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天津博物馆论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包括文物学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革命文物研究、历史学研究五个部分,汇总了文博界相关研究人员就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新技术、博物馆藏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问题的最新思考。本书内容所涉主题皆是当下中国文物及博物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的作者也多是奋战在文博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这些思考对高校文博专业的研究人员、相关文博机构的从业人员势必有所启发。 本书可供高校博物馆专业师生、文博机构从业者,以及对文博专业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一、文物学研究 天津博物馆藏武丁时期甲骨卜辞中所见古代民族举隅 张夏 天津石刻考工录杨新 蓟州盘山碑刻塔幢辑校白仁杰 略谈葬玉文化中的玉琀成昕 关于天津博物馆藏文徵明楷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册相关问题考释 刘姝伊 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铜镜概览孟婷 浅析天津博物馆藏赵孟頫《洛神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陈韵竹 天津博物馆藏西夏铜官印考释 王震 李叔同关于美术中临本的讨论 张伟 邮品上的抗美援朝 苏芃芃 罗振玉对中国铜镜的收藏及研究——兼谈纪年铜镜的若干问题 张岩 中国写意精神与当代美术的民族化——以天津美术馆藏品为例 刘丽芳 天津博物馆藏晋察冀边区公债票 尹航 背上彩虹——右江民族博物馆藏壮族背带选析 麻晓荣 从清代绘画看古代家具中桌子的演变 张旭 二、博物馆学研究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马楠 人物类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的叙事特点分析——以“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展览为例 张樱烁 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如何迎合观众的新需求——以天津博物馆为例 郝婧 谢亦琛 后疫情时代达纳运营博物馆思想在中小型博物馆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王春慧 5G时代博物馆网站建设的作用 马川 从“馆校合作”看博物馆教育的开发与实践 边静 用手语让文物活起来 董一晶 由博物馆的力量说开去 李君 文博视角下的俄罗斯文化传承与发展举措 赵晓月 艺术学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发展 吴珂 浅论5G技术在天津博物馆的应用——天津博物馆5G智能互动体验展 周晓丁 对博物馆文化创意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意义的认识 杨帆 “人民至上——天津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展示设计刍议 郭术山 双向沟通与连接:构建新型博物馆与观众关系 陈晓冉 苏东海先生的博物馆物人关系观述略 邵凡晶 当前博物馆教育与公共考古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菁 简析展览“交融肇兴——辽金时期的天津” 刘翔 新冠疫情防控下博物馆空调通风系统的科学管理 李光 浅谈博物馆的网络安全 任宇 精心选题创新叙事——以“他们与共和国同龄”肖像油画展为例谈重要历史节点策展之我见 孙禹 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梵夹装藏文古籍《金刚经》的保护与修复 王博 刘薇 丁莉 仁增白姆 浅析清钱慧安十二条屏绢本书画的修复 李炯 天妃宫遗址的日常监测与保护相军 秦晓禾 传统器物类文物复制工艺初探 张艳红 古生物装架标本藏品巡展包装的制作 崔冠瑜 韩怡 天津卫故城遗址典型城墙基础标本的整体提取 尹承龙 四、革命文物研究 新时期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红色精神”浅析——“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的实践探索 祁雅楠 革命纪念馆如何利用革命文物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以平津战役纪念馆为例 韩盼 浅析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在平津战役中的体现 徐静 中国精神为青春导航——引导青年从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陈宝来 以革命文物为媒,让红色记忆闪光——融媒体时代,天津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新探索 郭庆丽 五、历史学研究 从亚历山大博物馆看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社会思想体系构建 宋旭东 浅析“上下同欲者胜”兵学思想在平津战役中的体现 赵佳美 由乱到治:解放前后天津社会秩序的变化——基于1948年间美国驻天津总领事电报的观察 武思成 严修与晚清科举制度 郭辉 宋代基层司法腐败状况探研——以受理、审判及狱政为中心 胡晓文 物语与意象——安第斯前印加文明陶器中的精神世界 韩琳 查理大帝与法兰克王国的基督教化——以查理大帝敕令为中心 徐广泰 简述晚清时期我国进口枪械的来源 涂小元 关于《天津市志文物博物馆志》编纂工作的思考 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