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全书按照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脉络划分为12个篇章,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立体呈现近代百年历史发展进程。每个篇章由篇章概述、大事年表、历史故事、相关链接等栏目组成。另外,辅以小常识,并插入相关历史图片。这些栏目各自独立,又相互映衬,有机连为一体,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饱览百年风云,汲取历史智慧。 作者简介 王海鹏,1969年生,山东安丘人,历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基督教史及中国近代报刊史研究。著有《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清代栖霞牟氏家族文化研究》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风俗嬗变》、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海防遗存保护对策研究》等多项。 目录 前言 鸦片战争 “番妇”来华起风波 林则徐巡阅澳门 关天培血溅虎门 杨芳大摆“马桶阵” 王鼎遗疏尸谏 《海国图志》东传日本 “亚罗”号事件 叶名琛客死印度 叔嫂合谋发动政变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林凤祥孤军北伐 曾国藩兵败鄱阳湖 石达开身陷大渡河 洪仁玕“逃亡”生涯 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首领 李秀成自供状之谜 僧格林沁命殒高楼寨 洋务运动 曾国藩三请容闳 徐寿试造“黄鹄”号 王韬讲学英国牛津 中国代表团初使“泰西” 马拉火车 昆明湖操练水军 边疆危机与中日甲午战争 左宗棠抬棺征西 曾纪泽“虎口索食” 薛福成夜袭孤拔 冯子材镇南关威震法军 邓世昌怒撞吉野舰 李鸿章马关遇刺 谢缵泰与《时局图》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康有为讲学万木草堂 状元张謇办厂 慈禧杖责珍妃 毕永年“围园捕后”密谋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赵三多“助清灭洋” 载漪伪造“归政照会” 盛宣怀策划“东南互保” 辛亥革命 孙中山伦敦蒙难 梁士诒失状元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陈天华蹈海自绝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鉴湖女侠”秋瑾之死 光绪帝死因悬案 四川保路风潮 袁世凯“逼宫” 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教仁之死 范旭东创办精盐公司 中日交涉“二十一条” 袁克定“忽悠”袁世凯 小凤仙助蔡锷出逃护国 张勋复辟 程璧光率海军南下护法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顾维钧雄辩巴黎和会 杜威来华讲学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曹银贿选 国民革命 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 溥仪被逐出宫 廖仲恺被刺 中山舰事件 叶挺和“铁军” 陈延年从容就义 内战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叶剑英南昌起义密建功 朱毛会师井冈山 张学良东北“易帜” 蒋介石软禁胡汉民 嫁祸中国的“柳条湖事件” 红军强渡大渡河 “七君子”为救国被捕入狱 蒋介石被捉华清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卢沟桥畔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 八路军平型关之战 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 李宗仁率部血战台儿庄 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汪精卫叛逃 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的故事 叶挺舌战蒋介石 南泥湾的歌声 中国远征军被困野人山 傅斯年“炮轰”孔祥熙 日本天皇乞降 中国命运的决战 《沁园春·雪》发表山城起波澜 毛泽东“蘑菇”胡宗南 千里跃进大别山 蒋介石当总统 蒋经国上海“打虎”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 在父亲身边“卧底” 徐悲鸿荐国歌 序言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过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 永无休止的对话。”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 年,政局波谲云诡,社会变 化急剧,众多风流人物演绎 着各种悲喜剧,构成了跌宕 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 卷。这一段历史是我们的昨 天,它与现实息息相关。在 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如何在 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 、感知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 ,是我们编写这样一本通俗 历史读物的出发点。 全书按照中国近代史发 展的脉络划分为12个篇章, 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 编排和写作方式,立体呈现 近代百年历史发展进程。每 个篇章由篇章概述、大事年 表、历史故事、相关链接等 栏目组成。另外,辅以小常 识,并插入相关历史图片。 这些栏目各自独立,又相互 映衬,有机连为一体,以便 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饱览百年 风云,汲取历史智慧。 写历史,不能没有细节 。我们从百余年间繁芜驳杂 的史实中撷取近百个细节, 在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 物的喜怒哀乐的基础上,力 图反映宏观历史的新陈代谢 。在内容上,力求真实,绝 不虚构;在表述上,力求通 俗,生动活泼,而不用文学 笔法渲染史实,更不用“戏 说”的方式加工历史原料。 我们只是如实展现过往历史 的变幻,让读者读出历史中 的精彩。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虽 然是一本通俗读物,但写作 过程仍很艰辛。我们特别要 感谢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 学院的郭大钧教授和李志英 教授,两位老师审订书稿, 费心操劳,提出了不少中肯 的建议,我们深受嘉惠。中 华书局的编辑李洪超先生在 体例安排、提纲设计、内容 取舍、文字表述等方面付出 了艰辛的劳动,体现出一位 编辑的严谨性和责任感。