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约翰逊博士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詹姆斯·鲍斯威尔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约翰逊是英国18世纪的怪杰,世界上第一部像样的英语词典就是他单枪匹马编写的。约翰逊的话,初看起来,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细细体会没有一条没有意义。他的话有些在英语国家已成为“格言”。本书并不纯粹是“记事”的书,也是“记言”的书。

内容推荐

约翰逊博士是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执牛耳者。他出身书商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文强识。在父亲开办的书店里,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过所有能够读到的书籍,并且几乎过目成诵,显示了惊人记忆和狂热的求知欲。虽然因为家境贫寒,约翰逊后来在牛津大学的学业没有完成。在与贫困、疾病、孤独的搏斗中,约翰逊体现出超于常人的顽强坚韧的奋斗精神,终于以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特的文风以及作品中的精彩词句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英国的众望所归的人物。本书是好友鲍斯韦尔对约翰逊博士的生动介绍。

目录

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范存忠)

献辞——致乔舒亚·雷诺兹爵士

初版题记

再版题记

约翰逊博士传

塞缪尔·约翰逊年谱

译后琐语(王增澄)

译后再记(王增澄)

试读章节

约翰逊究竟从亨特先生那里学到多少东西,这点他知道得一清二楚。有一天,兰顿先生问他是如何获得十分精确的拉丁文知识的,我认为在拉丁文方面,当时绝没有人超过他,他却说:“我的先生狠狠地鞭打我。先生,当初要没有他的鞭子抽我,我就会什么也学不到。”他告诉兰顿先生说,在亨特一边狠狠地抽打孩子们时,他一边老是说:“我揍你就是省得你日后上绞架。”在所有场合,约翰逊对使用荆条作为强迫教育的手段,是表示赞成的。他说:“我宁愿挥动荆条使他们都有一种恐怖感,从而促使他们学习,而不愿对一个孩子进行这样空洞的说教:如果你这样做,或者竟这样做了,你将会比你兄弟姐妹更令人看得起。这荆条本身不会有别的效果。孩子怕挨打,只有拼命做功课,这就达到了目的;而让人竞赛、比高低,就会后患无穷,反过来却留下了持久的坏影响,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就会使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猜疑憎恨。”

他胜过同辈人的长处,并不是出于虚荣和炫耀自己而假装出来的,而是由他那非凡的才智自然而然地、不断地形成的,这种才智他在相形之下不会不意识到的,在他人生历程中,他总是保持着这种优越性,气派非凡。这种优越性也就是智力上的差异,常是竞争难分高下的问题,这在和许多人别的情况比较中尤为显然,而以约翰逊的情况来说,像有些人才干高于他人一样彰明较著。他走路既不是大摇大摆,神气活现,也不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走,他只是不弯腰曲背地走。从早年起,人们就察觉他的过人之处,并为大家所公认。他一开始就是学生中的大王。他的同学赫克托先生乐意助人,为我提供了有关约翰逊稚气未脱的少年时期的许多详情细节,并向我肯定地说,在上学时因为他上课讲空话和分散旁人的注意力,而受过老师的责备外,从没有受过责罚。他似乎凭直觉学习,他体质上生来就因循懒散,可是话虽这样说,每当他尽力去做时,他定能比谁都做得好。总之,他这一难忘的例子,经常为人们所说起,因为孩子是成人的缩影,在整个人生历程中,不管千变万变,每个人显著的性格特点总是不会变的。他特别喜欢的几个人惯常得到他十分慷慨大度的帮助,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他服服帖帖,恭而敬之,并愿意为他效劳,同时也希望获得他的器重,就在那些孩子中,常有三个人早晨来要背他上学,有时赫克托先生也在内。中间的一个俯下身让他骑在背上,两旁各有一人扶着他,就这样,他得意洋洋地被人背着上学去。这样一个有关他早年突出的智力优异的例证,是很惊人的,给人性带来荣誉。

有一次,他自己跟我谈起在学校里深受同学看重的事,他告诉我说:“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要抬举我,拿我和任何人相比;他们从没有说:约翰逊是像那个学生一样好,而只是说那学生是像约翰逊一样的好学生。而且这只是说到一个人,是指洛厄,可是我并不认为他是跟我一样好的学生。”

他显露出要胜过他人的勃勃雄心,这一信念使他振奋起来,力争克服懒散。他特别喜欢盘根究底,记忆力也很强,凡是听到过的,读到过的,他从不忘记,对读过的也能牢牢记着,有的可过目成诵。赫克托先生记得曾向他朗诵过18首诗篇,隔了一会儿,他能一字不变地吟诵如流,只改变了一个性质形容词,他这样一改动反而顿使诗行大为增色。

