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拜占廷的信仰/缤纷人文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英)玛丽·坎宁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出拜占廷教会历史的轮廓,然后从政教关系、隐居理念、社群服务、圣地圣民、信仰特征以及艺术表达等不同方面对拜占廷的信仰做了清晰的概述。涉及330年到1453年问拜占廷教会的历史,尝试的描述这一几乎无法精确界定的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个时期和文化。

内容推荐

对于许多人来说,拜占廷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世界;对肇始于拜占廷并对其历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东正教,了解的人则更少。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出拜占廷教会历史的轮廓,然后从政教关系、隐居理念、社群服务、圣地圣民、信仰特征以及艺术表达等不同方面对拜占廷的信仰做了清晰的概述。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 —个基督教的:罗马帝国(330一843年)/1 3

第二章 分道扬镳(843—1453年)/25

第三章 教会与政府/39

第四章 社会服务/49

第五章 隐修的理念/62

第六章 圣地与圣民/78

第七章 地上的天国/88

第八章 信条与七次大公会议/100

第九章 信仰和世界观/116

第十章 信仰的艺术表达/130

第十一章 遗产/145

大事年表/149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154

试读章节

拜占廷教会是何时开始的,或者说哪个事件标志着拜占廷帝国的开端?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标志着拜占廷帝国的结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廷帝国的分界却并不明显。一些历史学家肯定会说拜占廷帝国没有开端:拜占廷帝国就是罗马帝国在东部的延续(事实上拜占廷自己的公民也坚持这个观点)。然而,许多人更倾向于将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的开始作为这个帝国及其教会起始的标志,他于324年打败了李锡尼最终赢得了惟一的统治权而成为罗马皇帝,并且他戏剧性地归信基督教结束了异教皇帝们对基督徒的迫害。

君士坦丁堡,“新罗马”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在古老的城市拜占廷建立一个行政管理的首都,或者说一个“新罗马”。这使得这个帝国的权力中心向东部转移。君士坦丁做出这个决定似乎是出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这个地点在位置上具有战略意义。君士坦丁堡不仅分隔开小亚细亚和欧洲其他部分,而且分隔开黑海和地中海。在这样一个有利地形上,它连接着罗马世界的所有领土。第二,君士坦丁很可能看到了远离罗马原来的权力架构和传统所带来的政治方面的优势。在君士坦丁堡,他能够借着任命元老院和行政机构来构建一种新的秩序。自此以后,君士坦丁堡不论在文化上还是政治上都慢慢地、不可改变地与说拉丁语为主的西部分离开来,成为以希腊语为主的东罗马帝国。

帝国的基督教化

或许君士坦丁归信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体现在基督教会本身。从4世纪20年代起,君士坦丁积极的保护和变革的结果是,教会开始发展成为拥有自己可支配财富与资产的机构。在初期,教堂得到大规模的捐赠和建造。

为大型城市集会而建造的长方形基督教堂,用于纪念殉道者或圣徒们的神祠以及建造在崇拜圣地的教堂,在东部和西部基督教王国开始激增。为响应皇家的赞助与保护,教会内部的组织架构也改变了。尽管早在2世纪主教们就用公共决议来领导基督徒共同体,但分不同等级和不同主教教区的组织架构似乎是从君士坦丁时期开始的。应该指出,很有意思的是,基督教主教教区是被戴克理先和他的继任者照着世俗的国家组织机构按照当地省份来划分的。每个省都有一个主要的主教。这位主教按照他的权限负责组织集会和任命所有的神甫。与此同时,这个分等级的权力架构的教会在世俗的国家中开始发挥重要的影响和权威作用。

在君士坦丁一世去世以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进程依然持续。早在君士坦丁的继任者例如他的儿子康士坦丢时期的法律就展现出对异教越来越多的限制和对基督徒更多的便利。然而,公众并不是立即转向基督教的。朱利安皇帝(361—363年在位)还有过一次时间不长的倒退,将异教定为正式的国教。直到4世纪末,伴随着基督徒统治者的回归,立法上支持基督教变得日益明显。429年到438年编纂完成的《狄奥多西法典》汇总了君士坦丁一世和他的继任者统治时期所颁布的法律,显示出这些皇帝不断增强的宣扬基督教铲除异教的意图。星期日和重要的基督徒节日被规定为法定假日,并禁止在此期间进行世俗的诉讼和商业交易。到4世纪末,禁止异教献祭以及命令关闭其寺庙的法律被强制执行。异教徒被禁止在皇室、军队或行政事务中任职。逐渐地,所有非正统信仰的公民包括异教徒、犹太人以及基督教的异端在整个帝国中变成了二等公民。……P13-16

序言

基督教从在巴勒斯坦的微弱萌芽开始,逐渐成为后来的罗马帝国甚至更大地域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在其早期,基督教的教会是一个由主教网络联结而成的实体,享有同一的信仰与圣礼。后来从这个合一的教会发展出基督教历史上的两个主要分支,即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前者主要立基于欧洲西部地区,而后者主要在我们现在称之为“拜占廷”的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内发展,它以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位于如今的土耳其)为中心。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基督教王国的这两半在整个基督教的第一个千年始终保持着官方的合一。

