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杨云善//时明德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阶段从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对待这一群体,这一群体何去何从,不仅直接关系“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而且关系我国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书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涉及农民工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农民工现象和农民工问题 1

一、农民工现象和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演变 1

二、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2

三、农民工问题的集中表现 15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 18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18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模式及历史变迁 27

三、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有形式 32

第三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 42

一、农民工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与现代化叠加的产物 42

二、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根源 47

三、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65

第四章 农民分化与农民工 67

一、农民工是农民分化的客观结果 67

二、农民分化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80

三、促进农民分化的措施 85

四、农民分化评析 91

第五章 农民工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98

一、农民工与工业化 98

二、农民工与城市化 105

三、农民工与现代化 118

第六章 农民工与三农问题 130

一、“三农”问题的实质与农民工的形成 130

二、农民工对农民的影响 133

三、农民工对农业的影响 139

四、农民工对农村的影响 143

第七章 农民工的社会属性和地位 149

一、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9

二、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队伍新成员的主要特点 164

三、农民工社会属性新论断的理论价值 167

四、农民工身份新论断的现实意义 170

第八章 农民工权益的缺失与保护 174

一、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74

二、农民工权益受侵害产生的社会后果 181

三、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85

四、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依据和对策 194

第九章 农民工问题中的市场和政府 208

一、农民工问题生成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 208

二、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条件 213

三、加强政府调控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保障 218

第十章 农民工的终结和社会全面进步 232

一、农民工终将在现代化中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232

二、农民工流动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237

三、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248

参考资料 251

后 记 257

试读章节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现代化中的普遍现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虽然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早在农业社会就已出现,但在当时是极为缓慢的。各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都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快速转移的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造成的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与非农产业的流动,无论是其速度或是其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为2930万人,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19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增加到22440万人,为1800年的7.6倍,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3.6%,10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比例远远超过了同期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农村人口的迁入造成的。在英、美、法、德、日等国的工业化过程中,都毫不例外地出现了大批农村人口流人工业和城镇,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这一客观现象。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些国家已有半数以上的劳动力和人口集中到工业和城市之中。如英国在19世纪中叶、德国在20世纪初叶,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口集中到了城市。随着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结构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出现了农业人口减少和非农业人口增加的趋势。马克思提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它的本性,使农业人口同非农业人口比起来不断地减少。”①列宁也在19世纪末提出,在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的规律性现象。②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阶段,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二、三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将处于一种平稳、自由的、双向移动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与城市的转移,也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浪潮迅速出现,且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走上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改革开放赋予了全民参与工业化发展的机会和权力,大大调动了城乡人民的积极性,非国有企业迅速发展,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彻底摆脱了长期起伏、徘徊不前的局面,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从1978—1998年,城市数量较快增长,城市人口从1.7亿上升至3.7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也从17.92%上升为30.4%,成为同期世界人口大国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正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吸引下,大批农村人口与农民流向了工商企业和城市。P18-19

后记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阶段从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对待这一群体,这一群体何去何从,不仅直接关系“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而且关系我国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书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涉及农民工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书写作提纲由杨云善拟定,初稿完成后,杨云善、时明德、柳士刚进行统稿和修改,最后由杨云善定稿。参加本书初稿撰写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如下:信阳师范学院时明德教授(第一章),许昌学院刘琳娜副教授(第二章、第九章),信阳师范学院柳士刚副教授(第三章、第五章),信阳师范学院厉有国副研究员(第四章、第七章),信阳师范学院黄锟副研究员(第六章、第八章),信阳师范学院杨云善教授(第十章)。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和吸取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篇幅所限,有些研究成果的出处未能详尽列举,敬请鉴谅。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研究生处、政法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许昌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与资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深知,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勉力,不断探索。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为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略尽绵薄之力,以求抛砖引玉。再则,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陷和错误,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5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