他从不参加其他孩子们的一般娱乐活动,他唯一的乐趣是在冬天,他欣然被一个赤着脚的男孩子在冰上拖曳着走,那男孩用一根宽紧带系在他身上,拖着他一直往前跑,其乐无穷,不过因为他身材相当庞大,这样拖可不容易。实际上,他视力上的毛病使他不能享受平常运动的乐趣,关于这件事,他有一次愉悦地向我讲过,在不参加平常运动的情况下,他怎样妙不可言地设想出排遣时日。可是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古道热肠地规劝一位朋友谨防空度时日的坏影响时,他在一封信中已恰当地谈及,认为积极的运动对年轻人来说,不能算作贪懒好闲、空度时日,而只有那种做事懒洋洋、无所作为,才可算得上贪懒好闲,名实相当。就是他气质中这种阴郁的惰性,在约翰逊一生中在在显露出来,影响至深且巨。赫克托说他只能让约翰逊一起在野外走走,消磨假日,每逢那种场合,他总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多,不大跟同伴交谈。

约翰逊在舅父科尼利厄斯·福特家暂住一段时间后,在15岁时就转到地处伍斯特郡的斯托布列奇学校,温特沃思先生当时是那所学校的教师。他是在他担任牧师的表兄福特先生的建议下才这样做的。他表兄既有才能,为人又性情开朗,乐于助人,只由于行为放荡不羁,使他身败名裂,不过,对于生活中孰是孰非,他仍不失为一位判断能手。在这所学校里,约翰逊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得益。曾经有人说过,他在教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充当温特沃思先生的助手罢了。“他告诉我说:温特沃思先生是一位很能干的人,不过他游手好闲,对我十分严厉。可是我不能多责怪他。我那时已是一个大孩子,他看出我不尊敬他,而且也不应当得到我的尊敬。我先前学到的东西足以使我对付过去,如果我会在他学校里学到些东西的话,似乎都要归于我自己的努力,或者归功于以前的老师。然而他毕竟教了我不少东西。”

P7-9

序言

我写这部传记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因而汲汲于它的成功,这种心情我也无意加以掩饰。但是由于出书后深受欢迎,我原先不论有过什么样的疑虑,全部涣然冰释了。此书既然受到欢迎,我就要倾注全力对传记进行修订,俾能更臻完善。在修订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几位挚友的帮助,也得到了其他许多学术上颇有见地的学者的协助,藉以匡正若干谬误,并作了不少有价值的增补,从而充实了传记的内容。

在人生奇妙地错杂在一起的种种境遇中,我们的感情每每既有愉快的一面,又有痛苦的一面。关于这一真谛,本书的出版过程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本书原是呈献给我的朋友乔舒亚·雷诺兹爵士的,令人欣慰的是他当时还健在,细读本书后,并凿凿有据地证明了书的内容完全属实;第二版的修订他用力綦勤,可是还未等到修订完毕,这位不可多得的朋友就溘然长逝了。对于失去他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人们所感到的哀痛是深沉的、久远的、范围广泛的。他对朋友们和众多景仰者广施福泽,人们的伤悼就愈加深切。

本书这位有名的传主,无论在过去怎样德高望重,终究是由于人们通过传记对他有更全面而透彻的了解,才越发受到人类的崇敬和热爱,想到这一层,我心里比自己成名还要感到快慰。收录在书内的大量富于哲理、闪耀着睿智之光的谈话,虽则全系精华所在,但并非特意从他的一般应对、谈吐中精选出来的,只不过是在我有幸亲承謦时,所听到的他在一定场合的谈话罢了。有鉴于此,他那惊人的才智,说实在的,我们无论怎样钦佩,赞不绝口,也不算过分。毫无疑问,假若把他在其他时候的谈话也留心搜集起来的话,那么就可发现,他整个谈话的要旨同样是十分精彩的。

在论及宗教、道德、忠诚、服从这类问题时,约翰逊谈锋甚健,态度明朗,力陈个人的种种主张,这些主张,一方面固然让明智的人和善良的人高兴,并从中得到启迪,同时我相信,对于新近由法国传人的、名目“哲学”其实是玩弄诡辩的劳什子,也将会起到有效的抵制作用。不厌其烦地鼓吹这种诡辩术的人,居心不良,他们是要在我们这个自由繁荣的国度里,利用这套东西来破坏社会的安宁、幸福和良好的秩序,然而,谢天谢地,结果并没有造成他们所预期的危害。

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我甚至认为这部包罗万象的传记,纵然就其性质而论是低劣的,不过有一个方面也许可与《奥德赛》相媲美。传主从来也没有淹没在一大堆引人人胜、富于启示性的情节之中,而久久不露面,因为这些情节无不与他多少沾上点边儿。作者为读者着想,将传主的形象随着传记全部情节的展开,而逐步揭示在大家面前:

——Quid virtus et quid sapientia possit,

Utile proposuit nobis exemplar Ulvssen.

