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语故事(彩图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钟雷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成语故事是学好汉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好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首要步骤。学习成语不仅能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也使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书中成语寓意深刻、耐人深思。

本书可做教学使用,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参考价值。每则成语故事都独立成篇。白话形式浅显易懂,是青少年课外读物的首选,读故事长见识,丰富生活,乐趣无穷。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重点选取了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义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作品。本书名扬中华文化,成语容量大,版式新颖别致,内容引人入胜。

目录

爱屋及乌1

按兵不动2

安居乐业3

按图索骥3

暗度陈仓5

拔苗助长6

百步穿杨6

百发百中7

百闻不如一见8

百战百胜9

百折不挠10

班门弄斧11

半途而废12

杯弓蛇影13

背水一战14

鞭长莫及15

宾至如归16

兵不血刃17

兵不厌诈19

病人膏肓20

伯乐相马21

不耻下问22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23

不学无术24

不自量力25

不识庐山真面目26

才高八斗27

苜船借箭27

草木皆兵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2

程门立雪33

踌躇满志34

重蹈覆辙35

出尔反尔36

初出茅庐37

唇亡齿寒38

打草惊蛇39

大器晚成40

大义灭亲42

大公无私43

大材小用44

当局者迷45

呆若木鸡46

道听途说46

得过且过48

得心应手49

水滴石穿50

雕虫小技51

得陇望蜀52

东山再起53

多行不义必自毙54

对牛弹琴56

对症下药57

阿谀奉承57

尔虞我诈58

反客为主59

放虎归山60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61

飞扬跋扈63

废寝忘食63

分道扬镳64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65

风吹草动67

奉公守法67

负荆请罪68

赴汤蹈火70

改过自新71

肝脑涂地72

高山流水73

狗尾续貂74

刮目相看75

瓜田李下75

管鲍之交76

管中窥豹77

过河拆桥78

害群之马80

邯郸学步81

汗马功劳82

汗牛充栋82

鹤立鸡群83

鸿鹄之志84

后生可畏85

囫囵吞枣86

狐假虎威87

画龙点睛88

画饼充饥89

画虎类犬90

画蛇添足91

鸡犬不宁92

疾风知劲草93

寄人篱下94

嫁祸于人95

价值连城96

江郎才尽97

焦头烂额98

揭竿而起100

狡兔三窟101

嗟来之食102

解铃还须系铃人10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04

锦囊妙计106

精卫填海107

惊弓之鸟108

井底之蛙109

鞠躬尽瘁110

卷土重来110

开卷有益112

开天辟地112

刻舟求剑113

空前绝后115

口蜜腹剑116

口若悬河117

夸父逐日118

脍炙人口118

滥竽充数119

狼狈为奸120

老当益壮121

老骥伏枥122

老马识途123

老生常谈124

乐不思蜀125

乐极生悲126

励精图治127

厉兵秣马128

梁上君子129

两袖清风130

量体裁衣131

柳暗花明132

鹿死谁手132

洛阳纸贵133

买椟还珠134

盲人摸象135

毛遂自荐136

门可罗雀138

孟母三迁138

迷途知返139

名落孙山140

名列前茅141

明察秋毫142

摩肩接踵143

目不识丁144

南柯一梦145

南辕北辙146

囊萤映雪14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47

弄巧成拙148

怒发冲冠149

呕心沥血150

抛砖引玉151

匹夫之勇152

披荆斩棘153

破釜沉舟154

扑朔迷离155

锲而不舍156

杞人忧天156

千钧一发157

千里送鹅毛158

前功尽弃159

前倨后恭160

黔驴技穷161

青出于蓝162

请君人瓮163

罄竹难书164

孺子可教165

人木三分166

塞翁失马167

三顾茅庐169

三令五申170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71

杀鸡取卵172

生灵涂炭173

声名狼藉174

声东击西175

盛气凌人176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177

失之东隅,收之零榆178

世外桃源179

拭目以待180

舐犊情深181

受宠若惊182

守株待兔183

驷马难追183

四面楚歌184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85

谈虎色变186

探囊取物187

螳臂当车18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8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89

