甚或感觉上像是最重要的部分,记忆非我们所能掌控。人并不拥有自己的记忆,而是被自己的记忆所拥有。

“你是个好听众,有时我会从我告诉你的话里更了解自己一些。我从来没有故意骗过你,因为你信任我。我无法去骗一个我说什么都相信的人。

“但当然,我可以骗自己,而且经常如此。”

虽然在我个人的经验里,费利尼向来信守承诺,但他也坦承:的确因为自己食言而招致不良声誉。对于我的任何请求,他都会用“我发誓!”这样的字眼以示认真。每当他答应我去做一件他并非极感兴趣的事时,他也会说:“我发誓!”这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玩笑,意思是他还是会去做。这三个字后来变成一种暗语,当他要走的时候,我回头看他,然后他就会举起右手臂,好像是在说:“我发誓!”

在某种意义上,费利尼同时身兼访问者及受访者这两种角色,我则是听众。这本用语言捕捉他脑海画面的回忆录是一种对话的结果,而较不像访谈的产物。我并不发问,因为问题不但规范了答案,也决定了主题。他天南地北,随兴而至,揭露了他对外与私下的不同面貌。他告诉我他喜欢比利·怀德的一句话:“相信自己的直觉,即使错了也由自己承担;直觉比理智更能带你通往真相之门。”

他觉得标题是种限制。“只能最后再去想标题,不该一开始就去想,而且标题的范围应该尽可能大过主题。要是你太早就用标题把自己限制住了,你只会找到你要找的东西,却找不到真正有趣的东西。所以要用开放的心灵去探险。标题会导引你,但不会给你助益。”

费利尼是个艺术家,他将他独特的视野与我们所有人分享。他告诉我,“电影是会动的图案”,并认为他个人的作品承继较多绘画特性,较少文学血液。有时我在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尝试看出费利尼眼中会看到的东西。我希望,由于他的启发,我真的可能多看到一点,而且看到的更精彩一点,因为我不但用了眼睛,还用了视觉想像力。

“我把我仅有的一生都说给你听了。这些就是我的遗言,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可说了。”

本书分成三篇:

上篇“费德里科”(Federico):年幼及年少时期的费利尼,受过马戏团的影响,对于小丑、富国戏院(Fulgor Cinema)所放映的好莱坞影片,以及美国漫画都有极深的印象,由是发展出自己的世界观。他带着他的里米尼(Rimini)小镇去到罗马。在那里,他写作及漫画方面的才能引导他朝着电台、电影编剧以及之后电影导演的道路前进。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他电影暨生活中的女主角:他的终身伴侣。

中篇“费德里科·费利尼”(Federico Fellini):影迷成为电影导演,并发现了他的生命目的。

下篇“费利尼”(Fellini):这个名字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变成了传奇,他的人比令他成名的电影作品还要出名。即使没看过费利尼电影的人,对“费利尼式的”(Felliniesque)这个字眼可能也并不陌生。

所有费利尼的电影都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这个人很少在q-中露脸,却一直都在作品中,那就是费利尼自己。他才是他电影里真正的明星。在真实生活中,他也极富魅力。我印象中的他,既慷慨,又体贴——谢谢我陪他用餐,谢谢我花时间跟他做伴,甚至谢谢我肯收他的礼物。他告诉我,一个人只要能获得别人的了解和关心.就会继续活下去。我相信这话。然而,他较关心的却不是个人的生死问题,而是自己的电影作品是否能永垂不朽。

费德里科·费利尼生于意大利里米尼,时值1920年1月20日……

后记

第一次见到费德里科·费利尼是在1980年的春天,会面地点是富莱金一地的海贝饭店(Conchiglia Hotel),那里靠近他当时拥有的周末别墅,离罗马开车约需一个小时。那次会面是由我们共同的朋友马里奥.德维基(Mario De Vecchi)安排的,他是位意籍制片人。在那之前,我从来没跟费利尼说过话,甚至电话都没打过。我那时还没办法判断从罗马到富莱金要花多少时间,但又不想迟到,所以那天我早到了40分钟。

我坐在那里,有点孤单地望着我的第二杯卡布奇诺。费利尼迟迟没有出现,我于是开始怀疑他到底会不会来赴约。幸好我那天没戴表,所以不会知道超过了约定时间多久。费利尼是出了名会放人鸽子的,可是当时我无法相信他会对我做出这种事,这跟我从他作品里对他得来的印象不符。我很有信心地到了罗马,就是专程来和他聊聊、写些关于他的东西。

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海贝饭店的酒吧里,除了服务生外,空无一人。那位服务生偶尔出现时会朝我这儿望一下,看看我是不是还需要第三杯卡布奇诺。所有人都在户外享受春天的气候。我一路上带着的书已经安抚不住我的注意力了,所以我就开始盯着窗外看。我看见那儿的海滩上没有一英寸地,或用当时的情况来说,没有一英尺地是没有人的。“阳光崇拜者”的数目似乎只有汽车才比得上,但好像也不可能有谁可以同时开来两部。费利尼的富莱金明显是个热门的周末度假胜地。

我听到身后有脚步声朝我桌子的方向接近。我转过头,认出那是费利尼。这时,他也在我旁边坐了下来。他块头很大,身高六英尺以上,但看起来好像又比实际身材更魁梧一些。这个印象不只来自他的高度,也来自他宽阔的肩膀和胸膛。他的身体好像就要撑破他的衣服似的。

他的声音比起同样体积的男人要来得轻柔些,所以要想听见他说的每个字,就得靠近些。如果你觉得那样还不够近的话,他还会抓住你的胳臂、碰触你的手,再不然就是把自己的手揽过来,把你拉得更近一些,反正有一大堆的肢体接触。对我来说,他的声音有种爱抚的质地,所以不管他说什么,都可以产生一种亲密的感觉。

他为了迟到向我道歉,然后又解释他不是真的迟到。他也早到了,就在我之前到的,不过他是坐在隔壁的房间。我之前没有想到要去那儿看一下,因为我以为自己早到了很多。

他模仿通俗剧的口吻说:“我们已经损失了我们生命里宝贵的45分钟,而且永远追不回来,但我们一定还是要试试看!”

我也尽可能像是在演戏地回答他:“虽然我们永远追不上,但希望永远都在追。”

在接下来的14年里,我个人这里是真的一直没追上,因为每次会面都结束得太快。大部分的时候气氛都很轻松,而且有些戏谑的调调,即使谈到严肃的主题也一样——应该说是,谈到严肃的主题时尤其会这样。

费利尼的谈话经常呈现高度卡通化的走向,从丰富的面部表情到意大利人特有的繁复肢体语言——在所有该说的都说了以后,好像又多告诉了你一点什么。他兴致好的时候,还会把故事里的角色一个个演出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