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致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里民间和贵族的部分诗作。当时周王朝和各诸侯国都重视采集诗歌,经过史官和乐官们的不断收集整理,据说又经过孔子的删定,保留了三百零五篇而编成一帙,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诗经》所收作品,其性质和乐调各有不同,编订者将其分为“风”、“雅”、“颂”三类。
本书为“国学经典图文系列”中的一本,由当代学者陈戍国先生作了解说,解说重在对字词的训释、史事的辨正和意蕴的发掘,有创见,有发明,特色鲜明,对读者理解诗的原意很有帮助。此外编者选用了日本画家冈元凤所绘的全套《毛诗品物图考》,又从明代王沂、王思义编集的《三才图会》选用了部分与《诗经》有关联的图画,使本书图文并茂,相映成趣,更具欣赏价值。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由当代学者陈戍国先生作了解说,解说重在对字词的训释、史事的辨正和意蕴的发掘,对读者理解诗的原意很有帮助。配图选取了十八世纪后期日本画家冈元凤所绘的全套《毛诗品物图考》,又从明代王沂、王思义编集的《三才图会》选用了部分与《诗经》有关联的图画,共计三百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美术工作者及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说】
《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今按:从《关雎》诗本文看不出什么“后妃之德”的影子,也看不出“风天下而正夫妇”的微言大义。但是,《关雎》确实为《诗·国风》之始,确实有“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希望,而又确实看不出“淫其色”与“伤善”的意思。古代文学常用求淑女比喻“思贤才”,《关雎》也可能这样,只是我们眼拙,从诗本文看不出。我们认为《诗序》对《关雎》的解说有是有非。《关雎》的主题,我们认为很明白,也很简单,就是君子求淑女,追求而已。
P001-P00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致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里民间和贵族的部分诗作。当时周王朝和各诸侯国都重视采集诗歌,经过史官和乐官们的不断收集整理,据说又经过孔子的删定,保留了三百零五篇而编成一帙,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作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不无道理。它本来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便被称为《诗经》了。《诗经》所收作品,其性质和乐调各有不同,编订者将其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包括当时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诗歌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小雅”七十四篇和“大雅”三十一篇,有些是上层人士的宴会乐歌,或是一些人的感时伤世之作;“颂”共计四十篇,多为祭祀或歌功颂德之作。诗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应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学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历来为《诗经》作注的很多,至今尚能见到的注本不下千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汉代毛亨作传、郑玄作笺的《毛诗郑笺》;有唐代孔颖达、陆德明的《毛诗正义》;有南宋学者朱熹的《诗集传》等等。这些注本对于历代读者领会《诗经》的要义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至今仍是《诗经》研究者绕不过的必读典籍。但是,现代的读者若要充分地理解各篇诗作的意蕴,如果单纯凭借这些古人的传注,则存在诸如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障碍,一时难以克服,于是有许多今人所作的注释本行世。我们出版的这个《诗经》图文本,则是由当代学者陈戍国先生作了解说。陈先生的解说重在对字词的训释、史事的辨正和意蕴的发掘,有创见,有发明,特色鲜明,对读者理解诗的原意很有帮助。
《诗经》中提到了大量的动物、植物、山岳、人物以及各种器物等,历代画家、注家多以此编撰图注本。我们的这个《诗经》图文本则选取了18世纪后期日本画家冈元凤所绘的《毛诗品物图考》,又从明代王沂、王思义编集的《三才图会》选用了部分与《诗经》有关联的图画,另外还从其他古人绘画中取了一些,全书用图总共三百余幅,希望能对读者阅读《诗经》有所助益。
出版中国文化史上经典作品的图文本,是一种尝试。由于我们对经典的文本领会不一定很到位,这个图文本当会有一些缺点和不妥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