天衣无缝190

铁杵成针191

铁石心肠192

投笔从戎192

图穷匕见193

退避三舍195

完璧归赵19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7

亡羊补牢200

望梅止渴201

望尘莫及202

卧薪尝胆202

洗耳恭听203

相煎何急204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04

削足适履206

掩耳盗铃207

偃旗息鼓208

运筹帷幄210

斩草除根211

郑人买履212

纸上谈兵213

试读章节

爱屋及乌

商末,纣王昏庸无道,挥霍无度,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姬昌是西方诸侯国的首领,他决定顺应民意,替天行道,推翻纣王的统治。可惜,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聪明贤德,年轻有为。他借助军师姜尚和两个弟弟——周公姬旦、召公姬爽的帮助,积极练兵,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攻打商朝。双方在牧野大战时,武王的军队越战越勇,而纣王的军队却毫无战斗力——将士们早就不愿为丧尽天良的纣王卖命了,他们放下军械,投奔到周武王一边。周武王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攻克了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商丘)。纣王走投无路,点火自焚。商朝无主,也就灭亡了。

纣王死后,周武王并未感到轻松。要想尽快结束战乱,安定天下,必须首先安顿好纣王留下的军队。他征询姜太公的意见,太公说:“我听别人讲:喜欢一个人,就会连同喜欢他屋顶上丑陋的乌鸦;而憎恨一个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篱笆墙,也会深恶痛绝。这句话很明白,大王应该杀掉那些将士,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大局,统治天下。”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见,就问召公。召公说:“将士中有罪的杀掉,没罪的放掉,大王以为如何?”

武王仍觉得不满意。周公站出来说:“大王取得了天下,应该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爱自己的亲友部下,又能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让别人服气。我看应该让纣王的部下回家种地,与家人团聚。这样既去除了敌对势力,又让他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大王觉得怎样?”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国的良策。周武王按周公的建议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断强大起来。

武王虽未采纳姜太公的建议,“爱屋及乌”却成为千古流传的一句成语。 

按兵不动

春秋末年,卫国是一个弱国,受晋国压迫。卫灵公不甘心长此以往,所以励精图治,与齐国友善,与晋国断绝关系。

晋国的执政官员赵鞅不能容忍卫国的行为。他派大夫史默去卫国了解情况,希望他一个月内回来汇报情况。

谁知史默一个月后没有回来,许多人都建议赵鞅赶快出兵,认为卫国是个小国,兵力不足,晋国一定能打败卫国。

赵鞅不想打没有准备的仗。他决定等史默回来以后再作决定。

半年以后,史默终于回来了。他讲了卫国所作的多项准备:

首先,卫国任命受过陷害的贤臣蘧伯玉为相国,全国百姓很佩服他。

其次,卫国想出各种方法调动国民反抗晋国的情绪。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布:晋国要卫国的人质,谁家有女儿、有姐妹的,每户都要抽一人去。消息传开后,卫国人民都痛骂晋国。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消息确信无疑,王孙贾真的抽选出一些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卫国人都前去阻拦,大家纷纷表示,坚决和晋国打到底,决不当晋国的奴隶。

另外,孔子到了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

史默最后说,卫国已经在方方面面做好了与晋国打硬仗的准备。

赵鞅听了史默的介绍,认为应该等待时机,下令军队听候命令,作好充分准备再行动。 

安居乐业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比较崇尚自然,所以他反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变迁,认为物质的丰富、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会毁坏人们安静平和的生活。老子推崇“小国寡民”思想,赞成人们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就是老子向人们描绘的他的“理想国”。

人们稀稀落落地居住在一个个小国家里,不使用那么多的器具,也不会因迁移而劳累丧命,车船无人坐,兵器没人用,记事还用古老的结绳方法;人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吃得香,穿得舒服,住得安适,满足于这种风气习俗;这一个个国家就像是邻居,抬眼望得见房舍,鸡鸣犬吠彼此听得见;人与人之间没有争吵,没有战争,各自悠然自得地生活,到死也不互相来往。 

按图索骥

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伯乐的人,他相马的本领无人能及,只要他绕着马走上一圈,就能根据马的长相判断出马的好坏。无论是饿得皮包骨头的良马,还是养得膘肥体壮的劣马,都骗不过他的眼睛。

伯乐年老的时候,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他在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千里马的形体特征。额头应当怎么样,眼睛应当怎么样,身架怎么样,蹄子怎么样,毛色怎么样……这些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的儿子看了这本书,花了不少时间把千里马的额头、眼睛、身架、蹄子、毛色等特点背得滚瓜烂熟,准备出去“按图索骥”,寻找千里马。

几天以后,他儿子高高兴兴地跑回来,连声说道:“我可找到千里马了!我可找到千里马了!”伯乐要他说说找到的马究竟长得怎么样。他儿子说:“这匹千里马的长相和《相马经》上讲的差不多,就是蹄子有点毛病,不怎么像。”说完,从布袋里倒出一只癞蛤蟆来。

伯乐被弄得哭笑不得,他知道儿子笨,也没责怪儿子,只是苦笑着说:“你找来的这匹‘马’确实是能蹦能跳,可它驾不了车呀!” 

