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东人文谭(开阳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将开阳县的山水人文、地域风情浓缩成几十篇美文,用开阳历史穿掇成串,扒梳成册,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了开阳的古往今来、县城 和各个乡镇的历史人文故事,展示水东硒州、诗画开阳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目录
开阳城
考古开阳
同知衙
朱砂和它的保护神
马头寨
开阳港
城关龙之城
双流乖西山
金中洋水河
永温古驿道
冯三冯公场
马场六百岁
宅吉安家洞
禾丰“六月六”
南江长官司
龙岗川会馆
高寨画马崖
毛云十万溪
南龙长庆寺
花梨轿顶山
龙水太师坟
米坪麻娘洞
快下
石家卡
佘家营
到开阳吃茶去
清龙河边坐夜筵
开阳花灯记
开阳阳戏
开阳地戏
开阳陶
跳圆
斗牛节
杀鱼节
宋隆济
刘淑贞
蓝秧碑
戴鹿芝
松林告诉你
钟昌祚
许阁书
王大英
我与汪境仁教授的“富硒”缘

后记
序言
讲好开阳故事
《水东人文谭·开阳故事
》一书即将付梓,通观书稿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其中不乏作者独特的视角
、真挚的情感,于了解开阳
历史文化大有裨益,值得反
复品读。
书中满怀“留住乡愁”的
美好愿望,以散文随笔的抒
情格调,将从远古走来的开
阳历史人文故事娓娓道来,
再配以蒋仕敏精心拍摄的精
美图片,图文并茂,读之如
临其境,融知识性、可读性
为一体,集故事性、趣味性
于一身,阅读本书,就是在
翻阅开阳的悠远画卷、聆听
历史的足音、共赴诗和远方
,寻一段岁月光阴。
“天上有颗开阳星,地上
有座开阳城”,首篇即从“开
阳”名称来历说起,新颖别
致。对于远方的客人来说,
开阳有些许陌生、神秘,而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多数开
阳人来说,也存在“只缘身
在此山中”般的一知半解,
根本原因在于对开阳自身的
历史人文知识知之不多、了
解较少。
开阳这片土地的历史可
追溯至二万七千五百多年前
,“打儿窝”古人类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的旧石器、骨
器、烧堆、灰堆、动物骨骼
化石等即可予以佐证。该文
化遗址目前仅发掘4.55米
深、8平方米面积的作业面
,下面堆积多深尚需进一步
发掘。据考古学家预测,这
一遗址的上限年代应该超过
三万年。作者在《考古开阳
》一文中写道:开阳“居然
有这么悠远的历史,就像在
我们的身后突然出现了一道
巨大的山影,着实把人吓一
跳”,并感叹“岁月悠悠,‘打
儿窝’的早期人类在地老天
荒中,如此这般地度过一万
年、两万年,再度过七千年
,从旧石器时代走进新石器
时代,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
”,二万七干五百多年的历
史链条从未间断过,没有出
现“黑屏期”,实属罕见。史
料记载,开阳在春秋时代为
群舸国辖地,战国时属于西
南夜郎国,秦朝时属于象郡
,汉朝时划归且兰县,魏晋
时期又属群舸郡。唐贞观四
年(630年)置蛮州于今开阳
白马洞,是开阳设治的发端
。宋代改为大万谷落,其总
管府仍在白马洞。元代置乖
西军民府,明初置乖西长官
司,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
开州,清代仍称开州,民国
初年废州设县,改开州为紫
江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
改为开阳县至今。
开阳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基因一脉相承,作者将开阳
全域的山水人文、地域风情
浓缩为四十余篇美文,犹如
四十余颗明珠,用开阳历史
这根金线穿掇成串,扒梳成
册,透过漫漫历史烟尘,让
我们深谙开阳“人杰地灵”之
蕴涵,对先辈们的敬意油然
而生,为身为开阳人而倍感
自豪、倍感骄傲。先辈们以
勤劳智慧和艰辛付出,以对
这方山水的热爱,叩开一道
道雄关险隘,战胜无数艰难
困苦,唤醒沉睡的秀美山川
,创造了令人骄傲自豪的灿
烂文化。特别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历届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
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接续
奋斗、开拓进取,广大党员
干部攻坚克难、苦干实干,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
持,县域经济态势持续向好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
福祉明显改善、政治生态风
清气正,高质量完成国家脱
贫普查验收,连续入选中国
西部百强县,先后获“中国
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
磷都”“中国散文诗之乡”等
荣誉称号700余项,开明、
开放、开拓的开阳正成为充
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我们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愈加坚定、步伐越走越实,
正满怀豪情壮志围绕“四新”
主攻“四化”、落实“强省会”
战略,全力打造“中国·储能
之都、硒养胜地”,努力建
设黔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奋力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目标昂首迈进!而这方山水
,也用源远流长的博大情怀
、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孕育
、浸润和接纳了一代代、一
批批的精英人瑞,宋鼎、宋
隆济、宋阿重、宋钦、刘淑
贞、宋昂、宋昱、宋然、宋
万化、杨立信、刘启昌、何
人凤、徐昌、冯咏、蓝阿秧
、石虎臣、戴鹿芝、李立元
、钟昌祚、许阁书、朱启钤
,等等,他们生于此或是聚
于斯,皆为开阳之大幸!开
阳因他们而实现了文化的飞
跃。
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
” “民族记忆之背影”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淘漉
、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
,早已凝结成开阳人特有的
基因和标识。作者也用了相
当的篇幅讲述了开阳这个由
多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的“
非遗”故事。还有开阳富硒
茶,竟是那般有故事,那般
清香,沁人心脾。来吧,来
开阳喝茶听故事!
