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六个年轻人的相遇开启了一辆横跨三四十年的人生列车,里面装载着交错的爱情、坚韧的友情,以及他们悉心呵护的天才梦。他们迥然不同,但最初都有一点儿“天赋”。天赋在人生这辆颠簸的列车中摇摇晃晃,对大多数人来说,时间每向前迈进一些,天赋就死去一些,直到它再也托不起自己那恢弘的天才梦,人生也就从热烈、蓬勃的清晨驶进凋敞、低沉的黄昏。渐渐步入黄昏时分的天才少年们,是如何抚平自己内心逝去的波纹,重新握住生活的呢? 作者梅格·沃利策在讨论天赋意义的同时,用细腻动人的笔触,一一触及生活中那些细密残忍的真相,并用友谊与爱对抗着这漫长人生中的颠簸,最终抵达平常却坚实的隽永。 作者简介 陈阳,法语和英语译者、自由写作者。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已出版译著《密室推理讲座》《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人间食粮》《安妮·莱博维茨之人像》等。 目录 第一部分 陌生时刻 第二部分 费戈大陆 第三部分 天才儿童的悲剧 致谢 导语 《天才少年的黄昏》是由美国当代作家梅格·沃利策写作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极度引人入胜、思想深邃、天才级的作品……沃利策的高明之处在于,当她带着自己的故事在时间上来回穿梭,在多重生活中进进出出,在无数持续的、有时是妥协的对话中纠缠不休时,她的故事就在发生在读者身边。 书评(媒体评论) 《天才少年的黄昏》提 出的重要问题是:“这个世 界发生了什么,以及所有青 少年正在萌芽的天赋发生了 什么。” ——《纽约时报》 一部极度引人入胜、思 想深邃、天才级的作品…… 沃利策的高明之处在于,当 她带着自己的故事在时间上 来回穿梭,在多重生活中进 进出出,在无数持续的、有 时是妥协的对话中纠缠不休 时,她的故事就在发生在读 者身边。 ——《芝加哥论坛报》 精彩页 一 那一年早已蒸腾成为回忆中的岁月。那年7月初,在一个温暖的夜晚,有趣分子们第一次聚在一起。那一年他们都只有十五六岁。他们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带有一种试验性的讽刺色彩。朱莉·雅各布森一向受人排挤,甚至可以说是个怪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也受邀加入了这个小圈子。此时此刻,她正盘腿坐在没有打扫过的地板上,努力在角落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让自己既不引人注意,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可怜——艰难的平衡。圆锥形的木制帐篷做工很简陋,设计倒是别出心裁,在这样无风的夜晚,没有一丝气流穿过帐篷的纱门。朱莉·雅各布森很想伸直一条腿或者动动下颚——左右活动下颌骨有时能在颅腔里制造出一串令人满足的轻微声响。不过,如果此刻她以任何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许有人会开始怀疑她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待在这里。那天晚上早些时候,埃诗·沃尔夫在洗手池旁向朱莉点了点头,问她想不想加入她和其他一些人的活动。那一刻简直是奇迹降临。其他一些人,听起来都令人兴奋得发抖。 听到埃诗的话,朱莉目瞪口呆地望着她,湿漉漉的脸上还挂着水珠。她赶紧用家里带来的薄毛巾擦干脸庞。雅各布森,母亲仔细地用红色防水马克笔在皱巴巴的毛巾边缘写下她的姓氏,这份小心在这一刻看来真有点可怜兮兮。“好啊!”她本能地答应了。如果她拒绝会怎样?她喜欢在事后琢磨各种可能,由此产生的怪异的恐惧感令她异常满足。如果她拒绝那个随口发出的邀请,继续自己的生活,像个醉鬼、像个盲人、像个白痴一样踉踉跄跄地往前走,怀揣一小袋幸福便心满意足,如果是那样的话,又会怎么样呢?不管怎么样,她已经在女浴室的水池旁说了“好啊”。现在,她就在这里,在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陌生世界,静静待在角落,就像一株植物。讽刺对她而言是新鲜事物,带着奇妙的甜美滋味,就像从没品尝过的热带水果。过不了多久,她和其他人就会对讽刺习以为常,即使面对无比天真简单的问题,他们也无法不在回答里掺杂一丝讥诮。再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再添几分严肃,讽刺与严肃融为一体,便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到那时,一年又一年越过越快,时光像飞一般流逝。不需要再等多久,他们全都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生出厚实的外壳,几乎不再有重塑自我的机会——在那样的时刻,他们将为此感到震惊和悲伤。 不过,那一夜距离让他们震惊和悲伤的定型还早呢。此刻,他们坐在3号男生帐篷里,身边堆着在家洗净烘干的衣物。埃诗·沃尔夫提议:“每年夏天我们都这样坐在这里。我们应该给自己起个名号。” “要名号干吗?”她的哥哥古德曼问道,“就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多么有趣、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可以叫‘难以置信的有趣分子’,”伊桑·费戈曼说,“怎么样?” “有趣分子,”埃诗说,“这名字不错。” 于是就这么决定了。伊桑说:“我们毫无疑问是这个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最有意思的人,哈!我们就是拥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我们的大脑因为充满知识和思想而膨胀,正因如此,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以有趣分子的名义闯荡江湖。让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被我们的有趣所折服,去他妈的,我们就是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纸杯和烟卷,在这一瞬间,空气中弥漫着荒诞的仪式感。朱莉也鼓起勇气,举起自己那杯伏特加兑果珍——他们管这种饮料叫“伏果”——庄重地点了点头。 “干!”凯茜·基普林格说。 “干!”其他人应声说道。 这个名字很讽刺,而这场即兴的洗礼仪式更像是个自命不凡的玩笑。尽管如此,朱莉·雅各布森还是认为,身边的这些少年确实很有趣。他们都来自纽约市,就像王室贵族和法国电影明星一样散发着高人一等的气质。每个参加夏令营的人都自称有艺术特长,但是据朱莉所知,真正有天赋的核心人物都汇聚在今晚这顶帐篷里。她在纽约郊外的安德希尔出生长大,在此之前从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人。他们不仅比安德希尔的邻居熟人有趣,而且比世界上的一切都更有意思,而她那时所知道的一切都像松垮不合身的衣服,糟糕透顶,令她厌恶至极。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