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引入设计研究理论,运用“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针对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开展由多个相关联的设计过程所构成的设计师式研究。通过设计研究,验证了景观改造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以及以技术美学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总结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经验,填补了风景园林学领域针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问题的研究空白,同时设计研究过程又对“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做了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 郭湧,1983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2001~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201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规划建筑环境学院,校长奖学金访问学者;2013~201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后;201 5年至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水城市研究所,主任工程师;2009年至今,“风景园林新青年”网站核心编辑。研究领域为风景园林信息化技术与可持续性场地建造。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设计学范式的认识论基础 1.1 设计问题的特点 1.2 设计行为的特点 1.3 设计师式认知的特点 第2章 设计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 2.1 设计研究发展历程概述 2.2 设计研究面临的问题 2.3 我国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 第3章 设计师式研究:贯穿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 3.1 设计师式研究的背景 3.2 概念和定义 3.3 贯穿设计之研究的实施方法 3.4 贯穿设计之研究的意义 3.5 设计师式研究: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第4章 实例: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 4.1 设计研究问题:风景园林视野下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4.2 研究问题的定义 4.3 研究现状概述 第5章 研究框架构建:贯穿多个项目的体系化设计求知 5.1 设计研究框架构建思路 5.2 贯穿设计之研究的认知周期 5.3 认知周期的归纳过程:设计经验的总结 5.4 认知周期的演绎过程:设计方法的理论假设 第6章 温州杨府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 6.1 研究思路:填埋场景观改造模式变化探索 6.2 项目概况:城市化背景下的填埋场园林化再利用 6.3 设计过程:风景园林与环境保护的跨专业实践 6.4 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结果 6.5 设计反思:设计方案与建成方案的对比 第7章 第9届国际园林博览会锦绣谷景观设计 7.1 研究思路:填埋场景观改造风格转变的探索 7.2 项目概况:依赖环境治理工程的场地再利用 7.3 设计过程:特殊场地限制条件下的风格转换 7.4 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结果 7.5 设计反思:实践成果在理论框架下的推衍 第8章 北京宋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 8.1 研究思路:典型场地样本上的设计实验 8.2 项目概况:北京市防护绿地中的典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8.3 设计过程:从治理措施分析到场地形态推衍 8.4 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结果 8.5 设计反思 第9章 成果总结与反思 9.1 设计研究实例成果总结 9.2 问题与展望 第10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置和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图纸 附录B 温州市杨府山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图纸 附录C 第9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锦绣谷景观方案设计图纸 附录D 北京宋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图纸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