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编的《荆楚行市州报新闻作品集(2013年)》介绍:“荆楚行”大型采访活动,涌现出一批鲜活的、高质量的精品佳作,如《和合天下神韵随州》、《“好声音”情动古城——来自襄阳“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的报道》、《黄石掀起“头脑风暴”》、《拎包入住“零租房”》、《托养站里的笑声》、《“帮你”帮出和谐来》等等,透过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泥土的气息和时代的芳香。参与采访的记者克服困难,冒严寒顶风雨,走村串户,进企业、工厂,到田间地头深入采访,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白天现场采访,晚上熬夜写稿,连续作战数周,其间的辛苦和付出可想而知,这充分体现出我省新闻工作者的过硬素质和优良作风,展示了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编的《荆楚行市州报新闻作品集(2013年)》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开展的全省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的新闻作品集。这些新闻作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展示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成就为主线,紧扣“凝聚党心、振奋民心、鼓舞信心”的主基调,使“荆楚行”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独具特色的品
上部 十八大·荆楚行新闻作品集
一、襄阳篇
古城涌动创业潮
——襄阳市私营经济活力指数解读
稳价惠民“娃娃头”
——走进襄阳市社区平价商店
每一公里,都在进步
——襄阳市新能源公交车再体验
二、宜昌篇
激情跨越天地宽
——宜昌市解放思想打造“两中心一名城”走笔
腾飞的翅膀
——来自宜昌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报道
托养站里的笑声
一个人操控的生产线
三、黄石篇
黄石掀起“头脑风暴”
“百强大冶”再出发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给卫星装上中国“恤管”
四、荆州篇
奔向千亿级振兴大荆州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思路探析
旧城改造荆州温情破题
神舟飞船上的“荆州制造”
五、鄂州篇
产城融合多点支撑
——鄂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探
橘色暖东井
石竹开花了
六、十堰篇
聚集发展“正能量”
——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探
170.3亿元背后的故事
武当山中笑声朗
七、孝感篇
竞进提质看滠川
——孝感市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观察
豪迈进军“国家级”
——孝感市国家高新区发展建设巡礼
“责任制”扮靓农家院
春晖集团的“开心农场”
八、荆门篇
“四个荆门”开新天
——荆门市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述
“今年都努力进一步!”
九、成宁篇
咸宁:新型工业正崛起
绽绿产金的田野
——嘉鱼县官桥镇官桥八组见闻
十、随州篇
和合天下神韵随州
没有“帽子”的“村干部”
“圣地车都”的三年之约
“饶火棒”变成“金棒棒”
十一、黄冈篇
新战场上新作为
——黄冈市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探寻
天路
为了老区人民的梦想
搬迁搬进“福窝窝”
移民老刘的“小康梦”
十二、恩施篇
大通道大开放
——恩施州扩大开放促跨越发展观察
“龙腾凤翔”湘鄂情
“总理的关怀刻心上”
雪中探访“灯戏茶乡”
十三、仙桃篇
“国际对语’也从容
——看仙桃非织造布产业转型升级
仙桃“第一村”的民生存折
十四、潜江篇
会说话的城市
——“潜江全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写实
到口的“肥肉”为啥不吃?
村里发了保洁车
老爷子当了宣讲员
十五、天门篇
“中国棉都”初露峥嵘
农业大市的华丽转身
“还想再活一百年!”
