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童年遭遇就像套在心里的枷锁,让我总以为自己不如他人、不值得被爱,我该怎样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与迷茫? 面对伤害过我的父母,我既愤怒又恐惧,已经成年的我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真的会毁掉我的一生吗? 童年的不幸经历使你常常错误地以为,成年以后的自己也是弱小的、没有力量的,甚至不相信自己对生活是有掌控权的,你永远都是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事实上,每个人天生都有自我愈合和重新成长的能力。这些力量将会推动你走出“永恒的受害者”模式,重新找回内心的智慧与韧性。你有权利,也有能力,改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本书从心理学中创伤研究和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原生家庭对成年子女的影响、家庭成长周期的变化、家庭中权力结构的变化等,为你剖析原生家庭创伤的根源。同时,通过阐述愈合原生家庭之伤的过程,告诉你: 怎样走出原生家庭创伤,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怎样理解家庭中的边界,探索最合适的相处模式; 怎样找到一个亲密伴侣,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怎样成为更好的父母,为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作者简介 朵拉陈,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方向:精神健康),美国加州执业心理咨询师,临床咨询时数超过4200小时。专注于成长创伤、情绪管理以及个人成长等临床心理话题,曾在知乎、三联生活周刊、KnowYourself等平台开设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情绪管理等热门大众心理课程/讲座。 “从成长到长成,怎样与父母更好地相处”“教你直面成长创伤中的自卑感”等有关原生家庭的课程和文章曾引爆互联网各大社区。 更多信息请关注: 知乎@朵拉陈 微信公众号:朵拉陈暖心小站 微博:朵拉陈_心理咨询师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序言 声明 第1章 原生家庭会伤人 我最依赖的人,却伤我最深 原生家庭之伤的四种类型 第2章 直面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什么阻碍了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认识 原生家庭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我们该不该允许自己愤怒 沉浸于吐槽父母,我们得到了什么 我们失去了什么 第3章 为何原生家庭会伤人 了解父母,打破原生家庭魔咒 爸妈,请不要这样爱我 创伤使人爱无能 寻找原生家庭创伤的根源 第4章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创伤带来了永恒的情感丧失 重新开始自我成长 与创伤对抗:爱与滋养的能量 觉醒,感悟真我的力量 抛开面具,拥抱更多人生选择 走出“永恒的受害者”模式 重新书写我们的人生故事 冲破“舒适圈”,走上愈合之路 第5章 与原生家庭相处 离家,人生的必修课 选择最合适的相处方式 如何告诉父母他们对我们的伤害 重新定义“原谅 如何与原生家庭平等相处 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第6章 开启新的家庭成长周期 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打破创伤传递的魔咒 后记 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序言 几个月前,我在自己 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大 的咨询困境,下班后我联 系朵拉,向她寻求支持, 一股脑向她倾吐了我心中 的困惑和挫败。对于我来 说,朵拉不仅是同行,也 是我情如姐妹的同道旅人 ,我们对人生价值,对生 活的意义都有很多彼此认 同的想法和感知。她耐心 倾听之后,给了我非常中 肯的反馈和有益的视角, 并提醒我道:“无论如何 ,你还是得去帮她找到真 我啊!” 