是为序。
中共开阳县委书记王启

2021年12月20日
导语
《水东人文谭·开阳故事》一书即将付梓,通观书稿,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其中不乏作者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于了解开阳历史文化大有裨益,值得反复品读。
该书从多角度呈现美丽开阳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内容真实厚重、文笔优美,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充分展示开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文学发展。
后记
认真拜读了聂舒元老师
主笔、开阳县人大常委会推
出的《水东人文谭·开阳故
事》,深感这是一部很有分
量的作品。多年的文化工作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每
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
淀,但往往缺少发现和彰显
。开阳是我的家乡,我小时
候知道一点关于开阳的故事
,但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叙
述得如此生动的作品,在我
的认知中还是第一部。
作为离开家乡多年的中
年人,乡愁是一种挥之不去
且越来越浓烈的感觉。乡愁
之首就是家乡的饮食,因此
也曾认真拜读过聂老师写的
关于开阳美食的书籍。但美
食之后,却想更进一步地了
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其实
就是想从人文而非自然的角
度搞清楚“我是谁、从哪里
来”这个问题。而这更进一
步的需求,则被聂老师这一
新作满足了。衷心感谢聂老
师、感谢开阳县人大常委会
,感谢你们作出的不懈努力

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
不在开阳的开阳人,不仅逢
人便说开阳的山好、水好、
吃得好,更要说开阳的人好
。开阳人不仅抒写了自己的
历史和文化,而且一部分优
秀的开阳人还为推动贵州乃
至中国的历史进步作出了自
己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
记。比如刘淑贞,在明朝贵
州建省的背景下,审时度势
,以极高的政治智慧维护了
贵州的稳定,为国家统一作
出了积极贡献。比如戴鹿芝
,面对洋教肆虐,外抗强权
,内抚义军,力保民生,最
终杀身成仁,充分彰显了传
统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政治风骨。再比如钟昌祚,
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之一,更体现了开阳人献身
革命的伟大精神。还比如王
大英,扎根乡土,教书育人
,矢志不渝,是今天最美奋
斗者的代表。我曾在开阳县
人民会场第一次看到王大英
,当她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
刹那,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我想,这掌声不仅是对她本
人的欢迎,更意味着开阳人
对敢于奋斗、甘于奉献的价
值认同。一个地方的进步,
一定要有这样一群人前赴后
继,他们是这个地方的精神
高地。感谢聂老师,让这些
人在这本书里鲜活起来。当
然,像刘淑贞、戴鹿芝、钟
昌祚、王大英这样的开阳人
还有很多,期待着聂老师做
进一步的挖掘,因为他们是
开阳人的脊梁,是鼓舞我们
坚毅前行的楷模。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
记走过的路。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
斗。开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县,让
开阳的未来更加美好,需要
我们总结好、回顾好开阳的
历史和文化,以更加理性的
历史认知、更加自觉的文化
认同、更加坚定的发展自信
,走好新时代的路。
愿聂舒元老师健康长寿
,多出成果,我们衷心祝愿
、也衷心期盼。再次感谢开
阳县人大常委会的文化担当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文
物保护与考古(革命文物)处
处长、
一级调研员 丁凤鸣
2021年12月12日
精彩页
考古开阳
一道斜立的巨大岩石,远观极似一山洞洞口,走近才看清楚它不是洞口,而是一堵能遮挡风雨的岩框。
在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年轻夫妇要想家里添丁进口,就到这岩石下,置办起香案供品,面朝岩框,一番跪拜祈祷之后,转身直立,手握拳头大小的石头,想生男孩就用左手,想生女孩就用右手,只要将手中的石头反手扔进岩框下的石窝里,定能如愿以偿。于是,人们把这里称为“打儿窝”。
“打儿窝”传说是否属实,难以考证,但冥冥之中却隐藏着一个大故事——开阳历史的源头。
开阳的历史,一般说成1391年,即从公元630年算起至今(2021年)。那是指唐贞观四年(630年),在开阳双流白马洞设置蛮州,辖地即今开阳县和贵阳老城区、修文、息烽、清镇、龙里等区县。
