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全面收集了三十篇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演讲,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经奥巴马总统授权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整理,以便更能彰显出其形象生动的特征,展现出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口才。
书中所收集的演讲均按照主题进行了排列。每个主题均摘引了奥巴马的传记,以方便读者了解其背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巴拉克·奥巴马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全面收集了三十篇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演讲,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经奥巴马总统授权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整理,以便更能彰显出其形象生动的特征,展现出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口才。 书中所收集的演讲均按照主题进行了排列。每个主题均摘引了奥巴马的传记,以方便读者了解其背景。 内容推荐 从一介草民到政界精英;期间的身份转变,传奇经历,映射出许多人生片段:复杂身世,少数族裔,单亲家庭,贫困境遇,迷失信仰,自我放纵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他在人生历程中,经历过家族、种族、血统、信仰及文化的挣扎;他在寻找认同的路上,遭过歧视,受过挫折,有过迷茫,尝过辛酸,但却奋斗不止,开拓眼界,提升智识,造就了自己的个人特质和人格魅力。 这不是壮如史诗般的神话,而是正在上演的奥巴马传奇! 目录 种族 家庭与教育 成就非凡的勇气 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的精神遗产 政治与信仰 关于《选举权法》 马丁·路德·金博士的精神遗产 有良知的政治 更加完善的联邦 公共政策 社区组织经历 挽救社会保障体系 隐私与自由 以美国军人为荣 你我一心,共同奋起 世界一流的教育 即将来临的风暴 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 卡特里娜飓风中的毕业生 因为艾滋病,我们都不再健康 我们本不应如此 强大我们的家庭 扭转历史乾坤 我们能做到 外交 出访 愚蠢的战争 从伊拉克撤军 一个廉洁诚信的政府,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政坛之路 从政与竞选 同为一国之民 这是我们的时代 变革的政治 永远充满希望,不断追求梦想,一直勇往直前 美国精神,美国承诺 书写更加美好的历史 是的,我们做得到 后记 试读章节 祖父与祖母 1988年,奥巴马进入哈佛法学院读书。在前往波士顿之前,他初次来到了自己的家乡肯尼亚。对他而言,此次家乡之行意义重大。在这之前他曾经在芝加哥从事了两年半的社区组织工作,他认为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些改变。正如后来当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伯纳德问他为什么想起来回家乡看看时,他说他也不太清楚其中的原因,但冥冥之中就是感觉回家乡寻根的时候到了。而且他发现这次来到非洲,感受到的远远不止家的感觉。奥巴马从小就没有父亲的陪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多种族身份的困惑一直伴随着他。因此对于这个身世复杂、经历坎坷的年轻人来说,这次家乡寻根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帮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属。 奥巴马此前在欧洲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在这三周内,他去了很多以前早已耳闻却一直没有去过的地方,然后发现自己先来到这里是个错误。他身上没有任何欧洲文化的烙印,在这里生活找不到任何的归属感。是的,他原本就不属于这里。他明白了自己先到欧洲来看看,只会让他更想去非洲,去了解自己的父亲和家乡。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夏威夷,留下了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后来他只见过父亲一次,那年他只有十岁。 离开欧洲后,他坐上了飞往非洲的飞机。他心中有了些许放松和解脱,但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紧张,因为他即将面对那个让他魂牵梦绕却又知之甚少的家族。当飞机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国际机场时,他受到了姑姑和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奥玛的热烈欢迎。她们带他来到了家中,姑姑告诉姐姐说:“你一定要照顾好巴利,不要再让他迷路了。”奥巴马对于姑姑这种说法感到很困惑。奥玛解释说,对于那些离开家乡很久的人,即使人们知道他身在何方,但还是会说他迷失了回家的路。后来家里的亲人和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巴利。就这样,奥巴马的灵魂之旅由此展开。 到达肯尼亚后,奥巴马见到了家族中的很多成员,有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有姑姑婶婶们,还有表亲和堂亲。通过别人对祖父侯赛因·昂扬格·奥巴马和他的父亲老巴拉克·奥巴马的回忆,他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也明白了作为奥巴马家族的子孙后代意味着什么。为了更加了解祖父,奥巴马和姑姑、兄弟姐妹们一起坐火车去看望了祖母,也就是祖父的第三个妻子。他们乘坐的火车所行走的铁路最初是由英国人在1895~修建的。这条线路是从印度洋沿岸的蒙巴萨市通往东海岸的维多利亚湖口’长达600英里铁路的一部分。这次旅程对于奥巴马此次寻根之旅也意义非凡,因为从那以后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老家,那个被称为“四方宅院”的地方。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姐姐奥玛和哥哥罗伊已经去过那里很多次了。奥玛告诉他,他一定会喜欢上祖母的,因为她是个极具幽默感的老太太。她常年与祖父生活在一起,所以需要这种幽默感。她将祖父称为“恐怖老头”,还说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是个极其苛刻、异常严厉的人。罗伊补充说祖父会招呼大家一起坐在餐桌前吃晚饭,用精美的中国瓷器,就像英国人一样。但倘若吃饭时有人说错了话或用错了餐具,他就会拿着手杖去敲打他的脑袋。奥巴马的姑姑泽图尼则肯定地对他说,父亲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的,他的确很严厉,但同时,他也深受人们的敬重。 在阿莱沟这个村子里,祖父家的宅院是村中最大的几处宅院之一。大家都知道他是种庄稼的好手,能让任何植物都生根发芽。姑姑说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一位英国军官身边当厨师。在英国军队里工作了多年后,他学会了那边的种植技术,回家后就应用到了自家的田地里。 