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学术林中路》是《现代中文学刊》所刊怀念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人之文的汇编。书名系从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之说转化而来,收文起讫时间则为2011年至2021年。《学术林中路》的编辑出版,对作者十三年的编刊生涯,既是一个纪念性的回顾,也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简介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文学史料的研究,著有《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钩沉新月:发现梁实秋及其他》《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周作人》《张爱玲丛考》等。 目录 “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 ——钱锺书百年诞辰纪念会致辞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杨绛、钱锺书先生的两封信及其他 从最初到最后的日子里 ——为王瑶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的零星感想 回忆贾植芳 怀念贾植芳师 纯粹的知识分子 入梦音容有旧知 ——流金师与徐中玉先生的患难之交 送别先生 ——在钱谷融先生追悼会上的发言 钱谷融先生的真性情 ——关于钱先生给我的八封信 散淡人生得百岁 ——贺钱谷融先生百岁华诞 散淡中的坚守 记忆中的恩师 ——敬贺钱谷融先生百岁华诞 永远天真的“老顽童” ——缅怀恩师夏志清先生 怀念樊骏 旧文续补:怀念樊骏先生 宅心仁厚的范先生 ——悼范伯群教授 学术立命,垂范后人 ——忆恩师范伯群先生 王信走了,那样的“纯粹的人”不会再有了 追怀沦陷区文学研究拓荒者张毓茂先生 ——从吉林大学的东亚殖民研讨会谈起 永远的老师 ——回忆张恩和先生对我的教导和鼓励 用心的学术行走 ——致敬“石斋”吴福辉先生 怀念吴福辉老师 饱满的生命和学术 ——吴福辉先生及其海派文学研究 理想作者与他的“生命之痕” ——一个前编辑眼中的吴福辉老师 樊骏与王富仁 ——在王富仁追思会上的发言 王富仁《樊骏论》序 冯铁没有死,他进入了新生活 甘居“主流之外”的汉学家 ——怀念冯铁先生 序言 这本《学术林中路》是 《现代中文学刊》所刊怀 念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人之 文的汇编。书名系从海德 格尔的“林中路”之说转化而 来,收文起讫时间则为 2011年至2021年。 《现代中文学刊》创办 于2009年8月,由原《中文 自学指导》改名,是一份 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文学和 文化的学术刊物,迄今已 走过十三个年头。在这十 三年里,除了刊发各种学 术研究成果,凡有研究中 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影响力 的海内外学人逝世或适逢 百年诞辰,《现代中文学 刊》都会及时作出反应, 或推出纪念专辑,或发表 缅怀篇章,追忆他们饱满 的生命和谨严的治学经历 ,探讨他们不懈的学术追 求和杰出的学术成就。坚 持如此安排,坚持以这些 方式向逝者致敬,既是《 现代中文学刊》的题中应 有之意,也可以大言不惭 地说,开了以往学术刊物 一般不刊登悼亡文字的先 河,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 的一个特色。 在这十三年里,《现代 中文学刊》先后推出了贾 植芳、钱谷融、夏志清、 樊骏、范伯群、吴福辉、 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等中外学者的 纪念专辑,也在“特稿”“学 术随笔”等专栏发表了纪念 钱锺书杨绛夫妇、王瑶、 徐中玉、王信、张毓茂、 张恩和、王富仁等多位学 者的文章。这些已经远去 的前辈或同仁的大名,凡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的,想必都如雷贯耳。而 就我个人而言,只有钱锺 书杨绛夫妇仅通过信,未 见过面,其他各位都有幸 认识,甚至有经常请益聆 教之雅。编发纪念他们的 这些文字,也使我重温了 与这些前辈或同仁的交往 ,他们的音容笑貌又历历 如在眼前。这也是我特别 看重这些深情之文的原因 。 这些深情之文,既生动 展现了李商隐所说的“平生 风义兼师友”,也提示我们 学术需要传承,学术更需 要发扬。对中国现当代文 学研究者来说,这些长长 短短的纪念文字的作者在 学术研究上也大都卓有建 树,他们的回忆可以帮助 我们进一步领会、感念逝 者的道德文章,从中汲取 在学术研究中不断前行的 精神力量,进而有助于中 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在这些怀念文字的作者 中,钱谷融、曾华鹏、朱 德发、王信四位前辈也已 经离开了我们,他们的遗 作又具有了双重的纪念意 义。而对广大读者来说, 他们对逝者的人品文品未 必了然,这些情真意切的 回忆文字,篇篇都是感人 肺腑的散文佳作,正可引 导读者更真切、更全面地 去认识逝者,获得一次难 得的文学阅读体验。因而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应该 是多方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学术 林中路》所刊并非《现代 中文学刊》十年来所刊怀 人文字的全部。徐中玉先 生的《老贾仍活在我们心 中》、彭燕郊先生的《我 所知道绀弩的晚年》、庄 信正先生的《忆陈世骧先 生》、刘再复先生的《夏 志清先生纪事》《想念你 ,樊骏好兄长》和刘祥安 先生的《范伯群先生学术 人生的三个时辰》诸篇,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编入 。好在刊物俱在,感兴趣 的读者仍可自行检索。 《学术林中路》的编集 ,所有具体工作都是我的 同事陈丹小姐做的,没有 她的认真、细心和努力, 这书难以编成。桑农兄热 情推荐此书,安徽师范大 学出版社又慨然接受,列 入“闻道系列”丛书。谨此一 并深深致谢! 我始终认为,学术不是 冷冰冰的,学术是有自己 的温度的;学术刊物也不 应该是冷冰冰的,也应该 有自己的温度。《现代中 文学刊》已在这方面做了 自己的尝试。今年是我主 编《现代中文学刊》的最 后一年,《学术林中路》 的编辑出版,对我十三年 的编刊生涯,既是一个纪 念性的回顾,也算画上了 一个圆满的句号。 陈子善 2022年6月28日于海上 梅川书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