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凝小说(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晓明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内容推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铁凝的文字在当今文坛,无异于山涧清泉,给繁忙的心灵带来一丝自由呼吸的空间,令人置身其中,感悟生命的纯真。她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亦无虚伪的做作,唯有质朴。阅读铁凝的小说,宛若身边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诉说着日常琐事,讲述着她的经历,她的见闻。既没有时代的隔阂,也无心灵的阻碍,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融人她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随着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一起愤怒,一起经历生活的百态。而这种意境的营造,并不仅仅是凭借着铁凝语言的质朴,以及质朴中散发的空灵、温婉而形成的,更主要的是“一个优美的风格之所以优美,完全由于它所呈现出来的那些无量数的真理。 目录 短篇小说 哦,香雪 四季歌 秀色 马路动作 孕妇和牛 小黄米的故事 安德烈的晚上 B城夫妻 笛声悠扬 中篇小说 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午后悬崖 永远有多远 试读章节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7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你乍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P1-2 序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次读铁凝的小说,总会想起这句诗。铁凝的文字在当今文坛,无异于山涧清泉,给繁忙的心灵带来一丝自由呼吸的空间,令人置身其中,感悟生命的纯真。其实,最初喜欢上铁凝,就是被她的语言所吸引,没有华丽的修饰,亦无虚伪的做作,唯有质朴。阅读铁凝的小说,宛若身边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诉说着日常琐事,讲述着她的经历,她的见闻。既没有时代的隔阂,也无心灵的阻碍,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融人她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随着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一起愤怒,一起经历生活的百态。而这种意境的营造,并不仅仅是凭借着铁凝语言的质朴,以及质朴中散发的空灵、温婉而形成的,更主要的是“一个优美的风格之所以优美,完全由于它所呈现出来的那些无量数的真理。它所包含的全部精神美,它所赖以组成的全部情节,都是真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cde Buffon,1707—1788)的这种表述帮助我们开启了铁凝文字背后藏匿的巨大空间,了解了蕴藉在其中的灵动的哲理。 那么,铁凝文字背后的真理是什么呢? 铁凝在自序《写小说也需要大老实》中这样写道:“小说对于读者的进攻能力不在于诸种深奥思想的排列组合,而在于小说家由生命的气息中创造出思想的表情以及这表情的力度,表情的丰富性。”这思想,这真理正是透过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出来的。翻开的铁凝的任意一篇小说,截取的无论是时代激流中的浪花,还是人生历程中的涟漪,都无一例外的彰显着人性的纯真。套用一句评价沈从文先生的话,即“他的作品中没有恶人,即便有,也是被物欲扭曲了‘人性’的好人”。 以《午后悬崖》为例,小说中的韩桂心可谓是坏到极点,她和丈夫沆瀣一气,在暗中搜刮着不属于他们的财产却活得有滋有味。而她向“我”讲述谋害陈非的过程,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忏悔,只是想以此为条件换回自己做母亲的权利,从而挽回离去的丈夫。甚至这一切都不为,只是为了引人注目,当作新闻炒作的噱头。面对着这个可恶至极的韩桂心,不禁有扑上去的冲动。但是圣洁的烈士陵园,面对的不仅仅是韩桂心,还有肮脏的皮肉生意,污秽的大小便。这一切丑陋的现象,都是缘于金钱。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纯真的人性在消逝,那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纯真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渐渐地被吞噬,不复存在。可以说,《午后悬崖》是哀悼,也是警告,哀悼纯真的逝去,也企盼唤起人类心底残存的纯真。 与之相比,铁凝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则像是一股夏日的凉风,为烦躁的都市人注入心灵的甘霖,将人性的纯真一丝不留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哦,香雪》,自大山中走来的是一群正值妙龄的花季少女,曾经的她们生活在大山的褶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有一天,来自远方的列车叩击着大山的脊梁,走进了褶皱中的台儿沟,同时也叩响了少女沉睡的心灵,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然而,香雪的渴望却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拿着四十只鸡蛋挤上火车,只为换回一只自动的铅笔盒,甚至因此而错过了下车的时间。在这看似疯狂的行为的背后,是香雪对精神文明的向往,展露的是追求文明时的纯真,这种纯真摆脱了物欲的束缚,也可以说是物欲的升华。 当然,走出大山的少女们,并非都如香雪般执着地追求着精神文明,那清澈的眼睛,纯真的心灵,看不到物欲,只想在外面广阔的天空下遨游。走出大山的少女们,更多的是被生活所迫,在物欲的追求下掩盖起曾经的纯真。就像《小黄米的故事》中的小黄米,她走出贫困的家乡,为的是生存,在小店做起了卖身的营生,而店中的老板娘也不是旧社会老鸨那样的可恶。相反地,她们朋友般的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维持着生计。即便生活如此困窘,她们依然没有丧失纯真,只不过现实的情形遮挡着外面观察的眼睛。颇具讽刺的是小说中的老白,一个来自现代文明的画家,他的外在处处显示着他的文明,可是他的灵魂却在小黄米的面前一次次的背叛了外在的文明。 至此,我们不得不对所谓的现代文明产生怀疑,不知《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中的安然,一个现今中学生翻版的安然,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会被现代文明所吞噬,正如那件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红衬衫。不知那个坦率真诚,敢做敢为,毫无虚情假意的安然是否也会随着时间的车轮,在现代文明的滚动中丧失自我,丢掉棱角,如安静般圆滑。然而,例外总是存在,在现代文明的冲洗下,《永远有多远》中的白大省格外的醒目,她那带着“仁义”标签的傻乎乎的形象,是那样的不合时宜,却又熨贴着人的心灵。因为白大省的纯真是物欲中的一股清泉,包容着世间的纷乱。人们渴望这股清泉,却又排斥将自己变成清泉。因此,白大省在现代世界显得多么“珍贵”。铁凝呼唤着这种“珍贵”,希冀在现代文明铸就的壁垒中打出一道豁口,将原本就已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纯真挖掘出来,让它重新融进现代文明的步伐中。唯有如此,《马路动作》中的独一夫就不会被人心的荒漠围困在自我虚幻的世界中,在虚假的想象中进行着迎来送往,海市蜃楼般的生活;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铁凝的作品无不隐藏着纯真。法国文艺理论家泰勒(Hippolyte Addphe Taine,1828~1893)曾说:“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当时的精神和周遭的风俗习惯。而铁凝之所以写出这些彰显人性纯真的作品,对纯真如此的看重,究其根源,除了她本性的善良之外,还有就是要得益于她四年的插队生活。那四年正是铁凝身体与思想逐步成熟化的阶段。面对农村艰苦的劳动,恶劣的环境,铁凝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干着农活,而当农村女友素英看到她手上的十二个血泡,禁不住哭了起来的时候,她心中有了得到回报的满足。劳动的艰苦历练了铁凝的韧性,而素英真诚的眼泪、朴实的性情,以及华北农民那宽厚的胸怀,憨厚正直的品行,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悄无声息的渗入到铁凝的骨子里,影响着她的思维,左右着她的文章风格。因此,我们看铁凝的文字,是亲切而非遥远;品铁凝的小说,是纯真而非奢华。 2006年4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