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埃及)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时延春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埃及人民一直在做奉献,为人类留下光辉灿烂的文明。埃及文明体现在许多方面,首都开罗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我在开罗学习、工作多年,亲身感受到她的魅力。

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不远的地方。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教,推行阿拉伯化。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此地建都,命名开罗。在阿拉伯文中,开罗意为“胜利”,所以开罗又被称为“胜利之城”。与此同时,世人还将其称为“千塔之城”,意在用千塔形容开罗的清真寺之多。在这座人口逾千万的阿拉伯和非洲第一大城市中,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的生活习俗和重大节日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宗教色彩。

在开罗,千塔之中的清真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开罗的清真寺数量多,分布面广而又均匀,这些清真寺为广大穆斯林进行礼拜、祈祷等宗教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阿拉伯语中,清真寺音译为“麦斯吉德”,意为进行礼拜的场所,也称“礼拜寺”。实际上,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中国穆斯林把“麦斯吉德”称为“清真寺”,这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伊斯兰教的崇尚。相传早在唐代贞观龙飞二年,唐皇与西域穆斯林会晤时,穆斯林当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真主真命立清真,真圣真传真道忠,真恩真圣真造化,真山真水真乾坤,真君真臣安天下,真经真圣训黎民,真圣真言传真教,真心真学人真门。”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著作中常以“清静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称颂真主,把“清洁真实”称颂伊斯兰教。那时,中国的穆斯林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把他们进行礼拜的地方称为清真寺。

开罗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文化的缩影。它集世界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及埃及自己的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体现了自成一体的建筑艺术和巧夺天工的建筑水平,也体现了独树一帜的美学观念。

我在开罗参观过一些清真寺,看到伊斯兰教创立初期修建的清真寺从外表到内装修都比较简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清真寺都向富丽堂皇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些清真寺有大小简繁之分,但建筑设计和内部结构基本雷同。每个清真寺内都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叫做“洗衣钵”的泉水井,或装有自来水管,直通沐浴室,供穆斯林做礼拜前沐浴净身之用。礼拜堂一般分前、中、后堂,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礼拜大殿。这是清真寺的主体,称为正殿。大殿由圆柱支撑,天花板上挂着华丽的吊灯。按伊斯兰教义规定,所有清真寺正殿和殿内壁龛都背向麦加,使穆斯林都朝向麦加礼拜。清真寺上端都有传统的圆穹顶,通常都配有球状或新月状的装饰物。清真寺底部多用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地面铺有光洁的瓷砖、石板或铺上地毯。寺内的墙上大都镶嵌彩色贴片,绘有形形色色的图案花纹及各种各样铭文的名字,并配有精雕细刻的浮雕。不论是格子细工,还是五彩镶嵌,无不具有阿拉伯伊斯兰传统的民族特色及高超的艺术水平。每座清真寺都建有宣礼塔,它是神职人员登高宣诵经文的地方,现在已经普遍安装上高音喇叭进行宣礼,诵经的声音传得更远。宣礼塔越向上越细,顶端为圆锥形,最上面是尖塔。这种建筑艺术优美而又纤细,看上去既幽雅和谐,又庄严肃穆。从总体上说,清真寺几个部分布局合理,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群体建筑。这种建筑结构成为世界建筑美学史上的一大学派。

阿慕尔清真寺是开罗乃至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由阿拉伯远征军大将阿慕尔·本·阿绥于公元642年修建,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清真寺原建于尼罗河畔,后因河道逐渐西移,迁至距尼罗河岸约500米处。该清真寺的初期建筑比较简陋,以椰枣树干为柱,稻草铺地,石灰制顶,没有壁龛和宣礼塔,正中是一个长方形的礼拜殿堂,四周有柱廓。1000多年来,该清真寺经历过多次扩建和修葺。20世纪80年代,埃及政府决定重新修缮阿慕尔清真寺,修茸后的清真寺是早期面积的6倍。

伊本·突伦清真寺宣礼塔是埃及最古老的宣礼塔。公元869年,埃及突伦王朝的开国之君艾哈迈德·伊本·突伦下令建造一座宏大的清真寺。整个工程历时7年,于876年竣工,以君王的名字命名。清真寺占地面积2.6143万平方米,呈碉堡形,寺顶为镶嵌精致的木制天花板。正厅中央是由10根大理石内柱和16根外柱组成的金色拱顶,正厅与侧厅都由砖柱和石膏浮雕的灰石拱顶柱廊组成。内外厅共有42扇门、129扇窗和130盏枝形灯架。木制护墙板上镶有库法体古兰经经文。

在伊斯兰历史上,清真寺是向穆斯林传播宗教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穆斯林在清真寺里学习《古兰经》、《圣训》等伊斯兰经典著作及伊斯兰法学等。有些清真寺逐渐发展成高等学府。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就是由爱资哈尔清真寺发展起来的。

在伊斯兰世界中,爱资哈尔一词意为“开花”、“闪耀”。伊斯兰学者解释说,取此名意味着将伊斯兰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据史料记载,公元973年,法蒂玛王朝大将法蒂米·皎哈尔·萨格里负责修建了这座清真寺。公元982年,爱资哈尔清真寺开办了学堂。后来,它又由清真寺变成了爱资哈尔大学。到了1250年,已有近千名中东、北非和黑非洲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爱资哈尔大学地位显赫。阿拉伯诗人曾经这样称颂它:“爱资哈尔的学府,比国王更加威严,更受尊崇,更加仪姿非凡。”