如果有谁素性冷漠、脾气乖戾,实在不喜欢这本书,我倒要讲件恰当的轶闻给他听听。当年马尔巴勒公爵在凯多甘勋爵的陪同下,有一天视察驻弗兰德的部队,其时下起了雨,两位将军赶忙命人取斗篷来。凯多甘勋爵的仆人是个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小伙子,他手脚利索,一下就把主子的斗篷给拿来了,可公爵那一位呢,又懒又爱使性子,他磨磨蹭蹭的,害得公爵大人淋了个透湿,公爵骂他,只听他哼了一声答道:“我可是来得再快也没有嘞。”听了这话,公爵心平气和地对勋爵说:“凯多甘,给我一千英镑我也受不了那小子的脾气。”

不怎么爱虚荣的人,或者自以为不怎么爱虚荣的人,我看是有的。也许这种人谈起自己的文名来,措词得体,态度谦逊。然而我得承认,我这个人天生这种脾气,况且又习惯成自然,在盛名之下,要我憋在肚里,不尽情倾吐内心的欣喜之情,这对我来说,确乎是件痛苦的事。这么说,我又何苦压抑这种感情?我为何不直抒深蕴于心的“丰富感情,,呢?且让我怀着兴奋的,但却不是忘乎所以的、欢欣雀跃的心情略叙半笔:我很高兴,对拙著交口赞誉的,有许多各方面的人士,其中有地位显赫的,有学识渊博的,有才具英特的,也有造诣很深的;在他们签名题赠的赞词中,有好多条我已让人在奥钦立克的档案室归档保存。有一位正直而可敬的朋友,在谈及拙著甚至在上流社会人士中间也颇受垂青的情况时,这样对我说:“你已经使他们讲话像约翰逊了。”——我何妨添上这么一句:我已经把英国“约翰逊化”了;而且我相信,他们不但讲起话来像约翰逊,思考起来也像约翰逊。

我要感谢的人如果一一列举出来,不免会有自我标榜之嫌,同时也惹人厌烦。然而我不能不提一下麦卡特尼勋爵其人。他对我的揄扬实在是极为难得的,这不光是为了他的才学的缘故,而且是因为他现在身居大使这一颇担风险的要职,这就使得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引人瞩目。麦卡特尼勋爵把他自己收藏的一本《约翰逊博士传》,连同上面的一些批注,送给了我,我曾经利用这些批注。我发现扉页上写着勋爵的亲笔题词,对拙作推崇备至,我虽说很爱自夸,也不便把它公之于众。

                1793年7月1日

后记

暮春时节,江南往常总是温馨和煦的春日,可今年一反常态,近日来阴雨连绵,雨丝飘忽,在这氛围中煮字烹文之余,我颇感意兴阑珊,正值此时接读沈昌文先生京华来鸿,带来一股北国清新之风,使人神清气爽,怡情悦性,终日案读积闷顿消。老沈在主持《读书》笔政之暇,仍关注着区区的译事,闻之欣慰无似。

近年来我在文学理论书籍和文评中常不期而遇约翰逊博士的大名,惜乎语焉不详,但对多年来倾心译述他生平传记的人来说,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负疚自恧油然而生。由于我和同窗相处两地书信往返商讨译文,颇费斟酌,查对典籍耗时甚多,如the New FloodgateIron(新闸门式熨斗)一词,遍查多种英、美出版的原版词典和海峡两岸有关的英文词典,并专函请教李赋宁教授,几近一年才定译。无奈译事进展过于迟缓,未能早日向读者绍介传主不同凡响之处。远的不说,近的如不久前《英语世界》的一期“美国杂辑”中报道,谈及鲍斯威尔撰写的《约翰逊博士传》的原稿保存在著名高等学府耶鲁大学图书馆,《文汇报》在提及我国编纂的《金文大字典》时,特别将其与约翰逊编撰的《英语词典》相媲美,并说《英语词典》“最近被《华盛顿邮报》评为一千年来人类最伟大的一本书”。复旦大学学贯中西的已故朱东润教授生前明确指出世界上三部最有阅读价值的人物传记作品,《约翰逊博士传》当推第一部(1996年4月19日《文汇报》笔会版)。要而言之,可谓赞美之词洋洋乎盈耳——读后心绪激动,无形中约翰逊在感情上同我们更为贴近了,他一生孜孜砣砣的顽强独创精神和蔑视权贵的凛然正气,仿佛依然弥漫人间。这些信息无疑更激励和催人早日奉献完美的译品以飨读者。诚然,约翰逊不少发自肺腑的心声、评断世态的隽思妙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口不绝吟,读来余味绵长,神韵邈远,发人深省,足以使千载后人仰其高风,并启迪人们少一点处事势利及“守株胶瑟,难与适变”的悖行。

译事之艰辛,业师朋侪给我们的做助,多年前写就的《译后琐语》中有所叙及。惟岁月倥偬,人事沧桑,指导我们译事的一代宗师郭斌铄、范存忠二教授已先后作古,未见拙译的问世,每念及此,令人情思难抑,对先师的教诲缅怀不已。为了真切地记叙我们译此书时真实的心路历程,《译后琐语》乃一仍旧贯,不作更易,则略添几笔。

时隔经年,新识资深编辑倪乐女士在审阅全稿时给我们的助益,亦在此一并志谢。

                     王增澄

                   1996年5月2日

附记:本书译事告竣而汲汲于其出版期间,惟多年呕心沥血与我字斟句酌译述此书的同窗美骅兄于1997年初冬病故,遂读校样时无人可与商兑,不免悲从中来。爰志数笔,聊表曷深悼念。

                     王增澄

                    2000年4月5日谨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