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学解冻后苏联乡村小说叙事转型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王丽欣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20世纪苏联文学“解冻”后的乡村小说叙事特点,对小说的叙事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探讨乡村小说的叙事转型。本书分别从乡村小说的历史文化根源、创作语境与作家思想变迁、形象叙事变迁、叙事聚焦演变、假定性叙事与空间叙事等角度进行剖析,展现乡村小说叙事手法在现实主义底色上的现代转型,阐明乡村小说作家在追求叙事艺术多样性的同时始终坚守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即对人的存在、道德伦理、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作者简介
王丽欣,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副教授,兼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文学翻译。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乡村小说的俄罗斯历史文化根源
第一节 俄罗斯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特质
一 基督教人道主义的特征
二 基督教人道主义文学形态
第二节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根基主义
一 从斯拉夫主义到根基主义:乡村小说叙事的思想基础
二 有机论的“根基主义”艺术批评
第三节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乡村书写传统
一 乡村题材的理想化叙事
二 农民主题现实叙事
三 宗法制农村的传统道德
第四节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文学叙事特征
一 圣徒传型叙事
二 公式化道德叙事
三 经典作品的曲线叙事
第五节 乡村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一 对俄国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
二 传统叙事的创新书写
第二章 乡村小说的创作语境与作家思想变迁
第一节 文学解冻语境下农村题材的发轫
一 农业经济集体化进程
二 农村题材的写实创作
第二节 文学“解冻”与传统道德回溯
一 文学“解冻”下的乡材题材兴起
二 乡村小说作家与道德主题
第三节 停滞时期的文学多元化与乡村小说的哲理升华
一 文学创作出版多元化
二 乡村小说叙事的哲理探索
第四节 后苏联时代文学的去中心化与新根基主义
一 苏联解体前后文学中心主义的衰退
二 乡村小说作家的新根基主义
第三章 乡村小说中形象的叙事变迁
第一节 传统坚守到存在困惑:小人物形象的叙事变迁
一 19世纪经典文学的小人物形象叙事
二 20世纪乡村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
三 20世纪70—80年代存在困惑的小人物形象
第二节 文化自信到虚无否定:老妇人形象的叙事变迁
一 老妇人形象叙事的女性崇拜文化根源
二 老妇人形象叙事的历史文化传统
三 老妇人形象叙事的传统文化瓦解
四 老妇人形象叙事的精神虚无
第三节 传统文化从破坏到重构:房屋意象的叙事变迁
一 背弃文化传统的房屋意象叙事
二 传统文化重构的房屋意象叙事
第四章 乡村小说中的零聚焦叙事向内聚焦叙事演变
第一节 内聚焦叙事的产生
一 俄国文学史上零聚焦叙事传统与内聚焦叙事的转换
二 苏联时期文学零聚焦与内聚焦叙事的转换
第二节 第一人称叙事:从展现事件到内心独白
一 第一人称叙事特色
二 第一人称叙事的内心独白
第三节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一 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的哲理探索
二 拉斯普京小说的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
三 舒克申小说中第三人称叙事
第五章 乡村小说中的写真实向假定性叙事的拓展
第一节 乡村小说中假定性叙事的产生
一 写实性叙事与道德探索
二 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假定性叙事与哲理化趋势
第二节 乡村小说中的象征性叙事
一 拉斯普京创作中的内涵式象征
二 阿斯塔菲耶夫创作的整合式象征
第三节 乡村小说的变形化叙事
一 乡村小说的人格化叙事
二 乡村小说的怪诞叙事
第六章 乡村小说中的时间性叙事向空间性叙事转化
第一节 回忆与现实并置的空间叙事
一 记忆与现实映照的心理空间
二 梦境与现实并置的心理空间
第二节 碎片化情节的抒情哲理空间
一 阿斯塔菲耶夫小说的时序倒错叙事
二 阿斯塔菲耶夫小说的碎片化叙事
第三节 淡化时间构建的宗教空间
一 现实时间淡化凸显的宗教空间
二 心理描写建构的宗教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丽欣的书要出版了,我
向她表示祝贺!
