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素质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世纪背景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功重塑自身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在阐明了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素质的构成进行了深入探完。首先,分析了教师知识的内涵及培养,讨论了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教育观的内涵及转变。其次,阐述了教师所需具备的人际交往、课堂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学监控四种能力,并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诠释了指向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三种教学策略。最后,围绕教师的职业动力,探讨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工作积极性、教学归因等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申继亮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教师的素质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世纪背景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功重塑自身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在阐明了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素质的构成进行了深入探完。首先,分析了教师知识的内涵及培养,讨论了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教育观的内涵及转变。其次,阐述了教师所需具备的人际交往、课堂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学监控四种能力,并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诠释了指向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三种教学策略。最后,围绕教师的职业动力,探讨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工作积极性、教学归因等问题。 内容推荐 教师的角色规定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社会的进程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越来越突出,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担负着多元角色:既是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是心理教育者;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动研究者,又是教育创新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教师的素质入手。因此,采用科学的策略和途径来重塑当代社会的教师角色,不断促进教师在知识、观念、能力、策略和职业动力等方面的发展,成为教师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目录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 二、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三、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第二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一、教师角色重塑的内容 二、新时期教师的新角色 第三节 教师角色重塑的途径 一、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四、促进有效教育教学策略的掌握 五、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二章 教师的知识 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及其分类 一、关于知识及其含义 二、关于知识的分类 三、教师知识研究纵观 四、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 二、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 第三节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一、关于“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调查 二、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 第四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含义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 第三章 教师的观念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教师学生观的取向 三、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第二节 教师的教师观 一、角色隐喻中的教师观 二、教师观的内涵 三、教师观的更新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 一、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二、教学观的取向 三、教学观的更新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观 一、侵害背后的教师教育观 二、教育观的内涵 三、教育观的转变 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 第一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来自“师生关系调查”的启示 二、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三、教师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课堂管理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教育研究能力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二、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教学监控能力 一、从“给教师的建议”说起 二、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和发展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指向问題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不良现状 二、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二节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三节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一、网络调查引发的思考 二、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 三、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培养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充满职业倦怠感的教师 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涵 三、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归因 一、教学归因的不良表现 二、教学归因的含义 三、教师教学归因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曾经创作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由于天天见面,日久生情,他竟然慢慢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少女。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作品上,因此感动了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那么,这个希腊传说中的国王怎么与心理学挂上钩了呢?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在小学中进行过一项研究,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们先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并告诉教师这是“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他们选取了20%的学生,挑选的依据并不是智力测验的结果,而是随机进行的。他们告诉这些学生的任课教师,这些学生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几个月以后,当再次对这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发现被说成是发展潜力大的学生,其智商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了提高,而且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是“求知欲很强”。研究者们发现,这一情况与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所带来的戏剧性变化极为相似,因此借用古希腊传说,把教师期望导致学生变化 P56的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 P57 序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支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在跨入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2工世纪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师资培训和教师发展在教育中的作用,纷纷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以英国为例,前不久来我校访问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菲利普·阿迪(Philip Adey)教授在讲学中,就重点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在英国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就我国来说,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要培育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培育出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然而,目前我国近1500万的各级各类教师,在整体上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不足等问题,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关注教师发展,成为每一位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为了对我国的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尽上一份绵薄之力,2000年,我们申请了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一“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长发展与促进研究”。近五年来,在国家基金的资助下,我们组织专门的团队,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优良的学术环境,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截至目前,课题组成员共计完成硕士、博士学位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与研究报告50余篇。“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大量的专业研究为我们深入探讨教师发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关于教师发展的思路。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就是课题组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现,同时也是我们团队团结协作的智慧结晶。本套丛书共分为四本。 《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一一教师发展之本》。教师的角色规定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社会的进程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越来越突出,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担负着多元角色:既是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是心理教育者;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动研究者,又是教育创新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教师的素质入手。因此,采用科学的策略和途径来重塑当代社会的教师角色,不断促进教师在知识、观念、能力、策略和职业动力等方面的发展,成为教师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师德心语一一教师发展之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所从事的是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这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不同的方面。关注教师发展,就不得不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与措施。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发展之魂。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一一教师发展之路》。教师角色与素质是教师发展之本,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其发展之魂。那么,如何才能巩固教师之根本、提升教师之灵魂呢?对我国现存的教师培训方式来说,教师的职前教育应立足于完善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初步的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职后教育则应以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为中心,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清楚地看到,行动研究与教学反思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师的素质,这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一条必经而又有效的途径。了解行动研究的由来、把握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的关系、掌握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实践,就等于为教师自主发展找到了一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一教师发展之源》。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作为学校中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最大潜力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教师发展的源泉和保障。因此,在本书中,读者将了解到有关教师人力资源的内涵、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教师工作分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培训、教师激励以及教师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套丛书中的四本书是一个系列,它们分别从基础、灵魂、途径与管理四个角度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勾画出了一幅关于教师发展的立体结构模型图。这四本书的內容既相对独立, 自成系统,又整体协调,逻辑统一。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有针对性地阅读这些内容。既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围绕教师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耐心阅读,精雕细琢;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师发展的整体结构,提纲挈领。 在编写特点上,本套丛书无意覆盖教师发展的所有领域,而是有所侧重,着意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言之有据。针对传统教育领域中思辨性文献比较多的现象,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以实证研究,尤其是以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尽量做到言之有据,不说空话、套话,突出实证性。第二,言之有用。所有的教育研究,归根结底都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为此,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为教育实践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服务,尽可能在阐述理论后提供可操作的程序与措施,突出应用性。第三,言之有物。本套丛书是为教师而写的,其內容决不应该是玄妙难懂的。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不仅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而且能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为此,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强调案例的引用和分析,突出可读性。正是具备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本套丛书既可做众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及高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研究参考之用,也可为奋斗在基础教育改革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申继亮教授主编。参加编写的有:赵俊峰(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赵景欣(第四章、第五章),杨小洋(第三章、第七章)。申继亮教授负责本套丛书的设计和本书的统稿工作。 诚然,金无足赤,书无完书,由于教师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加之作者水平所限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书中难免有纰漏乃至错误之处,还望广大读者能多提建议,不吝赐教。 作 者 2006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