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屏风上(毛姆中国之旅)(精)/走近中国作家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19—1920年,45岁的毛姆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旅行:溯长江而上,由水旱两路,途经重庆、成都、北京、沈阳、上海、香港等地。本书便是他此行后的杰作,共有58篇小文。但该文集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游记,而是一种建构于白描之上的思考。毛姆自己也说“用可以写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故事圣手”。
生于巴黎,10岁前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
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42岁出版《人性的枷锁》,46岁时出版《月亮与六便士》,享誉全球。64岁时出版讲述阅读经验与写作技巧的《毛姆文学课:如何阅读与写作》(又名《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在年轻人中一纸风行。
毛姆人生经历奇特,他做过助产士,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过;他自称“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欢男人”。
在文学界,毛姆是一个优雅、老到、冷漠的人性观察者,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这也让毛姆成为20世纪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
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晚年几乎获得了整个欧洲文学界的一切殊荣。91岁时,逝于法国。
作家榜经典名著·毛姆代表作系列:
已出版:《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毛姆文学课:如何阅读与写作》,即将出版:《面纱》《刀锋》。
目录
1.幕布升起
2.女士的客厅
3.蒙古首领
4.漂泊的人
5.内阁部长
6.晚宴
7.天坛
8.上帝的仆人
9.旅店
10.小阁楼
11.恐惧
12.画
13.英皇陛下的代表
14.鸦片烟馆
15.最后的良机
16.修女
17.亨德森
18.拂晓
19.荣誉攸关
20.负重的牲口
21.麦克里斯特先生
22.路
23.上帝的真理
24.浪漫
25.崇高的风范
26.雨
27.沙利文
28.餐厅
29.阿拉伯藤蔓花饰
30.领事
31.小伙子
32.范宁夫妇
33.江中号子
34.幻景
35.陌生来客
36.民主精神
37.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
38.哲学家
39.女传教士
40.一局台球
41.船长
42.小城风景
43.夜幕低垂
44.正常的人
45.老伙计
46.原野
47.失败者
48.戏剧学者
49.大班
50.轮回
51.残片
52.人中翘楚
53.老水手
54.问
55.汉学家
56.副领事
57.山城
58.祭神
附录 毛姆生平年谱
序言
《中国屏风上》是西方
人游走中国、描写中国的代
表性作品,系20世纪初叶中
西方文化关系的经典著述,
有多个汉语文本问世,在海
峡两岸汉文化圈流传有年,
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本书现
由莫詹坤博士依据原著伦敦
威廉·海涅曼出版公司1922
年版重译,入选“走近中国·
作家文丛”首批书目。为尽
可能贴近原作本真面貌,再
现原作风韵,本书译者莫詹
坤博士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刻苦精读原著,致力于体
悟原著底蕴,字斟句酌、殚
精竭虑,经过近一年努力,
终修成正果,以飨我国广大
读者。
《中国屏风上》作者毛
姆,是英国20世纪知名小说
家、戏剧家,1874年1月出
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律师
,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工作
。毛姆孩提时代,父母不幸
相继去世,伯父把他接回英
国收养,送进一所寄宿学校
读书。1891年,年仅17岁
的毛姆,到德国求学,翌年
回国,在伦敦一所医学院学
习。两年之后他到门诊实习
,并为贫民接生。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他随军到了法
国,从事战地医疗工作。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
