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宴请,有时候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一桌筵席,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宴之道》全面归纳、详细介绍了请客吃饭的技巧和餐桌礼规则,并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请客吃饭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你是一位初级职场的新手,还是一位已经站稳的脚根的内行里手,或者是一位大公司里的成功经理人,无论你什在什么职位,做怎样的工作,这本书都可以使你在餐桌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仪范,助你事业上更大成功。
职场成功人士必须熟知:宴请的理由、宴请对象的特点、赴宴的时间、赴宴的着装、订餐、点菜、点酒、排座次、祝酒、敬酒、劝酒、劝菜、劝相、席间话语、结账、迎送等技巧。
餐桌是广交朋友的好地方,它不仅能快速缩短宾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误解摩擦,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和圈子,展示一个人的素质和才华。然而,餐桌如战场,餐饮无小事,无论是宴请的理由、安宴请对象、赴宴的时间、赴宴的着装、订餐、点菜、点酒、排座次、或是祝酒、敬酒、劝酒、劝菜、劝相、席间话语以及结账、迎送、等等都不或忽视。
三、宴请动机与宴请理由
动机是引起和维护个体活动并使之朝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心理动力。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内在动因。
宴请动机也叫宴请目的。请客吃饭本身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为请客而请客的行为是不存在的,人的任何交际活动都是有特定的动机推动的。换句话说,请客吃饭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即使是在餐馆里闲聊时的东拉西扯,也有解闷、打发时间的目的。
宴请动机表现为人的预期的目的、愿望、要求、兴趣等。宴请动机所指向的目标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宴请动机也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宴请动机可能是宴请主客双方都非常明确的,也较易为他人所察觉和了解的,也可能是宴请主体自身不明确或对他人非常隐匿的。例如,有时出于某种原因,就有可能掩饰自己真实的宴请动机。
(一)宴请动机与理由的一致性
在通常情况下,宴请动机与宴请理由是一致。例如有朋自远方来,要请客吃饭;多日不见的朋友聚餐;朋友请过你,你想投桃报李;事办成了,感谢对方给予的帮助,请客吃饭;庆贺做成一笔新的交易而请客;等等。
(二)宴请动机与理由的不一致性
钱钟书在《吃饭》一文中说:“吃饭有时候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其实不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是在女人。”在请客吃饭的行为中,一般说来动机与理由是一致的。但有时理由相同,动机不一定相同;有时动机相同,理由又不一定相同。比如节假日,许多人在餐馆饭店办酒席请客,动机就不一定相同;同样是因喜事而设宴请客,动机也不一定相同;有的纯粹为了喜庆祝贺,有的则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再比如,你想交女朋友,就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邀请,说出自己的目的:“李小姐,你真漂亮!我想和你搞对象,咱们一块去吃饭吧!”人家去吗?
所以,笨蛋也知道应该找个适当的理由来请客。
四、请客吃饭找理由
现在职场上的很多吃喝,那酒、饭、菜,其实也都属于附属品。请客吃饭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原来意义,变成了一种排场,一种面子,一种投资,一种交易,一种手段。有人戏言,“革命离不开请客吃饭”,“吃饭也出生产力”。
也许人们正是发现了请客吃饭是一种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的“创收手段”,所以请客的理由越来越多,五花八门。比如生日、乔迁、工作调动、开业典礼等都要请客,单是在孩子身上就有满月、百天、抓周、生日、上大学等多次开发的机会。
小李是新分来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他和办公室里元老级的同事总有些不合拍,连科长都说他有些木讷。办公室里的同事总能找到理由请客,科长也时不时欣然前往。而小李更加被孤立,虽然他也在寻找请客的理由,以期拉近和大家的关系。
小李没有女朋友,生日还有半年多的时间,他实在找不到可以宴请大家的理由,又怕落个马屁精的雅号。这天,小李在路边的饭厅吃午餐,看到对面商店门口有个体育彩票销售点,很多人排着队在买彩票。小李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一个好办法。
从那天,小李开始买彩票,还有意无意将买来的彩票遗忘在办公桌上。小李买彩票的消息,在同事间不胫而走。还没等大家把这个消息炒成办公室最热门话题,小李一天早上郑重地宣布自己获得20000元的一个奖。下班了,同事和科长被请进了艳阳天,酒足饭饱后,小李从大家的眼神里看到了认可和友好的神情,渐渐融入了这个大集体。而这一切要谢就得谢那次虚拟的“中奖”啦。P6-7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文明;无论是私人交际,还是公务往来,宴请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形式。在很多场合下,人们不仅仅注重吃的内容,更注重吃的形式。经过长期的积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宴客程序和礼仪,相沿成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在社会交往不断增多、文明程度日益进步的今天,无论是举宴请客,还是应邀赴宴,“为宴之道”似乎应该是每个人的必备知识。
然而,最常用的知识往往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对于“为宴之道”,或许有不少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宴之道》的出版,无疑具有针对性很强的实际意义。
该书作者是一个有心人,在教学科研之外,在亲身实践之中,醉心于宴请礼仪的研究,在参阅大量书刊、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编撰成册,以条分缕析、循循善诱的形式,将各种宴请的细节,将职场公关高手的不传之秘——倾囊相授。
作为一个专业从事餐饮文化工作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我很乐意向广大读者推荐该书。
杨树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