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君祖经典讲堂(共10册)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刘君祖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此套丛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在书院的经典讲堂所辑,共十册。内容涵括《论语新解》《道德经新解》《孙子兵法新解》《鬼谷子新解》《黄帝阴符经新解》《冰鉴新解》《四书的第一堂课》《易经的第一堂课》《易经系辞传详解》《易经与现代生活》。全书注重在传统经典中融入现代精神,将难解的经典义理以生活化的实例佐证解读,并糅合诸家经典,依经解经,把经典和现代知识巧妙融合会通,为读者阅读、应用传统经典的智慧,开启了方便法门。 目录 《孙子兵法新解》目录 第一章 世界第一兵书 孙武其人 《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 以《易》证兵 首尾相应 大易兵法 《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 第二章 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 《司马法》和《六韬》 《黄石公三略》和《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 第三章 冷彻非情 冷彻非情 嗜欲浅者兵机深 兑卦、艮卦话兵机 忘劳忘死、不动如山 无形无象,不着痕迹 纸上谈兵 冷静计算,当机立断 和平第一 第四章 太上非情而能够用情 用情驭众 善用迷信 掌握致命的弱点 真爱与骄纵 夺其所爱 察人情,去迷信 先知先觉 第五章 终始循环 首尾呼应 全胜思维 形势虚实 迂回相争 千变万化 第六章 算无遗策——始计篇第一 中国斗智六字:计、策、韬、略、 谋、猷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 道、天、地、将、法 上下一心 天时地利 将才与管理 知之者胜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将听吾计 因利而制权 兵者,诡道也 庙算胜者,得算多 第七章 胜机在握——用间篇第十三 战时经济 知敌之情,必取于人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 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无所不用间 一网打尽 反间之大用 上智为间 第八章 胜敌益强——作战篇第二 战前预算 速战速决 资源取之于敌 务食于敌 胜敌益强 《作战篇》与其他兵家之证 第九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第三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全争于天下 务实为第一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知胜之道 知己知彼 《谋攻》与其他兵家之证 第十章 积形造势——形篇第四 吴起论将五德 《形篇》《势篇》概述 胜可知而不可为 自保而全胜 胜负的判断 胜于无形间 兵家五法则 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第十一章 奇正相生——势篇第五 分数、形名、奇正、虚实 奇正相生 势如弩,节如发机 数、势、形 有效控管 造形 释人任势 第十二章 出奇制胜——虚实篇第六 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攻善守 以实击虚 形人而我无形 备多力分 应形于无穷 兵无成势,无恒形 第十三章 旁通曲成——军争篇第七 以迂为直,后发先至 兵以诈立,以利动 分合为变 统一号令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对阵八法 第十四章 有备无患——九变篇第八 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 统兵戒律 通九变之利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掌握对方软肋 积极战备 将有五危 第十五章 行地无疆——行军篇第九 处山之军 处水上之军 处斥泽之军 处平陆之军 贵阳而贱阴 伏奸之所处 详察敌情 令出必行 第十六章 知天知地——地形篇第十 地之道:通、挂、支、隘、险、远 败之道:走、弛、陷、崩、乱、北 料敌制胜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全天全地 第十七章 风雨同舟——九地篇第十一 《九地篇》和《火攻篇》概说 何谓九地 九地应变之道 兵贵神速 跨国作战之道 齐勇如一,刚柔皆得 静幽正治 屈伸之利 深则专,浅则散 信己之私,威加于敌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第十八章 慎重其事——火攻篇第十二 火攻有五 掌握“五火”之变数 安国全军之道 第十九章 消息盈虚——大易兵法的建构 以《易》证兵 问题 21世纪,中美是否难免 一战? 问题 伊拉克战争的本质及后续 影响? 问题3:阿富汗的未来? 问题4:伊朗的未来? 