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清水江是沅江的正源,发源于今贵定县斗篷山与都匀市云雾山麓之间,流经今贵州省东南部广袤区域,蜿蜒逶迤穿越黔湘两省,最终东流入洞庭湖,并连接具有战略航运意义的长江及两岸各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早在宋代就有关于此林区的林区经济记载。便捷的航运带动了“物”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林的种植规模,使得木材产业朝着集种植、养护、采伐、销售为一体的商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广袤的木材贸易经济文化圈。那么,针对清水江一带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势必可以让我们在地方与地方、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之中,看到一个多样的地方族群生计模式与经济文化生态格局,了解历史时期贵州一带人工营林的发展与生态兼容状况,也再一次论证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学界有关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研究可溯至20世纪初期,但多为介绍性质的研究。真正大规模地针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始于1950年代。本书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尽可能通读现有文本,进行较为准确的归类,找出其间的规律,进而加强其后的信息释读而形成的近期新研究。清水江流域的林业契约文书保存相对完整,能够系统反映区域族群、经济与社会状况。结合木材采运贸易活动的历史性分析,或可看到商业活动对西南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影响,揭示国家社会整体经济文化变迁的生活地域面相,探寻资源循环、交换、流转的运动方式,了解商贸活动后面的权力背景和人际交往模式,以“小历史”的方式丰富“大历史”的历史叙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清水江区域学文库”中的一部,就目前收集到的清代至民国的清水江流域所包含系统的人工林种植、管护等本土知识的林业契约文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全书将契约文书按照林木成长过程,分为山场权属转让契约、幼苗培育与山林管护契约、山林纠纷处理契约和青山买卖契约4类。本书对这些文书展开研究,分析了早期的合同规范,如需要出现“凭中”(即中间人),规定租赁期限、界限等;论证了先民如何运用民间习惯法和政府法令等对山林地进行管护;也挖掘出先人是如何运用人工营混交林进行病虫害预防并将其订立于契约之中的,等等。于契约订立词句之间,还能窥探到先民的契约精神,以及先民是如何在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中保证林业生产的稳定高产和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而这些,对今天贵州山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林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历史借鉴价值。 目录 第 一 章 绪 论 …………………………………………………………………001 第 二 章 山场契约文书 \t035 第一节 山场权属转让契约文书 \t035 第二节 山场租佃契约文书 \t084 第三节 开山种木字及其他 \t112 小 结 \t117
第 三 章 幼苗培育与山林管护契约 \t119 第一节 人工营林种子获取、保存和育苗 \t119 第二节 人工营林幼苗管护 \t126 第三节 民间习惯法、政府法令等对山林的管护 \t147 第四节 病虫害预防 \t163 第五节 火灾预防 \t179 小 结 \t188
第四章 山林纠纷处理契约文书 \t 189 第一节 民间纠纷处理 \t189 第二节 官府管理 \t221 第三节 民俗管理 \t264 小 结 \t275
第五章 青 山 买 卖 契 约 文 书 \t277 第一节 幼林买卖契约 \t 277 第二节 成熟林买卖契约 \t309 第三节 发兜木买卖契约 \t318 小 结 \t324
第六章 回 顾 与 展 望 \t325 参考文献 \t341 后 记 \t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