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埃及人民一直在做奉献,为人类留下光辉灿烂的文明。埃及文明体现在许多方面,首都开罗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我在开罗学习、工作多年,亲身感受到她的魅力。
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不远的地方。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教,推行阿拉伯化。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此地建都,命名开罗。在阿拉伯文中,开罗意为“胜利”,所以开罗又被称为“胜利之城”。与此同时,世人还将其称为“千塔之城”,意在用千塔形容开罗的清真寺之多。在这座人口逾千万的阿拉伯和非洲第一大城市中,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的生活习俗和重大节日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宗教色彩。
在开罗,千塔之中的清真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开罗的清真寺数量多,分布面广而又均匀,这些清真寺为广大穆斯林进行礼拜、祈祷等宗教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阿拉伯语中,清真寺音译为“麦斯吉德”,意为进行礼拜的场所,也称“礼拜寺”。实际上,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中国穆斯林把“麦斯吉德”称为“清真寺”,这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伊斯兰教的崇尚。相传早在唐代贞观龙飞二年,唐皇与西域穆斯林会晤时,穆斯林当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真主真命立清真,真圣真传真道忠,真恩真圣真造化,真山真水真乾坤,真君真臣安天下,真经真圣训黎民,真圣真言传真教,真心真学人真门。”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著作中常以“清静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称颂真主,把“清洁真实”称颂伊斯兰教。那时,中国的穆斯林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把他们进行礼拜的地方称为清真寺。
开罗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文化的缩影。它集世界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及埃及自己的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体现了自成一体的建筑艺术和巧夺天工的建筑水平,也体现了独树一帜的美学观念。
我在开罗参观过一些清真寺,看到伊斯兰教创立初期修建的清真寺从外表到内装修都比较简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清真寺都向富丽堂皇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些清真寺有大小简繁之分,但建筑设计和内部结构基本雷同。每个清真寺内都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口叫做“洗衣钵”的泉水井,或装有自来水管,直通沐浴室,供穆斯林做礼拜前沐浴净身之用。礼拜堂一般分前、中、后堂,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礼拜大殿。这是清真寺的主体,称为正殿。大殿由圆柱支撑,天花板上挂着华丽的吊灯。按伊斯兰教义规定,所有清真寺正殿和殿内壁龛都背向麦加,使穆斯林都朝向麦加礼拜。清真寺上端都有传统的圆穹顶,通常都配有球状或新月状的装饰物。清真寺底部多用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地面铺有光洁的瓷砖、石板或铺上地毯。寺内的墙上大都镶嵌彩色贴片,绘有形形色色的图案花纹及各种各样铭文的名字,并配有精雕细刻的浮雕。不论是格子细工,还是五彩镶嵌,无不具有阿拉伯伊斯兰传统的民族特色及高超的艺术水平。每座清真寺都建有宣礼塔,它是神职人员登高宣诵经文的地方,现在已经普遍安装上高音喇叭进行宣礼,诵经的声音传得更远。宣礼塔越向上越细,顶端为圆锥形,最上面是尖塔。这种建筑艺术优美而又纤细,看上去既幽雅和谐,又庄严肃穆。从总体上说,清真寺几个部分布局合理,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群体建筑。这种建筑结构成为世界建筑美学史上的一大学派。
阿慕尔清真寺是开罗乃至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由阿拉伯远征军大将阿慕尔·本·阿绥于公元642年修建,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清真寺原建于尼罗河畔,后因河道逐渐西移,迁至距尼罗河岸约500米处。该清真寺的初期建筑比较简陋,以椰枣树干为柱,稻草铺地,石灰制顶,没有壁龛和宣礼塔,正中是一个长方形的礼拜殿堂,四周有柱廓。1000多年来,该清真寺经历过多次扩建和修葺。20世纪80年代,埃及政府决定重新修缮阿慕尔清真寺,修茸后的清真寺是早期面积的6倍。
伊本·突伦清真寺宣礼塔是埃及最古老的宣礼塔。公元869年,埃及突伦王朝的开国之君艾哈迈德·伊本·突伦下令建造一座宏大的清真寺。整个工程历时7年,于876年竣工,以君王的名字命名。清真寺占地面积2.6143万平方米,呈碉堡形,寺顶为镶嵌精致的木制天花板。正厅中央是由10根大理石内柱和16根外柱组成的金色拱顶,正厅与侧厅都由砖柱和石膏浮雕的灰石拱顶柱廊组成。内外厅共有42扇门、129扇窗和130盏枝形灯架。木制护墙板上镶有库法体古兰经经文。
在伊斯兰历史上,清真寺是向穆斯林传播宗教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穆斯林在清真寺里学习《古兰经》、《圣训》等伊斯兰经典著作及伊斯兰法学等。有些清真寺逐渐发展成高等学府。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就是由爱资哈尔清真寺发展起来的。
在伊斯兰世界中,爱资哈尔一词意为“开花”、“闪耀”。伊斯兰学者解释说,取此名意味着将伊斯兰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据史料记载,公元973年,法蒂玛王朝大将法蒂米·皎哈尔·萨格里负责修建了这座清真寺。公元982年,爱资哈尔清真寺开办了学堂。后来,它又由清真寺变成了爱资哈尔大学。到了1250年,已有近千名中东、北非和黑非洲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爱资哈尔大学地位显赫。阿拉伯诗人曾经这样称颂它:“爱资哈尔的学府,比国王更加威严,更受尊崇,更加仪姿非凡。”
过去,爱资哈尔大学只教授伊斯兰宗教、法律、哲学和阿拉伯语。到这所高等学府上学的全都是男生,且多为农民子弟。上课时,教师坐在一把椅子上讲课,数百名学生席地而坐,围着教师听课,做笔记。到1961年,爱资哈尔大学增设了商业、医学、理工、农业等学科。此外,它还增设了女子学院,并在全国各省设立爱资哈尔大学分校。这样,在爱资哈尔大学学习的学生总共达6万多人,其中总校占50%以上,外国留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
P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