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阳明一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冠顶,千古无出其右者。曾国藩、张居正、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章太炎、梁启超等一致推崇!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和思想主张,在今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其“心学”是现代成功学最佳指导思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
鹤阑珊编著 的《一生伏首拜阳明》是首部能让人内心强大的历史人物传记,领略“心学”精妙,活出圣人境界!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师出无门,却独具谋略、娴于兵法,创造出诸多军事奇迹,一生从无败绩;
他是一位诗文英杰,文思似天风浩荡,文心如川流奔涌,深林幽谷、天心月圆,都曾见证过他潇洒的仪态与隽永的文辞;
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
《一生伏首拜阳明》将为大家解读王阳明传奇人生,领略其“心学”之精妙。“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从而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一生伏首拜阳明》由鹤阑珊编著。
专家都喜欢授业解惑、指手画脚,满嘴跑火车,所以娄谅很失望,“怎么都是如何去考公务员呢?怎么就没有一个沉下心来教人修身养性的呢?”王阳明当初就跟他的老师说过类似的话。
在奔跑多年后,娄谅终于碰到了一个真正的专家——江西临川的著名理学家吴与弼。你如果问孙悟空的师父是谁,很多人答不上来,这正如你问陈白沙的师父是谁一样。明朝三大哲学家中,陈白沙排在王阳明前面,而陈白沙的师父就是吴与弼。
吴与弼也不是纯粹的理学专家,他更像是墨家,每天一大早,就领着学生去开荒种地。学生如果有偷懒的,他就是一顿臭骂,偶尔还动手。弟子们在他的教导下,一出山就名动江湖。所以很多地方官都来找他,要他出来为百姓做点事。他的回答很搞笑:“宦官、释氏(佛学)不除,还想要天下太平,这太难了,我出去顶个屁用!”
娄谅在吴与弼门下学了很多年,终于自我感觉学到了理学的精髓,于是跑到广信,开办学校,招收学员,搞他的娄氏学说。
王阳明来拜见他,他自然很高兴,与王阳明谈了几句话,发现这小子什么都懂点,而且懂得还很多。于是,他把朱熹的“格物”拿出来与王阳明比划了半天,这是他最拿手的。可他突然发现王阳明没有认真地听,于是就说了最最拿手的一句话:圣人是可以学得到、做得到的。
王阳明险些被震个跟头,从此发誓要把娄老师当做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王阳明很诚恳地问:“如何学到、如何做到呢?”娄谅绕了回来:“格物。”看到王阳明懵懂的样子,就补充说,你看我的老师吴与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人脑袋里想的,都知道,可还是会跑到地里去干活。知识是知识,行动是行动。
王阳明如醍醐灌顶,从此以后,之前那些异想天开,突然消失不见了。
有时候,人改变只在一瞬间,就如人作出很多重大决定时,也是在一瞬间。现在,王阳明作出了重大决定,要好好地“格物”。
回到老家后,王阳明每天总想着“格物”,正在苦苦思索时,他爷爷王天叙去世了。
王天叙对王阳明的影响并不大,但这位老爷子的开放式教育对王阳明的帮助很大。王阳明的老爹王华每每训斥王阳明不脚踏实地时,这位老爷子都会站出来,让王阳明躲过一顿臭骂。王天叙的去世让王阳明哀伤不已,自此,他变得更加“木”了。按照朝廷礼仪,王华必须从京城回到老家给父亲守丧三年。王华在家无事可做,忽然想到应该让王阳明有个前程,去参加科举考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乡试,考场设在地方的省会城市;第二级为会试,必须要到北京来考试;第三级为殿试,主持者是皇帝本人。然后由考试委员会分出一、二、三名来,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科举考试的保密是非常严格的,考生写的试卷为墨卷,然后由专人来抄写试卷内容,此则为朱卷。朱卷上面只有编号,没有名字,考官根据朱卷来改卷子、批成绩。尤其是在乡试卷子里,考生填名字要从曾祖的名字写到父母的名字,包括叔伯兄弟等,然后是考生的老师。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很难有人通过舞弊而得到好成绩。P22-23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阳明者。
——《明史·王守仁传》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慎
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
——褒阶石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学者 高濑武次郎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当年明月
王阳明独具谋略,娴于兵法,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
——余秋雨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在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学,有革命性的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