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洵全集(共6册)(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洵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洵(1922-1995年),著名明清史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早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受教于冯承钧、瞿兑之、谢国桢、刘盼遂、容庚、陈垣等知名学者。1948年到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直至去世。主要著述有《明清史》《明史食货志校注》《下学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孙嘉淦与雍乾政治》等。这次出版他的全集,除了校订原来已经出版过的成果,还将李洵先生遗留未发表的论文、讲课录音、与学界通信等进行整理,增补年谱,第一次刊印呈现给读者,这对对完善学术史,厘清李先生研究理路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李洵(1922-1995年),著名明清史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早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受教于冯承钧、瞿兑之、谢国桢、刘盼遂、容庚、陈垣等知名学者。1948年到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直至去世。主要著述有《明清史》《明史食货志校注》《下学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孙嘉淦与雍乾政治》等。 目录 《李洵全集 第一卷 明清史》 绪论 一、明清时期历史及其分期 二、明清时期历史的史料与史学 第一章 反元民族斗争的胜利与明封建帝国的建立(洪武元年至建文四年,公元1368—1402年) 一、红巾军反元大起义。朱元璋所领导的反元民族斗争。大明封建帝国的建立。元帝国的灭亡 二、明初国内及周边的形势。明帝国恢复社会经济的诸措施: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减轻赋役与发展工商业。明初土地占有关系与赋税的征收 三、洪武时期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的加强。中央与地方政权的组织及其特色。军制与边防的巩固。明律及其特点。文化教育方面统治的加强 四、结语 第二章 15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大发展(永乐元年至宣德十年,公元1403—1435年)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荒田的开垦与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 二、皇权的内部矛盾与国内战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三、永乐时期的对外政策。对南洋、中亚、日本、朝鲜关系的恢复与加强。东北边境民族及其与明朝的关系。苗、彝族及其被征服。对安南的征服。蒙古分裂为鞑靼与瓦剌。明朝在国境北边与西边的防御战争 四、宣德时期国家政策的转变。内阁制的形成。社会危机的显现 五、结语 第三章 15、16世纪顷明帝国统治的危机(正统元年至正德十六年,公元1436—1521年) 一、大地主土地兼并的剧烈。赋役的加重。金花银的征收。农民生活的恶化。农民破产所造成的主要后果:流民问题的严重刘通、李源领导下的流民暴动 二、蒙古也先汗的强盛。土木堡之战。景泰时期的抗战 三、明代中叶的政治。明武宗的暴政。刘瑾加强厂卫特务统治刘六、刘七领导下的农民大暴动。地方势力的叛乱 四、王守仁。阳明学派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学说。左派王学 五、结语 第四章 16世纪中国社会的继续发展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22—1596年) 一、明朝内阁的纷争。严嵩的执政。政治腐朽的进一步加深。卫所与边防的破坏 二、蒙古达延汗国的强盛与内外蒙古的形成。俺答汗的入侵。倭寇扰害的形成。御倭战争。16世纪的朝鲜战争 三、西方海盗的东侵。华侨在南洋势力的被侵占。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及其意义 四、隆庆、万历时期的社会问题。张居正的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土地丈量与“一条鞭法”的实施。水利的修整。财政的整理西北边防的加强 五、16、17世纪顷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达与市民阶层的扩大。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及其重大意义 …… 《李洵全集 第二卷 明史食货志校注.辽宋金三史纂修考》 《李洵全集 第三卷 下学集》 《李洵全集 第四卷 正德皇帝大传》 《李洵全集 第五卷 中国的明清时代——李洵明清史讲义》 《李洵全集 第六卷 李洵文存》 序言 李洵先生,字仲符,别 号里盾,1922年7月生于辽 宁北镇,1995年9月因病于 长春去世。