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儿童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特编辑《<儿童文学>头条》系列丛书,分册《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收录2007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如顾箫的《住在十六层的蛐蛐》、舒辉波的《剪刀·石头·布》、汤汤的《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汤汤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庆祝《儿童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特编辑《<儿童文学>头条》系列丛书,分册《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收录2007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如顾箫的《住在十六层的蛐蛐》、舒辉波的《剪刀·石头·布》、汤汤的《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内容推荐 《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收录了2007年-2008年《儿童文学》杂志所刊登的头条精品文章,如顾箫的《住在十六层的蛐蛐》、舒辉波的《剪刀·石头·布》、汤汤的《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所选文章皆为儿童文学上乘佳作,适合全年龄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读者在享受精品阅读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身心洗礼。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住在十六层的蛐蛐 终于承认你已经老去 巫婆的院门 城市蜘蛛人 守着l8个鸡蛋等你 文学与少年 绿螳螂 阁楼上的熊皮外套 连根树 世界上最大的房间 你是花神最勇敢的种子(组读) 在天文馆感受诗意(组诗) 若伯特的“孩子” 钟声不止 跳跳鱼的鞋 剪刀·石头·布 冬天的童话(组诗) 乳香妖娆 茗香 能行走的野豆角花 拴秧儿 花园国的公主 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 水字兰亭序 试读章节 在这座城市的东北角,有一栋19层的居民楼。蛐蛐哐啷和他的儿子叮咚,就住在这栋楼的1602室空调水管边的墙洞里。 夏天,每当夜幕降临,叮咚就会和爸爸一起,顺着水管,滑到空调外机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舞台,那么的光滑、平整,在有月光的夜晚,还会泛着银白色的光。叮咚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跟着爸爸学习拉琴的。最让叮咚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舞台竟然是会抖动的。每当气温升高,舞台下面就会发出轰轰的声音,而整个舞台也会震动起来。这是叮咚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在这个活动的舞台上拉琴、跳舞,乳白色的月光照在叮咚张开的翅翼上,闪着光,仿佛天上的星星也在他的身上舞蹈。 叮咚和爸爸是从乡下搬到城里来的。叮咚的爸爸哐啷,爸爸的爸爸轰隆,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一直都是住在村东头的一棵老槐树下。那是一个小小的蛐蛐部落,而叮咚他们一家,是这个部落里最古老的家族了。虽然如此,他们一家还是受尽了部落里其他蛐蛐的嘲笑和冷落,只是因为他们一家都喜欢音乐而不是比武。要知道,在蛐蛐的世界里,一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蛐蛐,将会得到多么大的荣耀呀。每一年的立夏,部落里都会举办“斗斗斗”大赛,比赛会一直延续到大暑时节,最后的冠军,将会得到一身黄金盔甲,更为重要的是,这会为冠军本人以及他的家族赢得所有蛐蛐的尊重。所以这里的每个家庭,都以比武夺取冠军为目标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唯有叮咚一家从不参加比武,显得有点特别。 叮咚家有一本家谱,是写在用蜘蛛丝线装订起来的槐树叶子上的。家谱上写道:叮咚家祖先第112代曾经做过宫廷里的乐师,第1139代曾经用音乐阻止过一场战争,而到了叮咚,已经是第2112代了。 叮咚的愿望,便是继承祖先的遗志,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蛐蛐演奏家。 关于如何成为最伟大的演奏家,家谱的第1页上用蛐蛐密码文写道: “对于一个技巧娴熟,热爱音乐的蛐蛐来说,在离星星越近的地方演奏,就越能够弹奏出美妙的旋律,从而领略到音乐的真谛。” 为了这,爸爸哐啷曾经用了三天两夜,爬上了老槐树最顶端的一片叶子。夜幕降临的时候,对着星星弹起了琴。沉醉在音乐中的哐啷,不由自主地跳起了舞,哪知一脚踏空,从老槐树的顶端摔了下来,摔坏了屁股,在家里躺了好几个月。 伤好后的哐啷,虽然还能够弹琴,可是音色大不如前了。于是他将对音乐的满腔热情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而小叮咚也没让他失望,从小就显示了对音乐的非凡天赋,一支曲子只要学过一遍,就能够很流利地弹奏出来。在哐啷的帮助下,小叮咚很轻松地爬上了老槐树最高的叶子。可弹奏出来的曲子,音色仍然不够完美。看来,老槐树不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要使小叮咚成为伟大的演奏家,必须去比老槐树更高的地方。可哐啷生活的周围,没有比老槐树更高的去处了。 于是哐啷四处打听哪里离星星最近。问蚯蚓,说不知道。问蜗牛,直摇头。直到有一天,他偶尔从好朋友灰哥那里知道,离村庄两天三夜的麻雀路程之外,有一座城市,城市里的高楼比老槐树高得多。于是他和灰哥约定,下次灰哥进城的时候,顺便捎上他和叮咚,带他们去那最高的高楼上。 灰哥是一只神经兮兮的麻雀,住在村东头第二间瓦房的屋檐下。在外人看来,他并不是一只安分守己的麻雀。每个月他都会衔着一朵花飞到城里去,比如:二月的淡红色梅花,四月的粉色海棠,十月的金色雏菊等。而这个月,他竟然自不量力地打算带上一朵荷花。可他只是一只小小的麻雀,怎么能叼得动一朵荷花飞那么远呢。后来还是哐啷给他出了个主意,从盛开的荷花上啄下一片花瓣,驮在背上飞到城里去。 在大暑后的第二天,满池的荷花开得正艳,哐啷和叮咚帮灰哥将一片花瓣切成了星星的形状。灰哥背上了星星状的花瓣,向南方的城市飞去。而哐啷和叮咚,此时正趴在灰哥的背上,躲在荷花花瓣的下面,紧紧地抓住灰哥颈项上的灰毛。 这可是蛐蛐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长途飞行啊。当然蛐蛐们也有翅膀,平时也能振翅扑棱那么两下,哐啷从树上摔下来的时候,就是拼命地扑扇着翅膀,否则早就没命了。可是现在他们是真正的飞翔呀,飞得那么高,好像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蓝天白云了。当然,叮咚和爸爸谁都不敢探出手去,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看着脚下飞快闪过的树木和田野,小叮咚简直要兴奋得晕过去了,哦,也许是害怕得要晕过去了……P1-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女孩子长大了,出嫁了,自己的家就成了娘家了。男孩子呢?男孩子也有娘家吗?对于我来说,《儿童文学》就是我的“娘家”,是我儿童文学创作的“娘家”。 ——董宏猷(儿童文学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儿童文学》是一片蓝天,一群群儿童文学的鸽子正在这辽阔的蓝天里飞翔{悠扬的鸽哨回响着,那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乐章! ——谭旭东(儿童文学评论家) 2003年春天,我在书店里与你相遇,至今爱不释手,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与娓娓道来的笔触,温暖了我的童年时光。2008年秋天,处女作由你发表,由此结缘文字,那些作品变成铅字的惊喜与感动,点亮了高中岁月。时光飞逝,你仍旧坚持最初的纯粹和最真的感动。成长路上,因为有你陪伴而不再孤单。 愿你继续走下去,在下一个10年,20年,50年,100年……《儿童文学》,生日快乐! ——潘紫薇(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