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刘恪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部书是著名作家刘恪教授的大学讲义,展示了这位学院派作家在先锋写作亲历基础上,从事的最新小说创作技巧的探索,它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悉心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独创小说诗学的前沿地带,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在我国小说界成功地创构起现代小说基本元素的发生学理论框架。凡欲破解现代小说技巧迷宫并品味其魅力的人,不妨跟从这位眼光犀利的解码者与建码者。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小说讲义。它对中外众多经典名句的独特分析,对小说创作者大有裨益;它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又适合作为高校小说理论教学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讲 小说技巧的缘起

第二讲 故事与情节

一、什么是故事

二、什么是情节

三、故事的性质与功能

四、故事发生原理

五、情节制造的原则 

六、故事写作的可能性

七、反故事写作的发展

第三讲 角色与身体

一、人物写作的可能性

二、角色的功能与类型

三、身体的含义及写作的可能

四、人物塑造的准则

五、人物塑造的方法

六、人物塑造的多种可能性

第四讲 场面与背景

一、场面的含义

二、场面的类型

三、对话的场面

四、背景的特征

五、背景的写作

六、细节写作

第五讲 谁在说与怎么说

一、叙述概念

二、谁在说话

三、怎样说话

四、叙述的可能

五、叙述动力

六、叙述学简史

第六讲 切分与组合

一、结构的含义

二、切分的可能及方法

三、组合的界限

四、结构组合的类型

五、文本的结构组合

六、结构的创造或未来

第七讲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的问题

二、语言的基本原理

三、小说言语的语式

四、小说言语的语调

五、小说言语的语象

六、小说语言创造的可能性

第八讲 意图与理念

一、文本的意图

二、小说是一种对意图的创造

三、理念与主题

马、理念的提炼与表达

五、理念在文本中的位置

六、文本的标题创制

后记

刘恪主要作品目录

试读章节

小说一词没有意义,也没有理论,甚至没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典范意义的小说。在西方称之为故事、史诗、传奇、虚构作品。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志怪、传奇、话本。小说是街谈巷议的,是述异的,一篇小说,作家写完了签上自己的名字,表明某种文字东西的所属权,这一定不比同时附着于小说末尾签下的年月日更重要。小说作为某个时代与人物的书记员,从签名的那一刻开始便塑形了,空间在那一瞬间定格凝固,因而那个被称之为小说的东西便永恒了。

一刻一点即永恒。

小说的永恒同时又标明了它的死亡。产生小说的那一刻过去后,时间的轨道便马上产生新的称之为小说的东西,所以今天,任何人都不知道当今之世到底汇聚了多少小说的骸骨与灵魂。以此而论,我们永远只有一种新小说。

但小说注定的悲哀,它又是一种怀旧的东西,过去发生的事与人的影子,对世界与个人历史的一种印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作家在执笔写下他的小说时,这个小说已在他的头脑里发生完成。我们只是记录了我们大脑所虚拟的现实印象,或构想拟造的乌托邦。小说对于制造它的作家而言,永远都只是“杀父”情结,因为一篇小说完成后,你实际上是把过去的记忆杀害了。真正的小说家是喜新厌旧的。以《红楼梦》为例,曹雪芹在世之时,是曹雪芹“杀害”了关于往日一切生活的记忆。千百年以后又是《红楼梦》“杀害”曹雪芹。曹雪芹作为北京西山下那堆黄土中的骸骨,一切个体的意义均已消失。小说不是寻找个人的意义,对未来它是寻找公众意义。但作者在世时,小说仅是一种私人生活,一种个人的隐秘。为什么,那是因为作家在小说中他永远只是对自己说话,他把自己所见的一切隐秘都曲折地组织在他的小说中。这又可以说,小说是作家的私生子。一定要留下个人的印迹与特色。具往矣,一切都要过去,只有过去了,找不到了,才有价值,小说便是记录找不到的东西,这才使它具有了部分价值与意义。同时,这个过去中一定有新的要素,是一个新的形式与内容(不与过去相重复,指不与过去小说相重复而言的新小说。),这样小说才有可能具有新的生存意义。小说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暗含一个悖论,小说是如何模仿一个旧世界又拟造一个新世界,纠结为一个矛盾的辩证法。前者相信有一个本源的世界,后者相信,对于人类而言应该有一个更理想的世界。小说在与现实世界不妥协的同时,也在与人不妥协,最后直到与小说自身也不妥协。