这是史籍的记载,属于行政地理学上的概念。其实,开阳的历史还可以越过这个概念,往前推进。开阳县域早在春秋时代为牂牁国地,战国时属西南大夜郎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象郡,汉武帝时划入且兰县,魏属群舸郡。唐以后,史载较为清晰,唐置蛮州;宋置大万谷落总管府;元置乖西军民府;明初置乖西长官司,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清仍称开州;民国初年废州府设县,置紫江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开阳县至今。
然而,我们还可以继续沿着人类历史的长河溯源。因为,开阳“打儿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目前可以确定的历史已有27500年。 出乎意料吧,这片土地,居然有这么悠远的历史,就像在我们的身后突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山影,着实把人吓一跳。
而这又实实在在是自2003年以来,对“打儿窝”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所证实了的。
“打儿窝”,位于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土桥村,南江峡谷东南端的贵开公路旁,距开阳县城20公里,距贵阳市区57公里。“打儿窝”文化遗址已发掘的占地面积约177平方米,在前述的岩框之下,旁有一洞,出泉水,青山环绕,面临一小盆地(洗泥坝),溪流纵横。水草丰美之地,如今是开阳有名的产粮区。2003年8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贵开二级公路的修建,受贵阳市公路局委托,对拟建公路沿线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发现了“打儿窝”文化遗址。同年9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发掘。试掘面积8平方米,试掘深度4.55米。虽未到底,但已有18个叠压关系清楚的文化层显露出来。这18个文化层出现的遗迹共有34个,即墓葬1 1个、灰坑9个、灰堆8个、骨堆1个、钙板胶结物5个。整个探方几乎每层都有大量的动物碎骨出现,收集一起大约干余公斤。其中有已灭绝的动物化石——中国犀臼齿19颗和巨貘臼齿7颗。哺乳动物牙化石2181颗,上下颌骨115块,各部位骨骼化石1415块,骨制品9327件。有大量的石器、石料和陶片。有东汉晚期的“剪轮钱”,明代的青花瓷片、瓦块,还有圆圈纹陶片,属贵州首次出土。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一天,在一个水草丰茂的部落里,突然闯进一群似牛非牛的独角兽(犀牛)和似猪非猪的长鼻兽(巨貘),来者不善,横冲直撞,见人就伤,大有抢占这块地盘的意思。此时,不知是谁登高一呼,应者无数,他们手握尖利的石块,从四山奔下,围攻这群怪兽。
“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滚开!”
这群怪兽大都飞奔逃窜了,但还是有几只被尖利的石器砸中,应声倒下,被原始的人们剥其皮食其肉,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欢呼雀跃声。
后来不但闯进这个部落的野兽们遭此厄运,就连四周的各类野兽也遭到人类的围猎,茹毛饮血,制伏剥皮。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一天,一位正在打磨石器的原始人,在两块石头撞击时,火星溅在身旁的干草堆上,先是冒微烟,接着风吹烟散火苗起。他愣住了,他从未见过这炙烤得全身发热的东西为何物,不知如何是好。火越燃越大,点着旁边的一堆木棒,最后还烧熟了置放在木棒上刚打回的几只野兔。烤熟的野兔,散发出他从未闻到过的香味,再尝试撕烤熟兔肉,太好吃了!这也是他从未吃到过的美味。他把当时能喊到的人都喊来吃烤熟的兔肉。紧接而来又是一片惊呼。
他们保存了火种。从此这个部落不再茹毛饮血吃生肉了。并且开始驯养动物、种植食用作物等,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难怪今日南江景区的烧烤生意那般火爆,原来这里的烧烤第一家竟然开在万年之前!
岁月悠悠,“打儿窝”的早期人类在地老天荒中,如此这般地度过两万年,再度过七千年,从旧石器时代走进新石器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打儿窝”文化遗址出土的犀牛、巨貘臼齿化石,人骨、兽骨化石,骨器、石器,灰堆、灰坑等即是明显的证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度派专家学者至“打儿窝”文化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并对遗址中出土物——人骨与兽骨——进行“碳十四测年法”断代测定,从遗址最上面的距今1635年到下面的距今2’7520年,上下跨度达260{)0余年。并且由于当时发掘过程中发掘面积较小,仅8平方米,发掘的深度又超过了安全值,到了4.55米也不见底,下面的堆积还有多深,暂时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7:59