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许启贤诗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启贤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许启贤的136首新诗,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校园漫步”、“北京赞歌”、“山河神游”、“四季畅想”、“人间真情”、“病中吟诗”和“儿歌组曲”。这些诗作,真正反映着他的心声,代表着时代的强音,启人心迪,催人奋进。

目录

学者本色是诗人

校园漫步

庆中国人民大学55岁华诞

人大校园的路

吴玉章路

汇贤路

春华路

林园路

毕业前的祝愿

心系四方

一顷草坪

校园生活短章

书房

台灯

讲台

图书馆

毕业照

教师的额头

年轻的博士生们

春天的耕耘

祝愿

观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有感

北京赞歌

参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有感

鲜花送给文明北京人

一部活的北京现代史

北京

北京城变美了

首都风景线

北京夏日的早晨

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于北京香山蒙养园偶感

做学问偶感

山河神游

祖国,我的母亲

西柏坡

参观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有感

访河南荥阳十星级文明农户

游曲阜有感

游威海有感

蓬莱阁

趵突泉边李清照纪念堂

在刘胡兰雕像前

我生在黄土地

延安天空的星星

延河

陕北黄土地

陕西行

赴延安途中

登延安清凉山

西安城头口占

感觉新疆

新疆行

水的颜色

红柳

天池

咏敦煌莫高窟

青海湖

南京中山路上

秦淮河边

参观中山陵有感

小桥悠悠

桂林山水

游襄樊隆中

川贵行

游杜甫草堂

花溪百步桥

游武侯祠

九寨沟的水

雨中游苍山洱海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有感

游深圳有感

香港回归

在台北的第一个夜晚

谒日本岚山周总理纪念诗碑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

在日本神奈川县鹄沼海边聂耳墓前

赞大海

火车上的断想

机上有感

四季畅想

世界上什么最美

太阳

太阳是你的笑脸

春雨

春天的小鸟与小草

一叶绿色

桃花赞(一)

桃花赞(二)

白玉兰

我喜爱春天

姑娘更爱春天

秋叶

秋风

冬晨

冬日有感

雪花

雪问

新年的夜晚

对历史与年的断想

感觉年龄

人间真情

故乡情

思乡情

爱心

责任感

抗洪救灾短章

赞军民

赞子弟兵

赞高建成

赞校园捐款物

梦中

友谊

寿比南山不老松

北京站送友

贺年卡(外一首)

思念

送别

看爱情电影

你的眼睛

真正的爱情

参加大同煤矿学校校庆40周年

祝深谷克海先生寿康宁

病中吟诗

赠医生

手术刀

赠白衣战士

手术前后

手术后第一个夜晚

打点滴

教师的幸福

儿歌组曲

给外婆去拜年

迎客忙

老师真爱我

要想身体好

红领巾

我们爱学校

小朋友,手拉手

小班会

压岁钱

祖国山河实在美

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

我是中国人

地球仪

小树苗

青少年道德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郑小九

——《许启贤诗选》编后记

试读章节

毕业前的祝愿  在你的躯体中

流淌着人民的血汗

牢记着党和祖国的希望

在你的作业中

蕴藏着老师们智慧的种子

在你的日记中

铭镌着校友们的情深谊长  愿你把人民的血汗

化作春雨

清清香香

去湿润祖国的大陆和海岛

愿你把党和祖国的希望

化作夏日

红红火火

使祖国尽早发达兴旺  愿你把老师们智慧的种子

化作秋风

凉凉爽爽

结出累累硕果

愿你把校友们情谊

化作冬雪

白白净净

撒遍天涯海角  1992年5月25日 P10-11

序言

  学者本色是诗人——《许启贤诗选》

陈 瑛

凡是熟悉许启贤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个学者、教授,搞理论工作的,这当然没有问题。然而,今天当我捧起启贤的诗选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当年郭沫若先生赠陈毅同志的那首诗的头两句:“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我觉得,正如陈毅同志是个将军同时又是个诗人一样,启贤也不仅是一个思维严密、著作等身的学者,应该说他也是位诗人。这样认识他、评价他可能更恰当也更全面些。