朵拉对真我的执着, 对人自身力量的笃信,是 我们在专业工作中彼此深 度认同的基础。一个活出 真我的人是真诚的,这份 真诚也流淌于此书的创作 中。在东方文化语境下, 探讨原生家庭的缺陷,直 面成长创伤的伤害,探讨 毒性权威的根源,是一个 庞大又艰巨的工程。这种 探讨,也往往因为当事人 自身所背负的伤害印痕, 很容易进入两极化:放眼 当代社会的多数原生家庭 论调,要不麻木无视,要 不偏激抨击,能做到平和 理解、包容接纳,并将成 长责任勇敢地承担于自我 之上,绝非易事。 身为朋友,我知道朵 拉在自我疗愈路上也常常 和这两极化的体验共存, 但在此书的创作中,朵拉 从始至终都维持了理性, 不断赋权给读者,将自己 的见解和视角平铺开来, 没有面具,没有矫揉造作 ,在真诚之上不乏力量, 读来让我心生感动。阅读 此书也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作者生动有力的文 字将裹挟读者的思绪,带 他们回归内心世界的柔软 之处。很多真实伤痛或许 会因此暴露出来,但好在 痛苦本身不可怕,它往往 在被理解、被言语化表达 后,会让人感到彼此间的 陪伴,获得心灵的释放。 探讨原生家庭创伤, 恢复真我力量去疗愈和告 别,其本质是拿回个体天 生拥有的精神自由。一个 人可以自由表达痛苦和拒 绝,才能真实体验幸福和 连接;可以自由追求权利 ,才能完整承担义务。这 让我想起了卢梭曾在《社 会契约理论》中写道的“ 卑鄙的灵魂是绝对不会信 任伟大人物的,下贱的奴 隶则带着讥讽的神情嘲笑 着自由这个名词”。实际 上,精神上的自由并非不 为奴隶所渴望,而是奴隶 的定义就是一个未曾体验 到自由的人。一个人无法 体验他没接触过的东西, 其实质是局限,是人的潜 力的浪费。知识可以丰富 我们的头脑,而唯有亲身 的良好体验才能让人真心 信服,奉为自我人生的座 右铭。 正因为亲身体验的价 值大过完成疗愈的目标, 我鼓励读者诚实面对自己 所处的阶段。我们每个人 和原生家庭的关系都是不 断变化的,随着自我的成 长,在不同阶段会做出不 同的关系解读,拥有不同 的心理体验,而处于不同 发展阶段的读者,也会对 这本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 感受。 比如在为读者赋权, 阐述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是 我们的基本权利时,朵拉 写道:“那些劝说我们继 续和父母相处下去的‘好 心人’,不会替代我们去 承担与父母相处时的痛苦 和折磨,也不会替代我们 过充满着压力、恐惧甚至 危险的生活。如果因为社 会环境的压力,我们忽略 了真我的感受,硬着头皮 与父母继续相处下去,我 们便是在把自己重新推进 了危险和痛苦的环境中, 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为 代价去迎合世俗的眼光。 我们应当意识到,无论在 何种生活环境中,我们都 享有为自己人生做出选择 的最高权利。” 这样的语句读来让人 精神振奋,但读者若是觉 得无法体会,则很难认同 ,这也是真我这个阶段的 状态,人的心理成长也不 能快进,只有体验之后才 会凝结为真知。无论是我 对自身成长的反思,还是 身为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 所获得的观察,都说明了 同样的工作,如果在适合 的阶段做,常会收获极佳 的成长效果。比如一个终 于获得独立的生活空间和 经济能力的人,开始允许 自己体会并表达过往压抑 下去的对父母的不满和愤 怒,既验证了自我的力量 感,确认了自己获取人格 独立的可能性,也在足够 的心理准备下成功承担起 了表达的后果,那么就是 极有意义的疗愈工作;反 之,若操之过急,无视真 我的状态,不仅无法靠近 疗愈,还可能造成新的毒 性压力和心理伤害。 在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做的 ,就是相信自己和坚定不 放弃。要知道当我们在探 讨原生家庭的时候,就是 在探讨对于每一个生动鲜 活的个体来说,他的心理 世界是如何构成的。他内 心世界里的情绪、想法、 信念、规律、惯性等抽象 要素,虽看不到摸不着, 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 体生活的发展与走向。读 这本书也许很辛苦,疗愈 原生家庭之伤也许很艰难 ,但在这条路上,你也将 收获精神和人格成长的丰 厚回报。 我相信,这本系统全 面,既富于专业性又充满 同理心的书,将为千千万 万曾经遭受过和正在经历 着原生家庭创伤的人带来 疗愈和希望。愿你开卷有 益,读罢也能同我一样, 体验到朵拉的真挚情谊所 带来的力量,在成长的路 上持续前行。 韧心旎 美国心旎性格成长工 作室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