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巧学灯谜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作者 江更生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灯谜是中华民俗文化之一,其妙处及魅力可从爱好者人数众多中窥出。学会猜射和制作灯谜,对于发展思维、增加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巧学灯谜,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颇为迷惘。江老师一生痴爱灯谜,撰写并主编过几十本灯谜读物,如《灯谜万花筒》、《灯谜大世界》、《中国灯谜辞典》、《现代灯谜精品集》、《中华谜海》、《画谜大观》、《谜语故事会》、《海派灯谜一万条》、《新编灯谜五千条》等,这些都是钻研灯谜者必读的书籍。他那深入浅出,发微抉幽的文字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灯谜爱好者进入灯谜的长廊,受益非浅。本书是灯谜初学者的启蒙老师,灯谜爱好者的解谜宝典。

目录

序言(袁杰)

自序

一、灯谜和谜语是一回事吗?

二、灯谜的简史

三、灯谜的结构

四、灯谜的规则

五、四大谜体

六、猜谜的诀窍

七、怎样猜“会意体”灯谜?

1.正面会意法

2.反意相扣法

3.侧面烘托法

4.分段扣合法

5.异称解读法

6.借代隐扣法

7.巧用顿读法

8.运用典故法

9.承上启下法

10.答问解谜法

11.拾遗补缺法

12.互为因果法

13.一语双关法

14.叠床架屋法

15.曲径通幽法

16.面上加注法

17.题外暗扣法

18.等“量”齐观法

19.“无”中生有法

20.察“颜”观“色”法

八、怎样猜“离合体”灯谜?

21.拆字分扣法

22.拆字合解法

23.增笔合成法

24.减笔分离法

25.斗转星移法

26.添枝加叶法

27.金蝉脱壳法

28.辨认方位法

29.猜“离合字谜”的方法

九、怎样猜“象形体”灯谜?

30.状物象形法

31.转辗反侧法

32.破译符号法

十、怎样猜“拟声体”灯谜?

33.模拟声音法

34.同声相应法

35.拼读字母法

36.中外合璧法

十一、常用谜格例介

(一)谐声别读类

1.白头格(皓首格、雪帽格、寿星格)

2.粉颈格(玉颈格、素项格)

3.玉带格(素心格)

4.鹤膝格(粉腿格)

5.粉底格(立雪格)

6.梨花格(玉壶冰格)

7.谐声格(夹雪格)

8.祯冠格(正冠格、鹤顶格)

9.赤颈格(朱项格、丹颈格)

10.丹心格(丹忱格、红心格)

11.榴裙格(祯尾格、烧尾格、红绣鞋格)

12.朱履格(红菱格)

13.穿花格(夹花格、蛱蝶穿花格)

14.围棋格(黑白格)

(二)字形相似类

15.亥豕格(鱼鲁格、乌焉格)

16.乌纱格(乌帽格、乌角格)

17.青领格(青项格、乌巾格)

18.黑胸格

19.黑带格(乌带格)

20.皂靴格(泥足格、焦尾格)

(三)离合文字类

21.曹娥格(碑阴格)

22.碎锦格(碎金格、破镜格、堆金格)

23.虾须格(鸦髻格、丫髻格)

24.蝇头格(垫巾格)

25.鸢肩格(鸳颈格、解领格)

26.筠颈格(筠领格、筠肩格)

27.展翼格(展翅格、比干格)

28.中分格(断锦格)

29.鹭胫格(凫胫格)

30.刖胫格

31.燕尾格(鱼尾格、燕翦格)

32.蜓尾格(垫足格)

33.鼎足格(蟾足格、金蟾格)

34.比目格(并头格)

35.同心格(同心结格、鸳鸯带格)

36.并蒂格(并足格)

37.合璧格(珠联格)

(四)半字相掩类

38.徐妃格(半妆格、徐娘格)

39.摩顶格(摘遍格)

40.放踵格(脱履格)

41.玉璜格(半璧格、半壁格)

42.侧帽格(折巾格)

43.断袖格(折翼格)

44.只履格(只屐格)

45.折屐格

46.金蝉格(蝉蜕格)

(五)加减文字类

47.加冠格(升冠格、正冠格、加冕格)

48.纳履格(进履格)

49.藏珠格(嵌腰格)

50.重头格(双头格)

51.双腰格(叠腰格)

52.双尾格(双履格)

53.投影格

54.簪花格

55.落帽格(免冠格、脱帽格)

56.摘领格(折颈格、折项格、射侯格)

57.遗珠格(截胫格)

58.折胫格(缓带格、截胫格)

59.脱靴格(弃履格、力士格)

60.期艾格(凤兮格)

61.神龙格(鳞爪格、掩尾格)

62.折柳格(灞桥格)

63.解裙格

64.连珠格(贯珠格、联珠格)

(六)移动字序类

65.秋千格(千秋格、颉颃格、转珠格)

66.卷帘格(倒卷珠帘格)

67.掉头格(睡鸭格、乙上格、掉首格、低首格、居螺格)

68.蕉心格(乙中格)

69.掉尾格(乙下格)

70.上楼格(登楼格、踢斗格)