暗度陈仓

项羽在秦朝灭亡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分封了18个诸侯王。项羽担心刘邦将来会与自己争夺天下,就暗中与范增商量,决定将刘邦贬到地势险要的巴蜀地区。于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受命管辖巴、蜀、汉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项羽又将汉中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等为王,让他们封锁汉中,牵制汉军的行动。

刘邦对此非常小满,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带,三万人马,取道杜南,经栈道入汉中。为了防备章邯等派兵袭击,同时麻痹项羽,让他认为汉军没有东还的打算,刘邦进入汉中后,就下令放火焚毁了栈道。

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公元前208年,也就是项羽分封不到半年后,田荣首先在齐地举兵反抗项羽,很快便占领了三齐,控制了梁、赵。项羽亲自领兵前去征讨,给伺机进入关中的汉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这时,刘邦已经接受丞相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公开派人去修复栈道。消息传到项羽军中,项羽不知是计,认为修复栈道的工程浩大,一年半载无法完成,等到平定三齐再去阻击汉军也不晚,于是,放松了警戒。谁知刘邦趁机发动突然袭击,从西边的故道绕行北上,暗度陈仓,从汉中迅速进入关中。雍王章邯急忙率兵前往陈仓堵截,被占领有利地形的汉军打败。汉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接着刘邦挥师东下,出武关,迫使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魏王豹投降,并俘虏了殷王,击败了韩王昌,从此汉军声威大震。

后来,刘邦公开宣布同项羽决战,揭开了将近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序幕。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因禾苗长得慢,他在田边走来走去,十分焦急,不停地自言自语说:“有什么办法帮它们快点长高呢?”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太阳未露头,一直干到太阳落山,累得气喘吁吁。

回到家里,他一头栽在炕上,像立了大功似的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家人听了,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百步穿杨

春秋时,在楚国都城的一个练武场上,好多壮士正聚集在这里比武射箭,围观的人特别多。一位名叫潘虎的射手,一连三箭都射中靶上的红心,引得人们齐声喝彩。

这时,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站了出来,说:“这算不了什么,能百步穿杨才算真本领呢!”大家一看,是射箭名手养由基。养由基叫人在百步以外的杨树上选定一片树叶,涂上红色做记号。这么远,树叶都看不清了,何况风吹树枝,树叶还动个不停呢!壮士们我看你,你看我,谁都不敢射。养由基微微一笑,说:“那养某献丑了!”

养由基立定脚步,摆开架势,张弓搭箭,“嗖”一箭射去,那支箭不偏不斜,正把那片涂着红色记号的树叶射穿了。看的人个个拍手叫好,欢声雷动。养由基见大家鼓掌助威,兴致更高了,一连射了100箭,每箭都射中一片树叶,真是百发百中!

一次,楚晋两国交战,烟尘遮天,杀声动地。楚共王亲临阵前督战,指挥楚军冲杀。晋将魏奇见了,远远一箭射来,正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血流满面,疼痛难忍,心里恨透了魏奇。楚共王马上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要养由基为他报仇。养由基接箭在手,来到阵前,见魏奇正在那里耀武扬威。养由基弓弦一响,魏奇应声倒地,丢了性命。养由基把剩卜的那支箭交逊给楚共王复命。楚共王高兴地说:“名不虚传,真是‘养一箭’呀!”从此,“养一箭”威名远扬。

P1-7

序言

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众多求知者向往求学的国度。我们自己更应该珍视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深入学习历史文化,尤其是青少年,很容易被表现形式丰富的西方现代文明所感染,忽视了文化历史知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树立中国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能快速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其中的营养,更好地认识古代文明历史,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系列丛书。

阅读成语故事是学好汉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好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首要步骤。学习成语不仅能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也使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书中成语寓意深刻、耐人深思。

本书可做教学使用,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参考价值。每则成语故事都独立成篇。白话形式浅显易懂,是青少年课外读物的首选,读故事长见识,丰富生活,乐趣无穷。

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义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作品。本书名扬中华文化,成语容量大,版式新颖别致,内容引人入胜。

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注重用自己的历史教育和鼓励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历史本来是生动的,我们将用这生动的成语故事来反映我们悠久而生动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瀚如烟,仅仅一本成语故事是不够的,但编者尽其所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集中、准确地描述了与之相关的历史。

限于历史知识及文字水平,因此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之处,希望广大精给予批评指导。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使本书更加完善,更受读者的喜爱。

2007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