第二十章 以兵证兵 李靖之“五事” 再论吴起之“五德” 深入无形 势险节短 兵以诈立 网开一面 性格决定命运 精英部队 序言 吴序 开启《孙子兵法》研究新局面 我在21世纪来临之际曾撰文呼吁开启《孙 子兵法》研究的新局面,其中首要的一条是研究 支点的转移和提升,希望学界同仁通过对《孙子 兵法》本体精神的开掘,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意 蕴。而在《孙子兵法》研究诸多高新支点之中, 以《易》演兵无疑是一颗骊珠。现在,令人欣喜 地看到台湾地区中华孙子兵法学会副会长、《周 易》专家刘君祖先生探骊求珠,摘取了这颗耀眼 的宝珠。 《周易》是一部天书,一部奇书,一部神 秘之书。“易更三圣”,据说伏羲、文王、孔子 三位圣人发明、整理,并最终完成了这部杰作。 《史记·孔子世家》告诉我们,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他老先生竟把牛皮绳弄断了多次 。这不仅说明孔子热衷痴迷于治《易》,也说明 《易经》深奥难懂而又意蕴无穷。 《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 学、算术”以及堪舆、卜相等,无不可以“援《 易》以为说”,借助《周易》振叶以寻根,观澜 而索源。 但是,千百年来无数易学大师却鲜有在兵 法,特别是《孙子兵法》上作出全面系统而又正 确通俗的解读的。毫无疑义,如果没有正确的历 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就不仅不可能正确地阐释 《周易》与兵法的内在关系,反而还会走入歧途 ,穿凿附会,贻误读者。 《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 兵学著作,作成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孙 子被誉为兵学鼻祖,《孙子兵法》被誉为武经冠 冕。在孙子兵学源流的研究上,明朝学者茅元仪 说得好:“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 能遗孙子。”(《武备志·兵诀评》)在《孙子 兵法》中,确曾征引过前代兵书,如《军争篇》 云:“《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 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在《孙子兵法》成书之前,仅据《汉书· 艺文志·兵书略》记载,就有《天一兵法》《神 农兵法》《黄帝》《封胡》《风后》《蚩尤》等 ,但都失传,已无从考辨它们与《孙子兵法》的 渊源关系。即使是被列为《武经七书》的《六韬 》,也并非姜太公(吕望)的作品,而是战国晚 期后人的伪托,至于《太公兵法》《太公金匮》 也只是见于著录而已。一言以蔽之,《孙子兵法 》问世以前的所有兵书全都亡佚。因此,“孙子 不遗”的是哪些兵书现在已无从考究了。 然而,散见于《尚书》《周易》《左传》 等书之中的军事佚文倒也有一些存世。以《周易 》为例,它就有“师出以律,否臧,凶”(《易 ·师卦》),“利用侵伐,无不利”(《易·谦 卦》)等一些直接谈兵之文。如果从这些只言片 语去探讨其与博大精深的《孙子兵法》的源流关 系是远远不够的。 《周易》可以承担这一重任。它虽然只是 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初曙时代的卜筮之书,但是它 却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 而被誉为群经之首。它关于阴阳、刚柔、吉凶的 对立统一关系,关于八卦六义的系统分析,关于 趋利避害的价值取向,关于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 ,特别是它那“变”的观念,充满了对动静、虚 实的规律性认识和对吉凶胜败的预卜。诸如此类 的思想观念,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启示和借鉴 是深层次的、规律性的,具有普世指导意义的。 令人欣慰的是,精通《周易》且又深晓《 孙子兵法》的刘君祖先生终于推出了他的大作《 孙子兵法新解》,创建出一个以《易》演兵的典 型,破解了《孙子兵法》众多军事范畴的渊源端 绪,从而把中国古典兵学的历史又向前追溯了一 两千年。 难能可贵的是,《孙子兵法》“不战而屈 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崇尚和平的慎战、去战思 想,知彼知己、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奇正多变 、因敌制胜的战术思想以及治军训练,兵要地理 等都在君祖先生的“大易兵法”中进行了条分缕 析的论证。毫无疑义,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 深信广大读者会重视这部著作,我更深信将来会 有更多的作者循着这一特殊视角,写出更为精彩 的好书来。是为序。 吴如嵩(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首 席专家) ? 傅序 从权变中寻求兵胜之机 君祖兄从《周易》来演绎《孙子兵法》如 何从权变之中寻求兵胜之机,使孙武学术之研究 又跨出一大步。 3200年前周文王创立完成《周易》的全文 ,使我中华文化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此举影响了 整个中华子民的生活意涵与哲学思维,无论释、 儒、道、法、墨、兵乃至诸子百家,无不以《周 易》为其典祖之泽,如无《周易》以为探究则有 数典忘祖之慨了! 