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录英雄、讴歌革命军人风采的壮丽诗篇,是一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教材。透过一幅幅珍贵的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图片的展示,今天的读者可以有幸走进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辉煌人生,追寻他的足迹,感受他的历程,体验他的成功和怀念他的千古风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粟裕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志军//粟戎生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首纪录英雄、讴歌革命军人风采的壮丽诗篇,是一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教材。透过一幅幅珍贵的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图片的展示,今天的读者可以有幸走进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辉煌人生,追寻他的足迹,感受他的历程,体验他的成功和怀念他的千古风范。 内容推荐 全传有6万多文字、500多张照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是一部融史料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革命历史人物画传,其中不少照片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传由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粟裕家人合作编辑。 一张张珍贵生动的历史图片,勾画了一位人民共和国大将的光辉军旅征程、不朽的功勋和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一位革命前辈光耀千秋的博大胸怀、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 目录 序言 引子 侗族少年 投身革命 红军英才 南昌起义 真正的英雄 战斗中成长 反“围剿”斗争 先遣抗日 红十军团 挺进浙西 浙南游击 北上抗日 抗日先锋 韦岗初战 黄桥决战 一师之长 要点争夺 开拓海域 终生伴侣 反“清乡”斗争 车桥大捷 三战天目 高邮受降 华东主将 内线歼敌 七战七捷 重任在肩 莱芜战役 英雄孟良崮 外线出击 斗胆直陈 豫东之战 攻济打援 淮海战役 打过长江去 解放大上海 沧海一粟 四次点将 总参任上 踏遍青山 蒙冤与平反 军事科学的开拓者 心系国家安危 动乱之初 总理身旁 泾渭分明 拨乱反正 壮心不已 乐将宏愿付青山 后记 试读章节 1.南昌起义 1927年5月28日,粟裕到了武汉,在党组织安排下,参加了共产党员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他说:“从此,我坚定地走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行列,再也没有离开过片刻。” 在这里,粟裕初次见到了周恩来和叶挺,他们经常来队给学员作报告。周恩来讲话爽朗明快,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给粟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周恩来鼓励大家:“你们这支队伍,全都是党、团员,是建设红军的基础,一定要肩负起阶级的重任!将来你们要到部队中去,到士兵中去,掌握革命武装,学会打仗,用革命的军队去战胜反革命的军队,去夺取革命的胜利!”叶挺讲话严肃简练,他严于治军的传奇故事在学员中广为传颂。教导队1000多名学员,一天四操三讲。“四操”是:早上跑步lO公里,冲上100多米高的山头,上、下午各一次军事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三讲”是:上、下午各一次政治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军事训练非常严格,有时一个动作,全排、全连反复做十几遍,非达到整齐划一不可。教官训话,大家肃静立正,炎夏酷暑、烈日暴晒,连虫子叮咬都不准动一动。艰苦紧张的军旅训练有如大浪淘沙,一些人吃不消,被淘汰了。粟裕坚持下来,成为真正的革命士兵。6月,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任班长。 1927年7月27日,二十四师进驻南昌。粟裕所在的中队驻扎在当时南昌城里最大的江西大旅社,负责中共前敌委员会的警卫任务。起义主要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不熄,粟裕和战友都预感到要发生大事了。7月31日下午,部队接到命令:“擦洗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行动。”天黑以后,中队战士全副武装,坐在背包上,一边等命令,一边议论要跟谁打仗。正好周恩来路过,他停下来对粟裕他们说:“同志们,准备打仗了,怕不怕?”粟裕和战友齐声回答:“不怕!”周恩来满意地说:“好!这次打仗,我们是有完全胜利的把握的,你们准备接受光荣的任务吧!” 8月1日清晨,粟裕所在中队受命接应第三军军官教育团起义。此时,南昌城内枪声大作。中队到达教育团驻地,对天放了一排枪,这是联络信号,院里吹起欢迎号响应。一个蓄着长长胡须,身材结实,态度和蔼的中年军官带队出来。有人低声说:“是朱德。”粟裕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滇军名将朱德。 8月6日,警卫队随革命委员会和起义总指挥部南下,押运缴获的武器弹药。粟裕除了带自己的驳壳枪和子弹,还要背两支步枪、200发子弹,加上其他装备共30多公斤。酷暑跋涉,负重行军,十分疲劳,但他的情绪依然高昂。9月23日,起义军占领潮州,粟裕所在排担任后勤仓库的警卫。 9月30日,起义军主力在汤坑受挫,10月7日朱德在饶平收拢余部,在强敌尾随、军心浮动之际,他挺身而出,召集军官开会说:“起义军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八一’起义这面旗帜绝对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 10月16日,部队向闽粤赣交界方向转移,进入福建省武平县城。次日,敌人追了上来,粟裕所在排坚守西门外的小山,掩护大队转移。战斗中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中弹,他觉得受到猛烈的撞击,倒在地上,无法动弹,依稀听排长说:“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排长拿过粟裕的驳壳枪走了。 过了一会,粟裕稍稍能动了,身边已空无一人。他觉得浑身无力,爬不起来。但是,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头脑里不断地闪现:“无论如何要赶上队伍”。