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管三七二十一--江波科幻二十一讲/科幻教育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江波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不管三七二十一——江波科幻二十一讲》为知名科幻作家江波围绕科幻创作方法论、世界经典科幻小说赏析(如《弗兰肯斯坦》《坠落火星》《中国太阳》《银河帝国》三部曲系列等)、科学世界观(宇宙、生命、智能和人工智能)等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述,内容丰富详实,兼具科普教育意义,为读者了解科幻、学习科幻提供了系统读本。 作者简介 江波,1978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被誉为“中国科幻更新代旗手”之一。代表作有《机器之门》《银河之心》三部曲等。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科幻小说金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银奖、京东文学奖科幻专项奖等。 目录 第一讲 绪论:国运与科幻,兼论科幻的意义 第二讲 浅谈科幻小说的创作 第三讲 科幻小说的经典范式:《弗兰肯斯坦》 第四讲 历史的一体两面:《坠落火星》 第五讲 浓缩的英雄史诗:《霜与火》 第六讲 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太阳》 第七讲 科普型科幻的历史和回归 第八讲 相对论时空中,人性的巨大试验场:《千年战争》 第九讲 太空浪漫主义: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 第十讲 乐观和机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世界 第十一讲 宇宙逍遥游:莱姆的疯狂机器人大师 第十二讲 时间旅行的悖论:《你们这些回魂尸——》 第十三讲 硬科幻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 第十四讲 黑暗美学的极致:《异形》 第十五讲 光荣与梦想:21世纪的中国科幻电影 第十六讲 太空神秘主义——致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未来 第十七讲 科幻中的火星 第十八讲 历史的终结——虚拟世界的未来 第十九讲 赋机器以文明:人工智能发展漫谈 第二十讲 灵魂所在:脑机接口和人类未来 第二十一讲 科学世界观:宇宙,生命,智能和人工智能 后记 我的科幻之路 序言 科幻日益成为全社会瞩 目的焦点,也是助推文化、 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加速 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 布了一系列扶持科幻发展的 政策办法。2020年8月,国 家电影局、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印发了《关于促进科幻电 影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 要(2021-2035年)》中提 出了“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 持计划。搭建高水平科幻创 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 平台”等任务要求。北京市 人民政府在《北京市全民科 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年)》《关于 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 (2023-2025年)》等文件 中对首都科幻工作做了具体 指示和要求。 科幻教育是科幻发展链 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科 技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中不 可替代的引导力量,承载着 面向青少年撒播科学种子的 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幻 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 年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 助于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 在2023中国科幻大会开 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 会、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发 布了《青少年科幻教育指南 》,为教师开展科幻教育、 青少年开展科幻创作提供了 学习、教学、教研的方法和 指导。邀请著名科幻作家刘 慈欣、王晋康、杨鹏担任“ 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特别顾 问”,为首都科幻教育的顶 层谋划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 撑。 北京科学中心作为首都 科普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 科幻教育领域持续发力,曾 集中举办“首都青少年科幻 教育”系列沙龙,围绕科幻 中的美学教育、未来教育、 影视教育、科学家精神等主 题,开展对话研讨交流;以 科技场馆为主阵地,举办了 “科幻创作大师对话青少年” “科幻+”讲堂等活动,通过 演讲、沙龙、探馆等形式探 索科技科幻的跨界交融;积 极推动“科幻进校园”,邀请 科幻作家、科幻阅读推广人 等专家学者,走进北京高校 、中小学,举办系列创作培 训活动,营造浓郁氛围;利 用馆校合作基础,研发了一 批可推广、实操性强的科幻 视频课,将科幻教育落到实 处。 在科幻教育的第一线, 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求知若渴 的眼神、欢欣雀跃的神情、 奇思妙想的作品,也更加深 刻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责 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科 幻作家融入教育的满腔热忱 ,他们将经典科幻作品凝练 提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 析,将个人的阅读创作经历 倾粪而出,以期为生活在新 时代的孩子们打开科幻世界 的大门,为他们提供眺望未 来的视角,赋予他们创新创 造的勇气。因此,我们策划 了由知名科幻作家领衔的科 幻教育作品系列,与大家一 同感受经典科幻的智慧光芒 。 科幻作家江波参与了北 京科学中心组织的科幻教育 课程录制、科幻进校园、第 十二届科幻创作创意大赛“ 光年奖”评审等活动,对首 都青少年科幻教育工作有清 晰深刻的感知。