旅行,此后又多次游历远东
地区,并于1920年到中国
旅行,写了《中国屏风上》
。从1928年起,毛姆开始
在法国地中海海滨的里维拉
定居。1946年重返法国。
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
荣誉博土学位。1954年,
他得到英国女王的册封。
1965年12月,毛姆在法国
里维拉的“毛莱斯克”别墅病
逝,享年91岁。
毛姆的创作活动是从写
小说开始的。1897年,他
根据在伦敦为期五年的习医
生活经历,写成第一部小说
《兰贝斯的丽莎》。自此他
弃医专事写作,接下来的几
年创作了好几部小说,据他
自己说,其中没有一部能“
使泰晤士河起火”。于是,
他转而创作戏剧,从1903
年到1933年,共创作近30
个剧本,获得成功,成为红
极一时的戏剧家。当时,伦
敦舞台上竟同时上演他的四
个剧本。他的第十部戏剧《
弗雷德里克夫人》上演长达
一年之久。这种空前的盛况
,据说只有著名戏剧家萧伯
纳才能与之比肩。他最著名
的剧本是《圈子》(1921
)。
毛姆不但在戏剧创作方
面很有成就,还在长、短篇
小说创作方面占据一定的地
位。他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
小说《人性的枷锁》
(1915),是有自传性质
的作品,这部小说一出版就
受到不少评论家的赞赏,直
到1966年,仍被列入“现代
文学巨著一百种”。他的另
外两部知名代表性长篇小说
是《月亮和六便士》
(1919)、《寻欢作乐》
(1930)。毛姆一生共写
有10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
了许多短篇小说集,较出名
的短篇小说集有《叶之震颤
》(1921)、《短篇小说
全集》(1951)等。毛姆
除戏剧、长短篇小说之外,
还发表过不少文艺批评著作
和回忆录以及赴南太平洋旅
行、多次游历远东和中国的
游记,其中不乏佳篇,《中
国屏风上》便是其中脍炙人
口的佳篇。
……
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当
然存在一些机缘。本书的扉
页上很清楚地写明这本书是
“献给西里尔”的,《毛姆传
》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意
味深长地称之为“约定俗成
的做法”。事实上,源于两
人截然不同的性情,与西里
尔的婚姻生活让毛姆倍感煎
熬,也直接导致了终其一生
悲观的婚姻观。他通过一次
又一次的远行逃避现实生活
,直面直觉情感。他的此次
远东之行及之后的多次出游
,陪伴其左右的是终身秘书
兼密友杰拉德·哈克斯顿。
中国之行前,毛姆经过在苏
格兰疗养院中长久的治疗与
休憩,终于摆脱了结核病的
困扰,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在
18个月里完成了《恺撒之妻
》《家庭和美人》《周而复
始》和《陌生人》四部戏剧
的写作,剧场的成功为他赢
得了蜚声的艺界名誉和丰厚
的商业利润。1919年开启
的中国之旅是他摆脱了家庭
牢笼、与密友同乐、经济上
无所顾忌、思想上没有羁绊
的一次云游,也是他创作力
最旺盛的时期。《中国屏风
上》在情感意义上而言,是
极自由的写作,也是最真实
的流露。
当然,一部好的作品不
会过时,且宿命式地应和着
时代发出回响。尽管毛姆本
人在书中锁定了这本书的目
标读者——英国本土的想象
者们,“我希望这些文字能
够给读者提供我所看到的关
于中国的一幅真实而生动的
画面,并且,有助于他们自
己展开对中国的想象”,但
《中国屏风上》的读者群显
然已经超越了各种主观划定
的界限。一个世纪前的中国
,带给今人的是另一种感受
的历史回眸、情感寄托和哲
思遐想。假如这本书的读者
们在掩上书卷后,自觉读懂
了一颗真心,那么这本书的
阅读体验就是圆满的。人的
生命实在有限,作家的才华
倒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不易被真挚的读者忘记。这
是写书人和读书人的双喜。
如若读者诸君读完本书
重译中文版本后,掩卷认定
毛姆这部《中国屏风上》确
实是西方作家游走中国、描
述中国的典范之作,是脍炙
人口的佳篇,也认为这是一
部难得的贴近原作风味、底
蕴的汉译本,那便是对译者
和编者最大的勉励和奖励了
,是为序。
莫詹坤、钱林森
2022年4月8日,凌晨一
点半改定
导语
毛姆在夜航船中、舢板上、田埂边、轿子里,“用铅笔在路边买的黄草纸上”匆匆描绘了中国大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熙攘涌动的朝天门码头、晨雾氤氲的古老城墙、竹林深处的稻香农家、静默巍峨的明代长城。身处苍烟落照的古老帝国,于这架“中国屏风”的灰暗底色之上,毛姆怀着莫名复杂的心情,举重若轻地添上了旭日之瑰、江海之碧、水田之影、庙宇之深。
