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入山与出塞(上下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入山与出塞》收录李零考古艺术史论文二十九篇,分为“写在前面的话”“翁仲研究”“有翼神兽研究”“早期艺术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艺术中的神物图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国铜器研究”与“读书偶记”八部分,探讨课题牵涉广泛、丰富多元。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等研究,以小见大,探究表象之下的渊源流变。作者欲从“入山”与“出塞”两个角度出发,解释中国上古文明演变的特色。在全书首篇《入山与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叙述他近来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祭祀遗址,以及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前者(入山)强调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已发展出自身独树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则论述远古时期中外(华夏与蛮夷,中原与境外,东方与西方)交通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方式则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从中寻绎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入山与出寒
说“祭坛”和“祭祀坑”
翁仲硏究
翁仲考
读《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兼谈欧洲石人
有翼神兽硏究
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再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狮子与中西文化的交流
说中国古代的镇基兽,兼及何家村银盘上的怪鸟纹和宋陵石屏
早期艺术中的宇宙模式
楚汉墓葬中的帛画和中国壁画墓的起源
跋石板村“式图”鏡
跋中山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局——与升湾《博局占》的设计比较
说汉阳陵“罗经石”遗址的建筑设计
序言
我是个按计划写作的人
,即使单篇论文,也多半是
照书的设想写。可惜的是,
计划赶不上变化,层出不穷
的学术会议、庆祝活动和各
种约稿,常常把我弄得方寸
大乱,手脚大乱,陷入焦躁
,或者不如说,是狂躁之中
。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摆脱
这种运动周期,静下心来,
像顾炎武提倡的那样,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考古
,享受考古,按自己的兴趣
和能力,写点笔记和游记性
质的东西。所以,我很感谢
出版社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
,让我把这方面的感想总结
一下。
这本小书,收入的是我
讨论考古、文物的文章。这
些文章,并不是全部:凡与
我已出版的书重复,一般不
再收入;(1已经写出,还
凑不够一组(主题明确的一
组),也暂时搁置一边。它
是以“入山与出塞”为主要话
题,兼收其他作品,按讨论
对象不同,分为八组。
我的第一组文章有两篇
,一篇是应《文物》月刊约
稿,纪念《文物》创刊五十
周年,叫《入山与出塞》,
可以看作全书的绪论。其实
,它和我讲方术的两篇文章
有关,即《秦汉礼仪中的宗
教》,还有《秦汉祠时通考
》(收入拙作《中国方术续
考》,东方出版社,2001
年),思路是从那里延伸出
来。此外,它还包含我对上
两个世纪之交“五大发现”的
历史回顾,也是用来纪念新
千年的,同时具有展望的性
质。所以我特别谈到了眼界
的问题。
我说的“入山”,是道士
热衷的话题(参看葛洪《抱
朴子·登涉》)。李白说“五
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
山游”。“入山”本来是和寻
仙、采药有关。但这里,我
要讲的却是祭祀遗址的研究
。因为考古工作者,他们要
找的首先是有人的地方,要
挖也是城邑、村落和附近的
墓葬,多半人口密集、道路
辐辏。而古代的居住中心也
多是后来的居住中心,文化
层一层压一层(比如郑州商
城就是压在现在的郑州城下
,洛阳和长安也是很多朝代
的古都)。考古工作者从现
代城市出发,从他们的研究
所或工作站出发,主要还是
去这类地方。随工清理更是
如此。但我想指出的是,古
代也好,现代也好,还有一
些人,他们特别喜欢去的,
恰恰是没人或人烟稀少的地
方。比如古代的祭祀遗址,
很多就是这样的地方,特别
是名山大川。人类对这些地
方的疏远和向往,一直是非
常吸引人的话题。它们在考
古学家的视野中,理应占有
一定的位置。况且,从沙畹
和凌纯声的思路来看,这类
研究还能提供宗教地理的文
化视角。没有这种视角,我
们很难理解古人,对文明的
探讨也不免流于浅薄。
“出塞”,我也不是讲昭
君出塞,而是讲早期艺术中
的外来影响。这个问题其实
不是新问题,我国的隋唐考
古,本来就有这种眼光。比
如石窟寺和金银器,前者是
佛教艺术,肯定和印度、中
亚还有丝绸之路有关;后者
受粟特、波斯、罗马和拜占
庭影响,谁都否认不了。只
不过,我关心的是年代更早
的问题。我讲这类问题,不
是为传播论张目,也不是给
外国人帮腔。我只想说,我
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的能
力。他们没有飞机、火车、
汽车,轮船,也没电报、电
话和网络通信,但他们是时
间富翁,探险精神比我们强
,乌龟和兔子赛跑,我们不
能小瞧。特别是与艺术有关
的奢侈品,它们的播散,更
是如此。即使是石器时代,
也会碰到这类问题。中国和
外国都一样。
这两个问题都属于“睁开
眼睛看世界”。它是一种鼓
励,不是一种贬斥,更不是
针对哪个人的批评。
我的研究也许并不成功
,但我相信,它的方向没有
错。因为,即便研究中国,
也是天外有天:汉族之外有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外有
其他国家。当我们承认中国
艺术可能受到外来影响时,
反过来的情况也一样。这不
是现在才有的特殊问题。
我的眼界有限,水平有
限,但学术本身是没有疆界
的。
作为“入山”这个话题的
个案研究,本来我想写一组
祭祀遗址的调查记,包括喀
左、宁乡,甘泉宫、后土祠
和雍五时,还有八主祠。但
材料还消化不够,这里留下
的只是一篇有关“祭坛”和“
祭祀坑”的读书笔记。我把
这篇文章也收入第一组,算
是第一篇文章的参考。
至于“出塞”,在《入山
与出塞》中,我是举翁仲和
有翼神兽为例,但没有机会
展开讨论。这里的第二组和
第三组文章,就是专门讨论
这两个个案。读者不难发现
,它们涉及的不仅是中国古
代石刻艺术的传统,也包括
中国古代动物造型和动物纹
饰的有趣话题,甚至还谈到
秦汉纪念性建筑的装饰,以
及其他一些问题,可以归入
艺术史的研究范围。
同样,在后面的两组文
章中,我也讨论的是艺术史
的话题。一类问题是“早期
艺术中的宇宙模式”。这个
问题不仅表现在秦汉以来的
墓葬设计上(如壁画墓的设
计),表现在明堂类礼仪建
筑的设计上,也反映在很多
随葬品,如生肖俑、墓志铭
,铜镜和六博棋局的图案,
还有其他一些东西上。另一
类问题是“早期艺术中的神
物形象”,我讨论的主要是
战国秦汉时期的太一神,还
有其他一些形象相似的神物
图像。
我希望我
导语
“入山”与“出塞”是李零梳理中国上古文明特色的两个独到视角,前者涉及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再认识,后者是指考古发现中的外来影响。这两个问题,都属于“睁开眼睛”看世界,在更宏阔的视野下思考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演变。
张光直先生曾说,三代的研究是没有学科的。作者希望本书的读者不仅是关心考古的专家,也包括关心艺术的公众,特别是有各种探讨兴趣的普通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