诗是什么?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角度进行定义。在我看来,所谓诗无非就是把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美,用韵律式的语言表现出来。那么,诗人,或者说是好的诗人呢,他无疑应该具有以下的几点素质:第一,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第二,便是善于观察,感觉敏锐,甚至是富于想像;第三,才是具有丰富美丽的词藻,懂得诗词格律,能够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我觉得,启贤完全具备了诗人的这三条标准,是个合格的诗人。

启贤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人民,这一点是尽人皆知的。他爱自己的家乡,爱谈那里的法门寺,爱吃那里的哨子面、稠酒和羊肉泡馍;他爱人民大学,爱那里的楼房道路,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每当谈起这些来,都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他爱北京、爱中国,对于因公出差或出外讲学到过的每个地方,都怀着深切的感情,非常依恋,经常拿出地图,喜悦地勾画出已经游历过的地点,希望能够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爱自己的家人,爱朋友,爱学生,甚至爱朋友们的子女。如果有人托他办什么事,他总是尽心竭力,有时甚至可能“丧失原则”。在他的诗里,正是由于荡漾着这种爱的情怀,时时处处饱蘸着爱的真情,所以读起来才格外动人。《春天的小鸟与小草》是他最具代表性诗作,在诗里他写道:“恋人们啊/路边散步时/说话悄悄/千万小心/因为/小草长出了耳朵。恋人们啊/树下相约时/举止文明/不要轻佻/因为/树上有偷看的小鸟。”多么俏皮而且富有哲理性、规劝性啊!已经60多岁的人,他有时候还像小孩子一样,竟然活泼天真,特别有童趣。从他写的大量儿歌中,例如《小班会》、《压岁钱》、《迎客忙》等,都会发现他那颗跃然跳动的童心。不是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谈到对于景物、生活的观察,对于美的捕捉,我尤其佩服启贤。应该说启贤到过的地方,或前或后,我也几乎都去过,他看到的东西,我也几乎都看到过。可是当我看过之后,尽管当时也觉得很美,很受感动,可是印象往往不深,久而久之也就淡漠了。启贤却不同,他特别用心,都记住了,不但是用笔,而且是用心。从西柏坡、延安到威海、蓬莱,从香港、深圳到台北、日本,凡是所到之处,他无不留下或长或短的诗篇。不但记述到了当时的情景,而且将之升华,用诗人的思绪和情怀,留下其中的美。例如,在《趵突泉边李清照纪念堂》中,他吟道:“你的词/从漱玉泉中流出/字字晶莹/胜似珠翠/句何委婉/令人心碎。纪念堂内/你汉白玉身像/清秀和文雅/是否还在沉思着/‘常插梅花醉’?”这些诗句,让我仿佛又重新回到济南,回到漱玉泉边,凝视着李清照的雕像。从他的诗里,我找回了逝去的记忆,并且体味出一股强烈而又浓重的感情,既有对于美好河山的依恋,也有对于古人的迫恩。

启贤的作品主要是新诗,文辞和韵律大体上还是比较讲究的,特别是对于文辞,他不尚华丽,却又极力追求美,一种质朴的美、能够体现意境的美。例如在《春雨》一诗中,他写道:“毛毛细雨/在天空飞翔/飞落在人们干裂的/嘴唇、脸庞/人们笑展眉梢/甜沁心房。”多么好的诗句,多么深切的感情!像这样的句子在诗集里可以说比比皆是。当然也得承认,与一些文学专家和专业诗人相比,在这方面启贤的确还有差距。可是话又得说回来,文辞和韵律在诗中到底应该占据什么地位,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对于一位诗人来说,它究竟应该占据什么地位?这些都还是值得讨论的。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讲,新诗不必过多讲格律,不必讲究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什么“天对地,火对风,大陆对长空”,即使在音韵上,大致合仄押韵也就可以,不必过分苛求,否则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知道,即使古代的诗仙、诗圣,有时兴之所至也会摆脱格律音韵的框框,更何况现代,更何况我辈!