他拜访了光耀学坛的哲学泰斗辜鸿铭、戏剧学者宋春舫、沉浸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汉学家和那些游笔于青山绿水的仕子文人。他也亲见了身份尊贵的政界首脑、生如驮兽的劳苦大众、自命不凡的驻华官员和悲天悯人的天主教修女。他震撼于中国画家笔下羽翼震颤的嘤嘤鸣雀,沉醉于山野乡间清淡雅致的牌坊浮雕,对最贫穷村庄里寻常可见的镂雕窗棂赞不绝口,他描写苦力的段落让人心痛不已,而当他遭遇某一刻的共鸣,或者被这东方的不适摆弄得心情沮丧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肯特郡的绿地与莱茵河的原野。
毛姆笔下,交织其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争鸣、障碍、冲突,足以引领我们开启深沉思考。
精彩页
1.幕布升起
你走近一排通往城门口的茅草屋。它们由干泥垒成,倾颓不堪,以至于你会觉得一阵小风就能将其刮回原形,归于尘土大地。一支驼队,满载着货物,步态缓慢地从你身边走过。它们带着投机商的倨傲,迫不得已要穿越这一片贫厄世界。一小撮身着破旧蓝褂子的人,正聚在城门口,一个头戴高帽的年轻人骑着一匹蒙古小马疾驰而过,人群四散开来。一群孩子追赶着一只瘸腿狗,朝它扔泥块。两位大腹便便的老爷,身着提花丝织黑长袍,外罩缎子夹袄,正在路边侃侃而谈。两人各拿着一根小长棍,两只小鸟被细绳绑住了腿,栖息在上头。这两位老爷把自己的爱物带出来放风,轻言慢语地比较两个小东西的不俗之处。两只鸟儿时不时向空中扑棱着翅膀,限于细绳的羁绊,很快又回栖到棍子上。两位中国老爷,笑眯眯地看着它们,眼里充满了怜爱。粗野的男孩子们朝着外国人大喊大叫,声音尖锐,带着鄙夷。雉堞隐现的城墙,摇摇欲坠、残败衰老,如同古画中被十字军攻占的巴勒斯坦城堡。
穿过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两侧商铺林立的狭窄街道:其中很多都拥有精美的格栅造型,红色与金色,设计繁丽的雕刻,散发着一种没落的瑰丽,你可以想象,在那暗黑的深处,属于神奇东方的各种奇珍异宝正被出售。熙熙攘攘的人群拥至高低不平的窄街或深不见尾的小巷。背负重物的苦力们,用短促尖锐的喊声招呼着行人快快闪开。小贩们则用沙哑的嗓子沿街叫卖。
此时,一头毛色光洁的骡子,拉着北京轿车①,踏着平稳的步子而来。车棚是亮蓝色的,硕大的车轮上打着一圈锃亮的铆钉。赶车人晃荡着双腿,坐在一侧的车辕上。黄昏将近,在一瓦金黄、陡峭、奇异的庙宇屋檐之后,落日将天空染上一片血色的余晖。轿车悄无声息地经过你的身边,前面的百叶窗是合上的,你不禁遐想,那车厢中盘腿而坐的是何许人也。也许是一位鸿儒,满腹经纶,前往拜会老友,他们将交口称颂。一同探讨那一去不返、唐风宋韵的黄金时代;或许是一位身披华丽满绣丝缎外衣的歌姬,青丝上插着碧簪,被呼唤去一场晚宴上唱些小调儿,与附庸风雅的公子们暗通款曲。轿车消遁在渐浓的夜色中:它似乎承载了东方所有的神秘。
2.女士的客厅
“我真觉得我能做点什么。”她说。
她兴致勃勃地四下张望,创造力之光在她眼中闪耀。
这里曾是一座古庙,不大,就在城里,她买了下来,改为栖身之所。三百年前,人们为一位备受推崇的高僧修筑了这座庙宇,他就在此处虔诚苦修,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信徒们缅怀他的德行,纷纷来此朝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庙塬日渐瘫衰,剩下的两三个僧人也被迫离开了。风霜侵蚀,绿瓦生苔。褪了色的朱红底上描画的金龙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那藻井依旧夺目。可她不喜欢阴沉沉的屋顶,于是绷了一块布,还贴上了一层纸。考虑到通风和采光,她在一面墙上开出两个大窗户。她凑巧弄到了两幅同样尺寸的蓝色窗帘。蓝色是她的最爱:这更能衬托她那双湛蓝的眼睛。那些大红色的柱子总让她感到压抑,她就用一种挺好看的纸糊上了,那些纸看起来完全不是中式的。她也够走运,可以用这种纸把墙都贴上。这种纸是从本地一家铺子买来的,但也真的可能来自桑德森公司①。很耐看的粉色条纹墙纸,让这屋子顿生喜色。房子的后壁上有个佛龛,里面供着一尊入于禅定的佛像,前面摆着一张大漆香案,古往今来的善男信女们到此焚香祷告,祈愿今生福报,求脱凡世悲尘;而这个位置对她来说放一个美国壁炉再合适不过了。她只能在中国买地毯,但她成功地买到一条酷似阿克斯明斯特地毯②的地毯,你几乎看不出两者的分别。当然了,手工织造的地毯没有英国货那么平滑,但也算得上体面的替代品了。她设法从一位前往罗马赴任的公使手上买下一套特别精美的家具,并罩上了色彩明丽的上海产轧光印花棉布做成的套子。她颇有艺术品位,有幸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画作,加上婚礼的馈赠品和那些甚至是她自购的小物件,使得房间看起来赏心悦目。她想要一架帷屏,四处寻访不得,她就自我打趣说,在英国拥有这么一架中国屏风也会很得意吧。她有不少照片,放在镶着银边的相框里了,其中一张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主,还有一张是瑞典皇后,两张相片都签了名,她将它们放置在三角钢琴上,这样会让房子富有生气。在布置完这一切之后,她心满意足地环顾自己的成果。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