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在柬埔寨期间的见闻和感觉。这是一本工具书。希望将要出门的朋友可以用得着。请在出发前就把“锦囊篇”掀开、掏尽、嚼烂;“行踪篇”是你路上的亲密拐杖。握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柬埔寨(五月盛放)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卡门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在柬埔寨期间的见闻和感觉。这是一本工具书。希望将要出门的朋友可以用得着。请在出发前就把“锦囊篇”掀开、掏尽、嚼烂;“行踪篇”是你路上的亲密拐杖。握紧。 内容推荐 作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我们希望了解的柬埔寨尽可能立体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希望我们通过这面不太平整的镜子去注目一下这个开始“盛放”的国家。书里所有的字在努力地鼓励你上路,锦囊篇里的列项点显得不厌其烦,但对于前往一个母语为非英语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章节变得尤为重要。虽然堪称最实用的柬埔寨自助游指南,但全书充满浓厚的人文艺术色彩和历史文化积淀,精美的图文,时尚的装帧设计,使这本书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同时也极富收藏价值。 目录 第一篇 行踪篇 一 暹粒 二 吴哥 吴哥窟 巴肯山,巴肯寺 吴哥通王城 城墙,城桥,城门 癞王台阶 战象台阶 皇宫 空中宫殿 巴方寺 提琶南 普拉比图 普拉巴利奈 南北仓 十二塔庙 巴戎寺 王城以外的建筑 A托玛侬神庙 B周萨神庙 C石桥 D医院遗迹 E茶胶寺 F塔布茏寺 G皇家浴池 H斑黛喀蒂 I豆蔻寺 J比粒寺 K东梅奔 L班提色玛寺 M塔逊 N格劳尔哥寺 O圣剑寺 P龙蟠水池 Q西梅奔 R阿约寺 S女王宫 T荔枝山 U高布思滨 V巴公寺 W神牛寺 X罗莱寺 Y格罗姆寺 Z越南浮村 三 金边 四 西哈努克城 五 柬埔寨其他地区 西部地区 班迭棉吉 波贝 诗梳风 班迭奇马 马德望 拜林 菩萨 柏威夏 高盖 波列砍 磅同 三坡布雷卡 磅士卑 基里隆国家公园 贡布 波哥国家公园 白马 磅德拉 戈公 干单 乌栋 洛韦 茶胶 洞里巴迪 茶胶市 昂戈博雷 磅清扬 柴桢 波罗勉 东部地区 磅湛 桔井 上丁 腊塔纳基里 邦隆 博胶 蒙多基里 森莫诺隆 六 从印度教到佛教 印度教 古印度神祗的创世纪 毗湿奴 湿婆 梵天 修罗和阿修罗 佛教的产生及其流变 七 回眸吴哥 高棉:诞生在东南亚腹地上的民族 历史:从旭日到夕阳 建筑:砖石里绽放的奇葩 水利:强大帝国的支撑点 掠夺/拯救 服饰/歌舞 八 吴哥的发现者 九 吴哥的见证人 十 皇宫的主人 第二篇 锦囊篇 十一 当地资料 基本概况 地理及气候 食宿 医疗保健 货币兑换 治安 邮寄 互联网 电话及长途区号 节庆 入乡随俗 十二 出发前的准备 资料收集 计划 护照 签证 机票 健康防疫 准备货币 旅游保险 通信准备 十三 行装及行囊 十四 如何进入柬埔寨 出入境口岸的选择 大使馆、领事馆 柬埔寨签证 泰国、老挝、越南签证 出入境交通 海关、过境 十五 境内交通 交通工具及道路设施 线路,班次,价格 安全第一 自驾车 十六 常用词汇(中英柬) 十七 专有名词(英文检索) 试读章节 吴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其结构、比例、均衡、雕刻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与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千佛坛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吴哥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的古迹之一。 找不到石窟的“吴哥窟"! 当它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会发现它并不是我们惯性思维中的“石窟”。它建在平原上,他的建筑体是一座浩大的城池。在12世纪它建造时,它的名字刻在寺庙正门的门框上,叫“威什努庐”,后来才被命名作“Angkor wat”。Angkor读作“吴哥”,意译为“圣洁的城”(是由梵文Nagara演变来的);wat读作“窟”(源于泰文)意译为“寺庙”;Angkor wat——如圣洁的城市一般的寺庙。 不是石窟又为何用“窟”字呢? 