历史早已证明,理论,特别是伦理道德,并不是总与诗词矛盾,有时他们能够相互结合,而且结合得很好。有些理论家本身就是诗人,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刘禹锡,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早已脍炙人口。理学大师朱熹,也并不是个冬烘先生,他吟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类,清新活泼,极有情趣。启贤也是个诗人,而且是个能够将哲理与诗情结合在一起的诗人。他的诗作,真正反映着他的心声,代表着时代的强音,启人心迪,催人奋进。

盼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阅读启贤的诗,学习他的为人,成为祖国和人民事业的热情讴歌者、精神文明工作的赤诚建设者。

2004年7月20日

后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许启贤诗选》编后记

郑小九

许启贤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2004年3月至7月老师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将他最近二十多年来的诗作交给我的师兄唐贤秋、师姐朱喜坤和我,嘱托我们三人整理编排,准备结集出版。我们从中选出136首,编为前后七个部分,分别是“校园漫步”、“北京赞歌”、“山河神游”、“四季畅想”、“人间真情”、“病中吟诗”和“儿歌组曲”。

很多人知道作为学者的许老师,却少有人知道作为诗人的许老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先生以“学者本色是诗人”为题作序,画龙点睛地道出了许老师人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作家肖静女士在她的序言里感慨许老师集诗人、学界名师、伦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她以蘸满了诗意的笔墨评价说,许老师对于诗歌的“潜入”将会“提升文学的高度”。

老师首先是一位校园里的诗人,他工作和生活在人民大学的校园,我们常常能看到早晨他在校园里散步的身影,这里有他的理想和希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情怀。他的学术成就在这里铸就,他的一批批学生在这里成材,他将心血和汗水浇灌在这片园地里,再苦再累他也无怨无悔。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他曾有数次出任党政官员的机会,却一直没有舍得离开他深爱的校园;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他年近七十,已经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依然壮心不已,仍在这里辛勤地耕耘着。

老师把北京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爱北京的京腔京韵,爱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爱北京的长城和周口店,爱北京的红墙黄瓦和灰墙黑瓦。他从北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奔走的足迹,留下了他传播道德与文明的声音,也留下了他一首首赞颂山河大地的动人诗篇。他在春季盛开的花丛中微笑,在夏日习习的凉风里听取那一片蛙声,在秋夜的明月下给亲友寄去思念,在冬天皑皑白雪中寄托来年丰收的希望,他就这样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他的生命也在这四季的轮回中绚烂而且升腾。

没有真情就没有诗人,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是因为他对人生的情感有真挚而深切的体悟和表达。老师钟爱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同时也深爱着他的亲友、学生,甚至爱着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师生之情,这些既平凡又神圣的情感始终充盈着老师的灵魂,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人情味。他全然没有所谓名人的架势或派头,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这个越来越商品化的世界,在这个人情越来越不被看重的时代,老师的情怀就显得尤为可贵,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将“人间真情”编为一个单独部分的原因。“儿歌组曲”是老师多年来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生动体现,也是作为诗人的老师“童心未泯”的最好见证。

佛家说苦海无边,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能追求的只是来世的幸福。老师是一位有着坚定的现世信仰的乐观主义者,即使是在病痛的折磨中依然是那样自信和坚强。老师病床上的这组诗作,我开始想以“病中低吟”作为题目,老师说“低”字不好,便改为“病中吟诗”。由此我更深地感受到老师那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老师是在以病中的诗作鼓舞和支撑着自己,寄托着对于生命的眷恋和对于康复的期望。

老师的生命是辉煌的,因为他著作等身,是众人仰慕的学界名师;老师的生命是完整的,因为他的人生有那么多卓越的侧面;老师应该是没有太多遗憾的,因为他桃李满天,有那么多人在做着老师没有做完的事业;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许老师,您安息吧!  陈瑛先生和肖静女士在百忙中不辞辛劳为许老师的诗选作序,吴潜涛教授、刘建军教授、王易博士、邱吉博士、高春花博士、李颖博士、周忻红博士、吴威威博士、孙树平博士、李韬博士、程立涛博士等一直在关心着诗选的编辑出版,杨丽坤博士为诗选作了精心细致的校对,王阿妮女士为诗选的打印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04—11—30

【注: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会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道德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启贤教授2004年7月29日不幸因病去世,《光明日报》8月3日报道了这一消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