71.下楼格(埋头格、低头格、苴履格)

72.上下楼格(易担格)

73.藤萝格(双上楼格)

74.垂柳格(双下楼格)

75.移珠格

76.双勾格(己巳格)

77.辘轳格(葫芦格)

78.螺旋格(陀螺格)

79.牵萝格

80.易帜格

81.移帜格(拔帜格)

(七)对偶联语类

82.遥对格(锦屏格、流水格、对偶格、鸳鸯格)

83.求凰格(秦晋格、梁孟格、凤求凰格)

(八)特殊谜格类

84.重门格(剥蕉格、侯门格、重射格)

85.回文格(织锦格、璇玑格)

86.隐目格

87.带目格

88.骊珠格(探骊格)

89.藏格(内附格、暗格)

90.蜂腰格(沈腰格)

十二、“花色灯谜”种种

1.画谜

2.书法谜

3.印章谜

4.剪纸谜

5.扇面谜

6.瓷盆谜

7.钱币谜

8.邮票谜

9.扑克谜

10.棋局谜(象棋谜、围棋谜)

11.时钟谜

12.实物谜

13.哑谜

14.声像谜

15.魔术谜

16.故事谜

十三、怎样制作灯谜?

1.制谜的四个程序

2.配面的十大法门

3.制谜中易犯的错误

十四、建立灯谜“信息库”

试读章节

一、灯谜和谜语是一回事吗?

有人以为灯谜就是我们儿童时代猜过的谜语,南方人称作“谜谜子”。比如“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谜底为“天上下的雨”。“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进泥底下”,谜底为“红萝卜”。因为都有个谜字,又都是让人猜着玩的游戏,于是把两者视为相同的东西了。这种缠夹不清、混为一谈的观念甚至还出现在一些谈谜语的专著里。

其实,大谬不然。现在我们所说的灯谜和人们小时候猜过的谜语是两回事。

周作人在1923年出版的《自己的园地》一书里,有篇名为《谜语》的文章,对谜语是这样介绍的:

民间歌谣中有一种谜语,用韵语隐射事物,儿童以及乡民多喜互猜,以角胜负。

然而,灯谜却是一种利用汉字特有的一字多义、多音的特点,故意不解本义而解其歧义,使得题面与答案得以“自圆其说”,从而使出谜者与猜谜者之问生出“会心”的谐趣的文字联想游戏。同时,它又是与对联、题额(一种专门在园林、庭宇等门楣或堂间所悬挂的匾额文字)、酒令(一种宴席问进行的有规则的文字游戏)、诗钟(一种仅以一联对仗的诗句,或分咏不同的事物,或嵌入不同文字的诗歌游戏)等相埒为伍的文学小样式。倘若我们从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猜射方法和参与对象等方面加以比较的话,两者的差异就不难看出了。有位文学家说得好,灯谜似乎是文人刻意求工的散文,而谜语则好比是民间流传的形象生动的民歌。那么,灯谜与谜语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首先,表现形式不同。灯谜是把文字书写在纸条上,这种写上灯谜的纸条称作“谜条”,然后把“谜条”悬挂出来,让人看着猜玩。谜语则不然,它通过口语的形式朗读出来,让人听着去猜。所以灯谜的题面(灯谜的术语叫“谜面”)文字简洁,语句精练,要求题面(谜面)的文字与答案(灯谜的术语叫“谜底”)的文字前后照应、彼此贴切,不容许出现冗文赘字。但是,谜语就两样了,它采用歌谣的形式,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谐声等修辞手法,把谜底的特征、性质和功能含蓄地隐藏在作为谜面的歌谣里。由于是以歌谣的形式出现,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状物逼肖,形象生动。两者虽然风格有别,但是各呈谐趣,难分轩轾。下面让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①郁金香(打水生植物名一)谜底:荷花

②一个小姑娘,家住在水乡,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猜一种水生植物)谜底:荷花

例①的谜面是一种花名,它是荷兰的国花,所以扣合谜底“荷花”。在此,谜底上的“荷”已不是花名的简称,而是运用汉字多义字的歧义义项,曲解为国名简称,“花”字也由泛指曲解为特指(指国花)。这种文义曲解,在灯谜的术语中叫做“别解”或“借用”。还有谜面上括弧里的文字,也就是标示答案范围的语句,在灯谜里叫做“谜目”。它的表述方式颇为特殊,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别扭:竟把数量词放在了最后,如本例的“打水生植物名一”的“一”。其实,这是古汉语行文中数量词后置的一种习惯用法,正好说明“灯谜”具有传统文学小样式的特征。例②不同于例①,整首歌谣抓住了荷花生长在水里,叶绿形圆,又多又大,一般花色粉红,亭亭玉立等特性,用诗句的形式加以比喻、描摹而表现出来。尽管它们的谜底都是水生植物“荷花”,表现的形式却是各有不同。

其次,它们的猜射方法也不同。灯谜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故意把谜面或谜底里的字、词,不作原来的意思解释,而是从中引出歧义,作别一番解释,使得经过曲解的谜底与谜面在文义上能“自圆其说”地吻合。因而猜射时,就得存心利用灯谜谜面上文字的歧义来曲解出文义。例如有这么一条灯谜:

