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百科全书》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中国美术.com》,全书以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在中国历朝美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及有关美术赏析和美学思想方面的经典论述为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成就。全书图文并茂,选编的美术作品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每幅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美术.com/e时代百科全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陆云达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e时代百科全书》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中国美术.com》,全书以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在中国历朝美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及有关美术赏析和美学思想方面的经典论述为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成就。全书图文并茂,选编的美术作品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每幅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内容推荐 《中国美术.com》以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在中国历朝美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及有关美术赏析和美学思想方面的经典论述为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成就。全书图文并茂,选编的美术作品都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每幅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书中所展示的绘画作品,有岩画、壁画、漆画、绢本或纸本的轴画、版画等诸多形式,从原始社会到当代,展开了一部多姿多彩、意蕴丰富的精美画卷。其导言和每一历史时段的简介,具体作品本身的信息,以及书中所附的中国绘画图片,提供给读者一个较完备的信息资料库。读者阅读此书一方面能够直观地欣赏历代绘画的形式和意蕴之美,另一方面,又能够立体地多维地理解由这些形式和意蕴构成的图像的不同功能。 Blog风格的全新阅读形式,将传统百科全书的单调呆板一扫而光,在保证知识量最大化的前提下,为读者开创了一个阅读的新天地。此外,每个篇目下的“相关链接”和“拓展阅读”两个小栏目不仅能帮助读者轻松地获得与篇目相关的信患,也能够引领读者在阅读之余向纵深层次迈进。 目录 河之源——先秦美术 中国美术之源 美的萌芽: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中国的原始绘画 新石器时代的装饰绘画 半坡类型的原始绘画 生命意象——古老的岩画 贺兰山岩画 新荷初现,仰韶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舞蹈彩陶纹盆 精美俊秀的黑陶艺术 原始社会的陶、泥塑人物 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 精妙的玉石雕刻 红山碧玉龙 绝伦的骨雕 夏、商、西周的工艺美术 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 饕餮纹 威严的司母戊大方鼎 造型别致的四羊方尊 绘画装饰宴乐攻战铜壶 青铜犀尊 虎噬鹿形器座 圣洁象征——商周玉礼 玉雕之品——妇好墓玉雕 商周陶瓷 战国漆器——虎座凤鸟鼓架 战国绘画 战国帛画双璧 《车马人物出行图》 汉字开源——甲骨文 石载千古——石鼓文 浑厚庄重、金石之气——金文 气势沉雄——秦汉美术 开世风范的秦汉艺术 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秦汉的工艺美术 纷繁的墓室绘画 卜千秋墓壁画与和林格尔壁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 金雀山汉墓帛画 汉代漆画 古朴的山东画像石艺术 意象浪漫的南阳画像石 生动活泼的川派画像石 “书同文”——中国书法的突变 小篆与石鼓文 雄强朴茂汉隶书 浑厚圆转的泰山石刻 雄强取胜、浑圆天成的汉隶 汉代木简 汉代刻石 大家气象——《西狭颂》 汉隶第一——《礼器碑》 汉代四碑 笔飞意传汉章草书 风破云止——《跃马》、《伏虎》群石像 威武雄壮——秦始皇兵马俑 无影山彩绘乐舞杂技俑 世俗万象——东汉陶俑 谐戏之祖——击鼓说唱俑 奔放情扬——少数民族青铜雕饰 西汉工艺之巅——青铜灯 大汉风采——《马踏飞燕》 浑然天成的羽人骑天马玉雕 巧夺天工——汉代丝织工艺 云南岩画 最大的岩画——花山岩画 神采为上——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风度——魏晋南北朝艺术 ”曹衣出水”——画佛名家曹不兴 晋朝画圣——卫协 六朝壁画 陆探微与“一笔画” 顾恺之与“传神”画论 凌波微步《洛神赋图》 画坛珍品《女史箴图》 张僧繇与”疏体“画 缘时、缘世而兴的山水画 开山水画论之风的王微 宗炳与《画山水序》 画论经典之作——《古画品录》 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 “下古”画风的代表——杨子华 刻石与摩崖的发展与演变 北齐画圣——曹仲达 北齐壁画明珠——娄睿墓壁画 本生故事画 惩恶扬善的《九色鹿本生图》 敦煌的莫高窟壁画 宗教色彩浓厚的敦煌壁画 耸立于风沙中的北魏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正书之祖”钟繇 传世最早的书帖《平复帖》 书圣——王羲之 一笔书:王献之 “永字八法”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雄劲苍古的魏碑 “龙门四品”与北朝碑刻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石麒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 新式佛像雕刻大家:戴逵 南北朝的陶俑 盛世飞歌——隋唐美术 大唐美术成就 中土画圣阎立本 西域之风——尉迟乙僧 吴带当风——吴道子 丰腴华贵之美——唐代仕女画 张萱的仕女画 周肪的仕女画 魏晋遗风《高逸图》 青绿山水画派 展子虔与《游春图》 奇妙胜境——《江帆楼阁图》 水墨山水画派 云水飞动——“南祖”王维 花鸟画缘何兴于唐 道劲传神,韩干画马 纵呲耳鸣《五牛图》 