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童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河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臭显、追求时髦的蟾蜍、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者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虚荣的蟾蜍连连闯祸。为了教育他,动物们煞费苦心,对他百般说服教育。当蟾蜍的住宅被黄鼠狼霸占,他们联合起来,齐心协力,用智慧战胜了比他们数量多得多的黄鼠狼。蟾蜍大受感动,从此决心改正身上的毛病,变成了好蟾蜍。 《柳林风声》于1908年出版,后来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写信告诉作者,自己把《柳林风声》一口气读了三遍。作者格雷厄姆酷爱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对大自然的描写极其流畅、丰富、多姿多彩,《柳林风声》也因此被誉为英国文学散文体的典范。 作者简介 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1932),英国作家。5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开始酗酒,被送到位于南英格兰的库克汉姆村的祖母家抚养。那里有美妙的自然景观,泰晤士河流过其田野,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成年后在银行工作但因健康问题早早退休。结婚后有一子,天生一眼失明,20岁便卧轨自杀。作者年轻时便陆续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作品,直到《柳林风声》的出版,广受欢迎,引起轰动。 目录 第1章 河畔 第2章 大路 第3章 大森林 第4章 獾先生 第5章 美妙的家园 第6章 蟾蜍先生 第7章 黎明箫声 第8章 蟾蜍历险记 第9章 人皆走天下 第10章 蟾蜍历险续记 第11章 “他的眼泪像夏日暴雨倾盆” 第12章 尤利西斯的归来 精妙语句 序言 关于作者 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 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 爱丁堡,五岁时,随外祖母 定居伯克郡的库克安沙丘,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期。当 地的美好风景和宁静生活在 他的心底留下了永难忘怀的 影像,以至于在英国已经完 全进入了快节奏的工业文明 时,1908年出版的《柳林 风声》仍旧以优美细腻、富 于温情的笔触,描绘着乡村 中明净得一尘不染的自然风 光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 读者几乎忘却了纷繁喧扰的 文明世界的踪影。 从他诗意的文字与想象 力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内心 丰富、情感细腻、热爱自然 的人,却不得不在程式化的 社会中日复一日地过着枯燥 乏味的生活。他与喜爱的故 乡告别,进入位于伦敦的英 国银行工作时年仅20岁。虽 然生活在繁荣发展的大都市 ,他却已经在十几年乡村生 活的陶冶下具备了典型英国 旧式居民的气质,在心底永 远留存着怀旧的情结。 《柳林风声》并非一部 刻意而为的作品,而只是格 雷厄姆以睡前故事和信件的 方式为年幼的儿子讲述的一 系列故事。格雷厄姆本人自 幼父母双亡,或许缺失父母 之爱的童年经历令他对自己 的儿子格外疼爱。他的儿子 患有先天性眼疾,一目近乎 失明,格雷厄姆便极其耐心 地为他朗读各种书籍,这些 最终演变成一个美好的童话 世界。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库克 安沙丘度过的那些日子,无 疑是格雷厄姆一生中最珍贵 的时光,在他的灵魂中打下 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在为 儿子娓娓讲述动人故事的同 时,他也是在为自己编织一 个温馨的梦境。