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术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分类 | |
作者 | 李燕芳//陈福美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国家对于艺术教育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路,明确提出 “教育评份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其中,在有关 “政进美育评价, 的内容中,特别提到 “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篸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战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在此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接者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必,对落实上述有关“美育评价”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界定。近期,教育部颜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芳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员担的意见沙〈简称“双咸”〉,特别体现了对于学生艺术类课外活动的重视。由上述系列重磅文件可以看出近年味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是推进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泰质提升的重要路径。而艺术教育评价作为重要的指挥棒,对于推进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内涵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内涵和模型 第二节 国际教育评价的进展 第三节 我国教育评价的进展 第二章 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一节 艺术教育和艺术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节 艺术教育评价的目标和意义 第三章 国际艺术教育评价进展 第一节 国家层面开展的艺术教育评价项目 一、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 二、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项目 三、新西兰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项目 第二节 学校层面开展的艺术教育评价 一、美国中小学艺术课程评价 二、英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 三、澳大利亚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 第四章 我国艺术教育评价的进展 第一节 我国艺术教育的状况 第二节 我国艺术教育评价的相关政策及进展 第三节 目前各种类型的艺术教育评价工作 一、学校中的艺术课堂教学评价 二、我国部分地区自主开展的艺术教育评价 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艺术教育评价 四、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质量监测 第五章 艺术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应用 第一节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第二节 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第三节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第四节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第五节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第六节 增值评价 第六章 艺术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定义 二、观察的内容 三、开展观察法的一般流程 四、观察法的记录形式 五、观察法的应用 第二节 成长记录袋评价 一、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定义与特点 二、成长记录袋的组成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一般流程和规则 第三节 表现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与特点 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1. 确定评价目的 2. 确定任务形态 3. 编写任务说明 第四节 问卷法 一、问卷设计的原则 二、问卷设计的一般流程 第五节 学业成就测验 一、学业成就测验的类型 二、学业成就测验开发的一般流程 三、测验法评价的应用 第七章 学生音乐素养评价 第一节 音乐素养评价的理念、标准与框架 一、国外音乐素养的理念、标准与评价框架 二、我国音乐素养的理念、标准与评价框架 三、小结 第二节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评价 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定义 二、音乐欣赏能力的评价 第三节 学生音乐表现能力评价 一、音乐表现能力的定义 二、音乐表现能力的评价 独奏演奏技能评分细则(Schaefer,2008) 第四节 学生音乐创造能力评价 一、音乐创造能力的定义 二、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第八章 学生美术素养评价 第一节 美术素养的内涵与框架 一、国外美术素养的理念、标准及测评框架 二、我国美术素养的理念、标准及评价框架 三、小结 第二节 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评价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定义 二、美术欣赏能力的评价 第三节 学生美术表现能力评价 一、美术表现能力的定义 二、美术表现能力的评价 一、改革到来 二、初遇新教材 第二节 实施以来 一、新教材:让我欢喜让我忧 二、课堂教学:“摸着石头过河”与“奔跑中前进” 三、高考方案:千呼万唤出不来 四、选修课与学分制:令人遗憾的蜕变 第三节 四类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领头羊”:从容的观光者 二、“适应者”:无奈的流浪者 三、“小卒子”:冷漠的流浪者 四、“演员”:激进的怀旧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情绪地理与情绪困境 第一节 高中教师的情绪地理 一、政治地理 二、专业地理 三、道德地理 四、物理地理 五、社会文化地理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中的情绪困境 一、情绪困境及其分类 二、文化困境 三、制度困境 四、专业困境 五、资源困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情绪法则与应对策略 第一节 教师作为情绪劳动者 一、情绪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中的情绪法则 一、要有激情 二、警惕“情绪” 三、保持积极情绪 四、利用情绪,而不要被情绪利用 五、要理性地表达情绪 六、顺应改革,适者生存 第三节 教师的情绪应对策略 一、伪装 二、抑制 三、隔离 四、重构 五、适应 六、释放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教师情绪的象征互动论解读 第一节 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情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 一、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绪劳动:自我的建构与表演 二、情绪地理与情绪困境:人际互动及其情境 三、情绪法则与应对策略:从社会控制迈向社会变革 四、教师情绪的“自我―互动―社会”三层结构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与教师改变:情绪研究的启示 一、教师扮演了课程实施的调适者的角色 序言 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自然 界、生活中,美育无处不在。艺术素养已经成为未来公 民的重要素养之一。艺术经验和熏陶对儿童的大脑、心 理健康、人格健全等具有重要影响。美国艺术教育协会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将艺术对 儿童发展的影响总结为A(Academic,学术的)、B (Basic,基础的)、C(Comprehensive,综合的)结构, 认为艺术对于促进儿童学业、认知能力、幸福感、情绪 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都有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开展的 教育与艺术关系回顾项目对近200项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指出艺术学习对图像思维、空间推理、语言和数学能 力、创造性思维等均有显著影响。