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飞天之舞——唐朝敦煌壁画 唐宋元印章 盛世之光——莫高窟 地府世象——墓室壁画 沉挫悲壮“昭陵六骏” 承上启下的隋代书法 初唐三杰——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 孙过庭与《书谱》 颠张醉素 颜筋柳骨 绚丽多姿的唐三彩 《骆驼舞乐俑》 嫩荷含露——唐朝青瓷 冰清玉洁——刑窑白瓷 藏族百科全书:唐卡 山花烂漫——五代两宋美术 自然之风,野逸之趣——徐熙花鸟画 富贵之象——黄荃宫廷花鸟画 北雄南秀——五代山水画 李成与山水画 “关家山水”与《关山行旅图》 荆浩与传世名作《匡卢图》 清淡静然——董源江南山水画 烟云流润——巨然山水画 五代人物画之巅——《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中原画派 宋代院体山水 炼神于画——范宽与《溪山行旅图》 ”林泉之心”——郭熙山水画 米芾与“米点山水” 南宋“四家”山水画 青绿山水与《千里江山图》 “夏半边,马一角” 精丽典雅——北宋院体花乌画 皇帝画家赵估 “体制清澹”——崔白花鸟画 士大夫之趣——北宋文人画 白描大家——李公麟 胸有成竹——苏轼绘画论 画论名典——《图画见闻志》 宋代宫廷画院与取士标准 风俗画与节令画 浮绘世像——《清明上河图》 南宋四家之冠——开新画风的李唐 王诜与小景山水 以史为鉴——宋代历史故事画 蹊径独开——减笔写意画 冠绝风华——南宋水墨梅竹画 风格多样的南宋花鸟画 宋代书法四家 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黄州寒食诗》 荡漾顿挫,笔意人生——黄庭坚《松风阁》 浑厚爽劲,跌宕多姿——米芾《蜀素帖》 宋拓技艺 擦墨拓与扑墨拓 青铜器的传拓法 亥帖与碑帖 万帖之祖——《淳化阁帖》 碑帖鉴伪法 北国瑰宝:西安碑林 流水千年——晋祠宋代雕塑 鼎盛瓷器——宋代“五大窑” 石窟艺术的明珠——大足石刻造像 珍稀的南宋龙泉窑瓷塑 隔江秋色——元代美术 多元汇流的元代艺术 元初的复古画坛 赵孟颊与文人画 镶嵌画 元四家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卷》 气节文人画家——吴镇 简单荒疏——倪瓒 苍茫浑厚——王蒙 元代水墨花鸟画 元代壁画 中国画的起源——漆画 元代书法何以复古 “南赵北鲜”——鲜于枢 画艺高超的元人物故事青花瓷 下里巴人——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奇葩——剪纸 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东民间剪纸 建水陶瓷 巨人之肩——明清美术 明代美术概述 明代院体画 浙派画家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领袖——沈周 文笔遍天下——文征明 风流才子唐伯虎 近代绘画第一高手——仇英 青藤狂人——徐渭 水墨写意花乌画大家陈淳 华亭泰斗——董其昌 董其昌与“南北宗” 新安画派 徽派版画 流派众多的清代画坛 四王画派 四僧 桀骜向世:八大山人 石涛 石涛与《画语录》 金陵八家 扬州八怪 郑板桥 三朝老民——金农 海上画派 海上三任 人物画家改琦和费丹旭 云间、娄东、虞山画派 晚清大家——吴昌硕 近代重彩鼻祖赵之谦 版画概说 明代的版画 陈洪绶与《水浒叶子》 金陵、建阳、武林版画 民间艺术: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 潍坊杨家埠年画 民间写意画:扑灰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从帖盛行的明代书法 自然淡雅的董其昌书法 吴门三家7 清代刻帖 突破创新的清代碑学 四体皆精——篆刻大师邓石如 徽派篆刻 浙派篆刻 篆刻集大成者:吴昌硕 篆刻大师——赵之谦 帖学大家刘墉 康乾盛世的瓷器 釉上彩和釉下彩 彩瓷世界:五彩、粉彩、珐琅彩 康熙朝的画珐琅 雍正、乾隆时期的画珐琅 天下共宝中国白 略谈浅绛彩瓷绘 精巧雅致的明式黄花梨家具 清代建筑艺术 建筑彩画装饰 包罗万象的藏族壁画 壶里乾坤,中国内画 ”反手作画”——内画鼻烟壶鉴赏 泥人张彩塑 奇特的空行护法像 中国的竹雕工艺 流彩纷呈——近现代美术7 性情丹青——齐白石 痛快淋漓——齐白石的篆刻 冠绝风华——黄宾虹 五百年来一大干 李苦禅 艺坛巨匠——徐悲鸿 画魂潘玉良 艺术骑士——刘海粟 中国漫画第一人——丰子恺 天地之艺的探寻者——吴冠中7 创造时代艺术的林风眠 蒋兆和与《流民图》 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 云水画高手陆俨少 陆俨少论画学修养 意象大师——李可染 邓散木 现代壁画 国画的基本常识7 国画世界 国画简介 国画绘画独特之妙 国画常识集锦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滑如春冰密如茧——宣纸 国画执笔与用笔 国画颜料 气韵7 美术术语 线描、白描与没骨画法 白描画法 写意画法 工笔重彩 素描 速写入门 写生的形式7 色彩对比 国画的设色 国画构图”三远”7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与计白当黑7 笔中千秋——国画皴法7 双钩填彩与没骨画法7 破墨法与积墨法7 酣畅淋漓的泼墨画法7 国画的欣赏77 国画的形式和常见载体7 水墨画7 花鸟画的分类 花鸟画的发展 写意花鸟画技法 花卉基本画法 国画中鸟类的画法 国画中画树的技法 树叶画法7 静物画 宗教画、禅画与静物画 国画的装裱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典故逸闻与书法常识 偶创飞白 曹不兴误笔巧成蝇7 王羲之写字换鹅 羲之教子习书法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与妙捐百万 画龙点睛 退笔冢 公权练字,板桥学书 厉归真画虎 米芾拜石处及米公墓 恽南田改画花卉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7 吴昌硕《鼎盛图》 东亚巨擘李铁夫 吕凤子指点徐悲鸿 徐悲鸿的破例之作 名画也有笔误处 且安笔砚写敦煌 大干与毕加索 大干赠送主席荷花图 傅抱石向周总理索酒 李可染拜师7 董希文与“中国风” 油画巨作《开国大典》 乌虫书 书法鉴赏要点 字体设计的基本知识 书法术语(一) 书法术语(二) 书法术语(三) 书法南北派 六分半书 隶书概貌 笔走龙蛇——草书 端庄法度——楷书 风神洒落——行书 屈铁断金——瘦金书 书画作品价值如何鉴定 试读章节 中国美术之源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发展渊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年代。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灿烂的文明。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就是在此以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不断改进着劳动工具,从而不断地改进着自己本身,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尽管,我们至今仍未发现祖先在旧石器时代留下的可视的图像。