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玥含所著的《黄想想和脏薯条(狂想家黄想想)》,感受大作家汪玥含笔下的小学生黄想想就在我们身边,他怀着忐忑之心“转学之后”的种种风波,让我们在快乐和眼泪中看到炫酷童年!这是让百万读者着迷的龙神姐姐的最酷故事。
汪玥含所著的《黄想想和脏薯条(狂想家黄想想)》讲述黄想想要上小学了!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准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书包,刚开学就装得沉甸甸的。《黄想想和脏薯条(狂想家黄想想)》中书包架在黄想想的窄肩膀上,都快有他半个人那么大了,可他执意要自己背着,一走一颠……
黄想想要上小学了!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准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书包,刚开学就装得沉甸甸的。书包架在黄想想的窄肩膀上,都快有他半个人那么大了,可他执意要自己背着,一走一颠。远远地从背后看,黄想想只有一个小脑袋和两条小短腿,像背了个大乌龟壳似的。
走进教室,所有的同学都坐下来了,班主任姓汪,嗓门特别大,“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说得震天响,再加上同学们的掌声,“嗡、嗡、嗡”震得窗户都在晃。后来同学们都叫她汪汪老师,一说汪汪老师来了,同学们就会吓得哧溜一下跑回座位上去。
这么大的教室里,有好多新鲜玩意儿呢:
教室四周的墙上贴着剪好的大花,同学们的照片都贴在花蕊中间。汪老师说同学们都是祖国的花朵,班里的男花朵、女花朵都在墙上呢。
汪汪老师在大声讲着,同学们只管东张西望,把教室里所有花花绿绿的地方都研究遍了。没过一会儿,同学们就没兴趣了。
有的开始打呵欠:有的抠鼻子;有的揉眼睛;有的咬铅笔:有的拿着尺子玩儿;有的乱翻书;有的敲桌子;有的转身和后面的同学说话;有的找橡皮。
哎?刚才还在这儿呢,哪儿去了?黄想想把头伸进桌斗里,咦,没有。把书包翻出来,东西都倒出来,稀里哗啦,还是没有。咦,怪了,哪儿去了?
他问旁边的同学:“你看见我的橡皮了吗?”
“没有啊。”
“刚才还在这儿呢。”
“可能掉那边去了吧。”
黄想想离开座位,走到后面同学的桌子旁,趴在人家屁股底下找,从这头拱到那头。
教室成了自由市场,整个乱套了……
“安静一下,都回到座位上去。我看谁没坐直。好,这一组坐得最好,这一组是青蛙组。我看哪一组是蜗牛组。”汪汪老师开始实行奖励机制。
马上奏效,同学们都想当青蛙,个个动作迅速,挺直腰板,谁也不想当蜗牛。老师准备点名,让同学们互相认识。老师点到谁,谁就说“到”。
黄想想虽然瘦,但个头还算可以。他坐在教室后排座位上。有的女同学喊“到”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个头又小,就是站起来,后面的同学也看不见。黄想想使劲伸长脖子想要看清楚同学都长什么样,可是没几个记得住的,名字也记不住,样子也记不住。
这时,老师喊了个名字——“李大伟”,就听“到!”炸雷一般在黄想想旁边响起,吓得黄想想一个激灵,刚伸出去的脖子“嗖”地一下缩了回来。
哎哟,这个家伙就坐在过道那边,长得虎头虎脑,人高马大。黄想想仰头看看站起来的李大伟,发现李大伟比自己还要高出半个头呢。
“张楚桥!”老师继续点名。
“到。”一个细弱的声音。
“啊,脏薯条?”正暗地里和李大伟比胳膊腿粗细的黄想想听见“脏薯条”这几个字特别与众不同,一下就记住了,他顺口说了出来,全班都听见了。
“什么什么,脏薯条,哈哈,脏薯条!”
“脏薯条脏薯条,他叫脏薯条!”
这马上引起同学们的连锁反应,教室里轰地又乱了起来。
那个叫脏薯条的同学长得白白的,被同学们取笑得成了个大红脸。他回头瞪了一眼黄想想,很不满地坐下了。
黄想想伸了伸舌头。 老师在一片喧闹声中又接着点名。
“刘泽华。”
“到。”声音挺大的。
“什么啊,刘德华?”
“哪个哪个?哪个是刘德华?就他啊。”
大家争相张望“刘德华”。可惜这位“刘德华”又黑又瘦,眼睛也不大,头发还是个板寸,虽然也不难看,可是离刘德华还是有十万八千里。
老师继续点名。
“黄想想。”
“到!”黄想想赶紧站起来,他生个白别人又听错了,叫起他的外号来。
“嗨,他就是狂想想……”黄想想的幼儿园同班同学在一旁一嘀咕,外号又传出去了。
“哈哈哈,狂想想,狂想想!”
“狂想想?狂想想是什么意思?”
“狂想想,就是疯狂地想呗,狂想想,哈哈哈!”
同学们的笑声一点儿也不亚于刚才笑话张楚桥,还拍桌子、打板凳的,简直要笑疯过去。黄想想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啪唧坐回到椅子上,生气地托起腮帮子,又有点儿委屈:哼,我就知道,大家迟早还会这么叫。随即自己又转念一想:你们也好不到哪儿去,脏薯条,刘德华,哼!P4-11
黄想想,一个充满狂想的小男生,在生活中发生那么多起伏跌宕的故事,令人时而眼泪时而狂笑,很是有趣。作家汪玥含细腻地描写、幽默地讲述,带着我们阅读和感受酷炫童年!
儿童文学作家、图书评论家徐鲁
黄想想津津有味地建造起来的、很复杂的王国,超级酷,我也做了一个,虽然和他的不太一样,但是也很不错!!
五年级男生 米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