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民、吕诗佳编写的这本《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探究了丽江聚落形式与意义,共分两个部分。上篇,主要以对不同时期的聚落发展主导力量的行为审视为引导,着力于对不同聚落模式的争执、环境演替与景观累积的描述;下篇则主要以探讨具体空间形态、景观秩序和建构物的形式特征为基础,关注聚落不同层面构成元素的制作、呈现与使用。
人类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无论是本能的驱使还是梦想的指引,在辽远的土地上总有些合适的地方会留住人的脚步。丽江坝子便是横断山脉崇山峻岭间众多坝子中综合条件较为优越的一个,这里的自然条件给人们的驻扎、聚居、繁衍并形成具有较大辐射力的聚落提供了可能。
《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通过对丽江这一人类聚落的建构历史和方法的叙述,试图展示不同的力量在聚落环境建构上的争拗、博弈、协调与共生,以及丽江景观之所以如此的政治、文化与技术的原因。
对侧重于城市生活的技术性理解的城市管理者和各类专业人员,这可以是一个导向更深入思考的敲门砖。
对于有文化探索兴趣的旅游者,则可以拿来“按图索骥”,使自己在丽江的逗留更加丰满而有趣。
《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由王鲁民、吕诗佳编写。
绪言/2
上篇
引子:城市发展分期/14
第一章 江湾腹地的村寨与集市——城市前期/16
第二章 土司府城的兴起与营建——木氏主导期/24
第三章 流官府城的建设与环境系统改造——流官主导期/58
第四章 四方街地位的上升与新秩序的形成——市场主导期/92
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与空间整体转型——文化遗产期/112
下篇
引子:聚落空间与景观分层/134
第一章 外部环境的利用与建构/136
第二章 城市形态与开敞空间/148
第三章 院落与建筑组合/170
第四章 建筑形态与营造/188
后记/224
附录1 杨尔鼎先生访谈录/226
附录2 木庚锡先生访谈录/250
附录3 王世英先生访谈录/260
附录4—1 丽江历史地图/268
附录4—2 丽江历史地图/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