但是这个时期,先民们对石质工具的制作及形制的演进唤醒并开发了他们的生物本能,形成了初级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由此开始萌芽。 中国美术史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掀开了辉煌的篇章。这个时期,以丰富优美的纹饰和造型取胜的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最引人注目。它们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除了陶器物以外,数十年来不断被发掘出来的这个时期的雕塑、玉器、岩画、地画等作品以及建筑遗址,展现了先民们所具有的对物质材料的驾驭和审美创造能力,令后人钦佩。 原始美术所具有的混沌性特征,可以从原始时代的美术遗址和实物中体现出来。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那些我们称之为美术作品的东西,它们是原始先民们生存意识和观念的物化形态,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它们并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而是与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原始的宗教观念密切相关。再者,原始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如雕塑、绘画和器物等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依存,没有明确的分化。尽管如此,这时期的美术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因为这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趋势。 美的萌芽: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处于原始人发展第三阶段的“新人”,大约生活于两三万年以前,他们当时可能过着母系氏族部落的社会生活。他们双手灵巧、头脑发达、劳动经验丰富,体态上的古猿特征已基本消失,和现代人相接近。距今18000年,山顶洞人的石器发现不多而且比较简单,但从保留下来的骨角器,如磨制得细致的骨针,足见他们制作技术的先进程度。由此可知,他们的石器制作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人类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并自觉地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从发掘出来的实物看,先民们发明创造了骨角器、骨针和用细石器、细长石等镶嵌在骨角或木料上的复合工具。有一件磨光的鹿角上刻有弯曲或平行的浅纹道,流露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要。还有那些如钻孔的小砾石、石珠等最初可能具有记事记量的性质,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品,但是这种目的性的创造物蕴涵着很大的审美性质。这种审美属性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美的装饰品。 山顶洞人的遗物中还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装饰品,这些比过去的劳动工具更加精良。而制作这些装饰艺术品,如选材、打制、钻孔、研磨等的知识和技巧,显然是从石器、骨器的制作中积累起来的。它说明在向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不仅有征服自然及改善生活状况的物质要求,而且还创造了精神财富。或许,这些可能有着某种神秘、巫术、礼仪性质的装饰品,不应看作是单纯的审美活动的产物,但其中确实包含着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丰富多样:有截成小段的乌骨管,磨光之后,复刻上一些线纹;有从海滨拣来的海螺壳,在钳完的顶部挖上小孔;有在根部挖出孔眼的兽类牙齿等等。而那些把不同形状的石粒打制成同一类型,钻孔后再加研磨而成的小石珠,是山顶洞人最高技术的装饰品。而研磨和钻孔这种先进的技术,一般是到新石器时代才被普遍采用。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能在体积很小的材料上使用这种技术,令人十分惊异。他们将这些饰品穿连成串,挂在胸前或腕部作为装饰,还用赤铁矿作颜料,把它们涂染成红色。 山顶洞人对形式美的若干规律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他们知道把不同形状的石材料制成同一类型的小石珠,又把同一类型的石珠个体穿连在一起,并利用赤铁矿染成所要求的色彩等等。 中国的原始绘画 中国绘画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始于原始社会。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原始社会人类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类本身。在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为绘画的萌芽准备了条件。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表达了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约在1万年前。这个时期,他们的艺术造型能力大大提高,因为他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了经验。伴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的彩陶就这样出现了。更令人兴奋的是,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最早的彩陶——绘着简单纹样的采陶,它们是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这些彩陶的彩绘颜色主要有两种: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红色和以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白色。此外,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半坡类型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紫、红两种彩色颜料锭,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用宽笔绘成的红色宽带纹和用细笔绘成的几何图案、符号在老官台文化彩陶上都能看到。