过去,爱资哈尔大学只教授伊斯兰宗教、法律、哲学和阿拉伯语。到这所高等学府上学的全都是男生,且多为农民子弟。上课时,教师坐在一把椅子上讲课,数百名学生席地而坐,围着教师听课,做笔记。到1961年,爱资哈尔大学增设了商业、医学、理工、农业等学科。此外,它还增设了女子学院,并在全国各省设立爱资哈尔大学分校。这样,在爱资哈尔大学学习的学生总共达6万多人,其中总校占50%以上,外国留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

P64-67

后记

埃及有句名言:“喝了尼罗河的水,你还要再来。”自从1965年我第一次到埃及喝了尼罗河水,后来又多次到埃及,其中既有常驻,又有陪团访问和出差开会。埃及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24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每当我徜徉在尼罗河畔时,我为尼罗河两岸秀丽的风光所陶醉;为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而感慨;为具有七千年历史的灿烂文明所震撼。是的,尼罗河养育了创造奇迹的人民,绘就了埃及这个神奇的国家。今天,这块颇具魅力的国土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客前来观赏。

在埃及期间,我走访了许多地方,结识了各阶层人士,听到看到反映埃及社会生活的大量现实情况。多年来,我对埃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发表了一些有关埃及的文章,其中有尼罗河、金字塔、卢克索等名胜古迹,也有人物介绍和社会风情等。

在《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丛书中,我承担撰写《埃及》一书。该书囊括了埃及的基本情况、悠久历史、名胜古迹、科教事业、经济状况、地缘外交、总统轶事及中埃关系等内容,力图通过该书将一个真实的埃及展现给读者。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遗漏和误谬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总序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

 气候

 埃及官方假期

第二章 悠久历史

 独特的历史与文明

第三章 名胜古迹

 尼罗河的恩泽

 金字塔之谜

 瑰丽的卢克索古迹

 千塔之城开罗

第四章 科教事业

 重视教育

 重视科技工作

 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 经济状况

 沉重的经济负担

 致力于经济发展

 跨世纪的经济布局

 埃及经济产业概况

第六章 历任总统

 首任总统纳吉布

 第二任总统纳赛尔

 第三任总统萨达特

 第四任总统穆巴拉克

第七章 中埃关系

 源远流长的中埃关系

 周恩来与埃及

 穆巴拉克九次访华

 1930年来的中埃关系

后记

序言

中东大地,乃神奇之地也。这片广阔的地域,举世瞩目,是世人向往的地方。

中东的称谓颇有一番考究。这是沿袭欧洲人的说法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地理概念。昔日欧洲人把距欧洲近的国家称为近东,把距欧洲远的东方国家称为远东,把介于两者之间的地区称为中近东,后简称为中东。中东地区的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有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因此,阿拉伯世界构成中东地区的主体。此外,中东地区还包括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之所以颇具神奇色彩,因为它具有足以体现神奇特色的要素。第一,中东地区具有显赫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为战略要冲,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道。第二,中东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早期文明重要发祥地,具有7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放射出奇光异彩。位于西亚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第三,中东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盛产石油,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左右。尤其是海湾地区,享有“石油之海”之称。丰富的油气资源使该地区成为巨大的石油市场、商品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军火市场和商品贸易市场。第四,中东地区热点问题集中,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少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战”以来,该地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也门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热点问题接连不断,如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巴以冲突问题、诸多中东国家动乱问题等,均为世人关注。

中国与中东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通商之路、文化交流之路。这条路越走越宽。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中东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不断发展,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互利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这种友谊的长河就像中国的黄河、长江和中东地区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一样,奔流不息。

人们对于中东地区的事态发展,对中国与中东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他们希望能出版一套有关这方面的丛书。杨文学先生就是一位热心人。杨文学是宁夏人,回族。他既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世界杰出回商协会会长。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东各国尤其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他提出了创作、出版《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丛书的设想,并表示愿为出版该套丛书提供资助。他找到我,希望我承担这套丛书的组稿,担任主编。我长期以来从事中东、阿拉伯地区工作,欣然答应了他的提议。我请了一批长期从事该地区工作的同志作为撰稿人,他们中多数是老大使和老外交官。我对他们的积极合作和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丛书全面介绍中东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情民俗、名胜古迹等。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介绍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历史交往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因此,这套丛书被视为权威之作、精品之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此套丛书的出版得到有关人士如马学林,责任编辑龚玲琳、张萱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表谢意。

丛书主编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时延春

2011年10月

内容推荐

时延春编著的这本《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埃及》既反映了中东国家埃及的情况,也是一部全面记录中国与埃及两国友谊与合作的书籍。它回顾了新中国与埃及建交以来两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以生动、真实的语言,丰富的图片记载了两国团结一致、通力合作谋发展的成功经验;反映了两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埃及》融入了我国外交界专家对中东问题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述了作者对埃及有关问题精辟独到的见解,它的出版凝聚了中国外交界、出版界等几代人的期盼与努力。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埃及》知识面广、语言生动,可以帮助中国人民更全面地了解埃及的历史和现状,为促进中国与埃及两国的友好交流打下更牢固的群众基础。

编辑推荐

时延春编著的这本《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埃及》全面介绍了中东国家埃及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名胜古迹等。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介绍了中国与埃及的历史交往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因此,本书被视为权威之作、精品之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