下部 中国梦·荆楚行新闻作品集
一、襄阳篇
“好声音”情动古城
——来自襄阳“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的报道
街头流动的“公交派出所”
襄城遍开“七色花”
“变成城里人,我们依然靠土地生活”
二、宜昌篇
幸福大宜昌扬帆起航
——看宜昌市向现代化特大城市挺进
夷陵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帮你”帮出和谐来
——宜昌市西陵区创新群众工作见闻
悠扬琴声惠民生
三、黄石篇
从环磁湖到环大冶湖
——解读黄石建设“鄂东特大城”之路
环保警察,环境“黑手”的“终结者”
——黄石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警察支队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废石堆上种出森林
——走访黄石铁山区工矿废弃地治理现场
生态产业扮靓新农村
——大冶市还地桥镇塘桥村生态乡村建设掠影
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桥头堡”
——访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晓波
谁持彩练当空舞
——见证“黄石速度”
四、荆州篇、
实干攻坚逆风飞扬
——荆州“壮腰工程”实施两周年走笔
石首:“刮骨疗伤”转作风
华丽转身在园区
——国家级荆州开发区“转方式、调结构”探访
烟淡无尘天更蓝
——荆州中心城区“煤改气”见闻
五、鄂州篇
产城融合的“鄂州版”
——鄂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观察
“梦里水乡”呼之欲出
——鄂州市梁子湖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访
编织健康惠民“幸福网”
——鄂州市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一瞥
六、十堰篇
“一库清水”起宏图
——写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十堰市
到昆山读“流动党校”
拎包入住“零租房”
七、孝感篇
“新”的缘由
——孝感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访
有机产品,激活农业一池春水
——孝感市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见闻
“1+X”社区服务模式打造幸福孝感
老房换新容村民乐融融
——孝感“一线一点”建设探访
八、荆门篇
荆楚门户:两大战略比翼齐飞
——感受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和大柴湖振兴发展加速度
彭墩:4A景区的“乡村大世界”
荆门:高效农业开出致富花
九、成宁篇
集智凝力踏征程
——成宁市集中开展大调研活动述评
聚力打造一流新城
——成宁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扫描
会当击水三千里
——成宁经济开发区印象
淘宝网上桂花俏
十、随州篇
“馄血儿企业”引领车都转型
——看随州先行先试推动民企与国企嫁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香菇革命
——探访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随州
为城市“让”绿
十一、黄冈篇
将军之乡,大手笔书写新传奇
——黄冈市推动大民生大发展印象
红色经济竞风流
——感受黄冈市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
市校合作引智借脑
——黄冈用人才支撑“双强双兴”
十二、恩施篇
“双轮驱动”势如虹
——恩施推进综合扶贫改革探访
“请总理放心,龙凤深山展新貌”
四新村里的冬日暖流
风情小镇的“龙马精神”
协同才智兴产业
十三、仙桃篇
体操之乡崛起“美食版图”
——看仙桃如何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食品产业名城”
“仙桃春天”圆了宜居梦
仙桃邵自迪的“黄鳝王国”
十四、潜江篇
转型升级走在“潜”
——潜江市打造经济升级版探析
“网格”服务暖民心
——潜江市老新镇创新党员农村网格化服务侧记
移民村里话流转
——潜江市广华寺办事处帮助移民托管经营土地见闻
十五、天门篇
风鹏正举向天门
——探析天门市加快跨越发展的辩证法
“土地整理,我们农民自己办”
——探访全省首个土地整理项目农民自建现场
跳出生机活力舞出文明健康
奔行在共富的大道上
——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高价流转土地初探
十六、体会篇
市州党报的报道形态创新
踏准时代节拍坚持创新突破
做一名新闻道路上的潜行者
特殊对比的感悟
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采访活动掠影
古城涌动创业潮
——襄阳市私营经济活力指数解读
采访组记者 金贵满 童婷 李淑雯
70岁老妪创办的妞妞食品年销售额1800万元,万洲集团成为首家民营科技集团,海华光源领跑照明灯具行业……
2013年1月6日,时值寒冬,“荆楚行”记者走进襄阳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上项目、扩规模、开发新产品。在车间,在工地,记者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创业热情。
襄阳市召开的“两会”,更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年新增各类创业主体6.67万户,同比增长81.6%;新登记注册资本金303.6亿元,同比增长74.7%;市场主体规模加速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新增产销过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
2012年底,《福布斯》再度发布襄阳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之一。在八大指数中,襄阳私营经济活力指数为0.578,居全省市州之首。
创业,为这座具有2800年历史的古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消除“玻璃门"、“弹簧门”、“有色门”,开启“财富门”、“强市门”、“幸福门”
襄阳剧院第17排。襄阳三利轮胎翻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至今都记得那两张座位票的位置。
2012年3月19日,襄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民创业大会,市创业服务局给了她2张票。她用手机录下会议全过程,然后一天一个电话,把在北京做动漫的儿子召回来,在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贷款150万元,将轮胎翻新规模扩大了整整10倍。
是什么唤起了57岁的王奇和儿子的创业激情?谜底就是这次会议出台的政策的“含金量”。《鼓励全民创业政策18条》、《回归创业政策42条》、《微型企业发展政策20条》,设立2亿元创业扶持资金,条条见真情,条条见“真金”。
“让创业成为襄阳最时尚的政风民俗。”12月25日,襄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要求消除“三道门”。消除“玻璃门”,让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地;消除“弹簧门”,让各项优惠政策接轨,建立与发达城市、国际惯例无差异的管理体制;消除“有色门”,让政策普惠,只要是在襄阳创业、发展的,就是襄阳人,市委市政府要一视同仁地扶持。尤其是对大学生和回归创业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扶上马送一程,“创业太难”变“创业不难”,民营企业依靠科技步入新天地
有项目没资金,有资金没项目,有资金有项目没技术,怎么办?