这有赖于人们进一步对颜料、笔等绘画工具的掌握,为绘画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黄河上、中游这一地区图腾艺术较为发达,是彩陶繁盛的地区。此时,以仿生性的自然形纹样出名的彩陶花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准。分布于南北各地的岩画,有相当一部分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原始社会绘画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这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有关。由各区域的不同部族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随着各族的不断交融,使绘画表现的社会内容及其表现手法愈来愈丰富,除去写实的表现方法外,他们还运用想像的表现方法。这些特点对以后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石器时代的装饰绘画 大约在1万年前,以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为标志的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龙山文化,江汉之间的屈家岭文化,江淮流域的青莲岗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族文化和良渚文化,内蒙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的红山文化,华南及西南等地也发现了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些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了如彩陶、玉雕、骨器、木器等丰富的工艺品,此外,还发现了祭坛、神庙及神像,展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美术史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掀开了辉煌的篇章。这个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它们以丰富优美的纹饰和造型取胜。当时主要的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然而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发明了陶器,此外,还出现了原始的编织、纺织、玉雕、牙雕等手工工业。手工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多了装饰品的数量和品种,出现了许多由骨、牙、石、玉等雕凿而成的小型工艺雕刻物品。其中,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器最为著名,它们造型丰富、制作精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高超技艺。陶器的大量出现,表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有了质的变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造型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彩陶以及绘画、陶塑和雕刻等方面。当时,黄河上、中游地区人们的生活用品及最普遍的陈设品就是彩陶。这些物品的主要部位上,一般都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纹、动物纹、几何纹和植物纹这几种。从这些纹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原始理解,是他们较高艺术概括力的体现,是当时人类思想意识的反映,并间接地反映了渔猎、采集、农牧等劳动生活。这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财产,也是现在可能见到的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形象。原始绘画的题材与所描绘的对象多是与劳动者的生产斗争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对象和大自然。 这一时期,彩陶绘画的用笔,不仅有了方圆、曲直、粗细的变化,而且也注意到了点、线、面的结合,颜色有黑、白、红、赭等,搭配得比较合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丰富想像力,具备了朴素的自然美。P4-7 序言 这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将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世界。 这套丛书分为:《中国历史.com》、《世界历史.com》、《中国文学.com》、《世界文学.com》、《中国美术.com》、《世界美术.com》、《中国战争.com》、《世界战争.com》、《中国地理.com》、《世界地理.com》,共10册。书中内容.本着权威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能反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读者解答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既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又能兼顾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水平:既注重用准确的文字揭示该学科的内涵.又注重用浅显流畅的语言表述其外延.并适当扩大知识面。 书中所遴选的精美图片,直观地展示人、事、物.并配以准确精当的图注。让读者充分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能开辟想像的空间。 简洁大方的网络博客形式,把多种视觉要素完美结合,不仅彰显了本书浓厚的人文色彩.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想像空间和审美享受。随意翻开一页.读者就能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自由获取各种知识,而且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为了将权威性和趣味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参阅了大量资料,但由于本套丛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既然身处e时代,那么就用e时代的目光去审读它!” ——e时代宣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