时近先生百年冥 诞,诸弟子商于先生哲嗣李 蒙、李普,整理先生已刊、 未刊著述,除与他人合作署 名及文献整理、辞书之属不 便收入外,集为6卷,题《 李洵全集》,以见先生学术 精神、成果要领,并志同仁 、弟子、眷属追念之思。 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 训,父子厚公从学于著名文 字训诂学家黄侃先生,精声 韵,饶藏书。少年时代,得 遍览经史典籍,于史部钻研 尤多。高中时期,就读于天 主教会学校,中西知识,得 以会通。后考入北京大学文 学院,得冯承钧、瞿兑之、 谢国桢、刘盼遂、容庚、陈 垣诸名家指导。①1943年, 先生选修谢国桢先生《史部 目录学》,因是唯一选课者 ,往刚主先生家中受课,查 检瓜蒂庵藏书,切磋琢磨, 所获匪浅。刘盼遂先生指导 先生本科毕业论文,题《辽 宋金三史纂修考》,深得考 据文章“无一字无来历”之义 。1948年,先生任教于东 北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通 史及原始社会史、宋元史、 目录学、史学名著选读等。 ②1951年后,专注明清史, 于1956年出版《明清史》 。1958年,被划为“右派”, 无法执教,然在接受批判、 “改造”之余,仍旧坚持明清 史学术研究。后在劳动中跌 断右腿,竟于病榻之上,开 始撰写《明史食货志校注》 。先生前曾加入民盟,“右 派”之说改正后,对马克思 主义信仰弥坚,终于在 1986年成为中共党员,其 后积极参加组织生活,高风 亮节,终生不渝。 自1978年重返高校讲坛 ,以迄1995年去世,凡17 年间,先生勤奋著述,提携 后学,与海内外学者密切交 流、多方合作,组建并多年 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 究所,为推进明清史研究事 业苦心孤诣、不遗余力。其 间刊布著作多部,论文数十 篇,在明清史诸多基本问题 前沿探讨中提出独到主张, 指导明清史专业博士10人, 硕士近20人,流泽绵长。 先生学术,前承乾嘉以 降经史之学余绪,亲炙于民 国时代新史学名家宿儒,深 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 方法论,广泛汲取多种其他 社会科学知识理论,融会贯 通,自成一家。今因作序, 略陈大要并全集各卷编纂原 委如下。 第一卷为1956年初版《 明清史》。清代文网严密, 官史之外,明清史学未能彰 明。民国时期新史学兴起, 大量文献资料得以搜集整理 ,专题研究亦具声色。孟森 《清史讲义》、萧一山《清 代通史》皆为清史体系开山 之作。①在此基础上,先生 《明清史》推出,别开生面 。该书篇幅虽非宏富,然而 呈现了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和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历史学 实证传统结合的第一个明清 断代史叙述体系。这一体系 通过中国历史长期发展内在 机制与特色的视角,透视明 清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 时代的整体性,把握这一时 期历史演变的主题,把社会 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 、国家政治体制形态、民族 关系、政治事件与人物表现 、社会关系冲突、文化风气 变迁、思想学术探索方向, 等等,融会贯通,交错呈现 ,生动述说。全书纲领显明 ,其事核,其言简,落实了 断代治史与整体史观深度融 合的历史编纂学。书中,先 生还就当时明清史研究的诸 多前沿问题,如资本主义萌 芽问题、清入关前社会性质 问题、“东林党”性质与历史 角色问题等表达了独到看法 ,关于后来成为明清史研究 重要话题的明代流民运动等 问题的思考,也露端倪。该 书读者甚众,新中国成长起 来的明清史学者多受其益。 尤其是,新中国明清史叙述 体系建构,与此书关系甚大 。初版至今65年过去,其间 学术进步,世事变迁,书中 一些提法已可修正,然而该 书在学术史中的贡献已经融 入明清史学历程,且其整合 明清通体研究、叙述的视角 以及实证与理论分析结合的 编纂学理念,至今仍称典范 ,关于诸多具体问题的真知 灼见,亦至今富有启发意义 。 第二卷收入先生《明史 食货志校注》《辽宋金三史 纂修考》。新史学兴起以来 ,经济史即为显学,马克思 主义史学以经济基础作为解 释社会发展变迁的最重要领 域,故20世纪50年代以降 ,经济史研究暨经济史料整 理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中, 历代“食货志”整理为学术界 高度注重之事。先生既以明 清史为职志,且服膺马克思 主义历史观,于《明史食货 志》属意已久,虽因被划为 “右派”而无法继续正常教学 研究,竟在接受“改造”,腿 骨伤折的艰难处境中,开始 该志校勘、注释之事。矢志 不渝,此之谓也。先生曾于 朱偰先生处,得见参与清修 明史的王原《学庵类稿》, 内收其《明食货志》,为成 于《明史稿食货志》之前稿 本。先生再寻他本,以《明 食货志》《明史稿食货志》 与《明史食货志》对勘,写 成《三史食货志校勘记》, 10余万字。当时整理文献, 全凭手抄,且书籍搜求,困 难重重,然而该书文稿竟于 “文革”中失去。再10余年后 ,先生重理所余札记及平日 累积资料,详考《明史食货 志》史源及编纂历程,以《 明实录》《明会典》《明史 》《明史稿食货志》、王原 《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