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回鹘史研究(精)/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富学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出土的多方墓志等新资料,结合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唐宋时期史乘记载和具体实物,充分利用敦煌出土的各类文书,对唐宋时期回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0世纪以前的回鹘先民、漠北回鹘、西迁回鹘的具体史实及其与周边政权的交往,以及回文文献、佛教状况、文学成就、摩尼教的传播、回鹘文化等问题。
本书可供唐宋史、回鹘史、敦煌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研究院学术文库”总序樊锦诗
序:在民族史研究中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牛汝极
绪论
第一章 敦煌文献中的回鹘名称考
第一节 “猃狁”之于“回鹘”
第二节 “匈奴”“凶奴”“突厥”之于“回鹘”
第三节 敦煌文献中回鹘的其他代称
第二章 铁勒浑部及其在内亚腹地的游移
第一节 族源、名称及原居地
第二节 浑部的南迁
第三节 浑部在河西的活动
第四节 回鹘汗国崩溃后漠北浑部的去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敦煌文献所见“破残回鹘”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回鹘诸部在敦煌及周边的早期活动
第二节 P.3451《张淮深变文》校录
第三节 P.3451《张淮深变文》所见“破残回鹘”来源诸说评议
第四节 “破残回鹘”来源之我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生平再考
第一节 关于和亲时间
第二节 天公主称号
第三节 天公主卒年考辨
第四节 甘州回鹘天公主的政治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昌回鹘王国的棉织业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高昌回鹘之纺织原料生产
第三节 高昌回鹘之棉织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昌回鹘之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制
第一节 吐鲁番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与发展历史
第二节 高昌回鹘时期之葡萄种植
第三节 高昌回鹘时期之葡萄酒生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昌回鹘王国之金属加工业
第一节 高昌回鹘的镔铁及金属武器
第二节 高昌回鹘的生活用金属制品
第三节 高昌回鹘的军事用金属制品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回鹘文xj222—0661.9所见高昌回鹘史事
第一节 回鹘文文书xj222—0661.9基本内容及学界的研究
第二节 文书所见怛逻斯地望考实
第三节 契丹属部六姓鞑靼叛投高昌回鹘考
第四节 文书所示事件的时间与性质
第九章 回鹘木杵铭文所见“倭赤”与高昌回鹘西部疆域
第一节 吐鲁番回鹘文木杵铭文中的Uc(倭赤)
第二节 倭赤与高昌回鹘初期的西部疆界
第三节 Uc(倭赤)入回鹘及其对周边诸部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宋元时期回鹘—畏兀尔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唐宋时期回鹘—畏兀尔农奴制度的萌芽与初步形成
第二节 蒙古统治对畏兀儿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农奴制在元代的发展
第十一章 西安新出《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疏证
第一节 白夫人为突厥毗伽可汗曾孙说
第二节 白夫人所嫁为牟羽可汗说
第三节 白氏夫人与长安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唐与回鹘绢马互市实质解诂
第一节 唐与回鹘的绢马互市及其特点
第二节 唐与回鹘绢马互市之非贸易因素
第三节 唐与回鹘绢马互市的实质在于羁縻
第四节 回鹘所获巨量绢匹的去向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敦煌文献所见沙州与周边回鹘的商品贸易
第一节 契约文书对沙州与周边回鹘政权贸易的记载
第二节 西州回鹘向沙州输出之商品
第三节 伊州回鹘向沙州输出之商品
第四节 甘州回鹘对沙州之输出商品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曹议金奉天靖难讨回鹘考
第一节 张曹归义军之易代
第二节 四首《望江南》所见曹议金之“奉天靖难”
第三节 其他文献所见曹议金的“奉天靖难”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843年—唐与回鹘关系的转折点
第一节 840—843年唐朝主要边患的解除
第二节 843年唐朝对回鹘政策的转折
第三节 843年会昌灭法与回鹘摩尼教之关联
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高昌回鹘取伊州及与沙州归义军政权之关系
第一节 归义军取伊州时的形势及其与纳职回鹘之关系
第二节 高昌回鹘取伊州诸说献疑
第三节 高昌回鹘取伊州之对手为纳职回鹘而非沙州归义军说
第十七章 喀喇汗王朝对高昌回鹘西部疆域的蚕食
第一节 波斯与回鹘史料所见10世纪时回鹘西部形势
第二节 喀喇汗王朝东扩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喀喇汗王朝对天山北麓回鹘疆域的蚕食
第四节 喀喇汗王朝对龟兹地区的蚕食
第五节 龟兹在喀喇汗王朝治下之情状
第六节 喀喇汗王朝对焉耆地区的蚕食
本章小结
第十八章 回鹘社会文化发展逆演进现象考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漠北回鹘是纯粹的游牧民吗?