有关脑认知的研究表 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右脑功能开发,从而促进左右脑均 衡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实施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阶段。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若干重磅文件,全面推进美 育发展,并把“美育评价与督导”作为重要内容提了出 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 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 育体系的目标,并明确将“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美 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作为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的 手段。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将 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 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可见,促进艺术素养提升,改进艺术教育质量已成 为我国美育工作的重大需求。然而,促进和提升的前提 是要客观、科学的评价,把握全国状况、诊断存在的问 题。但是,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如何界定、从哪些方面 开展评价、课程标准的目标如何及多大程度适用,都需 要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通过开展全国范围 的艺术教育及学生艺术素养评价,促进国家艺术教育质 量的提升已成为重要趋势。例如,1969年,美国国家教 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正式开展国家艺术教育进展评估;新 西兰全国教育监测项目(National Education Monitoring Project, NEMP)自1995年开始,对四年 级和八年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多轮监测,通过监测了 解学生是否达到全国标准和达标情况,以及分析在哪些 方面可以改进(Mansfield, 2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素养评价的重视,我国部 分地区,也尝试开展了区域范围的艺术素养的评价,有 些地区也推出相关政策,逐步将艺术素养的评价纳入中 高考,以及常规的学校考试体系中。在国家层面,2015 年4月,我国教育部督导办公室颁布了《国家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方案》,将艺术作为监测学科之一,正式纳入 国家监测体系,并于2016年开展了我国首轮义务教育阶 段艺术教育质量监测,进而分别于2019年、2022年开展 了第二轮、第三轮国家范围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艺术 教育质量监测以把握艺术教育现状、推动艺术教育公平 发展、促进艺术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集中描绘了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与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状况,为改 进艺术教育实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提供了现实依 据。 从课堂学校环境下的艺术教育评价,到各地区的探 索实践,再到全国范围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从过 程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再到增值性评价……这些标志 着我国艺术教育评价正逐渐普及化、系统化、科学化地 展开,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评价技术和程序日趋成熟 。《艺术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应运而生的。本书首先阐释了教育评价的发展过程 、理论基础和模型;其次,阐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目标与意义,以及国内外艺术教育评价的进展;进而, 详细介绍了艺术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最后,以音乐 素养、美术素养评价为例,集中论述能力导向指引下艺 术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该书由在艺术教育评价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工 作的同志们合作完成,每一章的撰写人员如下,第一章 ,李燕芳、罗芮;第二章,袁雯;第三章,陈福美、陈 丹阳;第四章,郭惠;第五章,宋莉薇;第六章,万鸽 、陈晓;第七章,尹小珂;第八章,肖菱。李燕芳和陈 福美两位老师负责书稿框架拟定、各章内容结构和要点 设计、全书统稿以及反复修改工作。特别感谢北京出版 社的各位老师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提供的无私帮助。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艺术教育工作的从业者、研 究者,一线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相关学科老师,以及对艺 术教育评价感兴趣的各行同仁们提供理论、技术方法的 引领,以及实际开展评价工作的具体指导。同时希望本 书可以抛砖引玉,启发思考,推动该领域研究和实践工 作的深入开展。 尽管我们在撰写过程中尽量做到资料详实、准确, 内容完善,但是由于作者的学识有限,书中恐仍有不妥 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导语 1.全国的音乐、美术等艺木装学科教研员,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教师,可参考该书开展日常執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并结合评价指标设计、调整教育教学、教研活动;2.目前,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自己的监测中心,这些中心承担了当地的教育质量监测任务,在开展当地的芝术监测工作中也需要专业的支持和引领:3.此外,一些社会机构也在开展艺术类评价工作,可以作为参考:4其他对于教育评价感兴趣的读者。 精彩页 综观美国、新西兰和我国的音乐素养评价,它们既有共性,也有着各自的特点。首先,在测试框架方面,虽然各个国家的测试框架在划分和命名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但概括起来,可以看出都共同测试了音乐欣赏、创作和表现三大部分。在具体的测试内容上,音乐“欣赏”都是采用听力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体验、分析、阐释和评价的能力。测试方式有纸笔测试、计算机测试,还有随音乐做出身体反应的实践任务测试;“表现”主要测试的是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能力,将音乐表现视为呈现、表达和交流音乐的工具,所借助的形式有独立表演也有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创作”重在考查音乐想象力、创意思维和编创乐曲,测试形式主要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创音乐片断、作曲等。 在测试工具和测试方式的设计上,各个国家存在一些差别。相较而言,新西兰由于测试人数较少、测试时间充分,且担任测试任务的教师训练有素且人员充足,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纸笔作答或计算机测试之外,还采用了一些表现测试和实践任务测试,测试方式较为生动多样。而我国由于被试样本量大、标准化程度要求高、施测地区教学条件悬殊,测试时间有限等原因,在测试工具和测试方式的设计上难免受到一些限制。那么,对于一些小范围的评价,特别是具体到每个教师的课堂评价上,则存在很多可以灵活操作和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和一些测试组织者可以基于所要评价的群体和数量、开展评价依赖的时间、空间等条件以及不同评价工作的目的等来设计测试。在日常的课堂评价以及一些阶段性的小规模评价中,通过清晰而明确的目标设置、规范而灵活的测评方式,可以实现更为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评价,实现与国家大范围评价的互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