那些时刻, 在他眼前浮现的,应当是幼 年居住的那个小小乡村中宁 谧而美丽的风景:微风轻拂 的柳林,活泼清澈的河流, 繁花似锦的原野,清新宜人 的空气,或许还有敏捷可爱 的小兽在林间野地出没。在 格雷厄姆去世后,那些信件 也被辑录成书,题为《柳林 间的第一阵风》。 据记载,格雷厄姆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便不再写 作,与之相关的是,他钟爱 的独子也正是在此时去逝。 是纷飞战火摧毁了他对美好 的乡村生活的最后梦想,令 他失望地永远放下了笔,还 是爱子的死让他失去了最珍 惜的一位读者,以至于他无 心再描绘那些欢乐场景,我 们不得而知,然而他留下的 文字,已经足以在一个世纪 后唤起我们对他笔下那个美 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内容简介 鼹鼠离开自己的家,遇 到了泛舟河上的河鼠,一段 友善而温暖的友情便由此开 始。他们一道野餐、旅行、 冒险、探访友人,同栖同止 ,亲密和睦无间。在格雷厄 姆笔下,这些动物们的日常 生活是平凡简单然而充满乐 趣的。春夏两季的河上泛舟 ,秋日田野间的尽情漫步, 冬日火炉边的闲坐长谈,一 切一如18、19世纪英国作 家们笔下的乡村,古老、文 雅、亲切而又彬彬有礼。 然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 符。广大的野树林,充斥着 不友好的居民与潜藏的危险 ,善良的乡村居民误入其中 ,便会遭遇恐惧和不测。而 作为侵略者出现的黄鼠狼和 白鼬,也时刻窥伺着乡村居 民平和的生活,等待着侵入 的时机。这些都是我们故事 的主角不得不面对并予以克 服的。 在日常生活的图景中还 交织着另一段故事:蟾蜍的 冒险。对新奇玩意儿的痴迷 追求令蟾蜍冲昏头脑,最终 被送入监狱。蟾蜍惊险逃脱 之后,在鼹鼠、河鼠、老獾 这三位可靠的好朋友的帮助 下,终于夺回自己被侵占的 家园。至此,整个故事也重 归欢乐和平的氛围,并就此 落幕。 …… 重要影响 20世纪末,英国权威的 学术杂志《逻格斯》曾经评 选过“一个世纪来改变人们 思维和生活方式”的百余部 名著,《柳林风声》以它对 英国传统乡村风隋的细致描 叙与倾心梦想占据了一席之 地。 这个乡野之间的动物世 界,勾画的其实是一幅典型 的英国乡村社会的图景,一 如格雷厄姆在信件中所透露 的:“它所表达的是你特别 熟悉并能够理解的、最朴实 的一个阶层人们的最简单的 生活乐趣。”这就是深受传 统英国人喜爱的乡间生活。 都市只是短暂相聚的场所, 乡村中才凝聚着真正的生活 气息。 对于格雷厄姆而言,或 许那片传统保守然而又温馨 纯净、温情脉脉的乡村世界 已经一去不复返,他所能做 的一切也只是尽可能地用梦 幻般的笔触编织出他内心永 恒的伊甸园。在与柳林间的 微风相唱和中达到至高的愉 悦,那是对大自然最安宁、 也是最本真的回归。 百老汇曾经将《柳林风 声》改编为歌剧,其主题歌 极为优美,就以它作为本文 的结尾,希冀柳林中的风声 永远在每一颗怀着梦想的心 中轻声吟唱: 柳林间的风声 是溪流吟唱的歌曲 在那些侧耳聆听的时刻 其美丽令我们屏息 那是阳光下的一丝微笑 那是夏日里的一声叹息 柳林间的风声 是我们随之起舞的乐曲 在那些群星闪烁的夜晚 成为我们无法承受的美 丽 如同午夜时的一个亲吻 如同月光下的一颗泪滴 (文/罗雯) 导语 《柳林风声》于1908年出版,后来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写信告诉作者,自己把《柳林风声》一口气读了三遍。作者格雷厄姆酷爱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对大自然的描写极其流畅、丰富、多姿多彩,《柳林风声》也因此被誉为英国文学散文体的典范。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童话小说。 精彩页 第1章河畔 鼹鼠整个早上都在他的小房子里忙碌,劲头十足地张罗着春季大扫除。先用笤帚扫完一遍,再把抹布派上用场。接着,他拿起毛刷,拎着石灰桶,脚踏长梯、台阶和椅子,爬上爬下忙活;一直忙到灰尘呛了嗓子,眯了眼睛,斑斑点点的白灰洒遍了浑身的黑色软毛,脊背疼痛,胳臂酸软,他才停歇下来。春天满怀渴望,带来一股无法满足的可爱神气,围着鼹鼠在空中和地面飘来荡去,甚至还闯进他简陋的小黑屋。难怪他猛然将毛刷扔向地板,连外套都顾不上披,就疾步冲到屋外。一面连声嘟囔:“真讨厌!”“哎呀,该死!”“见鬼去吧,大扫除!”