奥玛说,如果奥巴马家族中出现了什么麻烦事,基本上都是由祖父引起的。祖父是唯一一个让他们的父亲老巴拉克都畏惧的人。奥巴马觉得这个说法好像很正确,如果他将自己听到的一段段故事和只言片语拼凑起来的话,用这个说法去解释,一切似乎都变得明朗起来。 来到祖母居住的村庄后,奥巴马最先见到的两个人是父亲的两个兄弟——他的叔叔尤瑟夫和萨伊德。萨伊德叔叔是爸爸最小的弟弟,他对奥巴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告诉他,他早就听说了自己这个侄子有多么得出色。到达祖父家的宅院后,奥巴马看到了这个他早已耳闻的“四方宅院”。院子里有一座低矮的房屋,屋顶覆盖着波纹状的铁皮。院子四周有坚硬的墙壁。院子里面种满了红色、粉色和黄色的三角花,还养了一些小鸡。高大的芒果树下喂养着两头奶牛。这时,一位头上裹着厚厚的围巾、身穿印花裙子的老年妇女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面庞酷似叔叔萨伊德。她大声地和奥巴马打着招呼,说:“孩子,你来啦!”祖母说的是非洲当地卢奥人自己的语言。她告诉奥巴马自己早就盼望着有一天能见到她亲爱的孙子,他的到来让她开心不已。她给了奥巴马一个热情的拥抱,就带着他走进了屋。屋里面到处摆放着家人的照片,其中包括他的哈佛校友,也就是他的父亲老巴拉克、哈佛毕业证书以及父亲的亲生母亲——祖母阿古玛的照片。喝过茶后,他还跟着家人去看了位于一块玉米地边缘的两座坟墓。其中一座坟墓埋葬着祖父,上面竖起了墓碑。另外一座没有墓碑,上面只是覆盖着一些瓦片。奥巴马的哥哥罗伊说,六年过去了,人们还是不知道这里埋葬的到底是谁。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奥巴马一直在切身感受着祖母和村里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他仍然能清晰地记得所有的细节,他说:“那天的每一刻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我能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和说过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我生命的重量;感觉到我的生活圈正变得完整起来;感受到那个时刻,就在那里,在那个地方,我最终看到了自己。” P3-6 后记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一书共全面收集了三十篇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演讲,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经奥巴马总统授权我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整理,以便更能彰显出其形象生动的特征,展现出奥巴马总统雄辩的口才。 本书中所收集的演讲均按照主题进行了排列。对于每个主题我们均摘引了奥巴马的传记,以方便读者了解其背景。在过去非同凡响的六年当中,巴拉克·奥巴马运用其掷地有声的政治语言为大家带来了这些引入深思的演讲——从2002年题为“愚蠢的战争”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演讲直至2008年令人热血沸腾的竞选获胜演说。 在《奥巴马:光荣与梦想》一书所收集的数十篇演讲中,无一不能让读者们、作家们和学者们深深为其言简意赅的文字和鼓舞人心的内容所动容。其中一些精彩绝伦的演讲,例如,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题为“同为一国之民”的基调演说、2006年题为“这是我们的时代”的演讲以及2008年的竞选获胜演说都广受青睐。这些演讲为巴拉克·奥巴马击碎了政途上的障碍,并为他此次历史性的竞选加足了马力,让他成功问鼎总统宝座。 所有的美国人,无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巴拉克’奥巴马于2008年发表过一篇题为“更加完善的联邦”的演讲。多数人称之为“种族演说”。那时,奥巴马这个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候选人面临着种族问题的严峻考验。他这样说道:“但我执著地表明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一信念植根于我对上帝的信仰,来源于我对美国人民的信心。那就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定能愈合历史遗留下的种族之间的陈年老伤。而且事实上,你我若想将完善联邦的重任继续下去,除此以外,我们别无选择。”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一书旨在汇集奥巴马总统所有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演说辞,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使大家能够轻而易举地欣赏到这些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历史的演讲。 像奥巴马这样一位身材高大、面容瘦削的政治家,来自于美国的中西部,除却他所工作的伊利诺伊州以外便鲜为人知,他却能应邀在一次意义重大的全国政治集会上演讲。只有在美国,这才会成为可能。最终,仅仅因为一篇热情洋溢、言简意赅的演讲,他一鸣惊人,一夜之间成为总统选举强有力的竞争者。也只有在美国,这才会成为现实。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霍雷肖·阿尔杰”式的故事,似乎是他那写于19世纪、以“白手起家,飞黄腾达”为主题的小说中才会有的故事情节。然而,同样是在19世纪,具体说来是在1860年2月27目那天,就有这样一位政治家应邀到纽约市的库伯学院发表演讲。后来,在这次重要的政治集会上的演讲将他推向了通往白宫的道路,此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林肯面对着广大听众说:“我们要坚信:正义即力量。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敢于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把我们的责任履行到底。” 林肯研究专家哈罗德·霍尔泽(Harold Holzer)曾经凭借《林肯在库伯学院:让亚伯拉罕·林肯成为总统的演讲》一书获得了普利策奖。他在此书中写道:“仅仅一篇演讲就奇迹般地成就了一位总统候选人,让他入主白宫。这在美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奥巴马出现之前,这样描述固然有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来自于中西部的高高瘦瘦的政治家,热情四溢地用他那雄辩的口才惊艳四座。虽然除伊利诺伊州外,几乎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此以后,他就踏上了入主白宫的道路。“同为一国之民,”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我们都效忠于伟大的星条旗,所有人都捍卫着我们的祖国——美利坚合众国。说到底,这才是此次竞选的意义所在。那就是:我们想要参与到愤世嫉俗的政治中去,还是投身于满怀希望的政治中来?” 其实,《奥巴马:光荣与梦想》一书中的三十篇演讲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充满希望的政治”。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更加了解这一伟大信息背后那个伟大的人。 编者:莫里恩·哈里森、斯蒂夫·吉尔伯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