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以扁豆为中心的品种志,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对我国南方地区多个省、市近200份扁豆资源的名称、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注意点进行了阐述,附有花、荚、籽粒、植株的图片。本书涉及的扁豆品种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凝聚了我国扁豆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对引领扁豆科研、制定产业政策、指导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扁豆育种、栽培相关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江苏省 1.1 泰州市 泰兴青扁豆 黄桥扁豆 泰兴白扁豆 泰兴深绿扁豆 泰兴红边扁豆 河失扁豆 泰兴肉扁豆 苏扁 苏扁 苏扁 苏扁 苏扁 兴化红扁豆 靖江红扁豆 俞垛扁豆 1.2 苏州市 常熟早扁豆 常熟青扁豆 颜港红 颜港青 南丰白扁豆 南丰小白扁豆 塘桥紫扁豆 塘桥白扁豆 同里红扁豆 吴江白扁豆 阔扁豆 吴江同里扁豆 太仓紫扁豆 璜泾青扁豆 1.3 南京市 苏扁2号 苏扁4号 …… 第2章 浙江省 第3章 上海市 第4章 安徽省 第5章 江西省 第6章 贵州省 第7章 湖北省 第8章 福建省 参考文献 序言 在我国第一部《扁豆品 种志》(南方本)即将出版 之际,受江苏省现代农业( 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首 席专家陈新研究员之托,为 《扁豆品种志》(南方本) 写序,盛邀之下,心绪难平 ,感慨颇多,虽文笔有限, 但无可托辞,遂欣然落笔。 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 始从事豆类作物育种研究, 至今已有40余年,可以说经 历和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 豆类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的 主要阶段。扁豆作为一种小 宗药食兼用型豆类作物,长 期以来科研生产一直处于较 低水平,品种以农家种为主 ,种植面积小,且多为零星 种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 海、浙江、湖南、江西、广 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 方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 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扁 豆产业在部分地区有了一定 发展规模,随后一些科技工 作者开始了扁豆品种的选育 工作,先后经历了农家种筛 选利用阶段,品种间杂交选 育阶段,生物技术与传统技 术结合科研创新阶段。历经 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到目 前为止,筛选利用的农家品 种和杂交选育的扁豆品种已 有100多份,这是我国扁豆 科研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成 就了我国第一部《扁豆品种 志》(南方本)。 这部《扁豆品种志》( 南方本)的诞生,凝聚了众 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它不仅是对我国扁豆科研 育种的阶段性总结,而且可 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可以指导当前和今 后一段时间的扁豆育种、栽 培、加工和利用;不仅是今 后扁豆育种者的重要参考书 ,也是扁豆科研教学工作者 的有效工具。本书还在一定 程度上,丰富了我国豆类作 物的种质资源信息库,进一 步拓宽了我国豆类研究的广 度和深度,推动着我国扁豆 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产业 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我国扁豆科研工作 历程,从建国初期的自留自 种,到20世纪末开始的苏、 浙、沪、皖四省市有关科研 院所的科技协作;从零星的 种植到占地面积2000公顷 的上海红岗青扁豆示范基地 ;从20世纪60年代无科研 人员研究,发展到目前100 多人的研究团队;从单纯的 育种研究发展到目前的育种 、栽培、加工技术研究为一 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成绩 喜人,前景诱人。这一方面 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国 家的富强,人民的需求;另 一方面与一个好的研究团队 以及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 竭诚奉献息息相关。在国家 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的 大力支持下,团队成员先后 多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 豆类作物科研专项,取得了 多项科研成果,特别是 2016年以来,江苏省构建 了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 在首席专家陈新研究员的带 领下,成立了长三角地区扁 豆科研协作组,在这个平台 上,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开创了我国扁 豆科研工作新局面。这次入 编的扁豆新品种就是大家团 结协作的结果。 面对扁豆产业发展的大 好形势,作为在豆类科研战 线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 心潮澎湃,倍感欣慰,真诚 地期望老一代扁豆科研工作 者继续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勤于创新,再创佳绩;更希 望年轻一代扁豆团队的科技 人员抓住当前的大好时光, 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精诚 协作,不断提高我国扁豆科 研工作水平。 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