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中的安全保证与容错恢复》立足于现代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在各种领域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从集合数据系统可信性研究、物联网空间安全、智能安全接入、大数据与智能传感器安全、区域网络攻击检测以及云上安全监测等方面入手,分别从支持物联网的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两个角度介绍目前新的安全技术与容错技术,主要包括能够有效阻止与避免信息泄露或恶意攻击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复杂异构应用背景下对破坏或阻碍监控与追踪等安全应用的防范。
此外,《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中的安全保证与容错恢复》还将给出针对这类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的潜在篡改风险与攻击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概念与技术,以期实现更加稳定、可靠的系统级安全保证。
《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中的安全保证与容错恢复》中涵盖了目前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与新研究成果,并据此构建了对未来技术发展与演进方向的讨论基础。
秦丹阳,黑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多跳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作为黑龙江大学国防特色学科军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后备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入选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计划、黑龙江大学学科青年学术骨干百人支持计划,先后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技术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次,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3次。
第1章 基于容器的数据系统可信性研究
1.1 引言
1.2 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
1.2.1 生存期
1.2.2 数据管理的结构化方法
1.2.3 新型容器交互操作架构
1.3 可信性研究的重要概念与关系
1.3.1 可信性属性
1.3.2 可信性方法
1.3.3 可信性威胁
1.4 虚拟机与容器镜像的应用
1.5 SWITCH与软件工程的QoS保证
1.6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智能数据系统的风险评价与监测
2.1 引言
2.1.1 现有结构化解决方案
2.1.2 未来结构化解决方案
2.2 DCIS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2.2.1 大尺度评价
2.2.2 小尺度评价
2.3 传统信息风险评价
2.4 CPS风险评价方法
2.5 所提出的新型方法
2.5.1 结构建模
2.5.2 迭代法进程
2.6 形式化构建
2.6.1 行为模型
2.6.2 中和模型
2.6.3 BN模型关联与分析
2.7 相关研究
2.8 本章小结
本章缩略语表
本章术语表
参考文献
第3章 物联网的空间安全分析
3.1 引言
3.2 网络空间安全方案
3.2.1 攻击目标与攻击模式
3.2.2 攻击成本
3.3 IoT对网络空间安全方案的影响
3,3.1 IoT的发展
3.3.2 IoT对数字化进程的作用
3.3.3 IoT数字化策略
3.4 工业控制系统ICS
3.5 汽车工业领域的安全研究
3.5.1 吉普·切诺基
3.5.2 特斯拉S型
3.6 人工智能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补充阅读建议
……
第4章 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研究
第5章 传感器网络智能接入控制模型
第6章 智能传感器与大数据安全及容错
第7章 WSN中QoS性能增强与负载均衡算法
第8章 攻击建模与检测中的机器学习技术
第9章 区域网络中的分布式认知
第10章 基于新型云的物联网技术
第11章 云上安全数据监测:基于SLA的安全方法
第12章 基于强化iOS设备的远程访问安全控制
第13章 无线体域网中面向数据容错的路径损耗算法研究
第14章 广域保密系统的安全性与容错性设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分布式数据系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在科技改变生活,网络引领未来的新时代,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IoT)、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信息产业产生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效应,促进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消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正在塑造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不论是政务管理、国防建设,还是社交媒体、教育医疗,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基础设施、系统构建、云计算到移动终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系统称为智能数据系统,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复杂的分布式智能数据系统已被应用在国家许多重要的领域。然而,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在深入国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同时,却给信息安全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目前,智能数据系统已经普遍应用在高级的监控设备上。那么,当智能数据系统发生故障或运行中断时,所产生的后果将对公共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智能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工业领域以及公共领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现代智能数据系统必须具备有力抵御攻击和恶意行为的容错能力,以便降低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和敏感数据被窃取的风险。此类系统在各关键领域的实际应用,对开发人员,特别是计算机工程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设计更具鲁棒性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系统更高的安全性能。然而,由于智能数据系统自身存在结构动态复杂性,其安全性和容错性往往难以实现。
本书立足于现代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在各种领域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从集合数据系统可信性研究、物联网空间安全、智能安全接入、大数据与智能传感器安全、区域网络攻击检测以及云上安全监测等方面入手,分别从支持物联网的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两个角度介绍目前最新的安全技术与容错技术,主要包括能够有效阻止与避免信息泄露或恶意攻击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复杂异构应用背景下对破坏或阻碍监控与追踪等安全应用的防范。此外,本书还将给出针对这类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的潜在篡改风险与攻击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概念与技术,以期实现更加稳定、可靠的系统级安全保证。书中涵盖了目前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与最新研究成果,并据此构建了对未来技术发展与演进方向的讨论基础。
从我国目前智能数据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发展状况上来看,尽管技术起步较晚,在网络安全防御上与“技术强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技术大国”,我国相关研究发展迅速。新型智能数据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算法技术、系统结构、科学工具等多种要素,而这些要素往往受到相关领域工艺水平、安全意识、检测精度等的多种限制。中国的后现代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的发展,作为全球信息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对于网络安全的保证也是发展的重要方面。本书所给出的具体安全事例解决方案以及安全技术的展望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以及军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书还可以作为通信系统、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加密、网络安全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及材料补充;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及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本书将介绍学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并给予指导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