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水中国(陕西卷)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段宝林等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它贫瘠,却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文明;它平淡,却有许多历史大片在此上演;它寂寞,却让你看到了一个民族的伟力根源和亘古的喜怒哀乐……这就是陕西——中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坡!让本书带你走进一个历史中国、人文中国!

目录

《山水中国》总序

卷首语

第一编 西安之旅

 西安

  长安好风水

  自古帝王州

  三秦文风淳

 西安城墙

  古城垣硕果独存

 西安钟鼓楼

  黑虎将军举金顶 洪钟巨匾遗故事

 西安碑林

  中国四大碑林之冠

  华夏文化之光

 大小雁塔

  气宇轩昂“伟丈夫”

  秀丽玲珑“娇夫人”

 曲江池

  唐代风景最佳处

  亦有荒冢与寒窑

 灞桥

  灞桥柳色

  灞桥风云

 西渭桥

  此地亦为断肠处

 西安事变旧址

  一个历史事件的见证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七贤庄里写春秋

 终南山

  锦绣巨屏拱长安

 悟真寺

  山环水绕古寺美

 临潼

  临潼古迹访不赢

 坑儒谷

  坑儒旌儒是与非

 鸿门

  旌旗猎猎 楚汉雄风

  ……

第二编 咸阳之旅

第三编 华山之旅

第四编 宝鸡之旅

第五编 陕北之旅

第六编 汉中之旅

试读章节

阿房宫:秦扫六合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灭亡一国,必仿其宫室,作于咸阳北阪上,但是咸阳的地理条件却限制着大规划宫殿的建立,难以容纳咸阳人口的迅速增长。秦始皇认为“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于是“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驱使七十万人开始兴建新宫,始皇在世时只建成一座前殿。秦二世时继续营建,至秦亡时仍未完成。阿房为近旁之意,即指成阳附近。阿房宫只是前殿的名称,整个宫殿因没有全部落成而未命名。

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严,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阿房宫的规模异常宏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成阳诸官室无与伦比。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相传整个宫殿群要有七百余所大小殿宇,一目之中,各殿气候冷暖有别。秦末,项羽入关后,由于对秦王朝大兴宫殿的痛恨,火烧了秦宫,阿房宫被付之一炬。

阿房宫在古滴水与□水之间,其遗址在今西安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殿基夯土台地东西广约2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今阿房宫遗址主要有两处,在阿房宫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当地百姓称为“始皇上天台”,在村西南有一座长方形台地“眉坞岭”。

民间相传真正的秦始皇上了天官,“上天台”是其留在人间的替身所筑。秦始皇赢政小时天资聪慧,天上的太白金星骑着梅花鹿下凡收他为徒,讲授治国安邦的策略。三年后,赢政学业已成,太白金星返回天宫,临走授以挂图,嘱他想见面时,就在半夜骑上挂图上的那头梅花鹿来天宫找他。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想念起恩师太白金星来。一日晚他带着一个贴身太监骑着挂图上的梅花鹿飞向天宫。秦始皇被天宫美境迷住,再也无心回人间了。可是人间不能一日无君,太白金星便用法力将那太监变得和秦始皇一模一样,然后打发他下到凡间。这太监本是利欲熏心的势利小人,回到人间做皇帝后,立刻大修宫殿,强抓民女充实后宫,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到他老的时候,整日担心自己很快死掉,听说住在天上可以长生不老,就在阿房宫旁修了一座十多丈高的土台,起名“上天台”。上天台修好后,他以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就放心大胆地到处周游去了。不料一出去就死在途中,贻笑后人。

又说始皇希望长生不老,令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渡海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想在新宫内筑高台祈祷他早日成功归来,名为“望想台”。岂料,高台尚未完工,始皇便病死于出巡途中。后人笑话秦始皇,就把这个高台改名“妄想台”。P16-18

序言

经过几载的劳作,《山水中国》与读者朋友见面了。

这套丛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怀”。

山山水水背后“故事”的丰富多彩,是中国山水的主要特色。由于悠久的文明与历史积累,长期的农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国山水背后的“故事”特别多,亦即是说,人文景观特别丰富,历史文化的积淀特别深厚。

山水故事与旅游质量的关系极大。古人曾把山水审美分为“应目、会心、畅神”三个精神层次。应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音响等形式美给感官以愉悦。会心,是说欣赏者与山水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亲。畅神,是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是游心物外、物我两忘,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与超越。怎样达到畅神的审美境界呢?山水故事是重要的动力、媒介和思想库。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或在残庙断碑前茫然寻思之时,一首古人的山水诗可能沟通你和景物间的“灵犀”,一个历史掌故可能为你打开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尽享发现的喜悦,让你“千古兴亡,百年悲欢,一时登览”……

正是为了帮助读者朋友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本丛书熔景观审美、掌故传说、山水诗文和风土人情于一炉,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

山水情怀,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耕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

这种情怀,表现于同自然山水的关系上,就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林泉之心”。即如王羲之,“游名山,观沧海,叹日‘我卒当以乐死’”;如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种情怀,表现于日常生活,就是情趣化、艺术化。《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目无此君!”’郑板桥“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贫寒之中收获精神的富足:“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居室之外,亦无处不是情思:雪后寻梅,霜前访菊;望秋云,神飞扬,临秋风,思浩荡;“谁与同座,明月、清风、我”……

这种情怀,表现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礼乐心境。即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数千年来,这种情怀,不仅使许多社会个体获得特别丰富的人生,也使中国秉有一种令世界羡慕的特别美丽的文化精神。

这种情怀,这种文化精神,在人被工具理性异化为生物标本、精神世界被分割为七零八落的文明碎片的现代社会,无疑有着特别的意义。本丛书定名“山水中国”,就是意在呼唤这种情怀和这种精神的回归。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新世纪国人文化寻根途中一片心灵的绿洲,一泓精神的清泉。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丛书能以现在这样的面目问世,是许多同道和朋友共司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为保护文化遗产踏遍青山的罗哲文先生和顾棣、李玉祥、吴荫南、李翔德等著名摄影家提供了大量文物古迹和山水艺术图片,为本丛书增添了浓郁的古典诗意;河北教育出版社邓志平、张子康二位同道提供了诸多现代山水名作,更为本丛书倡导的山水情怀作了最好的现代诠释。在此,我要向他们,同时也向所有为本丛书付出辛劳和关爱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谢忱。

                    二00四年冬

                    于北京大学寒暑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