2500年前《孙子兵法》问世,并经幸运地 保存与传承至今,它不仅是一部指导战争的宝典 ,也是一部寻求和平的最终办法,以现代来看它 就是平衡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重要法器,也是流 传最古最老最宝贵的兵书,至今依然为战争与和 平间的重要指导宝典。 《孙子兵法》总共有十三篇,这十三篇是 :《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 《虚实》《军争》《九变》《行军》《 精彩页 兵以诈立,以利动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利益永远伴随着无上的风险,人世间很多的利跟危也是必然相伴的。兵行险招,难就难在这里。要敢冒险,不被危险所吞噬,就获大利。什么险都不敢冒,那就要有数量优势,这样做就很笨了。 不过,光讲空洞的理论还不行,故下面举一些实例来佐证。“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部队不光是前锋往前冲,后面还得有粮食辎重等后勤补给,没有那些,军队是跑不远的。《作战篇》就讲过,部队的补给线不能拉得太长,要懂得“因粮于敌”。部队快速出发,是为了争利,一定不可能带重装备,如果“举军而争利”,那就是大部队行动,笨重麻烦,行军速度绝对不够,一定来不及。既然一定要比敌人先到,所以全军行动一定不适宜。还有,运送辎重粮草的跟不上,支撑部队资源的力量就不够,孤军深入岂不是很危险?“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大部队行动速度来不及,“委军而争利辎重捐”,后面这些重装备全部带不走,甚至粮食都带不走,只有丢掉。这样一来,前面的军队即使赶到了,但到了也没有用,后勤补给跟不上。这就是为了求快,轻装疾行,就像二战时伞兵空投到法国,只能带轻装备,一旦遇上敌人的装甲兵团,就只有找死了。辎重舍弃不带,如果不是长久,那还没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因缺乏供应而使部队战力变得非常虚弱。 为了求速度,辎重舍弃在后头。“是故卷甲而趋”,卷甲就是身上的盔甲卷起来,快步前进。以前的步兵骑兵光是全身的盔甲都够累的,还得快步走。“日夜不处”,白天晚上轻装疾行,也不休息。“倍道兼行”,这是强行军,平常可能一小时走六七公里,现在要走十几公里,这么赶,就是为了赶赴必争的要地。“百里而争利”,奔跑百里就是为了争得有利的战略地位。但是这么个赶法,到达百里之地已经是强弩之末,然后什么重装备都没有,“则擒三军将”,三军将领统统都被敌人所擒。这就是为了求速度,实力大耗,该有的资源统统都没带,就算成就了速度,但是到那里因为没有后勤补给和重装备应敌,还是没有用,还会兵败,以致将领悉数被擒。“劲者先,罢者后”,“罢”就是疲,士兵的素质体力体能不一样,有的人强行军可以走得很快,有的人走几步就累了,慢慢地距离一定拉开,有的就跑得快,比较疲倦的就在后头,出现一批老弱残兵。“其法十一而至”,这种赶法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到达目的地。十分之九的人还在后面,那么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抢占战略要点吗?一百里的路程,军队的距离就拉开了,不可能全部的实力同时赶到,如果距离近一点儿,差别也不会那么大。 如果“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军将”,那就不是三军的将领都会被擒,而是上军的将领有可能为敌人所擒。这是“五十里而争利”,前面的“百里而争利”是最严重的,到处都是弱点,有的快,有的慢,连将领都会被敌人所擒,真正能够赶到前线的兵力只有十分之一。如果是五十里,大概不会损失那么大,“其法半至”,有二分之一的部队会到达交战点,但另外一半还是赶不上,还不是全部的实力。当然,比起前面只有十分之一来说,二分之一算是好的了。“三十里而争利”,如果只有三十里要去争利,“则三分之二至”,三分之二的部队都可以赶到,参加战斗。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部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这是一定的了,后勤跟不上,要是没有办法一下子得手,马上就会缺粮,饿肚子了,没有辎重,就得等着给人家消灭,战场上要用的消耗品,因为为了要求速度都不能带,后续一定乏力,那就准备被敌人吃掉。可是一旦把这些东西都带去,速度就不会快,这就是两难,所以军争之难可想而知。还有,到任何一个地方,一定要了解那个地方复杂的局势,多方势力的意图是友善,还是不友善,尤其春秋战国时代,交战不只是两个国家,旁边还有很多虎视眈眈的势力,所以一定要懂得在军事领域内,至少要知道外交常识。到了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或者离人家的势力范围很近,一定要了解主人的想法,这就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豫”即预,到那种好多势力交汇的地方,要了解每一个地方的意图,你就得去拜码头,要展开外交攻势,至少让对方作壁上观,保持中立。一定要知道当地的人在想什么,就是“诸侯之谋者”,才能预先在我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展开交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