关键性的决裂发生在1054年,尽管在这之前很长时间里,说拉丁语的基督徒和说希腊语的基督徒之间日渐形成的分离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不过,即便是1054年之后,我们仍然可以说整个基督教世界是合一的。无论西部的还是东部的基督徒,他们共享本质上相同的信条、敬拜方式和崇拜对象,例如十字架和圣经。当然,在音乐传统、训诫内容以及教义陈述上,的确存在微小的差异。举例来说,尽管西部信徒也支持他们的教堂和家庭使用宗教性的艺术,但他们在圣像的使用方面与东部的基督徒观点迥异。或许产生摩擦的最大来源在于关于权威的争议:罗马主教们渐渐觉得他们应该成为基督教会的最高权威。但另一方面,东部的主教和宗主教们推崇五头治理的形式,就是说,分五个古老的主教教区或辖区即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提阿及耶路撒冷共同治理。尽管东部的主教们公认罗马主教是最重要的一位主教,但他们并不愿意认可他在教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本书涉及330年到1453年问拜占廷教会的历史。对于这个范围的界定,特别是通常公认的东罗马帝国从何时开始,还没有定论。不过,位于小亚细亚的君士坦丁堡作为新首都被君士坦丁建成应该可以被看成是这个新的基督教帝国的开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了这个城市,完全结束了这段拜占廷帝国悠久而多样化的历史。这本书的书名,《拜占廷的信仰》,也不是完全准确。在拜占廷帝国的不同时期生活着许多不同信仰的人,其中不仅有基督徒,还有犹太人、撒玛利亚人、“异端”或说偏离“正确”信仰的人,以及更早时期的异教徒。不过,到4世纪末期,正统基督教已经成为这个帝国占统治地位的信仰。它不仅塑造了大多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观点,而且政府和官方教会也浸透着它的教义。以后的章节中将会探究这个基督教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教会和政府、教义与世界观之间的紧密联系。

拜占廷帝国在传统上被看成是一个保守而压抑的社会。教会人士、学者和政治家都依恋传统的过去,并竭力在基督教的框架中保守以往的文化、法律和价值观。从18世纪的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开始,历史学家们一直强调这个社会的传统主义、社会的腐败和缺乏创造力。事实上,对拜占廷时期的这种看法,从许多方面看是错误的。如果认真研究拜占廷的文本和艺术品,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在11个世纪中创造性思维和宗教观点的的确确处于兴旺发展的状态。这些作品的大部分也展现了深刻的基督教世界观,以及对上帝在世界和人类历史中的临在与介入的认识。通过古典文明的这些工具与观念来表达正统的基督教信仰,是一贯充满创意且成功的。

此外,东罗马帝国在其大部分统治时间内是多民族、多种族的。君士坦丁堡及其他一些城市的管理精英只是微弱的少数群体。可能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拜占廷人是居住在乡下的农民,而且可能大部分是文盲。甚至不是所有人都说希腊语。与帝国毗邻的有亚美尼亚、斯拉夫、叙利亚,以及阿拉伯语社区等等。在这本书里,我们就是要尝试描述这一几乎无法精确界定的基督教历史中的一个时期和文化。同时,从当前留存的文学及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拜占廷帝国的东正教会支持信徒拥有合一的、全面的世界观。对三位一体的上帝的信仰正是这个世界观的基础,而对三位一体上帝的界定是由圣经的启示以及多次大公会议确定的。在这个基本的基督教教义之外,对童贞女马利亚、圣徒的崇拜,对圣像、圣遗物等神圣象征物的崇拜,以及出席教堂活动、禁食、庆祝宗教节日等信仰操练,可以帮助我们界定拜占廷人的文化认同感。

略感遗憾的是,我已经决定在这本书中不再详细叙述拜占廷时期的其他信仰。主要原因是篇幅所限。拜占廷的犹太教,诸如“保罗派”和“鲍格米勒派”等异端组织,或许更重要的是现存于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和亚美尼亚的所有称为“东方正教”的教会,这些题目每一个都需要专门的一本书来论述。和本系列丛书中的另一本书《中世纪的信仰》的做法一样,本书主要关注在同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即东正教。本书在前两章提供了一份大概的按年代顺序排列的拜占廷时期教会与国家发展历史的大纲,在此之后,采用的是主题论述的方式。使用这种格式而在一本书中出现一些内容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笔者希望书中每一章在与上下文连贯的同时,能自成一体。当然,在这样厚度的一本书中详细地记述每个主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本书末尾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其中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来源。

最后,有必要列出有关专业术语和在本书中使用的拼写。在写作一本关于拜占廷教会的书时,避免使用某些含义非常精确的术语似乎是不可能的。其中许多术语,例如“宗主教”(patriarch)、“大公(ecumenical)会议”或“礼拜仪式”(liturgy),实际上表现的是希腊字的音译。大多数术语经常被许多学者以及大众书籍的作者在英文写作时采用。每一个术语在本书中第一次出现时,都会提供一个对其含义的简短解释。当然,只要可能,会用更简单的术语来替代。拼写上随从大多数已出版的关于拜占廷方面的书籍的用法。也就是说,人物或地点的名字在英文中有众所周知的对等词汇的,例如“罗马”(flome)、“安东尼”(Antony)或“米哈伊尔”(Michael),将以同样的形式出现。那些以前没有翻译过的词汇,例如“Herakleios”或“Kosmas Indikopletlstes”,将根据希腊语拼写,而不是拉丁语或惯例。

我希望在此答谢Augustine Casiday和Zaga Gavrilovie的慷慨相助。他们不仅通读了本书最初的手稿,还提出了一些改动建议。莱恩出版社(Lion Publishing)的责任编辑Morag Reeve明智的意见与批评也使得本书在许多方面有了改进。我愿意向这些善意的批评家以及在莱恩出版社的支持团队表示我的感谢,同时愿为可能存留的任何错误负全部责任。也感谢Claire Saner在改进本书过程中所做的认真细致的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