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3卷自然主义)(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曾繁亭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在理论阐发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对正确认识自然主义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诸问题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对推进我国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导言 自然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Ⅰ 自然主义文学运动
第一章 法国的风暴
第一节 起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第二节 初发:“龚古尔家的顶楼”
第三节 高潮:左拉及“梅塘集团”
第四节 中坚:莫泊桑
第二章 欧洲的蔓延
第一节 德国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
第三章 美国的崛起
第一节 19世纪末之第一代
第二节 第二代掌门人德莱塞
第四章 影响研究:时空的演进
第一节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
第二节 从“法国中心”到“美国中心”
第三节 扬弃与创造
Ⅱ 自然主义叙事革命
第五章 典型与类型
第一节 典型与类型
第二节 “反英雄”
第六章 意旨与意象
第一节 “主旨”的隐遁
第二节 “意象”的弥漫
第七章 情节与细节
第一节 情节的瓦解
第二节 细节的绽放
第三节 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八章 时间与空间
第一节 “线型结构”的崩溃
第二节 时间与空间
第三节 “有机的”与“非有机的”
Ⅲ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第九章 “观念统摄型”与“体验主导型”
第一节 现代转型:从“观念统摄”到“体验主导”
第二节 自然主义:西方叙事模式现代转型的发端
第十章 “非个人化”与“个性表现”
第一节 “非个人化”
第二节 “感觉体验”与“感觉-直觉混成体验”
第三节 “非个人化”与“个性表现”
第四节 “非个人化”叙事技巧举隅
第五节 “非个人化”与现代主义
第十一章 “叙述”与“描写”
第一节 卢卡契对两次“赛马”的分析
第二节 自然主义与“描写”
第三节 现代主义与“描写”
第四节 “叙述”与“描写”
第十二章 文学自然主义中的“想象”问题
第一节 左拉论“想象”
第二节 “真实感”与“想象”
Ⅳ 自然主义的诗学
第十三章 “屏”之“显现”
第一节 “屏”对“镜”的扬弃
第二节 “屏”对“灯”的矫正
第三节 “显现”:“体验”的直呈
第四节 “显现”:“再现”与“表现”的融合
第五节 “显现”:西方现代文学本体论的重构
第十四章 从“愉悦”到“震惊”
第一节 “共同经验的破裂”:从“愉悦”到“震惊”
第二节 “冒犯”与“震惊”
第三节 “审丑”与“震惊”
第四节 “震惊”的审美效应
第五节 “震惊”:西方现代文学的“否定”精神与“运动”形态
第十五章 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
第一节 所谓“唯美主义”
第二节 “依存”·“独立”·“绝对独立”
第三节 “非教化”与“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十六章 自然主义文学的历史坐标
第一节 “自然主义”:从哲学到文学
第二节 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
第三节 自然主义与19世纪中叶的浪漫写实主义
第四节 自然主义与作为“常数”的现实主义
第五节 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
Ⅴ 文学自然主义中的科学问题
第十七章 文学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一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二节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化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第三节 文学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精神
第十八章 “实验”观念与“先锋”姿态
第一节 “实验”的观念
第二节 “实验小说”与文学“科学化”的主张
第三节 “文学科学化”:策略、目的与实施条件
第四节 “反传统”:“实验小说”的先锋姿态
第五节 “实验主义”:从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
第十九章 文学自然主义:从生理学到心理学
第一节 文学自然主义与生理学
第二节 文学自然主义与心理学
第三节 “视点”的“内转”:从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
第二十章 文学自然主义中的“决定论”问题
第一节 “生理学决定论”抑或“社会学决定论”
第二节 “机械主义决定论”抑或“有机主义生成论”
第三节 “决定论”抑或“宿命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术语名、作品名中外文对照表
序言
与本土文学的演进相比
,现代西方文学的展开明显
呈现出“思潮”“运动”的形态
与持续“革新”“革命”的特征
。工业革命以降,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
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