小说是个人灵魂绝不妥协的结果。

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什么永远站得住脚的东西。代时而序,应运而生。小说也是一个变化的东西。我们知道古典小说铸造了伟大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完成了小说自身的典范塑形。西方小说到《包法利夫人》,中国小说到《红楼梦》,在结束小说传统的同时又开创小说的新面貌。在19世纪以前谁又会想到故事、人物、环境三要素在20世纪末会变得面目全非呢。到今天谁也无法说明白小说的定义了。任何一个小说定义都带有对它自身的反对,你可以随手在今天的世界文坛拿出一篇小说与我们过去的小说定义进行血亲鉴定,新小说没有纯粹的定义了,它一定是一个杂种,这也是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的普世意义。

P1-2

后记

我觉得日子像攥在手中的金币,一不小心便从指缝中滑出来掉在地上,然后你会仔细地在地上寻找,没有。正在你怅然若失的时候,突然在你的身后听到叮当一声,时间滚动,停在某一个旮旯儿角落里发出共鸣的响声,声音带着你的体温,但已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就是你遗失的日子。1994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讲授小说创作,主要讲人物、结构、语言、叙述等章节,其时叙述学已经很盛行了。我也有七八年时间沉浸在叙述的辉煌之中,我的硕士论文便是研究叙述空间的,经过长时间对叙述的研究,我以小说家的敏感发现它越来越不可靠。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太模式化,典型的静态分析,并发明大量的分析符号。我心想,永远也不会有人按叙述学去写小说,道理很简单,小说是一种创作发生理论,而叙述学是一种批评理论,而且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批评理论,止于词汇功能到语法结构,延伸到语义学领域,例如神话模型与矩阵分析都很难自圆其说。叙事学说破天了,仅是把我们对文本心知肚明的东西用一些模型演示一遍,而这时我国大学追逐西方脚步,把小说美学的东西全部改成了叙述学。正是在经典叙事学转型时,我决定从发生学研究小说的形式技巧。于是我讲了小说课,作家中反响很好,在鲁迅文学院座谈时赵中月、刘岸几位作家朋友多次索要讲义。当时有两个刊物提出来连载,我没时间整理讲义,因此谢绝了。没想时间一下过去了十二年。今天想来竟然是两个世纪的事情了,真是令人感叹。

2005年决定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开设小说诗学的课。这时候已是电脑选课,选课的有258位,共分两个班,开始几次课学生不足数,没想后来总是满满的两教室。听课人数估计超过400人,其中郭张彦,宋艳等研究生,从不缺席地听完这个系列课程。这时我的《小说技巧55讲义,一方面给学生讲课,一方面给《芙蓉》杂志连载,并得到各方面很好的反馈,黑龙江巴彦县,辽宁瓦房店,甘肃张掖的读者都问如何可以买到讲义,特别湖南的读者反应强烈,都认为是一本可以传下去的书。国庆后,王俊石先生打电话给我说,你在《芙蓉》连载的讲义,我每期都读并裁下来装订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小说教材,没有同类型的。我同俊石是好朋友,事先没告诉他在河南大学讲《小说技巧》。元旦时,俊石先生又告诉我,他给出版社报了一个选题。这时正好我讲义写完,已有三十多万字,回到北京我写了一简略的绪论,整理好一沓书稿时,便听到雪地中爆响的鞭炮,竟然举手便可以叩响2006年春节的门楣了。

在河南大学的一年,除了耿占春、肖开愚我们三人十天半月地聚会一次,每个礼拜我去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家里看书写作,三个多月里《小说技巧》写了2G万字。《先锋文学理论》写了五万字。有时候一个礼拜连楼也不下。并非因为时间紧张,相反,我倒觉得比较轻松,不像往年拼命地写小说,那是一种心累。2005年我--才写了三篇小说,我经常会躺在沙发上听黑暗中瓷器开片的声音,那是偶尔发出的金属质的亮光,让我心里悄悄地悸动一下。我的北京朋友王一川已调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很忙,总不忘了电话询问,《小说技巧》写了多少,先抽出一部分到理论刊物上发表。《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也是隔三差五地询问写作进度。好友书棋几乎每月都会从《小说月报》打电话来,我们俩总能在电话里畅所欲言地聊上一次,然后是感叹人生。百花社每有新的理论书出版,他和俊石都会给我寄来。寂寞中想念朋友,会让一些非常有质地东西从空气中漂浮起来,它是一丝一绺的灵魂的养料,它们轻咛一声都会涨开夜晚的黑暗,闪烁着人生草莹般的辉光。

