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作”一词,从“文革”流行至今而未衰。它使用频率甚高,很多人会说,很多人会用,都是对它所包含的意义公开表示厌恶和怀恨,但从没有人对它下过明确的定义,连新出版的辞书也没有收入,大概是因为它太新了。
“词龄”虽短,但它所特指的行为却早已存在,例如栽赃陷害、设置陷阱、毁谤进谗等等。为什么在“动作”前边加上一个“小”字?可能是指此乃小人之所为,而且在进行时必须小心翼翼,动作指向的范围也不能过大(否则就会暴露)之故。虽然被称为“小”,可一旦成功,却作用甚大,可以使人困顿倒霉终生,甚至受尽苦难,家破人亡,其威慑力量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近日读笔记文,发现了有关小动作的故事一则,其动作之精巧老到,令人叹绝。
故事发生在清代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后,“天朝”威风扫地,道光皇帝懂得了“西夷”船舰、武器的利害,对海防十分担心。那时,林则徐、邓廷桢、颜伯焘等敢于抗击洋鬼子的能臣都已被革职,朝廷缺守土良才。于是道光决定将山西巡抚杨国桢提升为闽浙总督,守卫东南海疆。
杨国桢不是等闲之辈。其父杨遇春是一员战将,在甘肃、新疆等地指挥过战斗,屡建战功,官至陕西总督。杨国桢颇有乃父之风,向来留心研究战备,并坚决主张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犯,所以被道光皇帝看中了。
投降派头子、户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却暗里反对这一决定。他千方百计阻挠杨国桢上任,私下向杨索取白银三十万两,由于不遂所愿,就在关键时刻施展小动作。
杨国桢上朝晋见道光,由穆引见。在杨拜毕起立时,穆悄悄用脚尖踩着杨的袍角,使杨踉跄几下.几乎跌倒。高踞“龙床”的道光不知其中奥妙,询问杨为什么这样,杨正思考怎样回答,穆已抢先奏说杨脚部有病。道光信以为真,担心杨身体不好,难以担当这一重任,就说:“且疗足疾,暂缓赴任。”随即改派投降派的成员怡良去充任这一要职。
皇帝金口一开,即成定论。杨国桢虽然很有官场经验,也只好哑巴吃黄连,告病还乡,灿烂的前程也从此结束。
穆彰阿稍一出脚,就把一位能干的大臣撂倒,即泄了勒索不遂之愤,又狠狠地打击了主战派,好利害!此后,东南沿海更不安宁,大清皇朝的日子更不好过。这一招小动作的危害可谓大矣!水平也可谓高矣!
自古以来,类似如此之绝的小动作一定不少,可惜没有人系统、全面地整理、记载,致使这种‘精神财富”大量失传,可惜!在往昔运动频繁的岁月,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是小动作极兴旺发达之时,必然出现前所未有的绝招、秘招、怪招……如收集整理出版,定会大开人们的眼界,同时也有利防范、抵制,岂不妙哉!
遗憾的是,这一设想恐怕永远地也不能够实现。因为小动作的花样极多,而且总是秘密地施展,使有些爱害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曾经中招,更不知招从何来;而出招者定然总是讳莫如深,可能还装出一副超正人君子的面孔。所以,这一法宝永远是无底的谜。正因为这样,“小动作”一词也永远带着神秘的色彩,因而也更具有叫人胆战心惊的威慑力量。
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发表了一组新闻图片《少女长跪谢恩》。说的是重庆一名17岁的少女小丽,被人贩子拐卖到福建闵北山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连续转卖7次。公安机关在打拐行动中,将小丽解救出来。小丽激动地长跪民警面前,久久不起。
类似的谢恩镜头,生活中常常上演:一个“老大难”问题在领导的过问下得到解决,群众拍手致谢;一件冤假错案得到了昭雪,受害人感激涕零;有领导在贫困地区访贫问苦,当地百姓感动不已……如此种种谢恩,看似在情在理,但是深思之后,又令人困惑和心酸。
如根之于绿叶、海之于鱼儿,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官员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主人纳税养活公仆为自己服务,公仆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何来谢恩之理?要说谢恩,首先应当感谢主人,感谢他们的依赖、理解和宽容——他们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我们没有尽好公仆的责任。
“谢恩情结”的产生,折射出一种社会关系的错位: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错位,而这种错位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明明“是百姓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但封建统治者为了不让百姓明白这个理而大搞愚民政策。因此,一旦出了几个清官,办了几件实事,老百姓便认为是“福从天降”、“皇恩浩荡”,作为小民,理当谢恩。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纳税意识的缺乏。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是纳税人的义务,而忽略了纳税人的权利。因而在一些百姓的眼里,国家干部吃的是“皇粮”,而不是“民粮”;拿的是国家的“俸禄”,而不是纳税人的钱,既然没有拿咱群众的“一针一线”,却要为咱百姓维护社会安定,甚至牺牲生命,岂能没有谢恩之理?
把应该享有的,当作是别人的恩赐;把应该做到的,视为对别人的恩赐。这种扭曲的“谢恩情结”一旦泛滥,势必混淆主人与公仆的权利与义务,助长一些部门和单位淡化责任意识,滋生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离人民群众越走越远,也势必使部分群众淡化主人翁意识、权利意识,使社会关系处于一种日趋严重的错位状态,滞缓乃至阻碍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进程。
因此,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平等、民主和法制,增强“我是纳税人”、“我当家做主”的责任感、荣誉感,彻底清除其心理扭曲的“感恩情结”,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公仆的服务,乃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任务。P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