《不管三七 二十——江波科幻二十一讲 》是江波涉猎科幻教育领域 的集成之作,将其在科幻创 作、经典赏析、科技前沿的 独家观点娓娓道来,涵盖了 《弗兰肯斯坦》《坠落火星 》《中国太阳》等名作,囊 括了人工智能、时间悖论、 科学世界观等科幻热点话题 ,为青少年了解科幻、学习 科幻提供了系统读本,值得 品读借鉴。 我们也将继续深耕科普 科幻领域,为青少年提供更 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之获 得更加多元充实的体验和收 获。“希望,是这个时代像 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让 我们带着憧憬和希望,步入 绮丽多姿的科幻世界,畅想 遥远不可知的未来。 编者 2023年12月 导语 解码世界经典科幻作品,探索人工智能边界,揭秘时间悖论谜团。 科幻写作这件事,可以通过对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来提高,但并不一定是写作者抵达自由境界的途径…… 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开启科幻之门!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详实,为读者了解科幻、学习科幻提供了系统读本。 后记 我的科幻之路 我从2003年开始发表科 幻小说,至今已经20年。在 这20年的时间中,创作科幻 小说大概是我人生最大的乐 趣之一。关于我是怎么走上 这条道路的,可以简单地做 一个回顾,也算是对过去20 年科幻创作的一个小结。 我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 淳安县千岛湖镇,当年叫作 排岭镇。按照现今的提法, 这个地方应该可以算是四线 或者五线城市。在我成长的 年代,排岭镇上的人口不多 ,只有两所小学,一个年级 入学的人数加起来大概有三 四百人。这样算起来,镇上 的总人口大约在一万到两万 之间。那时候还没有“小镇 做题家”之类的说法,小镇 上的学生凭着天赋学习,没 有现在这么卷。学习成绩好 一点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眷 顾,参加竞赛培训。那些都 是不收费的自愿活动,目的 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参加竞 赛。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完 全没有想要靠竞赛走捷径的 心思,也没有靠竞赛培训致 富的想法。说起来,还真的 颇为怀念“卷”这个字眼没有 被赋予今天的流行含义的年 代。 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 我的成长路径也是完全自由 的,全凭运气和个人兴趣。 在镇上的图书馆,有一类图 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少 儿科学画报》这样图文并茂 介绍科学的,也有《奥秘》 《飞碟探索》这样讲离奇故 事的,还有像《小灵通漫游 未来》《神翼》《五万年前 的客人》这样的单行本科幻 小说。这些故事在我的心头 种下了种子,神奇的科学技 术、美好的人类未来都深刻 吸引着我。有一件令我记忆 深刻的事情,大概是在小学 四年级,班主任老师问大家 长大后想要干什么,我回答 “我想成为宇航员,去开拓 太空”。这个回答对于今天 的孩子来说可能很普通,但 在30多年前的一个小镇上, 这一回答还是引起了同学们 的一阵哗然。大概那个时候 ,我看了许多科幻的书籍, 宇宙、太空还有未来都成了 我意识深处的一部分。这是 我将来踏上科幻之路的最根 本的条件。 和科幻的缘分继续,则 发生在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我于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 学习,那个时候,恰逢计算 机技术兴起,紧接着是互联 网的兴起。在20世纪90年 代,中国的互联网还只处于 起步阶段,但是对于高校的 学生来说,它带来了一种完 全不同的社交模式——BBS (Bulletin Boald System, 电子公告板)。BBS是一种 极为简陋的终端模式,看上 去就像是DOS模式的界面, 依靠键盘操作,浏览文章也 使用极简的文本框模式。但 是就是这么简陋的互联,却 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找到 了许多有共同兴趣的爱好者 ,也读到了更多的科幻小说 。 充分的交流是极好的触 发条件,很多机会在交流中 产生。对社会经济就是如此 ,对我来说,小时候的阅读 培养了对科幻的热情,BBS 则让这种热情开始发酵,让 我产生了创作科幻小说的冲 动。 直接的触发则是1998年 的《科幻世界》征文。我的 两个同学,孙静和郭进,恰 好组织了清华科幻协会。 1998年的清华科幻协会和 今天的清华科幻协会并没有 直接的继承关系,属于一段 已经沉没的历史。那是清华 第一次有科幻协会,他们恰 好要组织活动,而正好《科 幻世界》也想在北京组织一 次活动,于是就有了《科幻 世界》在清华的征文活动, 同时也是对郑文光先生的一 次慰问活动。在那次征文活 动中,我写出了我人生中第 一篇科幻小说,题目叫做《 历史》,讲述的是后羿射日 其实是外星人来地球的一次 事件。这篇小说获得了三等 奖,似乎是个不错的结果, 但我同寝室的同学钱海峰写 了一篇很短的只有一千字的 小说,结果却获得了二等奖 ,还刊登在了《科幻世界》 杂志上。而我的那篇则有一 万字,我就感到很不服气。 于是,我就开启了漫长的写 作投稿路,一直到2003年 我完成研究生学业。 人活世上,做事大概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做能 做的事,在职业的起步阶段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第二 阶段则是做擅长的事,能够 高效地完成某些事,大部分 人的职业发展都会进入这个 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做喜欢 做的事。一些人在经历了长 久的职业发展之后,也会喜 欢自己的职业,从而将其从 擅长的事变成喜欢的事。对 我来说,则是在半导体行业 经历了第一和第二阶段之后 ,发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另 有其事。辞职之后,我希望 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我喜欢做 的事,这就是初衷。 但我的辞职并不是头脑 发热的结果,我是经过仔细 考虑的。那就是如果我只能 以图书出版获得收益,我是 否能够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15年的职业生涯给了我一定 的财富积累,虽然算不上大 富大贵,但是图个温饱的底 子还是有的。而在解决了房 子问题之后,在大城市的生 存成本其实也并不算高。这 是我的底线。只有满足了这 两点,我才最终能够做出辞 职的决定。然后,我就成了 自由人,不再依附于某个公 司,当然也就失去了来自团 体的庇护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当然,前面提到的版权 收入是一种风险收入,不能 被当做底线来考虑,但的确 也对我的决定产生了影响。 ) 一些怀抱文学梦想的 精彩页 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运势,和它的文学之间,是否有什么强烈的关联?国家不幸诗家幸,是否为一种普遍规律?这可能是文学史的专家所感兴趣的问题,我也无力作答。但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恰巧和中国的国运关系紧密,这或许也只是个巧合,但结合中国的国运谈一谈科幻,我深以为有必要。在我看来,科幻文学事实上是一个社会对科技接受程度的表征,在科技时代,科幻文学不昌,只能说明要么科技尚未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要么它受到了某些刻意的压制。在中国,两种情况都曾经发生过。 在西方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国门之前,中国未尝有现代科学,对于各种现代技术也缺少兴趣,这种背景下自然不会产生科幻。但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幻想和惊人之举也是有的,比如万户飞天,有时也会被当作一种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但一来这种举动并非理性精神的反映,更多的是受到狂放想象的驱动;二来,即便真的把这些算作科学探索活动,这也只是偶然性事件,更改不了大趋势。现代科学体系在西欧发展壮大,现代工业革命也发轫于西欧,随着欧洲列强的全球扩张,这些才进人中国,科幻文学也随着国门打开之后科学技术的到来,一起到来。 所以谈论中国科幻,就要从清末民初开始。 步人正题之前想要厘清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虽然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但科学技术的输人对于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带来的是正面影响,而非负面。但这并不能消除侵略战争的罪恶,也不能抵消西方列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痛。整体而言,中国清末民初科学和技术的扩展,并非一种受到主观美德驱动的主动行为。侵略者想要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中国人民想要摆脱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这两者的合力,自然推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扩展。这个规律在任何一个前殖民地国家都会得到体现,绝不可以将它视为帝国主义的一种恩惠而走到侵略有功、殖民无罪的荒谬历史解释上去。 第二个问题是虽然古代中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体系,却有技术(虽然技术的发展在明清也趋于停滞),所以中国传统想象之中被带上技术元素,是一件自然的事。中国小说的发展,并非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科学基础,因此在对事物的解释上,会以超自然的神秘性为主。此类想象仍旧可以被看作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和回应,这和科幻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趣味类似。这一类文学,我们把它称为传奇,称为神魔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情景,在此类想象文学中可以找到一定的对应。比如针对“长生不老”这个话题,仙人给仙药,是神秘宇宙观的体现,并非科幻。然而如果以基因药物或者手术甚至人体改造的手段来实现长生不老,就是科幻。再比如人类飞行的梦想,其相关的想象从神话时代开始就比比皆是:到天上去相会的牛郎织女、月亮上的嫦娥玉兔……先人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甚至还有《枕中记》这种人间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时间相对性故事,被略微加以改造、赋予科学世界观,就是活脱脱的科幻小说。 如果古代那些想象文学作品都不算科幻,那么究竟什么才可以被认为是科幻?科幻和一般的幻想性小说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 以我的浅陋见解来看,科幻就是根植于科学世界观的想象力。科学世界观是什么,就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可解释的,非神秘的,不存在什么超自然力量,自然规律支配一切。科学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科学的发展就是自然规律不断被发现的过程。虽然科学仍旧有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但这并不因为它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而是因为科学发展的阶段还不够。此外,科学世界观中还包括已经发现的客观事实,直接反对这些客观事实的幻想,自然也会被排除到科幻之外。 了解了这些对科幻小说一般性的探讨,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一般会把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视为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发表的时间是1818年。中国的小说中开始出现科幻元素,其实并不比这个时间晚多少,甚至相差无几。《镜花缘》最后成书时间约为1818年,里面有快捷的机械飞行器,可以乘坐游历四海;《荡寇志》成书于1847年,其中存在各种新式武器,如“奔雷车”“飞天神雷”。这与西方的科幻小说诞生在相近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人受到西式武器、器械影响的结果。所以《镜花缘》里对飞行器的结构描述,近似于齿轮转动的西式钟表;而《荡寇志》里的各种武器,都由一个叫做白瓦尔罕的西洋人发明。这些西来的元素,被嫁接在中国流传的古典故事上,成就了一些中国19世纪的想象作品。但真要把这些作品称为科幻小说,却也不当。因为虽然《镜花缘》对飞车的描述相当地科幻,整体却是神怪的路子;而《荡寇志》,则完全是对《水浒传》的新演绎,其中西洋人白瓦尔罕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猎奇。对比《弗兰肯斯坦》,很容易看出其中志趣的差异。 所以大体上,当西方的科幻小说开始发展的时候,中国存在滞后的情况。这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情况与科学文化的滞后传播是相对应的。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