此 外,山东科技大学的叶小青 老师正在主持山东省社科规 划普及课题《在细节中发现 历史——中国近代史事寻踪 》,对本书也做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 建议,并提供了部分文稿, 此书也算是其课题的成果之 一。曲阜师范大学的吕厚轩 博士也给予我们热情的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 然,由于我们学识有限,书 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 指正。 作者 2010年9月12日 导语 细节可以反映历史,也可以改变历史。将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连结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本书选取1840~1949年间的历史细节,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勾勒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描绘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阐释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以展示近代中国的历史全景。主体内容是历史故事,附以大事年表及相关链接、小常识、历史图片等。 精彩页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英军封锁广州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经济技术的落后,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西方列强获得了一系列权益,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但它们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扩大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法分别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重新挑起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58年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又于1860年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次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损失了更多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的政局,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开始勾结。 《虎门销烟》浮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表现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广东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一声令下,200多万斤缴获的鸦片被投进了销烟池,顷刻间,池水沸腾,烟土销化;民众欢腾,无不称快……该浮雕刻画了17个人物,分为左、中、右三组,构困上具有明显的节奏感;人物表情凝重刚教,体态强健有力。 “番妇”来华起风波 如今的中国已是开放的中国,洋美女在中国各大城市逛街购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可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统治下,这些被称为“番妇”的洋美女们的到来却引来了不小的风波,以致双方剑拔弩张,差一点让鸦片战争提前十年开战。仅仅是几个“番妇”来华,怎么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风波呢? 1757年,乾隆皇帝发布锁国令,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而且只准“夷商”在城外十三行做买卖,严禁他们携“番妇”入城。后来,两广总督准许“番妇”可以随“夷商”居住澳门,但不能进人广州,让居住广州的男性洋“光棍”们十分恼火,这种事在今天看来不仅显得不近人情,而且还有些荒诞。 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长期奉行“视番妇如猛虎”的防范政策呢?首先是一种戒备心态在作祟。中国传统礼仪规范教导下的国人,洁身自爱、“男女授受不亲”等观念根深蒂固,而西方妇女的服装暴露过多,随意同男人握手、拥抱的行为,“败坏”了社会风俗。其次是出于限制外商的需要。通过禁止洋妇人城,洋商缺少家庭温暖,使其厌倦在广州的单身生活,必然不能长久滞留下去。实际上,这正是清廷故意想让那些外国人知难而退所设下的障碍。1830年(道光十年)广州发生的“番妇”来华(又称“盼师夫人事件”),将中英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争端引向了高潮。 这一年的10月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东印度公司最高领导之一)盼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一连几天,年轻貌美的盼师夫人穿着时髦的伦敦时装,带着其他几个衣着光鲜的外国女人,坐在由中国轿夫抬着的绿呢轿上,到处游览观光。广州民众十分好奇,纷纷跟随围观,欣赏着这些如同外星球来的“洋美人”,惊诧不已。可是谁能料到,她们竟然引起了一场险些酿成战争的外交风波。 中国官府曾明文规定,禁止夷人私带家眷入广州,以及私自坐轿入商馆,可是她们却如此招摇过市,闹得满城风雨。广州地方官员对此非常震惊,四处张贴告示,重申禁令,并禁止中国民众驻足观望。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粤海关监督和广东巡抚还联名上奏,认为此事“有违天朝体制”。道光皇帝知道后,也认为夷商擅违旧制,有碍天朝观瞻,责成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宾处理此事,务必晓谕夷商,恪遵天朝禁令。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李鸿宾严令外商退回澳门,不许在省城广州停留。英商群起抗议,拒绝服从,他们争辩说:英国实行一夫一妻制,法律严禁纳妾,英商在广州商馆有时一住就是半年,如果不准携带家眷,太不近人情了。李鸿宾对洋商的抗议申诉也不加理睬。最后事态进一步发展成刀兵相见——中方通告:如两三天内,盼师仍不遵命将夫人送回澳门,将派官兵进入商馆,实施驱逐。对此,盼师也不甘示弱,连夜聚集武装水手百余名,将火炮偷运到商馆,准备对抗。 “番妇”问题使中英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意把事态弄僵。广东官员怕涉外事件激化,难以向朝廷交代,于是急忙派洋行商人出面疏导。最后,还是英方先让了步,向清官府报告了派兵保护商馆的原因,并说如果中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