有东西在上面急切召唤他,催他跑进狭窄陡直的通道。对他来说,这个通道很像那种住家靠近阳光和空气的动物才有的砂石车道。然后,挖刨、扒拉、摸索、向前硬挤猛推;推进一段后,再摸索、扒拉、挖刨。他不仅小爪子忙个不停,嘴里也在喃喃自语:“向上!再向上!”最后,砰的一声,他的长鼻子终于拱开地面,整个人暴露在阳光里。他感到自己正在一大片草地中间翻滚,身边都是暖融融的绿草。 “真不错!”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比刷墙美多了!”阳光暖暖地晒着他的绒毛,和风也在爱抚他热乎乎的额头。鼹鼠长久住在地下不见世面,加上耳朵又有些背,所以鸟儿欢快的啼啭传到他耳中,简直如同尖声怪叫。能享受春天的乐趣,却又不必做大扫除,鼹鼠真是心花怒放。他连跑带跳地匆匆穿过草地,来到另一端的树篱旁边,这才把脚步停下。 “站住!”守在篱笆豁口旁的一只老灰兔大声喊道,“穿越私人过道,拿六便士买路钱!”看见鼹鼠对他不屑一顾,而且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老灰兔不由地蒙了。鼹鼠一面贴着树篱飞奔而去,一面打趣急忙从洞中露头偷看吵架的其他灰兔。“洋葱酱!洋葱酱!”他奚落完,趁人家还没愣过神想出合意的骂词,就一溜烟儿跑得没了踪影。于是,灰兔们相互埋怨起来:“你蠢死了!为什么不教训他——”“哎,你干吗不——”“你该警告他——”如此这般,全是以前的老一套。当然,跟以往一样,这会儿说什么也已无济于事。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简直不像真的。鼹鼠漫无目的地疾步前行,在草地上东游西逛。一会儿在树篱边徘徊,一会儿在矮树丛中穿行。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鸟儿建窝筑巢,花蕾含苞待放,枝叶繁密茂盛。万物喜笑颜开,欣欣向荣,一派繁忙景象。眼见全体居民都在忙活,自己却是唯一无所事事的懒汉,他非但没有不安地责备自己的良心,催促自己“回去刷墙!”反倒觉得很是开心。毕竟,假日中最惬意的,或许并不是放松身心,而是欣赏所有别的伙伴都在忙忙碌碌地劳作。 他信步闲逛着,感到自己快活到了极点。突然,他发现自己站在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岸边。他出生以来还从没见过河流。这个躯体光滑整洁、圆滚弯曲的动物,嘻嘻哈哈地追来逐去,咯咯地笑着东抓一下西摸一把,旋即又在笑声中撒手而去,碰到新的玩伴,就会猛扑过去,等到对方扭动着挣脱了,又马上逮住人家,牢牢抓住不肯放松。河流颤抖着蜿蜒疾行,闪闪烁烁放射光芒,打着转儿,口吐泡沫话不绝音①。鼹鼠看得很是着迷,欣喜若狂,神魂颠倒。他沿着河岸碎步小跑,就像人小的时候,迷上一个大人讲的动听故事,老要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似的。后来,他累得坐在岸边,可大河却依然滔滔不绝,还要说话给他听,想讲尽从地心涌出的世间最奇妙的故事,最后还要讲给永远也听不够的大海听。 鼹鼠坐在草地上望着河面,一眼瞥见对岸刚好高过水面的地方,有个黑黝黝的洞穴。他出神地想到,如果一只动物不缺吃穿、喜欢远离尘嚣和别致的河边住宅,发洪水时又能不受滋扰,那么这个地方可是再舒适不过了。在他愣怔之际,洞中央有个细小明亮的东西,看上去忽闪忽闪的,熄灭一会儿,又像颗小星星那样闪烁起来。但是,这种地方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星星。说是萤火虫吧,又显得太明亮也太细小。他在人神观看时,发现那东西在朝他一眨一眨的,表明那是一只眼睛。渐渐地,一张围着它的小脸儿显露出来,很像一幅镶着框儿的画。 一张褐色的小脸儿,长着硬硬的胡须。 一张紧绷绷的圆脸,眼睛里闪烁着刚才引起他注意的光芒。 两只匀称的小耳朵,浓密的软毛溜光柔滑。 原来是河鼠! 于是,两个动物站住了,互相谨慎地打量起对方来。 “你好,鼹鼠!”河鼠说。 “你好,河鼠!”鼹鼠说。 “愿意过来吗?”河鼠试探着问。 “唉,过去说说话当然很好,”鼹鼠说,显出很急切的样子。他对河流、河边生活,还有河边生活的方式,都觉得很新奇。 河鼠二话没说,俯身解开一根绳索,用力拽了一下。接着,他轻身跳上鼹鼠先前没注意到的一只小船。小船外面刷着蓝漆,船内是白色的,不大不小正好能坐他们俩。鼹鼠虽然不太明白小船的用途,可心却早已飞到上面去了。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