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地理上与东南亚衔接,民间的往来比中原本土密切,而位于东南亚腹部的这座寺庙的名称相信是从非官方的民间渠道,用口耳相传的非文字形式,由高棉语直接翻译成广东方言而来的。(窟:广东话里就近似读作“wat”。)然后是约定俗成使用开来,并没有兼顾到北方语言里“窟”读“ku”这个相去甚远的发音。 P36 向“西”之谜 按照婆罗门教的教义,东方是吉祥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幸福、繁荣与昌盛。所以其建筑如寺庙、宫殿、住宅等都是面向东方,吴哥建筑群中的吴哥通王城、巴肯寺、女王宫等著名建筑都是如此。 但吴哥寺却一反常规,它坐东朝西,西城门为正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谁提出这样的想法,他是出于什么来考虑呢?又是准敲定了这个与教义与传统“反方向”的大胆方案呢? 谁是建造者? 正因如此,人们才对古迹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好奇。遗憾的是,碑铭上没有提及设计者和建筑施工者们,只标示了其所属者的名字一一“工程的主人”——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 吴哥的太阳王 苏利耶跋摩二世是神勇善战的高棉王。1113年即位,人称“太阳王”。(苏利耶surya——印度教里的太阳神。)他积极开拓疆土,兴兵占领邻国国土,使高棉国的领土跨越到马来半岛东海岸。而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他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还是建造了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神殿——吴哥窟。 国王把它作为自己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习惯把吴哥窟称为“葬庙”。然而,苏利耶跋摩二世这项巨大工程的建造,前后历时八九卜年才完成,也就是说,在他去世后50年,到1201年(阔耶跋摩七世在位)才被安葬在神殿里。 P38 序言 关于本书,我是这样想的: 就如一个吃过百十回饺子却从未包过饺子且从未见过别人包饺子的人,由一位食客变身为厨子,免不了是忙乱。没有“经验”或“常识”,那只能用“诚意”去完成它。 要求自己在安排图文时尽量做到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这是为了你能看到它、喜欢它、购买它。但这远远不是我最原始的出发点。因为我不希望它只是美仑美奂的装饰书架,而是你愿意使用它,甚至在细读后再挑剔它。 它有三百多页,若是把它整本带上路,或许在当“拐杖”的同时也免不了是一个“百上加斤”,所以你在出发前,可以根据自己对资料的依赖程度,把你认为对自己有用的页面撕下来。把它剥皮拆骨不要紧,只要你能真正用上它。 更贪心的是,希望在你旅途回来后还愿意重新翻开它,因为很多内容是为“归来者”而写的。浩瀚的吴哥可能会给你徒添很多的问号,若然我的书里还是没能掀开答案,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是否都在相邻的节点上遇到了相同的谜团。因为我渴望分享。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类似的参照书籍、没有与我争论的人、没有否定我的人……于是我就只能没有比较的、贻笑大方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来为它架构:历史脉络、建筑体系、印度神抵间的关系链,所有有限的认识都放在了书里,要求自己尽可能的严谨却终不尽严谨,只能等待读者们来指正我,陪我一同好奇、一同关注、一同热爱。 书里所有的字在努力的鼓励你上路,若你已足够的强壮和具有充分的安全感,那你已经不需要它了。干净利落的出发就是了。 后记 书终于完成了,回想这整个过程,想用六个字总结:幸福、孤独、感激。 幸福> 当完全投入工作时,才发现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真的很幸福。 而在这期间,世界并不平静,美国进入伊拉克、sARs的肆虐、张国荣从酒店楼顶纵下……外部世界本来的有序和忙碌像是在一刹那混沌起来。而我却像生活在一个美丽水晶球里的孩子,还是继续安稳地坐在电脑前摆弄着照片和文字。突然发现:活着、和平、工作就是幸福。于是我把伊拉克战争开打那天写的一段话放在书的最后。 孤独> 我是一个很喜欢互动的人,在有竞争的时候脑袋才能活跃,在有分享的时候,思维才能碰闪出火花,但这次的工作却感受到以前的工作所不能感受的“孤独”。 我腻烦于独自的描绘、罗列、赞叹与吟唱,如果可以,我更愿意与别人面对面地说故事。而这次,却是一场漫长的孤独,坐在我对面的只是电脑屏幕,每天我对它说故事,但我不知道它是否腻烦我。