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团结友爱协作通才/和名人一起成长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方国荣//李海燕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和名人一起成长:团结友爱协作通才》由方国荣、李海燕主编,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关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感人故事。

这里有俄罗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故事;有美国科学家《共同揭开超导之谜》的协作故事;有达尔文尊师的故事;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等等。

本书是一本旨在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故事书。

内容推荐

《和名人一起成长:团结友爱协作通才》由方国荣、李海燕主编,是一本旨在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故事书。

现在我国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又多数处于封闭式的“大楼”社区的环境之中,更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做到红花绿叶相映美。愿青少年阅读《和名人一起成长:团结友爱协作通才》之后,增长知识,懂得方法,掌握技巧,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录

红花绿叶相映美(前言)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牛顿和“哈雷彗星”

戴维和法拉第的师生恩怨

普希金与果戈理

狱中助难友

共同揭开超导之谜

达尔文与他的老师

“我是达尔文的斗犬”

汤姆生和焦耳

真诚的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的忠实学生

歌德与席勒合作攀顶峰

嘉宝和她的导演

谁说毕加索坏话就跟谁急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程婴献子救孤儿

管鲍之交

子罕为邻居着想

楚惠王与厨师

左伯桃舍生为友

左右两相

负荆请罪

小骆统忍饥散粮

韩信和“漂母一饭”

刘宽温厚待人

荀巨伯探望朋友

范式和张劭

寇恂顾全大局

陈塞和梁上君子

曹操不记旧过

三让徐州

蒋琬待人

千古一朋

两刺史让功不争名

白敏中交友不问贫富

消除私怨同杀敌

吕蒙正的雅量

苏轼和黄庭坚师友情深

曾巩宽厚待人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终身友谊

让墙三尺,和睦邻里

成吉思汗广交友

温和宽厚的夏原吉

善伯乐路遇穷徒弟

邹容替师坐牢

任弼时不耻下问

鲁迅和瞿秋白

徐悲鸿慧眼识“二石”

吴晗关心教师

秋瑾与徐自华的生死之交

帮助同学过难关

何鼎臣以德报恩

冯玉祥与孙中山的神交

张治中探友不避嫌

陈赓和宋希濂的同窗情

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日

将相团结,无坚不摧

陈毅与一茶缸米饭

半个世纪的师生情

黄佐临与萧伯纳

切磋砥砺,学者风范

陈景润和华罗庚

陶行知对高士其的帮助

测测你的性格

试读章节

哈雷早就对突然出现和转瞬即逝的彗星感到迷惑不解。长长的、令人畏惧而充满迷信的奇怪的天空来客飘然来到太阳系,奔向太阳,在那儿稍作逗留,然后又迅速神秘地飞逝而去,好像再也不回来了。它们好像只能让人看到一次,便永远不见了。哈雷甚至以为它们并不遵循任何运动的规律。

而牛顿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他认为,彗星总要回到太阳附近,它们的运动并非没有规律,和行星一样,它们也受制于万有引力。但牛顿没有提供彗星回来的证据。哈雷想帮助牛顿寻找证据。

哈雷曾亲眼看到过1682年出现的大彗星,并仔细地观察过它,在它接近太阳时还计算过它的轨道。它的长达几千英里的发光尾巴总是背向太阳,而它的头则指向太阳,太阳又以极大的角度把它推开。

哈雷看不出,它怎么还能回来。哈雷以为它的轨道是一个不闭合的抛物曲线,而不是闭合的椭圆形。

然而牛顿在《原理》中说,彗星的轨道是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非常长的椭圆形。他还说,因为彗星是按照它非常长的椭圆形轨道运转的,所以可以预言,它经过一定时期是会回来的。

哈雷对此论点感到既惊喜又迷惑。彗星只在接近太阳时,人们才能在地球上看到它,看来是太阳使彗星从它的头部喷出物质形成了一条尾巴。因此,彗星除了它接近太阳的极短间隔时间才有了大尾巴,大部分时候人们是看不到的。当彗星重新进入辽阔无际的太空时,又该怎么去追踪它巨大的椭圆形轨道来证明牛顿是对的呢?