这本书在《芙蓉》连载时,湖南作家朋友不断有信息传来。陈启文说,这本书非常好,我们要复印二三十份给兄弟们传看。沈念会把一些更细节的消息告诉我,说在网上作一些宣传,并且谈了他的感受说,过去写小说蒙蒙的,看了《小说技巧》连载,许多问题一下就明白了。湖南的作者都等着这本书呢。并认为会比一般的小说卖得好。岳阳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凭墙、启文、闵和顺、李颖、祖保、望生、大鸣、沈念、刚强、建中、灵均等作家都非常团结,对文学有着宗教般的信仰。沈继安、艾湘涛、余三定虽在仕官阶层,也是一些极好的作家,湘涛给华容文学刊物支持6000元钱,三定我仅见过一面,为人的忠厚与为文的睿智都是让人感佩的。我阳信厚均在他手下也是大有作为的。岳阳有一个蔡世平是岳阳文坛的幸运,他站在宣传部长的平台不遗余力地支持文学,他本人还是一个全国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作为散文家,他把西部的金戈铁马和水乡柔情万种都写得很入骨。有这么一批人守卫在洞庭湖边,用他们的魂灵照亮水域,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鱼跃出水面。湖边一片芦苇墙,等待飞花吐絮的季节,白色的思想变化为遮天的云。我还能说什么呢?盼望那是一片艺术的天空,如果我的《小说技巧》能为故乡云层增加一滴雨水,滋润一片黑色的沃土,为水乡田野长出一棵庄稼,增添一点荣誉,我便万分的欠慰。我的一生艰辛多变,在很多地方流浪,但骨子里还是执著地为故乡做点儿什么,哪怕只有一篇小说流传,一段理论总结,重复一次地名,描绘一次山水,我个人的灵魂便可以在故乡的水土里洗礼,也就可以在乡土情结中复活一次。

这部书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小说技巧》当然是从作品的分析、总结出来,但中国并没有一个权威性选本,所以大量小说实例我选自美国大学的教材和新批评的小说权威选本,前者为《世界小说一百篇·美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后者为《小说鉴赏》。还有一些实例来源比较偏,估计读者难找到原作,我尽量依原著内容而高度压缩转述,这样读者和学生可以不必为找原著犯愁。有一些个别例子不好找,只好就个人创作举证,当然仅是几个很小的局部。这部看似简单的书,实际引证的理论书有好几百种,同时论文也是近二十年的心得,我尽量让该书传系和中西已有的小说著作区别开,其论说性、分析性语言是绝对的独特个性的显示。肯定会与众不同。感谢我的学生曹倩、郭祖莹、李宁等为我这本书稿所做的工作。放假的时候,同学们都问,刘老师,你的书什么时候出来。(止于新学期时。河南的作家、评论家在打电话问,你那本《小说技巧》的书啥时候出来呀,一定给兄弟们搞几本。)叶子女士经常关注我的写作,在北京为我搜集资料在此一并感谢。她和王洁把我的手稿装订成册,王洁每天背着它横越北京,在她办公的地方阅读。特别要提及的是我两位河南籍的小兄弟:冯炬明与王俭印,炬明是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俭印在北京十九中工作了十多年,我们俩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所有书店,他们两个的情谊让我感动。我感受至深的是,这部书稿凝聚着文会许多心血,我写完一章,她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给我打印一章,并把电子文本发给《芙蓉》杂志。在北京飞雪的一个冬夜我去看望一个朋友,他很健谈,话里话外便觉出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欠他的。深夜我踩着雪花回家,清寒的思绪,在古城的街巷缠绕,在反思中,我突然悟出这个世界谁也没有亏欠你的,只有你亏负所有人的。哪怕是陌生人一次一个遥远的问候。由此而论,我亏欠俊石先生和家文先生(多次催要我的写结构的那一部分,他说准备写一部长篇,先要参照研究一下结构问题。)的便是车载斗量了。另外,我还要真挚地感谢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生汉先生,他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也许正好是这种感恩的心理,我就会更心平气和地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生命的力量。

                     刘恪

                2006年春节于北京古城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书是著名作家刘恪教授的大学讲义,展示了这位学院派作家在先锋写作亲历基础上,从事的最新小说创作技巧的探索,它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悉心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独创小说诗学的前沿地带,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在我国小说界成功地创构起现代小说基本元素的发生学理论框架。凡欲破解现代小说技巧迷宫并品味其魅力的人,不妨跟从这位眼光犀利的解码者与建码者。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在批评叙事理论的基础上,重建小说美学理论。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精彩的文本分析。我相信,重新订正的小说诸概念,会成为我们理论教学和小说创作的指南。

——高兴 《世界文学》副主编、著名翻译家

这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小说讲义。它对中外众多经典名句的独特分析,对小说创作者大有裨益;它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又适合作为高校小说理论教学的参考书。

——耿占春 河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