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通过研究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句子认知加工方式来探索他们的习得规律。全书共分理论背景、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总的讨论、结论五章。书后的附录是有关本研究具体实施的相关资料和书中引用而又不便放在正文中的图表。图表按照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书中的部分表格不便拆分,制成横排形式而置于附录的后半部。部分图应用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直接生成,图的标目与国内通行标法有差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的比较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王永德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通过研究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句子认知加工方式来探索他们的习得规律。全书共分理论背景、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总的讨论、结论五章。书后的附录是有关本研究具体实施的相关资料和书中引用而又不便放在正文中的图表。图表按照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书中的部分表格不便拆分,制成横排形式而置于附录的后半部。部分图应用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直接生成,图的标目与国内通行标法有差别。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理论背景 1.1 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 1.2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发展 1.2.1 不同标记程度动词谓语句的历时发展 1.2.2 儿童对不同标记程度动词谓语句的发展 1.3 与标记理论联系密切的原型理论 1.3.1 原型的存在及其特点 1.3.2 原型理论对句子标记程度的解释 1.4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4.1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研究取向 1.4.2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加工研究取向 1.4.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标记迁移 1.5 语言加工的竞争模型及其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解释 1.5.1 竞争模型 1.5.2 语言习得认知加工过程 1.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1.6.1 语言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1.6.2 心理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内容和假设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假设 2.3 材料 2.3.1 句式来源及其数据库编制 2.3.2 所研究句式的价值 2.3.3 所研究句式的标记程度 2.3.4 汉语和英语、日语、韩语在相关语法规则上的异同 2.4 方法 2.4.1 研究途径 2.4.2 研究技术 2.4.3 数据分析方法 2.5 被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汉语被试 3.1.1 理解不同句式 3.1.2 表达不同句式 3.1.3 对不同句式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 3.2 留学生被试 3.2.1 理解不同句式 3.2.2 表达不同句式 3.2.3 对不同句式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 3.3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比较 3.3.1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反应时上的差异 3.3.2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反应模式上的差异 3.3.3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句法表达成绩上的差异 3.3.4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语义表达成绩上的差异 3.3.5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主观评价等级上的差异 第四章 总的讨论 4.1 句式标记程度与其加工难易程度、难度主观评价的关系 4.1.1 五组被试在各句式上反应指标与其标记等级的关系 4.1.2 五组被试在四个指标中的表现 4.2 汉语句子标记因素对不同母语被试加工的影响 4.2.1 施事位置 4.2.2 VP位置 4.2.3 补语 4.2.4 施受形式标记 4.3 汉语语法特点对母语为英语、日语和韩语学习者的影响 4.3.1 无标记的主动宾句 4.3.2 有标记的主题句和存现句 4.3.3 有形式标记的“把”字句和“被”字句 4.3.4 汉语句子习得方式的多样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中使用的句子及其在微机上呈现格式举例 附录2 八个句式相对标记特征表 附录3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初等) 附录4 对被试表达八个句式的评分规则 附录5 本研究的其他有关图 附录5—1 五组被试反应时多因素分析边际均值系列组图 附录5—2 三组留学生被试反应时组间主效应边际均值组图 附录5—3 三组留学生被试反应正确率组间主效应边际均值组图 附录6 本研究的其他有关表 附录6—1 三组留学生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正确率和句法表达成绩主效应均值配对比较系列表 附录6—2 汉语被试和留学生被试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模式、句法表达成绩多重比较系列表 附录6—3 五组被试反应模式速度一准确性权衡检验系列表 附录6—4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正确率与这些句式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 附录6—5 五组被试反应模式系列表 附录6—6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句法表达成绩、主观难度评价与这些句式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 附录6—7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加工难易程度、主观评价等级与其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