他奋力挣扎着站起来,可身子一晃又跌倒了。他滚下山坡,爬到路上,却又滑到水田里。幸而有几个战友路过,把他拉出水田,包好伤口,搀着赶上部队,这是粟裕第一次负伤。 到了武平西北的石径岭,地势险峻,道路两边全是悬崖峭壁,唯一的隘口被反动民团控制着,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朱德亲自带几个警卫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绝壁攀援而上,出其不意从敌人侧后发起攻击,一举击溃民团,夺占了隘口。粟裕亲眼看到朱德身先士卒,斩关夺隘,受到极大鼓舞,增添了战胜伤痛的力量。 2.真正的英雄 1927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粤、湘、桂各派系矛盾激化,新军阀战火再起。起义军虽然摆脱了敌主力的追击,但仍不断受到地主武装的袭击,加上缺吃少穿,疾病流行,军官思想混乱,士兵纪律松懈,部队不断减员,处在溃散的边缘。这时,朱德在江西信丰城西的一个山坳里召开了军人大会,他宣布今后部队由他和陈毅共同领导,大义凛然地说:“愿意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无论如何我是不走的,只要有二百条枪,我就有办法。”朱德又说:“1905年的俄国革命失败了,留下来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骨干。我们这一次就等于俄国的1905年,我们只要留得一点人,在将来的革命中间就要起很大的作用。”陈毅随后讲话:“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接着陈毅宣布执行纪律,枪毙了三个敲诈勒索老百姓的士兵。粟裕目睹朱德、陈毅坚定的革命立场,果敢的领导作风,由衷地感到钦佩和喜悦。 几天后,部队在大庾整编,重建党团组织,加强对部队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有了坚强的领导,部队凝聚力增强,恢复了生气。粟裕革命意志坚定,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五连指导员,成为革命军队的基层干部。 大庾整编后,朱德、陈毅带领部队在湘粤赣交界地区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他们把部队带进山区打游击,并宣传革命,做群众工作。后来朱德又与滇军范石生部建立合作关系,得到弹药、被服和军饷补充。随后部队进驻广东韶关西北的犁铺头,白天训练,晚上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打土豪。朱德办起教导队,传授游击战术,粟裕学习成绩最好,得到朱德的表扬。 1928年初,朱德接到范石生的密信,得知身份暴露,立即率部离开广东进入湖南。1月22日,朱德、陈毅在中共湘南特委的协助下发动了年关暴动,智取宜章县城,亮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号,接着打垮了许克祥的5个团,在宜章、郴州、永兴、耒阳、资兴5县建立革命政权。但由于湖南省委执行“左”倾盲动主义政策,使湘南起义的大好局面遭到破坏。4月初,敌人7个师来进攻,朱德、陈毅率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4月24日,毛泽东秋收起义苛队和朱德南昌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区砻市会师,5月4日召开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鲜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匹军。粟裕任二十八团五连党代表。 P13-21 序言 今年8月10日,是粟裕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粟裕同志的丰功伟绩,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与粟裕家属合作编写的《粟裕画传》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有幸先睹为快,从中深切感受到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杰出功勋和人格魅力。 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的时代。艰苦卓绝的人民革命,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也造就出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在他们的身上,浓缩着中华民族为振兴而图强奋斗的历史年轮,凝聚着华夏儿女为自强而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貌。 《粟裕画传》正是这样一部纪录英雄的著作。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勾画了一位从湘西大山走来的侗族少年的传奇人生;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斗,演绎了一个革命战士成长为人民共和国大将的军旅征程;那一个个令人动容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一位革命前辈光耀千秋的博大胸怀。这是一本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教材,是一首讴歌革命军人风采的壮丽诗篇。 江苏是粟裕同志长期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他率领人民军队转战大江南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依然为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江苏人民对粟裕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时至今日,江淮大地,仍然传唱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间歌谣;黄海之滨,角斜“红旗民兵团”的红旗更加鲜艳;七战七捷精神,始终激励着江苏人民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在《粟裕画传》出版之际,楚青同志一再嘱我为之作序。我深感敬畏不及。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对革命前辈满怀崇敬之情,从小就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进步的力量。