犹如诸葛孔明“足食足兵”,襄阳市在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尽量降低创业风险上,也折射出大智慧。
3年前,朱梦超大学毕业后发现母亲有祖传的黄酒酿造手艺,就想到一个创业点子:改多年的黄酒散装销售为瓶装销售,生产高端产品。但由于工艺不完善、资金缺乏,始终走不出小作坊。市创业服务局知道后,安排他参加创业培训,联系专家帮他改进工艺,推荐他参加“创业大讲堂”和“创业英雄会”,系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1月7日,他申报中小企业小额贷款150万元。现在,新购设备已下订单,黄酒产能将扩大5倍,成为襄阳的又一地方特产。
去年,襄阳市建立了3000万元的微型企业引导资金和2000万元的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安排创业小额贷款风险基金9700万元,争取中央贴息资金397万元,省级就业补助资金6277万元。还建立了28家创业培训基地,开设了网上培训学院,组建了150人的“创业导师团”。创业培训体系覆盖城乡,累计帮助11438人成功创业。
在政府的引导下,襄阳有40%的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骆驼蓄电池、回天胶业、台基半导体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P2-4
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去
(代序)
张良成
2012年第一次“荆楚行”市州报大型采访活动成功开展之后,2013年,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又先后策划、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荆楚行”和“中国梦·荆楚行”两次主题采访活动,整合市州报新闻采访资源,交叉采访,同步报道,充分展示了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风貌,营造了“深化改革、建设支点、走在前列”的良好舆论氛围。
“荆楚行”主题采访活动是全省市州报“走、转、改”的一大创新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生动实践,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与媒体联动“接地气”的有益尝试,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荆楚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其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荆楚行”大型采访活动,涌现出一批鲜活的、高质量的精品佳作,如《和合天下神韵随州》、《“好声音”情动古城——来自襄阳“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的报道》、《黄石掀起“头脑风暴”》、《拎包入住“零租房”》、《托养站里的笑声》、《“帮你”帮出和谐来》等等,透过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泥土的气息和时代的芳香。参与采访的记者克服困难,冒严寒顶风雨,走村串户,进企业、工厂,到田间地头深入采访,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白天现场采访,晚上熬夜写稿,连续作战数周,其间的辛苦和付出可想而知,这充分体现出我省新闻工作者的过硬素质和优良作风,展示了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如何挖掘新闻“眼”,使新闻报道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每一个媒体人必须深思的问题。我想,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到一线。基层蕴藏着丰富的新闻资源,惟有深入基层,才能采访到第一手资料,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去,是新闻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新闻工作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好的新闻作品都来自基层,源于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活,新闻工作者亲临一线、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而我要说,基层一定有“兰香”,记者走基层,一定会有收获。始终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突出“以人为本”,是新闻媒体的传家宝。越是和群众联系紧密,媒体就越受欢迎,脱离群众,媒体就会失去发展的根本。我们常说军民鱼水一家亲,媒体与群众也是一种鱼水关系,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深入基层,新闻报道才会有亲民的活力,媒体也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去,是新闻人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新时期媒体的首要责任。新闻人比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新闻人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抑恶扬善,成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社会发展的嘹望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以一个建设者的姿态投入到改革发展中,宣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正是新闻人必须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新闻工作者的常态应该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接地气才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唐湘岳曾说:“只有把耳朵贴在大地上,你才能听到草木的叹息。如果你不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你就没有办法真切感受他的快乐或忧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不是被动应付式地抑或走马观花式地去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真正的贴近是用心去观察、去记录、去感受、去体悟,感受各地思改革、谋发展、惠民生的新创举,感受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感受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感受普通老百姓的所思所虑所求所盼,感受和体悟他们生活背后向善的力量。
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去,是新闻人圆梦的源头活水。新闻是一个充满梦想和色彩的行业,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扎扎实实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者提升素养,增长才干,实现梦想,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实践过程。当下,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持之以恒通过新闻的力量在全社会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中国梦我的梦,我的中国梦”,这不是一句空洞说教的口号,而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新闻人而言,基层一线,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是可以点燃智慧和梦想的地方,同时,又是圆梦的地方,是可以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中获得强大精神动力和创作激情的地方。
“新闻人永远在路上”,荆楚大地是我们施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一线去,书写最美的中国梦湖北篇章!
感谢所有参加“荆楚行”的记者、编辑朋友,感谢你们为大家烹制了一道道鲜美可口、回味无穷的精神佳肴。
期待“荆楚行”带给我们更多来自基层的美丽与感动!
(作者系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