丽欣的书稿是在她的博
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
。她在进入南开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的时候,已经是一位
有经验的俄语教师和俄国文
学的研究者,研究的范围主
要在苏联时期的文学。因为
博士学位论文要有一个较为
集中的研究对象,当她提出
要研究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
乡村叙事时,我觉得是一个
好选题。在俄罗斯文学的研
究领域,对于乡村叙事的关
注程度一直不高,甚至当我
们翻检相关资料的时候都难
以找到一部与此相关的专著
。2017年我在莫斯科待了
半年的时间,所能搜罗到的
也都是一些散碎的论述。但
这并不能说明这个问题不重
要,按我的理解,此前研究
界的眼光都聚焦于那些所谓
经典现象,而这些经典现象
基本上都可算作“城市叙事”
,即使有些涉及农村题材,
关注的也不是农村问题,而
实际上,俄罗斯文学始终存
在着一个潜流,即对农村问
题的书写,或者说,在整个
俄罗斯文学中,乡村叙事是
其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
个子系统,不好好研究这个
子系统,就很难说有一个对
俄罗斯文学的整体把握。
俄罗斯文学中的乡村叙
事传统在19世纪即已形成,
但由于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家
均以城市叙事为主,因而在
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乡村叙事
的维度。19世纪,尤其是
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其社
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在城
市,而在农村,我们看那个
时期俄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焦
点都在农村。面对整个欧洲
发生的巨变,俄国因其特殊
的历史形态,即工业化和城
市化程度低,而导致社会变
化首先集中于农村,典型的
当然是1861年的农奴制改
革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变革运
动,包括后来的俄国革命,
同样有着传统型农村解体、
失地农奴及自由农向城市流
动的原团这个动荡的社会变
革过程在俄罗斯的文学中,
尤其是大量平民知识分子出
身的作家作品中得到了深刻
的反映。
20世纪的苏联时代,尽
管我们看到的是其作为一个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军事
航天工业大国的崛起,但实
际上,这个庞大的国家自始
至终都面临着严峻的农业问
题。从最初的粮食危机到城
市化进程加剧所导致的乡村
从经济到精神的一系列困境
,都为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
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而由
此形成的乡村题材的文学创
作,构成了20世纪假罗斯文
学的有机成分。当然,农村
问题的焦点相较于19世纪已
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变
化甚至是本质性的。加上从
世界文学的整体发展角度来
看,20世纪的现代主义思潮
导致了文学叙事形态的革命
性改变,俄罗斯文学尽管在
这一进程中保持着相对的独
立性,但我们从形式主义产
生的那一刻起已经可以看到
,俄罗斯文学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不单是对现代主义做
出回应,而且是以积极的姿
态推动着这一思潮的演变。
所以,即使在苏联文学时期
,其主流叙事仍然是现实主
义的,但仔细分析起来,也
与19世纪的经典叙事有了重
大的差异。因此,在上述这
些条件的影响之下,20世纪
俄罗斯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就
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现
象,是值得下功夫去研究的
。所以说,丽欣把这个问题
集中到乡村小说来作为博士
学位论文的选题,是有眼光
的。
丽欣这部书稿对20世纪
乡村叙事的研究特点体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强调它与俄罗斯
民族传统文化及乡村文学的
联系。我们必须明确,任何
一种文学现象都不可能彻底
割断其传统纽带,哪怕是那
些号称解构重建的现象,其
内在的基因是无法清除的。
那么,俄罗斯文学的这个基
因是什么?就是丽欣书稿中
所分析的基督教人道主义。
俄罗斯文学从一开始就受到
俄罗斯思想中“人类中心主
义”(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зм)
的影响,它所关注的始终是
人的灵魂的存在状态。西欧
文学关注的主要是人的物质
性存在状态,所以它的主导
思想是世俗人道主义,而中
国的古典文学则始终缺少以
人为中心的理念。从这个意
义上说,对乡村文学的研究
还不能仅仅从题材的角度做
文章,而是要在乡村这个特
定的语境之中来重新审视生
存在这个语境之中的人的精
神境况。这也是丽欣这部书
稿的研究起点。
其次就是考察这个所谓
特定语境从19世纪到20世
纪,以及从20世纪上半期到
下半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因为这种变化会决定着人
的存在状态的变化。19世纪
俄国乡村语境的标志是土地
分配问题,是农奴及农民的
身份问题,是地主阶层相对
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问题;
而20世纪上半期,尤其是苏
联前期乡村语境的标志是饥
饿问题和集体农庄转制问题
,当然,由前一个问题所引
发的社会矛盾在当时的政治
条件下无法反应在文学创作
之中,而后一个问题在文学
作品中也集中于转制过程中
的阶级斗争。因此,丽欣书
稿在这方面重点考察的是20
世纪下半期的语境变化,即
,乡村在面临传统社会解体
的新语境下,其文学表达的
焦点变化。进入苏联时期以
来,其乡村文学就有意无意
地遮蔽了对“人”,尤其是个
体的人的生存困境的关切,
而到了“解冻”时期,乡村文
学则步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