第三节 西域回鹘之社会逆演进
本章小结
第十九章 儒家孝道思想在回鹘中的流播与影响
第一节 唐代回鹘孝道思想之滥觞
第二节 西迁回鹘孝道观之继兴
第三节 元代内迁畏兀儿孝道思想的成熟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十章 敦煌回鹘语头韵诗及其格律特征
第一节 敦煌回鹘头韵诗之格律及其来源
第二节 回鹘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头韵现象
第三节 回鹘佛教文学作品与佛事文献中的头韵
第四节 回鹘佛典翻译之头韵追求
第五节 回鹘头韵作品格律的基本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十一章 回鹘头韵诗与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文化
第一节 处于对立面的民族关系产生的文化影响
第二节 民族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影响
第三节 无押头韵特征的阿尔泰语系各族
本章小结
第二十二章 回鹘
序言
在民族史研究中坚守中
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杨富学先生寄
来即将出版的新作《唐宋回
鹘史研究》书稿,吩咐我为
此书出版写一点文字。首先
,我感到很惶恐,因为我不
是历史学专业出身,不敢随
便评述;其次,富学兄勤奋
耕耘,著述等身,在学界影
响深远,岂是我可以随便点
评;但后来一想,我俩是20
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新疆大学
读书工作时结下的深厚友谊
,有过不少学术上互帮互学
的合作经历,同时,拜读富
学兄新作也是我一次难得的
继续学习的机会,假如我的
观点不妥,也可请富学兄和
学界同仁指出,帮助我进步
。于是我也就答应下来写点
文字。
粗读书稿,其叙述时空
宏大,视野宽阔,史料丰富
,尤其增加了近年考古发现
的新史料,为回鹘史增添了
新内容、新视角、新方法,
可喜可贺!
下面我想就坚守中华民
族共同体理念及其相关问题
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不当之处敬请富学兄及学界
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一、华夏文明的智慧与
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而
且在先秦时期就有两个重要
节拍:第一是“民本”或“人
本”,以民/人为本;第二是
“贵生”,珍惜生命。伟大的
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用8个
字击出第一个节拍:“未能
事人,焉能事鬼?”然后,
他用6个字击出第二个节拍
:“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学
生樊迟曾经向他请教“智”的
含义,他回答说“智”就是把
功夫都下在人和老百姓的事
务上,不要在鬼和神那里耽
误工夫。对鬼和神,第一要
敬畏,第二要远离。孔子开
创儒家思想体系,是围绕人
,而不是鬼神展开的。北方
的黄河流域文化孕育了循规
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南
方的长江流域文化培育了思
辨型的道家,两者相互交流
影响,形成中国早期思想的
核心,后来又吸收周边文化
不断壮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
内容。这种华夏版的“人本
主义”或“民本主义”,是儒
家、道家学派对华夏文明的
形成所做的最大贡献之一,
可称之为“人的文明”。文明
里有“人”,才有生命力。只
有存在生命力的文明才能把
河流经过的地方都变成自己
的“天下”,才能在大河流域
哺育超大规模的天下国家和
天下文明。可以说,以人为
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
根本。中国文化自西周以来
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
神和品格,而西方直到后来
才提出人本主义,呼吁人不
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
明所有的变化都是关系的变
化,都是人、心、环境及其
关系的变化。人有三种关系
需要处理,即人与自己内心
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三个关
系恰恰是儒释道三个维度要
突出表达的,可用九个字说
明儒释道:佛见性、道保命
、儒明伦。我们会发现,佛
家讲内观是研究人和自己内
心的关系;道家讲外观是研
究人和自然的关系;儒家讲
人伦,是研究人和人之间关
系的。所有的变化都是这三
种关系的变化。把人放大就
是家庭、社会或国家,不管
用什么理论和方法来说明或
解释人、家庭、社会或者国
家在这个世界存在的道理或
规律,其实都是这三种关系
以及关系的变化。
说到民族性格,或者叫
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我一
直有一个认知,中华民族的
基本特征至少有三条:一是
有容纳之量,促成东西南北
政治经济人文上的大一统;
二是有消化之功,促成文化
和人种上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大融合;三是有中和之
智,促成经济和社会管理避
免极端化而达致中和。由此
,中华文明几千年延绵不断
、生生不息。
二、历史研究应关注“四
个共同”并把握“四大关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
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
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
化最新成果。2019年,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
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四个
共同”重要观点。他强调:“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
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
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
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
民族共同培育的。”①“四个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
体的四根支柱,就是要不断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
异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族理论建设、民族历史
研究的重要原则,也是当前
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
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
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
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
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
发展。”②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四大
关系是推进民族理论建设和
民族历史研究的新任务、新
要求:一要正确把握共同性
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
性是大方向,也是大趋势,
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值得重
视的工作方式、方法,这两
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民族
工作的重要原则。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揭示了
民族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本
原因,也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