今天,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效仿老一辈革命家之报国为民,更需要把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这本融史料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革命历史人物画传,图文并茂,引人人胜,富有感染力。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这本画传了解并铭记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奉献了毕生的粟裕同志,希望有更多的人以粟裕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贞不渝的革命信念,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睿智深邃的谋略思想,学习他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把我们今天的事业干得更加出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这代人应作的贡献。 2O07年5月20日 后记 父亲百年诞辰之际,他的画传出版了,这了却了我们多年的一个心愿。父亲离开我们已有23年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回忆录、传记、文选和年谱最近几年相继出版,部队和社会上都出现研究粟裕的热潮。人们研究他的军事思想,探讨他的指挥艺术,传颂他的不朽功绩,讴歌他的高尚品德,同情他的坎坷遭遇。作为子女,我们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他。参与编撰《粟裕画传》是我们为他做的一点事情。 三年前,我们着手编撰工作时,家里保存父亲的照片不多。为此,在许多领导、朋友和单位的帮助下,我们走访了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革命老区,寻访父亲当年战斗的足迹。 在福建武平县城的西门外,我们找到了父亲第一次负伤的小山坡。1927年10月17日,他与南昌起义的战友们在这里阻击敌人,头部中弹。如今,他鲜血浇灌的土地上,林木苍翠,稻菽金黄。在浙江遂昌县的门阵村,我们见到了当年的交通员廖小妹,1937年夏秋,19岁的她,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挺进师传递情报、送粮送菜。在江苏宝应县固晋村,我们聆听89岁的老村长乐立伟讲述向父亲——新四军一师师长借马送新兵入伍抗日的往事,感受父亲与老区群众的鱼水浓情。 父亲青少年时期没有留下照片,老家湖南会同县的枫木树脚村,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没有照相的条件。他的红军生涯,是从普通一兵开始的,也没有留影的机会。他最早的一张照片是1937年10月,在浙江平阳改编为新四军时拍摄的。所幸我们在中央档案馆和解放军档案馆找到了父亲1933年的党证和亲笔填写的履历表,以及1934年他向中央报告敌情的电报收文稿,这两件珍贵文物多少弥补了《画传》没有这一时期父亲照片的缺憾。 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已成为战区负责人,上镜的机会多了,留下一些精彩的照片。1946年夏,父亲率华中野战军迎击进犯的国民党军,七战七捷,歼灭的敌军超过自己部队的总人数,被毛泽东作为范例向全军推广。有一张父亲站在卡车门侧的照片,战斗正在进行,他目光炯炯,凝视前方,表情肃穆刚毅,充满必胜信念。1948年夏,父亲指挥名震全国的豫东战役的照片是一幅少有的战争摄影的佳作。面对一幅巨大的军用地图,他蹲坐在小板凳上,穿着衬衣,长裤捋在膝盖以上,让人感觉到当时的天气炎热、战况紧张;他手握电话筒紧贴耳边,让人想象到枪炮震耳、爆炸轰鸣;他目光紧盯着地图,好像在下达出击的命令,又像是聆听胜利的捷报。我们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是要感谢他为父亲纪录下这样朴实无华、生动传神的形象。 父亲在作战之余也喜欢摆弄照相机,《画传》收录了他的作品——母亲楚青和战友陈模、罗伊在她们自己搭起的茅草房窗口的合影。简陋的茅屋与意气风发女兵的强烈对比,揭示了那一代抗日救国青年的绝代风华。这幅照片也是父母亲传情示爱的信物。 父亲解放后的照片多了许多,我们最喜爱的是邹建东同志1979年拍摄的那一张。他站在中国地图前,右手拿着眼镜,左手插腰,正在阐述他的指挥经验,此时他更像是一位睿智渊博、慈爱耐心的老师,向人们揭示战争的规律和胜利的秘诀。我们也为父亲拍摄了一些相片,最得意的是那幅父亲在写毛笔字,三岁的外孙紧靠在他身边,露出个小脑袋,多么和美温馨的爷孙舐犊情。 在编撰《画传》时,仿佛父亲又回到我们身旁,述说那万里征程、百战荣耀和跌宕人生。我们希望能和读者共享这一份感觉,透过文字和图像的展示,走近共和国第一大将的人生,追寻他的足迹,感受他的历程,怀念他的风范。 《粟裕画传》编辑出版工作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以及中共江苏、浙江省委的李源潮、冯敏刚、孙志军、梁平波等同志的关注和支持;中央办公厅、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十集团军、山东省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画报社、中国图片社以及江苏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也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图片,给予特别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亲属,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要特别鸣谢俞胶东、崔广怀、张衡、刘顺发、华晓琦、吴绍明、万建强、陈上海、王银兰、韩李敏、诸葛蓉、黄益友、张智瑞、李洪军、何炳富、张龙兵、吴克斌、姜铁军、宋传富、朱庆臣、海洋、金陵等同志的辛勤工作。其中,多数珍贵的历史照片因年代久远等种种原因,我们无法得知拍摄者的名字,但他们对粟裕同志的深情厚意,我们铭记在心!许多照片中的人物也辨认不全,无法一一注明姓名,对此,我们十分抱歉。 征集和编辑过程中,山东省莱芜军分区、临沂军分区、菏泽军分区、枣庄军分区、蒙阴县武装部以及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及下属的革命老区市、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史部门都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提供了热情支持,对此,我们衷心感谢! 在出版发行过程中,还得到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锦绣东方图文设计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的友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戎生、小鲁、寒生、惠宁 2007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