哈雷苦苦思索。哈雷对牛顿预言彗星回来的可能性着了迷,尤其对1682年他亲自观察到的那颗彗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和牛顿讨论了这个问题。牛顿坚持说1682年的彗星以前可能到过邻近太阳的地方,而且以后还会再次观察到。

然而,有一点他俩都明白:彗星回转可能需要百年之久。而人的一生都活不了那么长,他两人只怕谁也看不到它回来了。难道就只能依靠后辈天文学家来证实这颗彗星能否回来吗?终于,哈雷产生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可以去查阅过去的记录,看看这颗彗星以前是否出现过呢?

牛顿得知这个想法后非常赞同,并指出虽然这样做工作量非常大,但肯定是值得的。于是哈雷着手查寻所有有关彗星的可靠的观察记录。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要作精确的描绘,不能光靠单一的叙述材料,而要从三个不同点的可靠观察材料来确定它的位置。这也是牛顿在《原理》中提出的证明方法。

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哈雷花了大量时间,翻阅古籍和前人文稿,希望能查出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颗彗星以前曾在太阳系出现过。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什么结果,然而哈雷并没有放弃查找。最后,他的努力获得了

哈雷发现开普勒在1607年观察到的一颗彗星和1682年描述的那颗彗星相符。两次出现的时间间隔七十五年。但究竟这两次是不是同一颗彗星呢?哈雷认定是同一颗彗星。然而牛顿指出,这也可能是一次有趣的巧合。他要求哈雷再推前几个世纪继续查证。这次工作毕竟比上次要容易些。因为,假使牛顿的理论是正确的话,只要从1607年向前推七十五年,一定会有关于这颗彗星的记录。

哈雷再次埋头陷入旧资料的查阅中,但是这些资料要更老一些,精确性也更差一些,尽管如此,哈雷还是坚持查证下去。

又有几年过去了,哈雷终于又追寻到关于一颗彗星的记载,差不多和1682年那颗完全相似,那是在1531年出现的。虽然间隔的时间是七十六年而不是七十五年,哈雷还是兴奋不已。具有这么多的证据,其他天文学家一定会深信这几次的出现就是同一颗彗星了。

但哈雷却不是这样。他在进一步查考更古老的资料时,发现了1456年出现的彗星也是七十五年的间隔。最后哈雷自己也信服了。看来证据是确切的。1705年他公开宣布说,他于1682年所观察到的彗星一定会重新出现,并且预言出现的日期为1758年年底或1759年年初。哈雷回顾了过去几百年的观察资料以证明彗星的回归。现在依靠牛顿的帮助又远瞩到未来。

他和牛顿逐渐老了。牛顿在1727年去世,不能守候观察了,只剩下哈雷孤独地守视太空,想象着那颗彗星在它漫长寂寥的旅途中飞驰,经过地球的轨道和其他行星的轨道,更深、更深地进入太空。哈雷知道自己也活不到彗星再出现的时候,他只希望假如彗星真像他预言的那样出现,后人应当承认,这是由一个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1758年圣诞节,在哈雷死后十六年,一道灿烂的白光飘然进入黄昏的夜空。牛顿旧友的预言证实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立刻将它命名为“哈雷彗星”。

后来,1835年,哈雷彗星又出现了,1910年和1986年又再次出现。目前,哈雷彗星正沿着它那椭圆形的轨道运转着,可以预期,在2061年它将再次出现。全世界决不会忘记埃德蒙·哈雷是英国人,同时对他的怀念也必然要联系到他赤诚钦佩的朋友——牛顿。

P4-7

序言

本书是一本旨在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故事书。

地球是一个“大社区”,人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这就构成了人际关系。父母兄弟、上级下属、亲戚朋友、师生同学、乡里邻舍、前后左右,纵贯横向,充满着利益得失、矛盾冲突,处理不当,就会困难重重,寸步难行;处理得好,则能左右逢源,所向披靡。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并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关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感人故事。

这里有俄罗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故事;有美国科学家《共同揭开超导之谜》的协作故事;有达尔文尊师的故事;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等等。

《子罕为邻居着想》是古代社区故事,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程婴献子救孤儿》、《管鲍之交》、《负荆请罪》等故事则展现了古人为正义、为国家的正气。

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又多数处于封闭式的“大楼”社区环境之中,更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红花绿叶相映美。愿青少年阅读本书之后,增进知识,懂得团结的重要,掌握协作的技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成为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9: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