闰三月 (打年节民俗用物一)谜底:春联

谜面里的“闰”是天文名词,是再加一个的意思,如“闰日”、“闰月”、“闰年”里的“闰”字。而“三月”原意是三月份,在这里作春暖三月的春天解,整个谜面意思是春天一个“联”(连)接着一个。谜底“春联”原意为春节里所贴的联语(即对联),这里故意根据原有文字(还是“春联”这两个字)的歧义进行“别解”,释作“春天一个连接着一个”,以此使它与谜面的文义绾合。由此可见,灯谜的猜射纯系文义上的推敲与琢磨,所以谜底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半点的改动。上述的谜底只能是“春联”,绝不能换成“对联”或“楹联”,因为这两个名词的别解字义无法与“闰三月”的谜面吻合,即使“春联”与“对联”是一回事也不行。不过,谜语的猜法就不必那么费劲了,只要按照谜语歌谣体的谜面所喻示的迹象,运用丰富的想像去猜破谜底便可。例如有这样一条谜语:

姐妹两个一身红,各人言语不相同,

过年总爱门前站,一个西来一个东。

(猜一种年节民俗用物)谜底:春联P1-3

序言

纵横海上谜坛近半个世纪的江更生先生,最近又有新书付梓了。谜界元老级的人物江老师竟邀“小字辈”的我来写序,真叫人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不过,转而一想,似乎江老师的厚爱中有厚望焉。我们如果把清代诗人赵翼的名句稍加改动的话,可变成“江山代有谜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内中似可隐约看出江老师嘱我写序的苦心,他要我结合自己的学谜经验现身说法,把老一辈谜家的谜学知识推介给爱好者,并接过灯谜文化之棒,继续前进。

大凡说到文化,总要讲传承,作为“国粹”之一的民俗文化——灯谜,自然也不例外。前不久,江老师曾在《新民晚报·上海珍档》与该报《夜光杯·谜话》中,有长文详述他是如何追随上海“虎会”谜社的众前辈学习灯谜,从而成为谜人的。再想到自己当年不也是如此么,似痴如醉地泡在江老师与朱育珉老师(江老师的同窗)联袂主持的“周三谜会”上。他俩每周三在上海青年宫(原“大世界游乐场”)举办灯谜晚会,所出灯谜皆由两位撰作,吸引了众多的爱谜者,甚至有江浙一带的谜友慕名专程来沪猜射,连夜赶回的盛况。那时还是中学生的我,可以说每会必至,猜了整整六年。我在他们的影响和诱掖下,由一个中学生成为一位浪得虚名的“谜家”。灯谜是中华民俗文化之一,其妙处及魅力可从爱好者人数众多中窥出。学会猜射和制作灯谜,对于发展思维、增加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巧学灯谜,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颇为迷惘。江老师一生痴爱灯谜,撰写并主编过几十本灯谜读物,如《灯谜万花筒》、《灯谜大世界》、《中国灯谜辞典》、《现代灯谜精品集》、《中华谜海》、《画谜大观》、《谜语故事会》、《海派灯谜一万条》、《新编灯谜五千条》等,这些都是钻研灯谜者必读的书籍。他那深入浅出,发微抉幽的文字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灯谜爱好者进入灯谜的长廊,我更是得益良多。

跟江老师学灯谜,学的是文化,同时又是学习开拓思维的巧智。灯谜是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作为年轻人,在跟它交朋友的过程中,灯谜蕴含的文化元素充实了我,让我着实领略了它那“寓教于乐”的力量。例如我猜过这么一条谜: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打京剧名一)

谜底:《俊袭人》

谜面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谜底中的“俊”在这里作“笑”解,犹如成语“忍俊不禁”中的“俊”。经过揭底,我对“俊”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既品况了谜味,又增添了知识,玩灯谜真是有益啊!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局面,时至今日还愿意“为‘谜’消得人憔悴”的年轻人已不多见了。但灯谜真是很值得发扬的一种娱乐活动。因为玩灯谜玩的是文化,得讲究雅俗共赏,胸无点墨的粗人莽夫玩不了,怕动脑筋的懒汉闲人也玩不了。因此要想多学文化知识,要想陶冶情操,要想丰富精神生活,快去接触灯谜,去跟江老师“巧学灯谜”。在此,我由衷地说一句:“学灯谜大有好处,尤其是青少年。”

现如今,社会上有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热衷于电子游戏,我不去责怪他们,但想告诉他们:要知道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灯谜游戏能为你提供展开知识联想的平台,它丝毫不比外来游戏逊色。猜谜能激活你的知识,激发你无限的想像力。

这本《巧学灯谜》满载着江老师的心得,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谜学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懂灯谜的人读了,定能会心折服;不懂灯谜的人读了,能渐渐步入灯谜之门,继而直登堂奥。我作为他的一个老学生,真诚地向大家推荐此书。

写于2005年仲夏

(作者为著名谜家,曾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灯谜大赛的“中华最佳猜谜手”称号。主要著作有《灯谜大全》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8: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