义,一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
诸流派烟花般缤纷绽放,一
系列文学思潮和运动在交叉
与交替中奔腾向前,令人眼
花缭乱、目不暇接。先锋作
家以激进的革命姿态挑衅流
行的大众趣味与过时的文学
传统,以运动的形式为独创
性的文学变革开辟道路,愈
发成为西方现代文学展开的
基本方式。在之前的文艺复
兴及古典主义那里,这种情
形虽曾有过最初的预演,但
总体来看,在前工业革命的
悠闲岁月中,文学演进的“
革命”“运动”形态远未以如
此普遍、激烈的方式进行。
毫无疑问,文学思潮乃
19世纪开始的现代西方文学
展开中的一条红线;而对19
世纪西方文学诸思潮的系统
研究与全面阐发,不惟有助
于达成对19世纪西方文学的
准确理解,而且对深入把握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
代主义思潮亦有重大裨益。
从外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
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
看,研究西方文学思潮,是
研究西方文学史、西方文论
史乃至西方思想文化史所不
可或缺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
程,这也正是本项目研究的
一个根本的动机和核心追求

一、文学思潮研究与比
较文学
所谓“文学思潮”,是指
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思
潮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某种共
同思想倾向、艺术追求和广
泛影响的文学潮流。一般情
况下,主要可以从四个层面
来对某一文学思潮进行观察
和界定:其一,往往凝结为
哲学世界观的特定社会文化
思潮(其核心是关于人的观
念),此乃该文学思潮产生
、发展的深层文化逻辑(文
学是人学)。其二,完整、
独特的诗学系统,此乃该文
学思潮的理论表达。其三,
文学流派与文学社团的大量
涌现,并往往以文学“运动”
的形式推进文学的发展,此
乃该文学思潮在作家生态层
面的现象显现。其四,新的
文本实验和技巧创新,乃该
文学思湖推进文学创作发展
的最终成果展示。
通常,文学史的研究往
往会面临相互勾连的三个层
面的基本问题:作品研究、
作家研究和思潮研究。其中
,文学思潮研究是“史”和“
论”的结合,同时又与作家
、作品的研究密切相关;“
史”的梳理与论证以作家作
品为基础和个案,“论”的展
开与提炼以作家作品为依据
和归宿。因此,文学思潮研
究是文学史研究中带有基础
性、理论性、宏观性与综合
性的系统工程。“基础性”意
味着文学思潮的研究为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提
供基本的坐标和指向,赋予
文学史的研究以系统的目标
指向和整体的纲领统摄;“
理论性”意味着通过文学思
潮的研究有可能对作家作品
和文学史现象的研究在理论
概括与抽象提炼后上升到文
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层面;
“宏观性”意味着文学思潮的
研究虽然离不开具体的作家
作品,但又不拘泥于作家作
品,而是从“源”与“流”的角
度梳理文学史演变与发展的
渊源关系和流变方式及路径
、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具有
宏阔的视野;“综合性”研究
意味着文学思潮的研究是作
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理
论、美学史、思想史乃至整
个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集成。“如果文学史不应满
足于继续充当传记、书目、
选集以及散漫杂乱感情用事
的批评的平庸而又奇怪的混
合物,那么,文学史就必须
研究文学的整个进程。只有
通过探讨各个时期的顺序、
习俗和规范的产生、统治和
解体的状况,才能作到这一
点。”与个案化的作家、作
品研究相比,以“基础性”“
理论性”“宏观性”与“综合性
”见长的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在西方文学史研究中显然
处于最高的阶位。作为西方
文学史研究的中枢,西方文
学思潮研究毋庸置疑的难度
,很大程度上已然彰显了其
重大学术意义。“批评家和
文学史家都确信,虽然古典
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这类宽泛的描述性术语内涵
丰富、含混,但它们却是有
价值且不可或缺的。把作家
、作品、主题或体裁描述为
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或现实
主义的,就是在运用一个个
有效的参照标准并由此展开
进一步的考察和讨论。”正
因为如此,在西方学界,文
学思潮研究历来是屯集研究
力量最多的文学史研究的主
战场,其研究成果亦可谓车
载斗量、汗牛充栋。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推进
与世界统一市场的拓展,使
得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产品
与物质产品同时开启了全球
化的旅程;现代交通与传媒
技术的革命性提升使得世界
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结的
村落,各民族文化间的碰撞
与融汇冲决了地理空间与权
力疆域的诸多限制而蓬勃展
开。纵观19世纪西方文学史
不难发现,浪漫主义、现实
主义等西方现代诸思潮产生
后通常都会迅速蔓延至多个
国家、民族和地区——新文
化运动前后,国门洞开后的
中国文坛上就充斥着源自西
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文学思潮的嘈杂之声;寻声
迷踪还可见出,日本文坛接
受西方现代思潮的时间更早
、程度更深。在全球化的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