还有另外一种孤独,那就是在2003年初,我在电视上看到柬泰民间因为“吴哥”归属问题而引发的冲突的新闻,当天的晚上我偷偷地哭了,因为我知道柬埔寨太需要和平了,他们折腾不起,我偷偷地祈愿:不要发生任何的动荡。我无法跟别人分享我的牵挂,因为人们一直就觉得一个布满地雷的国家发生任何动荡是正常的事情,他们还没有亲眼目睹过这个国家在和平的伞翼下的安宁与妩媚。就在那会儿,才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国家,也在那会儿,我感受到不能与人诉说的孤独。任何关于这个国家的风吹草动都牵动我心。 感激> 其实关于“结束语”,最想写下来的就是很多的“感谢”,因为在我工作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很珍贵的支持和鼓励。是你们,赶走我惯性的仓皇,给我完全的安静。 谢谢你们,你们是我徒向目标的加油站。 在这里,首先感谢正在柬埔寨吴哥主持修复“周萨神庙”的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姜怀英老师。我们彼此素未谋面,他在百忙之中为我收集了很多珍贵且非常重要的资料。且在给我的信里给予很大的鼓励。当我在网上用他的名字搜索时,才知道他曾经主持过中国的数项重要的古建筑工程的修缮,包括云冈石窟和布达拉宫。 感谢素未谋面的凌锡球先生为我解答很多关于柬埔寨的问题的同时,为我引荐姜怀英老师。 感谢素未谋面的高棉语专家王忠田老师和张敬然老师帮助我在高棉词汇方面做了大量的翻译和校对工作。同时感谢“国际在线”www.cri.com.cn网站的环球风情频道的编辑袁芳为我引荐王忠田老师和张敬然老师。 感谢我的好朋友梁志刚,在我最拮据的时候给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的旧同事王瑜萍、夏骏、段宏斌、他们在我写作过程中给我很多很多的鼓励和指引。感谢设计部的“三头六臂”给我的及时、有力而准确的“打击”和“启发”。 感谢我的好朋友何嘉磊、谢嘉莲、周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很昂贵的参考资料《东方建筑》。 感谢周谨的朋友Sand3,奔跑于金边为我收集我要的材料。 感谢Lilian和Yen在赴金边出差的紧迫时间里为我找到我需要的地图及书册。 感谢Marian和她的哥哥为我收集和解答关于租借自行车的问题。 感谢Sam Frost送给我他拍的精彩照片H82。同时是他在我最气馁的时候(我希望拍到金色夕阳里的巴戎寺,等了三天都老是等不到太阳从云里冒出来)提醒我“在随意后才会有惊喜”,才引发了我使用黑白胶卷拍摄巴戎寺的念头。 感谢阿毅为我题写篇章首页的名称。 感谢盈彩冲印的何生和彩辉扫描的青哥,他们总能耐心且努力地满足我在色彩校准上的苛刻要求。 感谢流水和虫儿,你们总是在远方随时守候,随时伸手接住我的失魂落魄。 感谢纪和表哥在我在京修改书稿时给予我的照顾。感谢他在很多年前告诉我“大自然能听懂我们说话。” 感谢我哥哥东林为我租来很棒的电脑。 感谢我姐姐给我最贴心的支持。她一直是我成长中的榜样。 感谢我的美术老师——黎老师。我七岁时,您告诉我要热爱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我十七岁时,您塞给我《凡高》和《弗洛伊德》。从来没有认真跟您说声谢谢。 感谢一群把自己赴柬埔寨的大小游记放在网络上的很多的作者,读到你们的字时,才知道自己并不孤独,才原谅自己描绘“吴哥”时的言而不尽,正是这些跃然屏幕上的字让我确切自己对高棉的记忆并不是放大镜,我还清晰记得来自网上的八个字:“吴哥的美,剌痛心灵。”道出我无法言语的感觉。 还要特别感激我的责任编辑林栋,曾经一段时期,我心里暗暗地担心这书所铺展开来的“涉猎面”大得有点“覆水难收”,书的“预产期”一推再推,计划半年可以写好的书却着着实实地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本来计划中的不超过300页,写到了差不多700页。多亏林栋给我“用心良苦”地“痛下毒手”,把走得远得没有边际的我扯了回来,才把这不知道如何收拾的700页缩回到了现在的规格,让我得以很及时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上。他对我作品的接纳就如特许一个没有驾照的人开车上路,给我指点迷津的同时,又任我横冲直撞、仙女散花,最后还得给我打扫战场,用一个个大箩筐为我搬走页面上多如牛毛的错别字。感谢他这一路的鼓励与宽容,感谢他为我种植“信心”。 最后,就是感谢《藏地牛皮书》的作者一直,我是看到他的书后,才引发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 还有, 感谢上天给我爱与灵魂, 感谢父母给我生与梦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